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拖延症候群无疑是庞大的,以至于“拖延症”成为跨越各个年龄段、各个行业群体最有共鸣感的词汇。我们被这一顽疾折磨,拖沓、焦虑,被负罪感、挫败感围绕,但如果你认为高高在上的名人肯定是效率奇高,不会如我等凡夫俗子一样拖拖拉拉,那就错了,其实有为数不少的名人也同样罹患拖延症。我们从小就熟悉的画鸡蛋的达芬奇,因为自己的严重拖延症,给这个世界留下的草稿比艺术成品要多得多。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为了克服拖延,甚至让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来,自己赤身裸体地写作,这样就不会在写作时外出。说到这里,我们是该为诸多名人与我们在同一小组感到兴奋,还是该为终于意识到“拖延症果然是绝症”而悲哀呢?
天才的遗憾
最著名的“拖拉机”当属达·芬奇。这位以画家身份传世的天才是史上最极品的博学者,同时涉足建筑、解剖、艺术、工程、数学等多个领域。他就像一辆因为燃料太多而停不下来的火车,不停地有一些新的想法冒出,于是他在小本子上写呀写画呀画,潦草记录下一些超越时代的点子:新型时钟、双身船、飞行器、军事坦克、里程表、降落伞、光学仪器、挪移河流大法仪……保存下来的,整整有5000多页。这个事实侧面反映了达·芬奇的一生中注意力是相当分散的。也是由于这种分散,使之不能把精力完全花费在具体的目标上。更关键的是,他太拖拉,有的点子想了好些年,有的改了上千次,一个都没有实现。
由于追求完美和不断有新的灵感到来,众所周知的蒙娜丽莎他画了4年,最后的晚餐画了3年。最终达·芬奇传世画作不超过20幅,并且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还压在手里没能交付。直到他去世200年后,有关绘画的手稿才被后人整理成书,而更多科学方面的实践至今仍隐藏在那些草稿图中,成为天才的遗憾。
尽管达·芬奇已被认定为重度拖延症患者,但英国霍普大学一位叫潘那派克的教授为他正名,认为正是思考、恍惚、拖沓造就了达·芬奇的想象力,在那些磨磨蹭蹭的时光里,达·芬奇好像被神触摸到了额头,这是天才独享的虚幻感觉,而那些平凡的庸人只能靠制定时间表按部就班。达·芬奇一边被“未完成”所困扰。一边又有着一根筋的完美主义,他太容易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可如果有人逼迫,他更容易厌倦。
达·芬奇本人亦为此苦恼,在一则笔记中他写道:“告诉我,告诉我,有哪样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这种挫败感,与我们当今饱受拖延困扰的后世人类所体验到的真是别无二致。
作家病症更严重
拖延症在文字工作者中也是常见病。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是“派对动物”,社交占据了他太多时间。在写《巴黎圣母院》期间,他让管家把自己的衣服藏起来,赤身裸体,强令自己集中注意力。不过,当大文豪洞悉了几个藏匿地点后,这招后来也失效了。他只能对自己再下狠手,把头发和胡须各剃去一边。可以说“战拖”的决心是坚定的,而过程也不可说不是惨烈的。
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关于胡适留学日记的帖子,令“拖拉机”们倍感亲切——“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7月13日,打牌。7月14日,打牌。7月15日,打牌。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7月17日,打牌。7月18日,打牌。”
尽管后来有人考证说。此乃今人杜撰。但胡适于1911年8月的留美日记中,的确多次出现了“打牌”的记录,直到9月6日,他在目记中写到“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可见上述帖子虽系伪造,却生动地反映了胡适内心的“天人交战”。
为拖延症付出的沉重代价
与普通人的拖延比起来,“大人物”们一旦拖起来更有戏剧性,甚至产生严重影响。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就曾因自己严重拖拉的恶习付出沉重代价。
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遇刺后。经过调查表明,他在遇刺前曾多次收到关于暗杀的消息,甚至本人还梦到自己被刺杀。当时总统将要观看话剧演出的消息被印刷在海报上。事发当天军队高官还极力劝阻林肯不要去。然而林肯此时表现得过于没心没肺。并没有把忠告当回事儿。于是,当晚警备也没有加强。事发时,负责在包厢外守卫的警察对看戏毫无兴趣。躲到另一个房间喝酒。包厢原本有锁,但此时已经毁坏多日。于是,刺客得以十分从容地开门进入总统包厢,平静的对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开了8枪。
深究下去,林肯在面对刺杀威胁时所表现出的心不在焉与他的病史不无关系。林肯是一位当今常被文章提及的注意力障碍(ADHD)疑似病例,他本人也是重度抑郁症患者。这些疾病能使人行事动机不足,面对重大问题应对迟缓。
当然拖延不全是疾病造成的,某些性格取向会导致人过于拖延。与林肯同时代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正好能说明这个问题。
当时北方军有一位著名的将领名叫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他曾是西点军校优等生。科班出身的他善于充分准备。由于系统改造了北方军队的后勤使他名声大噪,最后被提拔为北方军总司令。
可是新任将军在其后屡次被“不打无准备之仗”的理念所拖累。先是以准备不充分为由拒绝进攻而与总统闹僵,后来又由于过分谨慎不愿追击多次丧失胜利机会。直到1862年的安提坦关键战役中,他再度踌躇不决,最终在两倍于敌军的情况下错失全歼南方军队的机遇。战争因此又迁延3年才告结束。他永远都在请求林肯给他新的武器,永远觉得没有足够的士兵,士兵们永远都不够训练有素,装备永远不够精良。林肯曾抱怨说“如果麦克莱伦将军不想好好用自己的军队,我宁愿把他们都借给别人”。联邦军总将军亨利-哈列克则认为他“有一种超越任何人想象的惰性,只有阿基米德的杠杆才能撬动这个巨大的静止。”这一切摧毁了军政界对麦克莱伦的信任,最终使他被众口交贬,解除军职。可见,严谨、一丝不苟的准备有时是不能应付风云突变的战局的。在激烈的变化中完美主义往往显得不合时宜。这也是导致拖延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拖稿王”王家卫 当代著名的“拖拉机”还属王家卫,他是电影圈中有名的“拖稿王”,2013年他执导上映的《一代宗师》就被誉为“一代失踪”的电影,前后筹备13年,拍摄又历经3年,这让制片人、合作演员和观众都非常头疼。1996年,王家卫就萌生拍摄这部电影的想法,2002年定下演员梁朝伟,2009年11月,电影开机,之后,电影处于失踪状态。传说,王家卫一直在拍。这一拍就是三年,期间,章子怡、赵本山屡次“返场”,梁朝伟拍了《大魔术师》和《听风者》,张震则拍了《王的盛宴》。
不仅演员被拖延得扛不住,投资人也扛不住了。苛求完美和灵感随时进发的王导每一个镜头都要求无比精细。到后期资金不足,不得不再找新的投资方,最后《一代宗师》的投资方已增加到10家。原本计划7000多万投资的《一代宗师》,最后的花费在1亿左右。
这样的症状王家卫拍摄每部电影时都会发作。拍摄《东邪西毒》时,他把一群明星拉到陕北,包括张国荣等都飞到西安,一路颠簸到榆林片场。这一拍就是一年半载,明星们被困在了那里。后来投资方感觉都拍不下去了,刘镇伟紧急救场,还套拍出一部喜剧经典《东成西就》;入选1997年戛纳电影节并获最佳导演的《春光乍泄》也是拍了又拍,让演员忍无可忍,一度从阿根廷返回香港;令无数电影青年奉为都市小品经典的《重庆森林》拍摄时,王家卫几个月拿不出一个剧本,害得一群演员每天眼巴巴“等米下锅”;拍片时间最长的是《2046》,前后5年,从1999年4月开拍,直到2004年7月才上映。
人人都想跟王家卫合作,但合作之前都担心他的“拖延症”,因为你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很大。所以合作方针对王家卫的拖延症想出各种办法。因为《一代宗师》实在拖得时间太长,出品方放出绝招,赶鸭子上架,向媒体公布上映档期为2012年12月18日,给王家卫施压。但最终还是没赶上,变成了2013年1月8日。此外签协议约束也是一个办法。比如《天下无双》,王家卫做监制,刘镇伟做导演,在签订的合约里就确定了电影的上映档期。刘镇伟是快手,和王家卫一快一慢,最终让该片按时交工。
拖延症让人苦不堪言,所以天才们也在有意识地与拖延症抗争。据说,毛泽东青年时代到嘈杂环境看书锻炼注意力;生活全无条理的贝多芬则通过记事本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和创作。最著名的“战拖者”是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他家境贫寒,全靠自己刻苦上进,最终成为“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而被印在百元美钞上。本杰明在25岁的时候,就给自己列下13条包括“节制、缄默”等在内的必备美德,以星期为单位逐项训练,它们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一套抗拖延行为的训练口诀。
天才的遗憾
最著名的“拖拉机”当属达·芬奇。这位以画家身份传世的天才是史上最极品的博学者,同时涉足建筑、解剖、艺术、工程、数学等多个领域。他就像一辆因为燃料太多而停不下来的火车,不停地有一些新的想法冒出,于是他在小本子上写呀写画呀画,潦草记录下一些超越时代的点子:新型时钟、双身船、飞行器、军事坦克、里程表、降落伞、光学仪器、挪移河流大法仪……保存下来的,整整有5000多页。这个事实侧面反映了达·芬奇的一生中注意力是相当分散的。也是由于这种分散,使之不能把精力完全花费在具体的目标上。更关键的是,他太拖拉,有的点子想了好些年,有的改了上千次,一个都没有实现。
由于追求完美和不断有新的灵感到来,众所周知的蒙娜丽莎他画了4年,最后的晚餐画了3年。最终达·芬奇传世画作不超过20幅,并且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还压在手里没能交付。直到他去世200年后,有关绘画的手稿才被后人整理成书,而更多科学方面的实践至今仍隐藏在那些草稿图中,成为天才的遗憾。
尽管达·芬奇已被认定为重度拖延症患者,但英国霍普大学一位叫潘那派克的教授为他正名,认为正是思考、恍惚、拖沓造就了达·芬奇的想象力,在那些磨磨蹭蹭的时光里,达·芬奇好像被神触摸到了额头,这是天才独享的虚幻感觉,而那些平凡的庸人只能靠制定时间表按部就班。达·芬奇一边被“未完成”所困扰。一边又有着一根筋的完美主义,他太容易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可如果有人逼迫,他更容易厌倦。
达·芬奇本人亦为此苦恼,在一则笔记中他写道:“告诉我,告诉我,有哪样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这种挫败感,与我们当今饱受拖延困扰的后世人类所体验到的真是别无二致。
作家病症更严重
拖延症在文字工作者中也是常见病。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是“派对动物”,社交占据了他太多时间。在写《巴黎圣母院》期间,他让管家把自己的衣服藏起来,赤身裸体,强令自己集中注意力。不过,当大文豪洞悉了几个藏匿地点后,这招后来也失效了。他只能对自己再下狠手,把头发和胡须各剃去一边。可以说“战拖”的决心是坚定的,而过程也不可说不是惨烈的。
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关于胡适留学日记的帖子,令“拖拉机”们倍感亲切——“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7月13日,打牌。7月14日,打牌。7月15日,打牌。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7月17日,打牌。7月18日,打牌。”
尽管后来有人考证说。此乃今人杜撰。但胡适于1911年8月的留美日记中,的确多次出现了“打牌”的记录,直到9月6日,他在目记中写到“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可见上述帖子虽系伪造,却生动地反映了胡适内心的“天人交战”。
为拖延症付出的沉重代价
与普通人的拖延比起来,“大人物”们一旦拖起来更有戏剧性,甚至产生严重影响。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就曾因自己严重拖拉的恶习付出沉重代价。
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遇刺后。经过调查表明,他在遇刺前曾多次收到关于暗杀的消息,甚至本人还梦到自己被刺杀。当时总统将要观看话剧演出的消息被印刷在海报上。事发当天军队高官还极力劝阻林肯不要去。然而林肯此时表现得过于没心没肺。并没有把忠告当回事儿。于是,当晚警备也没有加强。事发时,负责在包厢外守卫的警察对看戏毫无兴趣。躲到另一个房间喝酒。包厢原本有锁,但此时已经毁坏多日。于是,刺客得以十分从容地开门进入总统包厢,平静的对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开了8枪。
深究下去,林肯在面对刺杀威胁时所表现出的心不在焉与他的病史不无关系。林肯是一位当今常被文章提及的注意力障碍(ADHD)疑似病例,他本人也是重度抑郁症患者。这些疾病能使人行事动机不足,面对重大问题应对迟缓。
当然拖延不全是疾病造成的,某些性格取向会导致人过于拖延。与林肯同时代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正好能说明这个问题。
当时北方军有一位著名的将领名叫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他曾是西点军校优等生。科班出身的他善于充分准备。由于系统改造了北方军队的后勤使他名声大噪,最后被提拔为北方军总司令。
可是新任将军在其后屡次被“不打无准备之仗”的理念所拖累。先是以准备不充分为由拒绝进攻而与总统闹僵,后来又由于过分谨慎不愿追击多次丧失胜利机会。直到1862年的安提坦关键战役中,他再度踌躇不决,最终在两倍于敌军的情况下错失全歼南方军队的机遇。战争因此又迁延3年才告结束。他永远都在请求林肯给他新的武器,永远觉得没有足够的士兵,士兵们永远都不够训练有素,装备永远不够精良。林肯曾抱怨说“如果麦克莱伦将军不想好好用自己的军队,我宁愿把他们都借给别人”。联邦军总将军亨利-哈列克则认为他“有一种超越任何人想象的惰性,只有阿基米德的杠杆才能撬动这个巨大的静止。”这一切摧毁了军政界对麦克莱伦的信任,最终使他被众口交贬,解除军职。可见,严谨、一丝不苟的准备有时是不能应付风云突变的战局的。在激烈的变化中完美主义往往显得不合时宜。这也是导致拖延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拖稿王”王家卫 当代著名的“拖拉机”还属王家卫,他是电影圈中有名的“拖稿王”,2013年他执导上映的《一代宗师》就被誉为“一代失踪”的电影,前后筹备13年,拍摄又历经3年,这让制片人、合作演员和观众都非常头疼。1996年,王家卫就萌生拍摄这部电影的想法,2002年定下演员梁朝伟,2009年11月,电影开机,之后,电影处于失踪状态。传说,王家卫一直在拍。这一拍就是三年,期间,章子怡、赵本山屡次“返场”,梁朝伟拍了《大魔术师》和《听风者》,张震则拍了《王的盛宴》。
不仅演员被拖延得扛不住,投资人也扛不住了。苛求完美和灵感随时进发的王导每一个镜头都要求无比精细。到后期资金不足,不得不再找新的投资方,最后《一代宗师》的投资方已增加到10家。原本计划7000多万投资的《一代宗师》,最后的花费在1亿左右。
这样的症状王家卫拍摄每部电影时都会发作。拍摄《东邪西毒》时,他把一群明星拉到陕北,包括张国荣等都飞到西安,一路颠簸到榆林片场。这一拍就是一年半载,明星们被困在了那里。后来投资方感觉都拍不下去了,刘镇伟紧急救场,还套拍出一部喜剧经典《东成西就》;入选1997年戛纳电影节并获最佳导演的《春光乍泄》也是拍了又拍,让演员忍无可忍,一度从阿根廷返回香港;令无数电影青年奉为都市小品经典的《重庆森林》拍摄时,王家卫几个月拿不出一个剧本,害得一群演员每天眼巴巴“等米下锅”;拍片时间最长的是《2046》,前后5年,从1999年4月开拍,直到2004年7月才上映。
人人都想跟王家卫合作,但合作之前都担心他的“拖延症”,因为你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很大。所以合作方针对王家卫的拖延症想出各种办法。因为《一代宗师》实在拖得时间太长,出品方放出绝招,赶鸭子上架,向媒体公布上映档期为2012年12月18日,给王家卫施压。但最终还是没赶上,变成了2013年1月8日。此外签协议约束也是一个办法。比如《天下无双》,王家卫做监制,刘镇伟做导演,在签订的合约里就确定了电影的上映档期。刘镇伟是快手,和王家卫一快一慢,最终让该片按时交工。
拖延症让人苦不堪言,所以天才们也在有意识地与拖延症抗争。据说,毛泽东青年时代到嘈杂环境看书锻炼注意力;生活全无条理的贝多芬则通过记事本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和创作。最著名的“战拖者”是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他家境贫寒,全靠自己刻苦上进,最终成为“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而被印在百元美钞上。本杰明在25岁的时候,就给自己列下13条包括“节制、缄默”等在内的必备美德,以星期为单位逐项训练,它们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一套抗拖延行为的训练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