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术邮件中的权力距离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术邮件中,学生对于称呼语和客套语的选择涉及到权力距离等级和语用习惯。本文的研究基于美国某大学学生的学术邮件以及中国某大学学生写给外教的学术邮件。结果表明,美国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较正式的称呼语和客套语;中国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权力距离;学术邮件;文化差异
  一、引言
  权力距离是“在一个国家里,人们对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情况的接受程度(2001:98)。”和美国《人权宣言》中提出的“人人生来平等”相悖的是,任何一个文化环境中的个体都不可能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Hofstede)在理解这些差别的基础上,对IBM公司员工进行两轮调查,提出了权力距离尺度。尽管受到一些非议,这一研究成果已被文化研究、管理学、社会学等许多领域广为借鉴。本文以中美学生学术邮件调查为例,从分析邮件的称呼语和客套语入手,分析学术邮件中的权力距离,以期为跨文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权力距离的数值。所有数值都取整并校准(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 London:McGraw-Hill,26)。
  2.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科学的结论,发现其中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为研究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分析。
  三、学术邮件中的权力距离
  电子邮件在教师和学生中间非常流行。在写邮件的时候,学生往往要根据所写内容和对象斟酌用词,以体现邮件的正式性和教师的亲密程度。在高权力距离国家,教师受到尊敬,掌握教学进度,不受到质疑和反驳,也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想法。陈其芬(2006:36)认为,师生之间地位不平等的邮件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功底,还涉及其所在国家的文化价值和规范。奥梯(2000:20)认为,问候语和客套语这些体现社会关系的表达可以反映出学生如何看待他們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下面将从邮件的称呼语和客套语入手,分析学术邮件中的权力距离。
  1.称呼语的使用。根斯(1999)认为“Hi”是最不正式的用法,“Dear”则是较正式的形式。陈其芬(2000:40)指出,类似于“Hi”的称呼是非正式的,“Dear 头衔 姓氏”则是正式的用法。吉梅内斯(2000)按正式程度为称呼作了排序,最正式的是“Dear Sir”;“Dear Mr 姓氏”和“Dear 名字”排在中间。据《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应当使用的是“Dear 敬语/头衔 姓氏”,或者“Dear Sir/Madam”,只写名字和没有称呼都是不正式的用法;“Dear 名字”则是介于正式和非正式之间的一种用法。根据以上资料,笔者在分析邮件时,按正式程度将称呼语做了排序,统计出美国学生邮件中称呼的使用比例:使用Dear Professor/ Sir/Madam的学生11人,使用Dear Professor/ Professor 姓氏24人,使用Dear Mrs/Ms 姓氏的27人,使用Dear 名字 姓氏的学生13人,使用Dear 名字的12人,未使用称呼的13人,使用Hi/Hello 名字的17人,而只写了Hi/Hello的有33人。美国学生注重他们和教师之间的等级差异,选择“Dear Professor/Sir/Madam”,“Dear Professor/Professor 姓氏”,以及“Dear Mrs/Ms 姓氏”这类较为正式的称呼。值得注意的是,比例最高的一类为“Hi/Hello”这个最为不正式的称呼,使用“Hi/Hello 名字”的也不占少数。说明这些学生并没有注重他们和教师之间的等级距离。中国学生使用的称呼语情况统计如下:使用的Dear Professor/Sir/Madam35人,使用Dear Professor/ Professor 姓氏的38人,使用Dear Mrs/Ms 姓氏的32人,使用Dear 名字 姓氏的13人,使用Dear 名字的19人,未使用称呼的13人。可以发现,中国学生没有选择使用“Hi/Hello”和“Hi/Hello 名字”这两种不正式的称呼语,使用“Dear Professor/Sir/Madam”和“Dear Professor/Professor 姓氏”的比例也要比美国学生高。中国学生相对于美国学生而言,更加看重他们和教师之间的等级距离。
  2.客套语的使用。据《朗文现代英语词典》,常用的客套语有“Yours truly/sincerely/faithfully”,非正式的用法包括“See you soon”,“Regards”,“Cheers”或是没有客套语。陈其芬(2006:40)认为使用“Best regards”或“Sincerely”是一种“书信体习俗”,体现的是学生对教师的服从;“Talk to you”和缩写(如“See you”缩写成CU)则是非正式的、口语式的用语。笔者根据相关资料将客套语按照正式程度依次排序,并对美国学生邮件中的客套语做出统计:使用Yours respectfully的14人,使用Yours sincerely/sincerely(yours)的27人,使用Regards的31人,使用Best regards的53人,使用Kind/Warm regards的14人,使用的14人,没有使用客套语的10人,另外有一名学生使用了Best wishes/greetings。大部分美国学生使用的是比较正式的客套语Best regards以及Regards。较少部分学生使用了不正式的客套语Best wishes/greetings或不使用客套语。中国学生的邮件中的客套语做出的统计:使用Yours respectfully的37人,使用Yours sincerely/sincerely (yours)的33人,使用Regards的32人,使用Best regards的23人,12人未使用客套语,13人选择使用Best wishes/greetings。
  排在前三位的是三种正式客套语用法,Yours respectfully,Yours sincerely/sincerely(yours)和Regards;使用Best wishes/greetings或不使用客套语的中国学生占少数。中国学生使用正式客套语的比例相对于美国学生较高,并集中在Yours respectfully,Yours sincerely/sincerely(yours)和Regards这三种正式的用法上。
  综上所述,美国学生仍然看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等级距离;中国学生相对于美国学生来说,更加注重他们和教师之间的权力距离,不可能完全像把英语最为母语的美国学生那样使用英语,仍会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当然,本文仍有问题未能涉及,研究的邮件并不能包含所有的权利距离的表象形式;邮件质量并不是很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今后,笔者还将考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否亲密,以及性别对于权力距离的影响,将从更多角度探究权力距离产生的深层原因,相信对该原因的探究过程与结果也必将对相关跨文化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显云.中美权力距离差异的文化探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125-127.
  [2]Chen,C-F.The Development of E-mail Literacy:From Writing to Peers to Writing to Authority Figures[J].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2006,(5):35-55.
  [3]Gains,J.Electronic Mail- a New Style of Communication or Just a New Medium: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Text Features of Email[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1999,(1):81-101.
  作者简介:王昕(1988-),女,江苏常州人,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写景抒情散文往往因“形”太散,而成为同学们阅读理解上的一块绊脚石,那么,对于写景抒情散文,我们如何把握其“神”,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呢?俗话说“移步换景,心随景动”,对于写景抒情散文,我们只要能把握“景之状”、“心之动”,便能解决这一问题。下面以《紫藤萝瀑布》一文为例加以说明。  首先,要观“景之状”,就是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什么特点。对于景物的特点,同学们不妨抓住那些人格化、比喻性的词句
陈世旭是文坛宿将。1979年发表在《十月》创刊号上的《小镇上的将军》,让陈世旭名满天下。正气凛然的将军和小镇上多情重义的人们,至今仍在我们的记忆中。这是只有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作家才会出现的小说。  将近四十年过去之后,陈世旭写了这部《老玉戒指》。主人公危天亮不是那位落难的将军,将军落难仍有余威,他身躯矮小瘦弱但军人的风范仍一览无余。这个危天亮不同了。危天亮生性呆板木讷,不善交际,不解风情,认死理
摘要:基于现代学习理论的任务型外语教学是以交际活动为核心,注重信息的沟通,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和交流。本文分为背景、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任务型教学设计原则和结束语等四部分来阐述任务型教学理论在《牛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语言图式;牛津小学英语    一、背景  目前,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备受关注。2001年5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将
摘要:如何培养本科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水利特色的高校在校本科生目前在充分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如何将创新融入到学习中,如何在学校与自身的共同努力下,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素质的水利高级人才,是本次研究的初衷,目前河海大学在大学生素质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关键词:水利高校;创新;创新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
非预设生成是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材料、学习的思维成果、开展实验操作获得的结果或结论,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生成。它是教师在教学预案中所没有设想到的“意外”情况,因此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极性——尴尬或精彩。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研究应对策略。  一、躬身鞠行——破“一眼三面”为“一眼五面”  面对生动活泼的课堂,学生的表现更活跃,个性更彰显,课堂教学
中年说杜甫  杜甫真好,说这话有点晚了,因为人至中年了。但也不晚,因为终于知道了杜甫的好。  少年读“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觉得天地都无情,也不理解江河万古和身心俱焚。又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没有分别过的少年,如何恨别?又如何惊心?  我只当小鸟轻轻飞过,并无波澜,因为也看不到花溅泪——我少时去和小伙伴偷芍药,车骑得飞快,芍药花很快在单车的车筐里蔫掉了,一点也不疼惜。  我只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重新学习,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深化掌握数学技能的课程。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的再学习。它既是一个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牢固掌握、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认知策略的取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的极好时机。复习课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
在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教育部艺术教育促进会联合主办的2007年“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中,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中心精心策划的中国青年作曲家计算机音乐新作品《变阵2007》音乐会。整场音乐会由八部短小精悍、个性鲜明的电子音乐作品组成,全部作品均基于Max/MSP/Jitter软件创作而成,是一台名副其实的Max专场音乐会。音乐会的每部作品从技术性到音乐性,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充分体现了利用Max系统
电视剧《觉醒年代》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16年改名《新青年》,一步一步,讲述了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中国红船革命之间近10年的历史。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恢宏而艰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亦展现了革命者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觉醒年代》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从相识、相知到分别,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
如果把记忆都挂在一棵榆树上,那棵榆树会长成什么样?  那是我大概八岁的时候冒出来的想法。那一年很特别,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大了。榆树是我所能认识的最好的树种,不单长榆钱,榆树皮还能做糙面的黏合剂,能让杂面条变得滑溜溜的。记忆都挂在榆树上的局面我想过很多次,像青虫,吐一种银色透明的玻璃丝。它长长短短在榆树上越挂越多,什么时候挂满了,人大概就成熟了。  至于成熟了以后如何,我从来没想过。  上小学遇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