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张巨璟:女,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摘 要:高职教育是技术应用型的职业教育,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的正确定位,提出了当前高职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见解。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a)-0021-01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在教育过程应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与现有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其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近年来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在教学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程内容不够系统,同一专业内的专业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公共基础课内容常年不变,明显滞后于时代的步伐;专业内的新技术新材料很难及时融入课堂;技能训练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性教学明显偏少;教学方式陈旧,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等等。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因此,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现结合几年的工作经验和各位高职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就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人才培养更能贴近生产实际,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使学生掌握未来所从事职业应具备的岗位能力。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专业创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确立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职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主要内容,以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贯穿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体现出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这一定位决定了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现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教学模式落后;实验实训条件差;实践实训水平低下;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持续发展缺乏动力等问题;存在“结而不合”的现象。基于以上现象,只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管理过程,深化校企合作才能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2 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工作研究的微观范畴,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纲领和实施范畴。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围绕社会对一线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从教学软件到教学硬件,对教学内容的理论结构和实践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美的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从学生技能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到以后就业所必须的技能操作,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实践教学应以学生技术技能和岗位能力的培养为宗旨,不仅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还应创造一个真实的工程环境,文化氛围,使学生同时具有职业素质,毕业后直接胜任工作岗位。对于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三种模式的实践教学,分别达到如下目标:
(1)基本技能实训(现场操作):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实践理论、实践方法及考核标准。(2)综合能力实训(现场实物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走上社会应具备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设计创新能力实训(实物调研):目标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竞争能力。
课程内容设计也可分为三阶段:
(1)认知实习(参观在建重点工程)一周 30学时 在刚入学时进行为期一周的认知实习,带学生去施工现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老师的讲解初步了解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取向和将来开展的每一门专业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2)生产实习(工种实训:包括钢筋工、抹灰工、瓦工、木工)二周60学时授课过程中在教授完课堂知识后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生产实习,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深化所学理论知识,通过自己动手亲身体验,为将来更好的融入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3)毕业实习16周(顶岗实习: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监理员等)480学时最后一学期,学生可以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或者由老师来帮助联系,进行为期16周的顶岗实习,到施工现场去学习,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应该完成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的编写并提交。
在实践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实践环节,应该有相应的任务书和指导书,所选择的设计题目要有针对性,密切地贴近于生产实际,并且要有一定的专业代表性,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地从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及管理工作。
3 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就是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
在建立课程体系时应对相关企业进行深入调查,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针对企业需求设定相应的支撑课程和技能训练。
4 建立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基础上,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掌握,通过设计一些图文并茂的PPT来表达一些乏味的难懂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2] 王凤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2009(11).
摘 要:高职教育是技术应用型的职业教育,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的正确定位,提出了当前高职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见解。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a)-0021-01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在教育过程应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与现有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其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近年来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在教学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程内容不够系统,同一专业内的专业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公共基础课内容常年不变,明显滞后于时代的步伐;专业内的新技术新材料很难及时融入课堂;技能训练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性教学明显偏少;教学方式陈旧,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等等。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因此,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现结合几年的工作经验和各位高职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就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人才培养更能贴近生产实际,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使学生掌握未来所从事职业应具备的岗位能力。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专业创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确立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职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主要内容,以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贯穿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体现出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这一定位决定了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现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教学模式落后;实验实训条件差;实践实训水平低下;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持续发展缺乏动力等问题;存在“结而不合”的现象。基于以上现象,只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管理过程,深化校企合作才能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2 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工作研究的微观范畴,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纲领和实施范畴。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围绕社会对一线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从教学软件到教学硬件,对教学内容的理论结构和实践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美的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从学生技能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到以后就业所必须的技能操作,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实践教学应以学生技术技能和岗位能力的培养为宗旨,不仅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还应创造一个真实的工程环境,文化氛围,使学生同时具有职业素质,毕业后直接胜任工作岗位。对于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三种模式的实践教学,分别达到如下目标:
(1)基本技能实训(现场操作):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实践理论、实践方法及考核标准。(2)综合能力实训(现场实物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走上社会应具备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设计创新能力实训(实物调研):目标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竞争能力。
课程内容设计也可分为三阶段:
(1)认知实习(参观在建重点工程)一周 30学时 在刚入学时进行为期一周的认知实习,带学生去施工现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老师的讲解初步了解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取向和将来开展的每一门专业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2)生产实习(工种实训:包括钢筋工、抹灰工、瓦工、木工)二周60学时授课过程中在教授完课堂知识后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生产实习,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深化所学理论知识,通过自己动手亲身体验,为将来更好的融入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3)毕业实习16周(顶岗实习: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监理员等)480学时最后一学期,学生可以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或者由老师来帮助联系,进行为期16周的顶岗实习,到施工现场去学习,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应该完成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的编写并提交。
在实践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实践环节,应该有相应的任务书和指导书,所选择的设计题目要有针对性,密切地贴近于生产实际,并且要有一定的专业代表性,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地从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及管理工作。
3 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就是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
在建立课程体系时应对相关企业进行深入调查,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针对企业需求设定相应的支撑课程和技能训练。
4 建立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基础上,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掌握,通过设计一些图文并茂的PPT来表达一些乏味的难懂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2] 王凤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