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书”到“教人”的视角转换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ns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22年来,语文教材换了一套又一套,教学内容的变化,我的教学思路、教学目标也随之实现了三部曲跨越:
  第一部曲,将师范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重于导语、过渡语、小结和总结语的设计。课堂上千方百计地诱导学生钻到预先设计的答案中,来个“请君入瓮”,最后师生“不谋而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堂热闹,但学生缺少自主,本人也自主全无成为教案忠实执行者。学生被我讲会,突出“教”而忽视了“学”的作用。同时以本为本,师生对教材顶礼膜拜,自然只好“心无旁鹜”地解读教材。
  第二部曲,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与学相互作用,同步协调的过程。巴班斯文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追求低耗、高效,整体结构优化的现代教学理论,让我认识到: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每课书都应把它看作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情感陶冶,创新意识培养的载体:吃透一个词;引发一次争论;美读一段话;教会一点写法;写一段文章,即重组教材,带着教案走向学生。这样一来,课堂上,教师讲问少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多了;老师的“权利”少了,学生的“自主”增多了。
  第三部曲,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发布后,2002年初中部掀起了学习课标的浪潮。六年多的课程改革实验,我们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地、扎实地做好工作。新课程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标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个基本理念,明确提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要想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实践的乐园,而不是人为强制的场所,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入手。
  
  一、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课堂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是复制文本的行为,还是创造性的劳动;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还是关注知识形成构成;是注重教学结果,还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归纳以上问题,其实质问题是“教书”还是“教人”的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反应了“旧大纲”与新课程标准的区别及传统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对立。素质教育是关注人的学习的发展,建立一个学习化的课堂,在本质上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标准是一致的。
  那么,素质教学的课堂应该有那些特点和意义呢?在课堂时间长度不变的前提下,拓展更大的教学时空,其内涵价值对人的发展才有意义。
  例:我上《都市精灵》一课,先让学生谈所认识的动物名称及作用,把课堂教学的意图和痕迹隐藏起来,将传统意义上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异化”为综合性言语实践情景。学生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进入文本世界。
  动物为何对人类“退避三舍”?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果说“以学定教”确保了学生主体地位,那么, “以读为导”则确保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以质疑问难产生问题为“经”,以读书实践活动为“纬”,引导学生反复读书。学生经历“读准”、“读通”、“读熟”、“读会”、“会读”的全过程,读出了语感。再接着问一句“长此以往,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学生将当今社会严峻的环保问题展开讨论,甚至对“非碘”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另外,我让学生在公共时空,通过观察,探究完成认知过程。在这节课中,除运用大量的激励语言外,使用了发散、集中、推理、联想、逆向等各种思维形式,从学会“倾听”到体味语言,从文本到品味人生的体验,从人生的感慨到人生境界。古今中外将教学时空拓展得“无边无际”。
  
  二、在群体活动中张扬个性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的指导思想。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这一指导思想?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背景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性向”也各不相同,要做到“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最关键的是老师要把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具体实在的教学实践活动,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
  1.老师应具备不羁的个性色彩
  众所周知,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具备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丰富的文化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等全面的素质,特别具有不满现状的创新意识,要以我为主,不盲目照搬,不盲目屈从。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正是这些素质综合作用的结果。故,我分析自己的特点:平时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于是,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知识面广,有一定的经验,疏通文章思路清晰的特点,久不久来句幽默打浑,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懂得做人,懂在学习的基础上享受人生。
  2.教材处理的个性化
  对一篇课文的处理因人而异,这个“异”,就是教师个性的体现。教材处理应在遵循课堂教学总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个性的创造能力。这一总原则能体现人的特点,能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能符合学生认识能力的实际水平。
  例《苏州园林》是说明文,课堂上应从迅速接近教学目标出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教材处理成“中间入手,突破首尾”的两段式。先导入: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苏州园林与柳州大龙潭公园的不同?接着问:局部四个方面能否交换位置?引出对象特征。再用板书将文章脉络梳理一清二楚,当中穿插说明方法及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这样直奔教学目标的独特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显著,一堂课下来,关于课文的“然”和“所以然”的问题学生了然于胸。
  3.追求课堂教学氛围的个性化
  个性人人不相同,因而课堂教学的个性也就没有一个划一的标准。教师要力求营造民主、平等、竞争、创新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示,灵性得以最大限度的体现,随之产生最优的效果。
  在我的课堂里,经常是平等自由的讨论:《古藤萝的悲剧》十几年前藤萝的悲剧原因是什么?十几年后的今天,唯一遗留下来的古藤萝的悲剧产生的可能性又是什么?学生有很大的思维和发表见解的自由度。有的说:挡住风水;有的说地理位置好,想占为己有;有的说封建瘤毒等等。即使是过于偏激或近乎荒谬,我也不轻易否定,而是在维护学生积极的学习劲头,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学生思维活跃而敏捷,教学效果很好。
  语文教学要想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裕者”,实现学生的“现实视界”与文本视界融洽。语言能道出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独特体验,激发表现欲和创作欲,充分张扬个性。
  然而,在大班的情况下,老师无法在课堂上照顾和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和体验。如何克服这个问题,还有待探讨。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农村高中英语阅读调查为切入点,分析了农村中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拓宽思路,勇于创新,以导学为主的教学理念等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实效性。  【关键词】英语 阅读 问题 对策    针对农村高中学生认为英语难学,没有方法,尤其是对阅读不感兴趣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少,阅读面窄,词汇有限,方法
入夏以来,北方频繁降雨,呼伦贝尔、大连等地接连遭遇暴雨甚至大暴雨侵袭,呼伦贝尔、聊城等地先后出现“水浸街”景象。“雨水怎么这么多”成为北方地区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与此同时,入汛后的南方却一雨难求,降雨稀少导致高温盛行。  据气候中心专家分析,导致今年北方雨季提前、雨水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大气环流使冷空气频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但强度较弱,到达南方困难;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同期偏北偏西,使我国主雨带
2008年,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全面推进,这是广大高中生的福音,同时也是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自从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课程改革在全国中小学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遗憾的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一些教师却依然用陈旧的、模式化的教学方式来处理充满改革精神的新教材,致使课程改革的目标没有落到实处,这是个教训。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到来之际,教师应对自
当今社会背景下,教学质量的竞争十分激烈,各个普通高中学校要靠高考成绩来保证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教师必须要理想的教学成绩。在教学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讲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消化及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研究背景  在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改革大力推动下,我校领导十分重视深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力求全面深化课堂教学
诗人写诗,大多只表达一种意思,读者读诗,也只能读出作者所表达的这一种意思,这就是诗歌的显性含义;但有时,诗人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技巧,让诗歌还具有了除显性含义之外的隐性含义;所以对读者来说,也应掌握一些古诗隐含义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鉴赏我国古代诗歌。古代诗歌的隐含义一般分为双关义、比喻义、象征义和言外义四类。    一、双关义    双关义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语同音和多义的特性,有意使语
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卷看,高考文综(政治)试题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紧扣重大的社会热点、重点问题来设题,现就对高三思想政治课的总复习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在夯实基础的单元复习    从高考的改革来看,突出能力考核是大势所趋,但能力并非空中楼阁,需要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组再现、灵活运用体现出来,“双基”是能力的基础,缺乏必要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就很难有坚实的立足
语文教学是一种创造力很强的复杂劳动。它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规格。它是师生间在课堂上以和谐共融的形式形成最大最佳的合力,提高效率、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实际状况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定问题情景中独立钻研,提高善于分析问题、解
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四育并重,才能塑造出知识全面、人格健全、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美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美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境界中所达到的最高水准,也就是关系到每个人追求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不仅追求灵魂的完美,而且是超过这种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  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7月28日,在南苑战斗中殉国。  在我们生活的京华大地上,曾经涌现出大批爱国主义民族英雄,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摘 要: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开展地理研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文章以庐山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多样的土壤类型为背景,结合“植被与土壤”课例,从分析具身环境、确定探究主题、引导目标生成、组织经验分享与反思评价四个方面设计了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地理研学旅行案例,以期探索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具身认知理论;地理研学旅行;植被与土壤  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