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外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急待提高。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文学教育,因而外国文学教育对外語专业学生而言意义非凡。本文从外国文学教育的意义入手,试论外国文学教育的功能,认为外国文学作品大致具有增进文化理解、实施德育美育、明确世界观方法论的功能。相信明确了对功能的认识,能够更好帮助我们设计外国文学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育功能;文化理解;德育美育;世界观方法论
一、意义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离不开文学教育,尤其是外语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实践,促进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等因素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精神的升华。这就要求外国文学的教育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以达到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因此,在当今全球一体化,世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背景下,为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探究外国文学教育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功能
应该肯定外国文学具有教育的功能,否则我们既不会将其列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不会在大学的外语专业中开设相关课程。
以外语专业使用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材《英美文学选读》《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为主,我们按照不同类别和时期选择了一些作品,从反映文化、写作背景、主题思想、手法特色、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下面从英美日作品中举例说明。
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每一部都描绘了一个高贵的英雄,他们具有相似的性格特征,每一个都曾遭遇生活的不公,陷入困境,甚至个人的命运与整个国家息息相关。莎士比亚通过戏剧浓缩了悲剧人物的不幸,展现了个人与社会邪恶力量之间的尖锐冲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对戏剧、对人生、对社会的真实感受和认识。
雪莱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著名的抒情诗《西风颂》通过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歌颂了象征革命力量的西风,挟风雷之力扫去暮气,唤醒沉睡的大地,预言春天的来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反动腐朽势力的憎恨和对革命终将胜利、光明总会到来的热切希望和坚定信念,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分别讲述了穷困潦倒的小小办事员在伦敦的奇遇和勇敢善良、聪明活泼的少年们为追求自由而经历的种种奇遇,作者以幽默、讽刺的写作手法,批判了拜金主义、虚伪的宗教仪式、陈腐的社会习俗等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和人性的丑恶表露,也表现了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民众的关心。
海明威被认为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老人与海》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大马林鱼在远离海岸的湾流中搏斗展开故事。这部小说不但获得了普利策奖,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中的老人每收获一点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看似是一种失败,但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依然凭借勇气、毅力、智慧奋力抗争,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胜利,正所谓“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恰恰是这种执着的尊严和巨大的精神带给读者以力量、以震撼,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应。
夏目漱石被称为日本的“国民大作家”,代表作之一《我是猫》以一只猫的视角观察人,淋漓尽致地反映了20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时期“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作者运用幽默的语言、多样的句式,精确细微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开启了后世私小说之先河。
宫泽贤治的童话《要求繁多的餐厅》讲述了两个来自都市的绅士打猎迷路,误入“要求繁多的餐厅”遭到戏耍的故事,通过“都市与山村”“绅士与猎人”“西洋料理与日本饭团”等一组组对立矛盾,表达了对“都市文明和恣意放纵阶级”的傲慢、丑恶、愚蠢的反感情绪,在看似单纯的童话中蕴含了批判社会现实的深刻主题。
川端康成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三部作品都充分地展示了作者美与悲并存的独特的美学思想,表达了他对物哀、风雅、幽玄等日本与东方传统的热烈执着。其授奖词也认为川端康成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在川端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川端以卓越的感受性和超高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上市至今热卖超过1000万册,引起“村上热现象”。故事讲述了男主角纠缠在精神患疾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绿子之间自我成长的过程,以纪实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表现了少男少女在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对纯真的爱情和真实的个性的双重追求,不落俗套,更具意义。
通过上述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外国文学确实具有教育的功能。首先,作品中呈现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情、风貌,帮助我们了解其风俗、习惯,乃至文化特征;其次,作品中展现出人物和作家对美的意识、对道德的认识,帮助我们辨别真与假、美与丑;最后,作品中表现出人物和作家的坚毅性格、正义行为,帮助我们建立或巩固正确的是非观念。总结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即增进文化理解、实施德育美育、明确世界观方法论。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从事外语专业外国文学教育的广大教师应该明确外国文学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研读,同时深入学习现代文学理论,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帮助学生建构高效高质的知识结构,才是外国文学教育的最终目标。粗浅认识,抛砖引玉,期待各位同行的指正。
项目:本论文为《外国文学教育的功能及策略研究——以外语专业为中心》校长基金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XAGDXJJ15024。
参考文献
[1]吴俊忠.素质教育与外国文学教学的功能定位[J].高教探索,2000(2).
[2]聂珍钊.论科学文化素质与外国文学教育[C].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4.
[3]詹俐敏.英语专业外国文学课与人文素质的培养[J].理论月刊,2008(5).
[4]李宏.外国文学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0(5).
[5]吴勇.高职高专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外语与翻译,2011(3).
作者简介
彭远(1977-),女,硕士,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文学。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育功能;文化理解;德育美育;世界观方法论
一、意义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离不开文学教育,尤其是外语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实践,促进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等因素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精神的升华。这就要求外国文学的教育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以达到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因此,在当今全球一体化,世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背景下,为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探究外国文学教育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功能
应该肯定外国文学具有教育的功能,否则我们既不会将其列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不会在大学的外语专业中开设相关课程。
以外语专业使用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材《英美文学选读》《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为主,我们按照不同类别和时期选择了一些作品,从反映文化、写作背景、主题思想、手法特色、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下面从英美日作品中举例说明。
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每一部都描绘了一个高贵的英雄,他们具有相似的性格特征,每一个都曾遭遇生活的不公,陷入困境,甚至个人的命运与整个国家息息相关。莎士比亚通过戏剧浓缩了悲剧人物的不幸,展现了个人与社会邪恶力量之间的尖锐冲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对戏剧、对人生、对社会的真实感受和认识。
雪莱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著名的抒情诗《西风颂》通过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歌颂了象征革命力量的西风,挟风雷之力扫去暮气,唤醒沉睡的大地,预言春天的来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反动腐朽势力的憎恨和对革命终将胜利、光明总会到来的热切希望和坚定信念,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分别讲述了穷困潦倒的小小办事员在伦敦的奇遇和勇敢善良、聪明活泼的少年们为追求自由而经历的种种奇遇,作者以幽默、讽刺的写作手法,批判了拜金主义、虚伪的宗教仪式、陈腐的社会习俗等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和人性的丑恶表露,也表现了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民众的关心。
海明威被认为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老人与海》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大马林鱼在远离海岸的湾流中搏斗展开故事。这部小说不但获得了普利策奖,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中的老人每收获一点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看似是一种失败,但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依然凭借勇气、毅力、智慧奋力抗争,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胜利,正所谓“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恰恰是这种执着的尊严和巨大的精神带给读者以力量、以震撼,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应。
夏目漱石被称为日本的“国民大作家”,代表作之一《我是猫》以一只猫的视角观察人,淋漓尽致地反映了20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时期“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作者运用幽默的语言、多样的句式,精确细微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开启了后世私小说之先河。
宫泽贤治的童话《要求繁多的餐厅》讲述了两个来自都市的绅士打猎迷路,误入“要求繁多的餐厅”遭到戏耍的故事,通过“都市与山村”“绅士与猎人”“西洋料理与日本饭团”等一组组对立矛盾,表达了对“都市文明和恣意放纵阶级”的傲慢、丑恶、愚蠢的反感情绪,在看似单纯的童话中蕴含了批判社会现实的深刻主题。
川端康成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三部作品都充分地展示了作者美与悲并存的独特的美学思想,表达了他对物哀、风雅、幽玄等日本与东方传统的热烈执着。其授奖词也认为川端康成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在川端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川端以卓越的感受性和超高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上市至今热卖超过1000万册,引起“村上热现象”。故事讲述了男主角纠缠在精神患疾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绿子之间自我成长的过程,以纪实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表现了少男少女在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对纯真的爱情和真实的个性的双重追求,不落俗套,更具意义。
通过上述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外国文学确实具有教育的功能。首先,作品中呈现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情、风貌,帮助我们了解其风俗、习惯,乃至文化特征;其次,作品中展现出人物和作家对美的意识、对道德的认识,帮助我们辨别真与假、美与丑;最后,作品中表现出人物和作家的坚毅性格、正义行为,帮助我们建立或巩固正确的是非观念。总结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即增进文化理解、实施德育美育、明确世界观方法论。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从事外语专业外国文学教育的广大教师应该明确外国文学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研读,同时深入学习现代文学理论,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帮助学生建构高效高质的知识结构,才是外国文学教育的最终目标。粗浅认识,抛砖引玉,期待各位同行的指正。
项目:本论文为《外国文学教育的功能及策略研究——以外语专业为中心》校长基金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XAGDXJJ15024。
参考文献
[1]吴俊忠.素质教育与外国文学教学的功能定位[J].高教探索,2000(2).
[2]聂珍钊.论科学文化素质与外国文学教育[C].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4.
[3]詹俐敏.英语专业外国文学课与人文素质的培养[J].理论月刊,2008(5).
[4]李宏.外国文学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0(5).
[5]吴勇.高职高专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外语与翻译,2011(3).
作者简介
彭远(1977-),女,硕士,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文学。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