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数学问题、探索数学奥秘,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为题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在浓厚的兴趣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训练;教学内容;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2-0074-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全面铺开,使得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积极有趣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数学问题、探索数学奥秘,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找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材料,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展现给学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将生活化的语言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调节课堂氛围
1. 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同是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学生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这里重点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述。数学课堂教学尤为突出,对于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接受起来既不感兴趣又缺乏学习热情,如果教师没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来吸引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话,学生是很难进入状态的。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兴趣爱好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生活化是诱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新的课程理念注重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为学习基础,提倡“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对所建的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组织教学,学生就有探究的欲望,继而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以及形式的设计上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带进数学生活之中,让学生感知有趣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要从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为题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在浓厚的兴趣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究。
2. 实现思维训练生活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做到思维能力的训练生活化,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而又充满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熟练地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引领、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维,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身边的事物习惯,进而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周围事物和解决身边的问题,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自己具备善于发现问题的本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生活化的数学真正走进课堂
只有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越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从学生所了解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发现,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我们班的所有同学春游到公园划船,公园里有9条小船,每条船最多只能坐4个人,9条船坐满了,还有16人在岸上等候……请同学们根据已给的情境自己编题,看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枯燥的问题变成了来自生活中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产生数学问题的背景
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的大多都比较抽象,是标准化的数学模型,如果教师能将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普遍存在于生活之中,学生获取知识就会感到轻松自如,不会感到陌生,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还促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含义,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问题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要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它的原型。基于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使学生能用更为广阔的数学眼光去留心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的奥秘与价值,才能使学生充分地理解数学和爱好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吴正宪与小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训练;教学内容;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2-0074-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全面铺开,使得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积极有趣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数学问题、探索数学奥秘,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找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材料,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展现给学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将生活化的语言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调节课堂氛围
1. 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同是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学生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这里重点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述。数学课堂教学尤为突出,对于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接受起来既不感兴趣又缺乏学习热情,如果教师没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来吸引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话,学生是很难进入状态的。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兴趣爱好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生活化是诱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新的课程理念注重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为学习基础,提倡“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对所建的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组织教学,学生就有探究的欲望,继而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以及形式的设计上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带进数学生活之中,让学生感知有趣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要从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为题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在浓厚的兴趣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究。
2. 实现思维训练生活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做到思维能力的训练生活化,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而又充满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熟练地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引领、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维,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身边的事物习惯,进而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周围事物和解决身边的问题,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自己具备善于发现问题的本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生活化的数学真正走进课堂
只有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越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从学生所了解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发现,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我们班的所有同学春游到公园划船,公园里有9条小船,每条船最多只能坐4个人,9条船坐满了,还有16人在岸上等候……请同学们根据已给的情境自己编题,看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枯燥的问题变成了来自生活中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产生数学问题的背景
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的大多都比较抽象,是标准化的数学模型,如果教师能将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普遍存在于生活之中,学生获取知识就会感到轻松自如,不会感到陌生,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还促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含义,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问题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要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它的原型。基于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使学生能用更为广阔的数学眼光去留心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的奥秘与价值,才能使学生充分地理解数学和爱好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吴正宪与小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