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岛》中“岛屿”的象征解读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Man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电影作品《禁闭岛》作为研究对象,对电影中岛屿的象征意味进行了理性解读。电影在个人心理、社会、人性等诸多层面的探讨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也促使了观众深思暗含在错综复杂的剧情背后的多重寓意。
  关键词:《禁闭岛》;岛屿;象征
  改编自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同名小说的电影《禁闭岛》是由美国好莱坞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拍摄的一部悬疑心理片。影片中的岛屿充满了象征意味,片名《禁闭岛》更是增强了这座岛屿的封闭性和神秘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意象,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它隐喻的多重含义。
  禁闭岛首先是对男主角封闭心理状态的一种象征。故事围绕一座海上孤岛展开,情节由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穿插一并进行。明线主要讲述了联邦执法官泰迪和搭档查克来岛上调查女病人瑞秋离奇失踪案的曲折经过。可在种种扑朔迷离的线索背后,实际是泰迪带领观众一同寻找“谁是67号病人”。另一条暗线主要以泰迪梦境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中对战争场景和故亡妻子的不断回忆暗示着他是在对真实“自我”的一种寻找。种种证据面前,泰迪最终承认了自己就是杀害妻子的凶手,他就是岛上“第67号病人”。他一直把自己关闭在内心的“禁闭岛”上,活在一个由臆想构造出的虚拟世界里。在那里,他是敢于追求真相的正义执法官泰德,从而可以将杀害妻子的罪责转嫁到他内心分裂出来的杀妻凶手——纵火犯安德鲁身上。他拒绝做现实中杀害妻子的安德鲁,而是选择迷失在内心的那座禁闭岛上,以虚拟泰德的身份继续存在着。
  故事情节的背后其实隐含着诸多的社会问题,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来理解,禁闭岛其实也是对20世纪美国社会政治环境的一种隐喻。故事发生在1954年,美国政府开始推行麦卡锡主义时期。当时共产主义思潮在美国也十分盛行,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差异,政府对共产主义进行无情地打压。在这一过程中,有大量无辜的人被牵扯其中,甚至被诬蔑、诽谤加以莫须有的罪名,這对美国民众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人人自危。影片中所流露出的压抑、恐惧、迷茫的特征,也正是当时的美国社会所共有的。即使当年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人类暴力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你我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的悲剧时刻还会上演。禁闭岛本身就是对社会的一种象征。影片结束时,站在远处的院长、狱长和医生,就像他们所代表的政权、军权和科学权威,是统治小岛这个孤立社会的最高阶层。影片中他们甚至采取切除人的前脑叶白质这种残忍的治疗方式,让精神病患丧失意志和灵魂,成为绝对服从秩序和统治者命令的附属者。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又何尝不是生活在社会这座大的禁闭岛上。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是被统治阶层管理着的精神病患者。统治阶层用道德、法律这些文明的手段管束压迫着每个人,我们每个人的人性也不同程度地被扭曲着、控制着。比如影片中饱受战争摧残的男主角,他始终无法走出战后的心理阴影,终日酗酒。无法忍受这一切的妻子患上抑郁症,亲手溺死了他们的三个孩子。男主角发现后痛不欲生,开枪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从此精神分裂,被关押在禁闭岛上治疗。现实社会生活中也有千万个像男主角那样为了“荣誉”、为了“正义”而战的士兵们,他们曾经作为国家机器浴血奋战、杀戮无数,战争中惨无人道的暴行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很多人不能从战争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甚至无法在战后的文明社会中正常生活。影片集中营旁尸体堆积如山的画面,是对战争中凶残行径赤露露的批判,同时也控诉了政治暴力将多少无辜的生命变成了权力的牺牲品。
  影片结尾男主角和医生的一番对话,“像正常人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到底哪一个更糟呢?”则进一步升华了影片的主题。医生们尝试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给男主角进行精神治疗,最终恢复理智的男主角不愿做一个清醒面对现实的“正常人”,而是选择“像好人一样死去”(片中以他走向进行摘除前脑叶白质实验的灯塔为暗示)。由此,我们可以展开对人性的相关思考。作为生命存在的我们和管理者们一同处在“生存”这座更大的禁闭岛上。作为生物性的存在,人类遵循着自然生老病死的法则。而作为精神性的存在,人类不断寻找生存的意义,不断寻找真理和价值。人类是一种需要意义支撑活下去的生物,自然法则并不赋予生存以意义,对世界本质再蹩脚的注解也好过于意义的空白,人类必须制订一套安身立命于世界中的价值体系。我们需要充满意义的生活、充满价值的人生以及真正指导人生的真理。从柏拉图到黑格尔一直试图寻找证明的“理念世界”已经不存在了,尼采宣布了上帝的死亡。旧的价值体系早已经没落,我们拒绝任何价值以绝对真理的方式向我们颁布,我们必须直面生存的本质,凭借每个人自由的意志从头去寻找存在的意义。我们就像不断寻找“瑞秋”的男主角一样,而寻找本身就是人类在生存这座禁闭岛上的存在方式。绝对真理就像影片中的瑞秋一样,终究不会以某一固定的方式存在,她只存在于寻找的过程中。世界或许本来就没有根底,每一个民族都是在自己独特的生活实践中试图总结世界的本质、描摹真理的模样。在人类灿烂的文化长河中,一切形而上学、伦理学、宗教都是人类在寻找瑞秋过程中留下的蛛丝马迹。而当你停止寻找的那一刻,即精神理想破灭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如同行尸走肉般的存在,就是选择自我毁灭的开始。所以影片最后,男主角终究是选择“像正常人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也有了哈姆雷特式追问般的意义。生存还是毁灭?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严肃思考的问题。
  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就像一个掏不尽的黑箱一样,欣赏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就能获得不同的感受和启发。《禁闭岛》是一部极富思想内涵的电影,影片中反映出的诸多问题和哲理思考是值得我们不断细细品位和深入挖掘的。
  作者简介:
  吴奇霜(1990—)女,苗族,籍贯:湖南怀化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学理论,研究方向:美术史论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朱耷,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尤善花鸟。他将时代变化和内心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作品中,形成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新风格,对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殊的时代背景和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八大山人矛盾的心理,成就了他独特的绘画语言。中国绘画的虚实观源自中国传统哲学“有无”、“虚实”等对立统一的理念。本文从形式语言中的布白出发,来论述朱耷绘画作品中的虚实之美。  关键词:朱耷;布白;虚实 
期刊
三、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  无论承认与否,在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上很多人是存在偏见的,认为本民族的音乐太过“土气”,不够“高大上”,外来的音乐才是高雅的艺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滚,价值观。对于我们的民族音乐它同样适用。我们不排斥外来的音乐艺术,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根本所在,对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我们可以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取其精华
期刊
摘 要:电影《驴得水》由周申、刘露执导,讲述三民小学的老师为了一个美好的目的做出了错误的事情,致使他们终将走上歧途。通过教育,知识分子有了礼貌的行为、复杂的思维和远大的理想,使得这些受过教育的人认为自己有更高尚的道德,但他们人性的恶并不会因为受教育的程度而被隐藏。影片利用不同的人物角色展现出了人性的“贪”“愚”“懦”“私”,这恰恰与他们所受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矛盾。教育是他们美好而正当的信仰,但为了这
期刊
摘 要:在当今教育教学中,后进生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现在有的教师感到对后进生转化难,关键在于还没做到对教育事业竭尽忠诚,对学生充满爱,特别是对品行、学习较差的学生的热爱。所以班主任要想成功地转化后进生,就必须付出真爱。  关键词:真爱;信心;鼓励;安慰;后进生  我常听到一些班主任叹气:某某学生已经病入膏盲,朽木不可雕了。也有人认为,后进生是“生成的眉毛长成的像,落后面貌变不了样。教师再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计算机专业人才能力提升的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论述了计算机专业人才能力的构成,提出了计算机专业人次能力的提升手段和建议策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能力提升  1引言  时代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各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一形势,逐渐从过去传统的注重当下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面向未来为主要属性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新时代教育发展的
期刊
摘 要:在提倡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当在课堂充分发挥多种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热情,使他们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好地理。这也是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从地理教学着手,从地理板画的特点、分类、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板画;特点;运用;分类  地理教学板画是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及其它地理过程,以简练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近几年,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一些历史文化景点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一些旅游城市也逐步国际化,城市形象不断提升。要想让外国人了解美丽的中国,了解中国的大好河山,必须做好旅游文本的翻译。笔者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及相应的具体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出旅游类文本汉译英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旅游类文本;目
期刊
摘 要:针对我国音乐教育现状中所反映出的实际状况,将达尔克罗兹先进教育体系融入音乐教育体系中,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有选择的吸收体态律动教学方式的经验与方法,从而形成一种新的音乐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式相互渗透使用的一种音乐创新体系。希望通过体态律动教学方式的初探能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舞蹈  舞蹈是一门艺术,因此在舞蹈教学
期刊
摘 要:从佛教东传以来,在“丝绸之路”的推动下佛教文化从印度经西域到河西至中原,最远至日本。佛教文化发展迅速,佛教思潮渐入人心,而诵经中唱诵音乐也是修行佛法的重要法门之一即名为“梵音”,其音韵就如那佛像本身显“庄严妙相”,是佛教艺术发展中重要的传承法门之一。  关键词:佛教艺术;诵经音乐;唱诵  一、佛教东传中的“渗透”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我国魏
期刊
一、门德尔松的生平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  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是德国犹太裔作曲家,1809年2月3日出生于德国汉堡一个犹太家庭。  门德尔松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优雅、精美、华丽著称。门德尔松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