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t123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学生的情感不容易与作品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上,以英子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愿意、姿势、情况、慢吞吞、情绪、讲述、普通话、忧郁、犹豫、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PPT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读过了单元导读,了解了这组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本组课文的第一篇,题目叫做《掌声》。
  2.板书课题
  伸出手,老师一起来写课题。这个“掌”字上面写得扁一点、宽一点,下面“手”的弯钩写得舒展一点。“声”上面的横长,下面的横短。
  3.齐读课题,边读边用双手互击打。
  过渡:《掌声》这个小故事讲的就是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事情虽小,但读起来却令人非常感动。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找“感动”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书情况,解决生字词语。
  重点指导的词语:
  默默地、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骤然间、犹豫、忧郁、因为、似的
  重点解决的句子:
  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相机简介“小儿麻痹症”。)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三、走近人物,感受“情感”变化
  (一)感受英子的内心变化
  1.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仔细想想,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自卑、忧郁、不快乐,孤独……)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生读:“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快乐地游戏的时,英子却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当同学们还走在上学路上时,英子已经早早的来到教室,下课铃响了,她却要最后一个离开,这一切都因为什么呢?”
  师:是啊,那是教室的一角,更是孤独的一角,谁还想把英子的“忧郁、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2.感受英子的开朗、自信,学习第四段
  师:后来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什么变化呢?谁愿意读第四段?其他同学想一想现在的英子变得怎样了?
  生读,交流
  师:原来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现在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还忧郁吗?性格变得(开朗,板书);原来她的腿有残疾,不愿意让同学们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现在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說明她现在充满了(自信)。
  师:看到英子的变化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把高兴的情绪酝酿到脸上,一起读第四段。
  (二)抓英子的情感变化,通过关键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质疑(预设:原来的英子忧郁,后来怎么就变快乐了?)
  2.浏览课文,概括英子情感变化原因。
  (三)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1.体会第一次掌声的含义: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画出描写英子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多读几遍,想一想英子当时是怎么想的,在空白处写一写。
  (1)抓关键词“骤然间”体会掌声含义。
  (2)“在掌声里,你想对英子说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含义,相机指导朗读。
  2.体会第二次掌声的含义
  教室里为什么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想一想。
  (四)体会两次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变化
  1.比较两次“一摇一晃”的不同。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又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一样的走路姿势,她内心的感受一样吗?(不一样)
  2.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激之情再读这句话: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变化
  1.学到这里,我们逐渐领悟到掌声的深层内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还包含着对他人的__________?(鼓勵、支持、尊重、信任、关爱……)掌声凝聚着颗颗爱心,掌声充满着浓浓真情,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2.诗心飞扬,谱成爱之歌:听了你们的真情告白,老师也被深深地感动了,我摘选了一首小诗,送给同学们。
  3.掌声还会是什么?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答案,赶紧拿出练习本写下来。“掌声是——”
  学生交流:“掌声是——”
  正如作者董保纲所说:(课件出示):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让我们为自己出色的表现鼓鼓掌,(鼓掌)。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任务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的“数学广角”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時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向学生渗透有关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
期刊
在人的一生中,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是最大的,大约要学会常用汉字2500多个左右。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这2500个汉字,在一、二年级就要掌握1200多个,占小学识字量的近一半。《語文课程标准》也要求低年级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根据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我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探索运用
期刊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張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誉为“中
期刊
我市教育局印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办法》以《教育法》、《教师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設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省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六不准”》等为依据,以做“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三者”(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
期刊
引言: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修养,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应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涵养,还必须有一般学科所有的职业素养。其中包括作为一個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师德修养,教学能力培养,文化知识储备。同时作为一个优秀的高层次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艺术修养。我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身兼班主任,面对那些初入学堂的孩子,更应该写有一手好字、一笔好文、一颗童心、满腹诗书、满面春风、满腔真情、以及一定的陶冶情操。  一、师德
期刊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这种唤醒,不仅激发的是学生的创造能力,直接影响的是学生整个生命状态的变化。班主任要引领学生轻松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期望与学生在心理、情感、认识上和谐共振,心有灵犀,无一例外的是最终达成提升学生生命
期刊
“互联网+教育时代”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能实现人机交互式操作的一种信息技术。它具有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的特征,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和视听技术两者的优势。多媒体课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
期刊
一、设计理念  依据普通高中政治和历史课程标准,关注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围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梳理和两种经济的利弊得失的分析,帮助学生理清发展脉络,关注现实影响。注重将历史学科的纵向思维和政治学科的横向思维相结合,建构清晰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力求突出主干知识发展脉络的把握和思维方法的運用,不苛求面面具到。  二、教
期刊
一、课程目标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查书等方式,利用图片、文字、音乐、绘画等形式对北京葫芦艺术庄园的概况做一了解,对葫芦、烙画、鸣虫等内容开展搜集、整理资料和互动交流活动。加深学生对葫芦文化及非遗魅力的认識。  2.学生在北京葫芦艺术庄园通过聆听讲解、采访提问深度开展参观互动、实践体验活动,将自己所学的多学科知识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动手实践、总结归纳能
期刊
【教学内容简析】  1.群文议题:“细微之处,品读父爱”  2.群文材料:《父亲是一条鱼》 《背影》 《父爱安全网》  3.群文设计意图:  生活中,母亲细腻而善于表达,孩子们往往和她们比较亲近;而父亲,严厉而不善言辞,往往是孩子难以亲近的对象。教师想通过这样的群文组合方式,让学生从不同文本中找出父亲的不同形象,并联系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使之体会到原来父爱无处不在,幸福就在身边,从而学会感恩。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