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及协调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我国的会计改革和税制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和深化。在逐步改革的过程中,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也呈现出了逐步扩大的势态,两者之间的协调也越来越远,从而给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了重大影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对于会计改革和税制的改革是现阶段会计工作和税收征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的相关理论,根据根据现阶段的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系统的分析了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及原因,并且给出了一些二者协调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会计准则;税收法规;差异;协调;措施;原因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之间的重合局面被打破,两者之间的差异逐步扩大,这对推动我国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改革起到了正面作用。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在税务会计的规范处理、税收征管和差异效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仅增加了税收征管成本和会计核算成本,也导致了一些偷税、漏水现象的发生,给会计工作及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需要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比较,找到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而针对性的提出协调两者关系的有效措施。
  一、会计准则及税收法规的相关概述
  会计准则是一种针对会计实务的技术性规范,主要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相关部门通过会计准则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对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管制,进而形成一种政府法规、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推进企业经济制度的改革。
  税收法规则是国家用来调整国家机构与纳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主要是为了保障国家的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利益。有了税收法规后,政府通过法律的形式来规定征税行为,同时也规定了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而规范整个税收过程。
  二、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原因
  我国企业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产权关系明确、政企职责分明、经营机制灵活、法人制度健全及管理科学规范等,这也是会计目标和税法目标分离的主要原因。在为了保证企业与国家利益分配的公正和会计计量的公平,通过这种改革来使企业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进行,所以需要对企业的相关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来满足会计准则的要求。税法是为了满足国家政府征税收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制定的一种规范。两者目标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使得企业组织结构变化,并且这种“会税分离”的会计模式能够满足企业现行的制度。同时,在这种模式下,会计准则和税法法规必然会存在差异,是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制约企业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
  三、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差异分析
  会计准则和税法法规的目标是不一样的,主要是由于会计核算原则与税法原则是不一样的,两者在以下四种原则方面存在着差异。
  1、谨慎性原则方面
  在谨慎性原则方面,一方面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相关要求,它规定了企业能够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及风险防备等准备。虽然新的会计准则规定了相关的准备,但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在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时所提取的准备金不得在所得税之前扣除,必须要在缴纳所得税时进行一定得调整,这样才能够符合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会计准则对于谨慎性原则的阐述方面更加的全面,在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时,它既不过高的估计资产或利益,也不过低的估计债务或损失;税收法规对于谨慎性原则的解释则强调的是防止税收收入的流失,保证国家政府税收的正常进行,这主要是从反避税的角度考虑的。两者在谨慎性原则方面的差异主要在于两者的目标的不一致。
  2、重要性原则方面
  重要性原则在企业制度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会计方法和程序的选择时,一方面要考虑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及规模,通过两个方面的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并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税法是不太重视重要性原则的,通常只是简单的规定应该纳税个体不得扣除相关的项目,不管是金额大,还是金额小都需要按照规定进行会计计算所得,这样在重要性原则方面就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3、权责发生制原则方面
  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在应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方面有着差异性。在所得税方面,税收法规要求纳税人在费用发生时扣除相关的费用,而不是在实际支付时进行最终的扣除,会计准则上的规定也是这样的。在处理增值税会计时,税法则不能够完全的适用于权责发生制原则。它要求在进行税金抵扣时,需要对专用的发票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才能够进行相应的税金抵扣,否则不能够进行税金的抵扣。因此,企业每一期所缴纳的增值税并不是企业真正增值部分的税金,而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这也是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另一个差异。
  4、实质性原则方面
  关于实质性方面,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不能够按照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会计核算,需要按照相关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在售后回购业务的会计核算上,会计准则一般会按照“重实质”的形式进行核算,而税法则按照形式重要的原则进行会计核算。这种融资形式在会计准则上是被认可的,但是税法则不认同这种融资方式,这样就导致了两者在实质性原则方面存在差异,进而影响相关会计核算的正常进行。
  四、协调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的对策
  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述四种原则方面,在研究协调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的对策时,需要考虑到上述几种原则,并且在遵循四个原则的基础上,既要从会计准则的角度考虑解决与税法之间的矛盾,又要从税法的角度主动的与会计准则相协调,只有两者相互协调,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才能够推动企业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相關的制度体系,进而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协调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建立协调的机制和制度
  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之间缺乏协调机制,使得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国家税务局在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室,在涉及企业会计处理方法时,需要适当的将一些会计处理方法作为税收法律的内容,但是不能够把全部的会计处理方法作为税收法律的内容,这样将不利于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实施。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之间的联系建立一种协调两者差异的制度,这样将会有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2、积极的推进增值税的改革
  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在应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方面有着差异性。在所得税方面,税收法规要求纳税人在费用发生时扣除相关的费用,而不是在实际支付时进行最终的扣除,会计准则上的规定也是这样的。在处理增值税会计时,税法则不能够完全的适用于权责发生制原则。 现阶段的增值税模式依然是“生产型”、“消费型”和“收入型”。但是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的增值税模式,在对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方面不予扣除相关的进项税,这样就会加大企业经营的风险,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投资方面的积极性。为了有效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需要积极的推进“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性问题。
  3、对于企业风险估计有限度
  税收法规在对企业风险估计方面要有一定的限度,应当从增收和涵养税源这两只之间的辩证关系出发,准确的认识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既要许可企业计提还账准备,也应当许可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同时为了防止企业利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评估有意的偷税和漏税,需要提前对各种准备进行条件、比例等方面的规范,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偷税、漏税的发生。
  4、放宽企业会计方法的选取
  税收法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折旧年限的规定,放宽企业对会计方法的选择。税法可以规定企业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需要报请相关的税务部门进行备案,并且由相关的机关统一确定在一定的年限内不能够变更,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利用会计政策的变化来达到调节纳税的目的。对于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会计情况,允许企业自主选择会计方法进行会计核算,这样才有利于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协调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推进企业制度的改革。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之间的重合局面被打破,两者之间的差异逐步扩大,这对推动我国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改革起到了正面作用。对于会计改革和税制的改革是现阶段会计工作和税收征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探索协调两者关系的措施时,既要从建立健全会计准则出发,还要考虑到税收法规。虽然在对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够更好的协调两者的关系。(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 陈桂芹;探究新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协调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4-21
  [2] 张丽新;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差异探析[J];时代金融,2014-21
  [3] 蒋和欣;我国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差异分析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6
  [4] 刘晓北;对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涉税处理的协调分析[J];财会研究,2013-05
  [5] 徐松;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則差异、影响及对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1
其他文献
摘 要: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也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本文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基础,对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社会责任会计实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几点完善社会责任会计的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会计实务;问题;改进建议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发展与可持续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发展是前提,持续是关键。其中发
期刊
摘 要:临时接电费管理是营业收费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的限制造成了临时接电费财务、营销不同步的客观存在。为规范管理,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做到收费及时、管理规范、退费合法,供电公司“强管理、促效益”,从完善内控机制入手,扎实开展临时接电费动态稽核。通过差别化管理和采取多种措施,对历史遗留的临时接电费核对难开展和财务、营销不一致等“陈欠旧债”问题进行了全面清理,实现了余额一致
期刊
摘 要: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成分,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利用预算控制其内部资源的管理工程。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的现金、成本、销售、生产、供应等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的预算统筹管理,是企业进行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方法,能够进行科学的预算和管理。笔者从当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各种问题入手,针对预算管理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寻找解决预算管理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探讨  受当今社会经济制度与企业生产经
期刊
摘 要:快速发展的经济导致我国的企业已经更深层次的被经济制度影响着。当前的经济制度主要体现了保护产权制度以及执行契约制度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存在的不同之处是: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率,但是契约执行制度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方面没有产生很明显的效果。除此之外,这两种基本经济制度除了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率,同时还和企业所在地区所拥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企业自身呈现的发展规律相关,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
期刊
摘 要:企业为了实现企业价值,追求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就必然要重视企业的成本控制,在企业的各项活动中,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成本控制就成为了重要的手段。成本控制被认为是现代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利润率提高的秘诀也在于成本控制。本文从成本控制入手,重点分析了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对策;研究  企业为
期刊
摘 要:预算管理系统在我国虽然得到了广泛地引入和推广、但是在实施和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管理思路的改革尤其重要,并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应该采取何种预算管理模式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预算管理;问题;选择  一、 预算管理概述  预算对于企业来说并不陌生,在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能找到预算的思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预算的重视,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市场不断扩大,其市场竞争力也在逐渐增强,从而对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有着更严格的要求。改进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本文将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成本核算;重要性;问题和措施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核算规定,遵循成本核算程序,结合企业实际,构建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系统,
期刊
摘 要:独立性对于审计来讲非常重要,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所在。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实质审计上的独立性,另一个是审计形式上的独立性,这两个方面整体贯穿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中。审计的独立性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其中有国家经济环境发生了改变会影响到独立性,证券市场风云变幻,若出台新的政策法规等也会影响到独立性这块,这两点可以总结为外部因素导致的;影响其独立性的内部因素有会计事务所,无论是
期刊
摘 要:公共医疗卫生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民生问题,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和现代医院审计制度的逐步完善,绩效审计已成为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管理活动。对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通过绩效审计的方式进行客观和科学的评价,从而提高非营利性医院的管理效率,最终促进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阐述医院绩效审计概念、内容、必要性及指标体系的构建出发,论证
期刊
摘 要:会计人员在企业的正常运行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胜任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部门与企业在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要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会计人员职业胜任力发展计划进行制定与完善,从而使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人们对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