略读,一片飘满雪花的天空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略读课文没有“课后问题”这一环节,但课程并未到此为止。教师引领学生找准知识点,完善学生的认知范围,自主解读文本,延伸学生的阅读世界,更新学习方式,提升儿童的思辨能力,让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开放,像雪花一样润泽生命。
  【关键词】略读课文;认知范围;阅读世界;思辨能力
  一日,同儿子一起看电视剧《西游记》。“红孩儿”这一形象让儿子很好奇。我告诉儿子,红孩儿是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儿子。儿子好奇地问:“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那么他的奶奶是谁呢?”我不禁讶然一笑,不过一时也答不上来,只能搪塞一下:“她的奶奶也是一头牛啊。”儿子继不依不挠地追问着“为什么?”是呀,为什么呢?红孩儿的妈妈铁扇公主不是一头牛,红孩儿也怎么看都不是一头牛呀。这个可把我难住了……
  有时候,孩子的视角不一定是成人头顶的这一片天空。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大量阅读课外知识,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 找准知识点,完善儿童认知范围
  文本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哈姆雷特”都是文本中每一字、词、句、段,甚至标点符号的有机组合体。这么多文本的点,无论是焦点、热点,还是重点、难点,不同的读者关注点却不尽相同,
  1.1 认清关注点,查找漏眼
  赵飞君老师对略读课文的切入点有深刻的见解。他认为略读课文可以以“阅
  读方法迁移“为切入点,以”言语形式探究“为切入点,以“文本特点领悟”为切入点,紧扣教学内容,体会文本内涵。这三个切入点从不同角度解构文本,从而获得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但这三个切入点也存在问题:层次较高,可能不为阅读水平低一些的学生所能自主运用。
  阅读水平不同,则关注点就会不同,那么审美及情感共鸣点也会呈现差异性、多元化。在《永生的眼睛》一文的教学中,在读通课文之后,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已经理解到了什么?或有什么问题?”
  学生1:为什么说“永生的眼睛“,眼睛怎么能永生呢?(关注点在“课题”,同时也涉及到文本的人文价值探讨)
  学生2:我从“‘当然可以’。爸爸痛快回答。”这句话中的“痛快”这个词中体会到爸爸非常愿意捐献母亲的眼角膜。(关注点在文本的对话和神态中,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产生情感共鸣)
  学生3:温迪愿意捐献眼角膜,她有没有捐献眼角膜呢?“我”有没有捐献眼角膜呢?(关注点在文本的“留白”处,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质疑,已具有一定的批判阅读能力。)
  此时,学生的问题和理解多元而杂乱,却是很好的教学切入点,教师就应担负起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反问学生,“这些问题哪些你已经想到了?”带领学生走进“反刍”的过程,提醒学生再一次认识自己,走进文本,查漏补缺,引导学生静心研读文本,引发、疏导、调校学生的课堂质疑,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2 夯实落脚点,补上短木板
  自主理解课文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过程。略读课文中,要培养学生不同的解读文本的落脚点,既能从整体上解读文本,又能从细节处涵咏体悟文本。张冰清老师说:细节是对事物的最直接而敏锐的感受和最深厚最浓烈的感情,因此阅读最关键之处就在于阅读细节。”
  用放大镜寻找细节,找准文本的落脚点,串联起课堂,或吟诵朗读,或静
  思默想,或宏观入手,或小处着眼,或文本欣赏,或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阅读天地,完善内心世界。
  2 自主解读文本,延伸学生的阅读世界
  文本的解读不能囿于教师的视野和教参的藩篱。我们教学的视角应当全部指向儿童的世界。不要一厢情愿的读出成人化的另辟蹊径来,而要让孩子在阅读中打开那片儿童的天空。请看下面这一个案例《七月的天山》。
  师:我认为应改为美丽的天山。同学们是否同意这观点呢?
  生:我认为不好,因为其它的地方最美的时候都是春天,而天山最美的时候却好像故意错开了,七月的天山才是最美的,所以“七月的天山”更恰当。
  生:七月的天山,不但美,而且凉爽、幽静,只有一个美丽是不够的,如果改成“七月的花园”就更好了。
  师:哦,有意思,具体说说为什么呢?
  生:课文最后一句说:“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天山就是一个大花园,七月的大花园。
  师:这位同学的见解很独到,真了不起。我们表决一下“七月的天山”“美丽的天山”“七月的花园”哪一个最受同学们的欢迎。
  生:好!
  结果“七月的花园”得到了最多的支持。学生也很兴奋,因为这是他们从自己的视角得出的结论。杰姆逊说:“文学中的深度和解释密不可分,似乎永远也解释不完。”孩子的见解是没有边界的。教学的效益终端不在教师本身,而在学生一方。当孩子的阅读世界逐步拓展的时候,我们认识到“语文可以无师自通”——儿童具有学习语言的天赋。
  3 更新学习方式,提升儿童的思辨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挥动魔法棒,引导学生去人类的精神宝库中自主寻找最让他们灵魂颤动的文字,从而细细品味,读出真味,尝到美味,悟到深味,养成品味,体会文字艺术的美好深邃。此外,还要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更要做一个思辨者,辩出思想的火花,辩出真善美的价值。
  略读课文带着一片雪花融化在孩子的心灵世界里。她可以做自主解读文本的先锋官,进而探讨“先学后导、顺学而导”的策略,为语文阅读教育守护一片独特的审美世界,让学生主体得以解放,自在学习,润泽生命。
  参考文献
  [1]刘铁芳.走在教育的边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冰清.语文阅读教学呼唤审美需求[R].杭州:浙江教育科学,2013.
  [3]赵飞君.简明简约 粗放自主——浅谈略读课文的教学[J].太原:小学教学设计,2014.
  [4]周一贯.摆脱“高耗低效”的梦魇[J].太原:小学语文教学,2013.
  作者简介
  陈镇兰(1982-),女,浙江省金华市人。大学专科学历。现为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浦阳第二小学小学语文老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作者单位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浦阳第二小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2200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和世界各国金融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部分企业也开始了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并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实践。但由于金融控股公司本身具有的复杂结构和
今天是我的十一岁生日,我却在进行单元测验,写着作文《感悟》。生日,一个多么特殊的日子,该给我多少感悟啊!  记得我七岁生日那天,虽然当时爷爷的肝癌把我家拖进了贫困的境地,但妈妈还是特意为我做了一碗荷包蛋。我没做一丝的推辞,埋头狼吞虎咽地把它吃了个精光。抬眼,看到的竟是弟弟的那双馋眼。他直勾勾地盯着我的空碗,满脸挂着失望的表情。饭后,爸爸悄悄地把我叫进房间,摸着我的头,轻声地对我说:“以后在桌上吃任
正确面对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通过合理设计练习,采取“一题多问、分层要求,不同练习、分类要求,不同学生、分别要求”的教学方式抓好练习环节,是贯彻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风呼啦啦地吹。飞毯停在一个大得无法想象的缀满珠子的红色帐篷前,帐篷上写着——“未思特乐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堆满了塑料瓶的大坝子,瓶子一个接一个地垒起来,重叠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对环境保护问题探讨的不断深入,能源的节约问题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即是对这一现象的有力回应,而循环经济法律研究中不可
一、经济法基本概念的发展1993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具有雏形,相关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I. Develop
《新课标》中要求,九年义务制学生应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且有一定的速度地书写汉字。其中有1600~1800个汉字要求在小学低年级完成的,可见低年级的识字的任务
“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数学总被认为是抽象的、枯燥的、令人生畏的学科。一些学生数学成绩差往往是从对数学的厌倦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