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素质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呈下降趋势,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有:青少年体质健康知识淡薄,生活方式不尽合理,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视不够等。要大力普及增强体质锻练知识,加强健康与卫生教育,完善体质检查制度,改革学校体育课程等,使大学生体质健康不断得到提高。
关键词: 青少年;体质;影响;对策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中国说》中这段文字,不知感染过多少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也有所改善,由于没有了升学压力,生活轻松很多,有足够的时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锻炼的环境、设施也在不断改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本应得到提高,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研究资料表明,自1985 年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10 余年呈下降趋势,青少年学生体质的“硬件” 水平即体能素质下降、心肺功能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的青少年大幅增加。2005 年由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等10 个部门在全国31 个省区市开展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调研结果再次显示出学生体质与健康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我国大中小学生各年龄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二、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包括: 一是身体的发育水平,二是身体的功能水平,三是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四是心理发育水平,五是适应能力,六是对疾病和其他有碍健康的不良应激原的抵抗能力等。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着重要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健康卫生教育的问题和体育教育的问题,而且还有着复杂的社会问题。
(一) 大学生体质健康意识淡薄
由于有些大学生在中小学时失去了亲身体验体育对人身心塑造的重要性的机会,很多大学生体质健康意识淡薄,健康知识严重缺乏,没有意识到年轻时健身和保健投资的重要性,缺乏主动锻炼的意识,认为体育锻炼太枯燥、 太辛苦而放弃锻炼。2005年有关部门对全国 10 多万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66% 的学生每天锻炼不足1 小时,2418% 的学生基本不锻炼;有6014% 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关键途径,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体质健康从何而谈。
(二) 生活方式不合理
第一,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明显发生了由“动” 到“静” 的变化,如上楼乘电梯、以车代步,不参与体力劳动等等,这些“静态化”的生活方式都使得许多大学生的日常运动量大为减少。第二,生活的现代化,使不少大学生整日迷恋于电子游戏和上网聊天之中,网络成瘾,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大学生为追求所谓的“时尚”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养成了吸烟、酗酒等坏习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第三,社会环境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程度的加剧,以及学习、就业等精神压力过大,造成大学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障碍,严重危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三) 不良饮食习惯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相关调查发现大学生在饮食方面主要存在着诸多问题。多数大学生日常饮食没有规律,一日三餐的食量和时间经常不固定,而且还有部分学生不在学校食堂用餐。而校外卫生条件得不到保证,致使在学生中经常发生流行疾病。
(四) 高校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缺乏应有的重视
多数高校偏重对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对学生的德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我国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部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的法规,甚至规定了如果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合格就不能毕业,目的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而在政策的落实上,许多高校体育工作只流于表面形式,造成对学校体育的资金投入不足,学生活动场所和设施缺乏,体育教学方式陈旧,高校体育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一些高校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体质健康等相关素质课程的开设和相关知识的普及。另外,不少高校,缺乏对学生的管理引导,致使许多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对体质健康构成威胁。
三、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一) 增强体育锻炼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健康”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热门话题,“健康第一”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社会的推动力,更应该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用行动来实践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一道理。加强自制能力,明确奋斗目标,胸怀大志,乐观处世,自信自强。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保证身体的健康成长。拥有良好的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二) 加强大学生卫生和健康教育
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校要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如开设相应健康教育课程(营养课、健康教育课、审美教育课、形体课),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等,对学生进行实用营养、睡眠常识及常见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营养观念及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并开展好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大力倡导良好的行为方式,鼓励他们参与促进健康的活动,克制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有效地增进他们的健康。
(三)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制度
根据现在大学生体质状况,科学制定体质健康检查标准,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全面体质测评和健康检查,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及时反馈健康信息,对学生提出健康状况的评价意见,为学生的科学健身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 改革高校体育课程,完善体育管理制度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体现体育终身化、社会化、生活化、实用化、个性化。增强学生健身运动的积极性,培养生活情趣,缓解课业压力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多种体育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把早操、课外体育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视为“潜在的体育课程”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随着学校体育改革不断深化, 通过建立俱乐部的体育教学模式, 这样不仅能延伸教师在课外的教育功能, 更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在技术指导上有了保证, 同时还大大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再者, 高校要加大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 并确保体育场馆全天候对学生开放, 提高体育设施的有效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李小伟. 体质下降, 学校体育不能承受之重 中国教育报, 2005- 06- 06 (2).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04 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2005- 06- 07.
[3] 国家体育总局. 发布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2006- 09- 10)
[4]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香港体育学院. 体育科学词典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18.
[5] 教育部. 学生体质下降是社会问题 (2004- 09- 13) [2009- 05- 12]
关键词: 青少年;体质;影响;对策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中国说》中这段文字,不知感染过多少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也有所改善,由于没有了升学压力,生活轻松很多,有足够的时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锻炼的环境、设施也在不断改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本应得到提高,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研究资料表明,自1985 年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10 余年呈下降趋势,青少年学生体质的“硬件” 水平即体能素质下降、心肺功能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的青少年大幅增加。2005 年由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等10 个部门在全国31 个省区市开展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调研结果再次显示出学生体质与健康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我国大中小学生各年龄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二、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包括: 一是身体的发育水平,二是身体的功能水平,三是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四是心理发育水平,五是适应能力,六是对疾病和其他有碍健康的不良应激原的抵抗能力等。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着重要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健康卫生教育的问题和体育教育的问题,而且还有着复杂的社会问题。
(一) 大学生体质健康意识淡薄
由于有些大学生在中小学时失去了亲身体验体育对人身心塑造的重要性的机会,很多大学生体质健康意识淡薄,健康知识严重缺乏,没有意识到年轻时健身和保健投资的重要性,缺乏主动锻炼的意识,认为体育锻炼太枯燥、 太辛苦而放弃锻炼。2005年有关部门对全国 10 多万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66% 的学生每天锻炼不足1 小时,2418% 的学生基本不锻炼;有6014% 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关键途径,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体质健康从何而谈。
(二) 生活方式不合理
第一,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明显发生了由“动” 到“静” 的变化,如上楼乘电梯、以车代步,不参与体力劳动等等,这些“静态化”的生活方式都使得许多大学生的日常运动量大为减少。第二,生活的现代化,使不少大学生整日迷恋于电子游戏和上网聊天之中,网络成瘾,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大学生为追求所谓的“时尚”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养成了吸烟、酗酒等坏习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第三,社会环境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程度的加剧,以及学习、就业等精神压力过大,造成大学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障碍,严重危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三) 不良饮食习惯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相关调查发现大学生在饮食方面主要存在着诸多问题。多数大学生日常饮食没有规律,一日三餐的食量和时间经常不固定,而且还有部分学生不在学校食堂用餐。而校外卫生条件得不到保证,致使在学生中经常发生流行疾病。
(四) 高校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缺乏应有的重视
多数高校偏重对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对学生的德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我国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部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的法规,甚至规定了如果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合格就不能毕业,目的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而在政策的落实上,许多高校体育工作只流于表面形式,造成对学校体育的资金投入不足,学生活动场所和设施缺乏,体育教学方式陈旧,高校体育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一些高校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体质健康等相关素质课程的开设和相关知识的普及。另外,不少高校,缺乏对学生的管理引导,致使许多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对体质健康构成威胁。
三、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一) 增强体育锻炼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健康”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热门话题,“健康第一”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社会的推动力,更应该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用行动来实践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一道理。加强自制能力,明确奋斗目标,胸怀大志,乐观处世,自信自强。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保证身体的健康成长。拥有良好的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二) 加强大学生卫生和健康教育
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校要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如开设相应健康教育课程(营养课、健康教育课、审美教育课、形体课),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等,对学生进行实用营养、睡眠常识及常见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营养观念及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并开展好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大力倡导良好的行为方式,鼓励他们参与促进健康的活动,克制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有效地增进他们的健康。
(三)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制度
根据现在大学生体质状况,科学制定体质健康检查标准,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全面体质测评和健康检查,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及时反馈健康信息,对学生提出健康状况的评价意见,为学生的科学健身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 改革高校体育课程,完善体育管理制度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体现体育终身化、社会化、生活化、实用化、个性化。增强学生健身运动的积极性,培养生活情趣,缓解课业压力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多种体育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把早操、课外体育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视为“潜在的体育课程”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随着学校体育改革不断深化, 通过建立俱乐部的体育教学模式, 这样不仅能延伸教师在课外的教育功能, 更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在技术指导上有了保证, 同时还大大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再者, 高校要加大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 并确保体育场馆全天候对学生开放, 提高体育设施的有效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李小伟. 体质下降, 学校体育不能承受之重 中国教育报, 2005- 06- 06 (2).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04 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2005- 06- 07.
[3] 国家体育总局. 发布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2006- 09- 10)
[4]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香港体育学院. 体育科学词典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18.
[5] 教育部. 学生体质下降是社会问题 (2004- 09- 13) [2009- 0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