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汉语中“虎”的概念隐喻映射、语义扩展是以人们对虎的意象及其互动体验认识为基础,再通过人类主体的认知加工,于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并通过词语固定下来。从隐喻的角度来说,汉英语“虎”的概念隐喻映射了四大目标域:1.人物/性格域;2.情感/态度域;3.社会/事物关系域;4.形状/工具域。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揭示英汉两种语言在“虎”的隐喻认知机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找出其中的认知理据,从而进一步揭示人类对类似这样动物词汇的认知和语言、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概念隐喻;隐喻映射;体验哲学;对比分析
引言
Lakoff和Johnson是研究认知语言学当中的隐喻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其经典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明确、系统地分析了存在于我们思维体系中的隐喻概念体系。他们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的基本功能是以某一领域的经历来理解另一领域的经历。(1980:154)他们还指出,概念隐喻的功能是将推理类型从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1999:82)在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隐喻对我们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
一、研究英汉“虎”概念隐喻的意义
陈家旭在他的书中曾谈到,隐喻来源于人们的感知、经验和社会文化。任何语言都有大量的与动物相关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源于人与动物世界的互动体验以及人类主体的认知加工。陈晦也指出,在各种语言的词汇中,人体器官的词、动物相关的词和植物方面的词常常是形成隐喻概念的“源词”(2014:1),可见,动植物词汇的命名与人类的认知发展密切相关,但之前学者们的研究,大多都没有阐明这些动物隐喻表达的内在机制和认知理据,很多学者的研究数据也缺乏真实的语料。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是:1)“虎”的概念隐喻模式;2)“虎”在英语汉语的隐喻表达所表现出的独特文化差异性和内涵。试图通过这一研究,揭示两种语言在“虎”的隐喻认知机制的异同性,从而进一步揭示人类在“虎”这一词汇上的认知和语言、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虎”的概念隱喻英汉对比分析
1.目标域是人时,“虎”隐喻映射的对比分析。 Kovecses 曾指出,“很多人类的行为可通过隐喻从动物的特征和行为来理解”(2002:124)。
(1)英汉语中“虎”共有的隐喻映射。通过英汉语料库对比发现,英汉语中的隐喻模式是:由“虎”喻人。
1)[虎喻指行为凶狠残暴的人]
(1)虎狼之辈
(2)He’s a tiger on the tennis court.
像这类型的隐喻表达中,人们根据自身认知及生活体验,把老虎所具有的凶狠、残暴的特征映射到人身上。具有贬义色彩,但像下面这种情况下:(3)母老虎(4)那家伙是一只虎。“虎”在这里究竟映射“他/她很凶残、”还是“他/她很强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完全取决于具体语境。因此,在对动物隐喻的理解上,语境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虎喻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人或集团]。
(5)“蒋介石是纸老虎,杜鲁门也是纸老虎,美国武器我们领教过!”
(6)Rather than fearing the US, Iran, Syria and North Korea behave as though the US is a paper tiger.
3)[虎喻人性中的阳刚]。
(7)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8)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这两句话刚好把老虎的阳刚和蔷薇的阴柔映射到了人性中,从而去体现人性中的阳刚与阴柔。
4)[虎喻指能力较强的人或勇士]。
(9)别看他手太涩,把家虎,业务上可有两下子。
(10)卧虎藏龙。
(11)If the sunspots are explosive as is feared, a “tiger team” of solar experts will advise NASA.
在这几个例子当中,“虎”本身勇猛、厉害、强大的特性就被映射在人身上。在汉语里,还有“如虎添翼”、“虎贲”等表达,也喻指勇猛善战的人,但虎贲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低。
(2)汉语中特有的隐喻映射。
1)[虎喻人健壮憨厚的体态。]
目标域是人时,汉语比英语映射的目标域更具体化,汉语还能形容人体态“健壮憨厚”。
(12)小家伙虎头虎脑的,非常可爱。
(13)这小伙子膀大腰粗的,长得真虎实。
2)[虎喻指父母。]
(14)虎毒不食子。
老虎虽然凶猛,尚且不吃虎崽,喻指为人父母,应皆有爱子之心。
(15)先有美国“虎妈”、再有中国“虎爸”秀高压家教。
3)[虎喻指敌人、坏人。]
(16)为虎作伥,这个成语的由来是旧时迷信,人们认为被老虎咬死的人,他的鬼魂又帮助老虎伤人,喻指帮助帮坏人作恶。
根据对以上语料的分析,目标域是人时,汉语“虎”的概念隐喻模式体现为:1)虎喻指行为凶狠残暴的人;2)虎喻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人或集团;3)虎喻指能力较强的人或勇士;4) 虎喻人健壮憨厚的体态;5)虎喻指父母;6) 虎喻指敌人、坏人或恶势力。英语“虎”的概念隐喻模式体现为:1)虎喻指行为凶狠残暴的人;2)虎喻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人或集团;3)虎喻指能力较强的人或勇士。
2.目标域指物时,“虎”隐喻映射的对比分析。
(1)英汉语中“虎”共有的隐喻映射。当目标域指物时,英语汉语中存在着一个相同的隐喻映射:虎喻指邪恶势力或力量,这也反映出两个民族对于虎的认知有相似的地方,而且都映射到相同或相似的目标域。王寅(2007:481)也谈到,事物之间都具有相似性,这是隐喻的成因之一,与此同时,隐喻也可创造相似性。 1)[虎喻邪恶力量。]
(1)Eye of the tiger.
(2)要日本帝国主义放弃侵华野心,无异于与虎谋皮。
2)[虎喻困难、危险的境地。]
(3)骑虎难下。
(4)have a tiger by tail.
这几个例子都是通过虎来映射人们所遇到的困难或危险的处境。
(2)汉语中特有的隐喻映射。我国与英美国家在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很多差异,英汉语言对“虎”的映射也体现出差异性,这也造就了各具文化特色的隐喻映射。
1)[虎喻地势、交界线。]
(5)龙盘虎踞。
2)[虎喻指经济发展快的国家或地区。]
(6)广东崛起“四小虎”它们是:顺德、南海、东莞、中山
3)[虎喻指工具。]
(7)夏天渡江用的”小威虎”(小船),系在岸边上。
根据对以上语料的分析,目标域是物时,汉语“虎”的概念隐喻模式体现为:1)虎喻邪恶力量;2)虎喻困难、危险的境地;3)虎喻地势、交界线;4)虎喻指经济发展快的国家或地区;5)虎喻指工具。英语“虎”的概念隐喻模式体现为:1)虎喻邪恶力量;2)虎喻困难、危险的境地。
三、综合分析与讨论
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虎”的概念隐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类比,并对他们的共性和个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首先,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来看,汉英语“虎”的概念隐喻的目标域大致可总结为四大类:1)人物/性格域;2)情感/态度域;3)社会/事物关系域;4)形狀/工具域。汉语中“虎”的概念隐喻映射范围更广,目标域更多,而英语中“虎”的概念隐喻的目标域范围较窄,不涉及形状/工具域。这体现了不同的语言文化对同一语言现象选择了不同的认知方式。据此研究,虎的各个器官或者身体部位都可以成为原始域,而英语中大多只涉及“虎”这个整体本身。其次,当目标域为人时,英语中用“虎”的概念隐喻侧重表达个人特征,而汉语不仅侧重隐喻某个人特征,也侧重隐喻一个社会团体、或不同的人的特征。最后,当目标域为物时,英语中“虎”仅喻指邪恶力量、困难或者危险的处境。而汉语中除了喻指上述情况外,还喻指地形地势、社会团体和工具。这些差异都是受英汉各自不同的地理位置、经济制度、传统文化和语言世界观的影响。
四、结语
总之,由于人类具有相似的认知能力,相似的思维过程,相似的社会经验,英汉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对“虎”的概念隐喻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然而,由于英汉的文化价值观,历史传统、生存环境、生活经历等存在差异,使得“虎”的概念隐喻均带有其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和鲜明特征。隐喻性的概念系统决定了我们眼中的现实世界是什么样的,不同的语言社会采用不同的隐喻会使我们对现实有不同的感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帮助我们再次认识到语言对于思维和行为的重大影响。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应多研究类似的动物隐喻现象,分析人类的认知机制,从而更好地去了解不同文化间的文化内涵,提高我们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注释:本文研究语料主要来源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The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以及权威的英汉语工具书,如:NTC’s English Idioms Dictionary (2008),《成语大词典》(2015) ,《现代汉语词典》(2016)等。
参考文献:
[1]KoVecses, Z. 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124.
[2]Lakoff, G.
【关键词】概念隐喻;隐喻映射;体验哲学;对比分析
引言
Lakoff和Johnson是研究认知语言学当中的隐喻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其经典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明确、系统地分析了存在于我们思维体系中的隐喻概念体系。他们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的基本功能是以某一领域的经历来理解另一领域的经历。(1980:154)他们还指出,概念隐喻的功能是将推理类型从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1999:82)在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隐喻对我们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
一、研究英汉“虎”概念隐喻的意义
陈家旭在他的书中曾谈到,隐喻来源于人们的感知、经验和社会文化。任何语言都有大量的与动物相关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源于人与动物世界的互动体验以及人类主体的认知加工。陈晦也指出,在各种语言的词汇中,人体器官的词、动物相关的词和植物方面的词常常是形成隐喻概念的“源词”(2014:1),可见,动植物词汇的命名与人类的认知发展密切相关,但之前学者们的研究,大多都没有阐明这些动物隐喻表达的内在机制和认知理据,很多学者的研究数据也缺乏真实的语料。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是:1)“虎”的概念隐喻模式;2)“虎”在英语汉语的隐喻表达所表现出的独特文化差异性和内涵。试图通过这一研究,揭示两种语言在“虎”的隐喻认知机制的异同性,从而进一步揭示人类在“虎”这一词汇上的认知和语言、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虎”的概念隱喻英汉对比分析
1.目标域是人时,“虎”隐喻映射的对比分析。 Kovecses 曾指出,“很多人类的行为可通过隐喻从动物的特征和行为来理解”(2002:124)。
(1)英汉语中“虎”共有的隐喻映射。通过英汉语料库对比发现,英汉语中的隐喻模式是:由“虎”喻人。
1)[虎喻指行为凶狠残暴的人]
(1)虎狼之辈
(2)He’s a tiger on the tennis court.
像这类型的隐喻表达中,人们根据自身认知及生活体验,把老虎所具有的凶狠、残暴的特征映射到人身上。具有贬义色彩,但像下面这种情况下:(3)母老虎(4)那家伙是一只虎。“虎”在这里究竟映射“他/她很凶残、”还是“他/她很强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完全取决于具体语境。因此,在对动物隐喻的理解上,语境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虎喻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人或集团]。
(5)“蒋介石是纸老虎,杜鲁门也是纸老虎,美国武器我们领教过!”
(6)Rather than fearing the US, Iran, Syria and North Korea behave as though the US is a paper tiger.
3)[虎喻人性中的阳刚]。
(7)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8)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这两句话刚好把老虎的阳刚和蔷薇的阴柔映射到了人性中,从而去体现人性中的阳刚与阴柔。
4)[虎喻指能力较强的人或勇士]。
(9)别看他手太涩,把家虎,业务上可有两下子。
(10)卧虎藏龙。
(11)If the sunspots are explosive as is feared, a “tiger team” of solar experts will advise NASA.
在这几个例子当中,“虎”本身勇猛、厉害、强大的特性就被映射在人身上。在汉语里,还有“如虎添翼”、“虎贲”等表达,也喻指勇猛善战的人,但虎贲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低。
(2)汉语中特有的隐喻映射。
1)[虎喻人健壮憨厚的体态。]
目标域是人时,汉语比英语映射的目标域更具体化,汉语还能形容人体态“健壮憨厚”。
(12)小家伙虎头虎脑的,非常可爱。
(13)这小伙子膀大腰粗的,长得真虎实。
2)[虎喻指父母。]
(14)虎毒不食子。
老虎虽然凶猛,尚且不吃虎崽,喻指为人父母,应皆有爱子之心。
(15)先有美国“虎妈”、再有中国“虎爸”秀高压家教。
3)[虎喻指敌人、坏人。]
(16)为虎作伥,这个成语的由来是旧时迷信,人们认为被老虎咬死的人,他的鬼魂又帮助老虎伤人,喻指帮助帮坏人作恶。
根据对以上语料的分析,目标域是人时,汉语“虎”的概念隐喻模式体现为:1)虎喻指行为凶狠残暴的人;2)虎喻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人或集团;3)虎喻指能力较强的人或勇士;4) 虎喻人健壮憨厚的体态;5)虎喻指父母;6) 虎喻指敌人、坏人或恶势力。英语“虎”的概念隐喻模式体现为:1)虎喻指行为凶狠残暴的人;2)虎喻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人或集团;3)虎喻指能力较强的人或勇士。
2.目标域指物时,“虎”隐喻映射的对比分析。
(1)英汉语中“虎”共有的隐喻映射。当目标域指物时,英语汉语中存在着一个相同的隐喻映射:虎喻指邪恶势力或力量,这也反映出两个民族对于虎的认知有相似的地方,而且都映射到相同或相似的目标域。王寅(2007:481)也谈到,事物之间都具有相似性,这是隐喻的成因之一,与此同时,隐喻也可创造相似性。 1)[虎喻邪恶力量。]
(1)Eye of the tiger.
(2)要日本帝国主义放弃侵华野心,无异于与虎谋皮。
2)[虎喻困难、危险的境地。]
(3)骑虎难下。
(4)have a tiger by tail.
这几个例子都是通过虎来映射人们所遇到的困难或危险的处境。
(2)汉语中特有的隐喻映射。我国与英美国家在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很多差异,英汉语言对“虎”的映射也体现出差异性,这也造就了各具文化特色的隐喻映射。
1)[虎喻地势、交界线。]
(5)龙盘虎踞。
2)[虎喻指经济发展快的国家或地区。]
(6)广东崛起“四小虎”它们是:顺德、南海、东莞、中山
3)[虎喻指工具。]
(7)夏天渡江用的”小威虎”(小船),系在岸边上。
根据对以上语料的分析,目标域是物时,汉语“虎”的概念隐喻模式体现为:1)虎喻邪恶力量;2)虎喻困难、危险的境地;3)虎喻地势、交界线;4)虎喻指经济发展快的国家或地区;5)虎喻指工具。英语“虎”的概念隐喻模式体现为:1)虎喻邪恶力量;2)虎喻困难、危险的境地。
三、综合分析与讨论
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虎”的概念隐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类比,并对他们的共性和个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首先,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来看,汉英语“虎”的概念隐喻的目标域大致可总结为四大类:1)人物/性格域;2)情感/态度域;3)社会/事物关系域;4)形狀/工具域。汉语中“虎”的概念隐喻映射范围更广,目标域更多,而英语中“虎”的概念隐喻的目标域范围较窄,不涉及形状/工具域。这体现了不同的语言文化对同一语言现象选择了不同的认知方式。据此研究,虎的各个器官或者身体部位都可以成为原始域,而英语中大多只涉及“虎”这个整体本身。其次,当目标域为人时,英语中用“虎”的概念隐喻侧重表达个人特征,而汉语不仅侧重隐喻某个人特征,也侧重隐喻一个社会团体、或不同的人的特征。最后,当目标域为物时,英语中“虎”仅喻指邪恶力量、困难或者危险的处境。而汉语中除了喻指上述情况外,还喻指地形地势、社会团体和工具。这些差异都是受英汉各自不同的地理位置、经济制度、传统文化和语言世界观的影响。
四、结语
总之,由于人类具有相似的认知能力,相似的思维过程,相似的社会经验,英汉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对“虎”的概念隐喻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然而,由于英汉的文化价值观,历史传统、生存环境、生活经历等存在差异,使得“虎”的概念隐喻均带有其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和鲜明特征。隐喻性的概念系统决定了我们眼中的现实世界是什么样的,不同的语言社会采用不同的隐喻会使我们对现实有不同的感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帮助我们再次认识到语言对于思维和行为的重大影响。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应多研究类似的动物隐喻现象,分析人类的认知机制,从而更好地去了解不同文化间的文化内涵,提高我们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注释:本文研究语料主要来源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The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以及权威的英汉语工具书,如:NTC’s English Idioms Dictionary (2008),《成语大词典》(2015) ,《现代汉语词典》(2016)等。
参考文献:
[1]KoVecses, Z. 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124.
[2]Lakoff,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