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须务实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日师范学友聚会,谈起近况,不约而同提起学校的专家报告。不聊不知道,一聊方知几所学校都有请“专家”做报告、讲座的习惯。不过,说起这些“专家”的姓氏、来历、讲座内容,大家却没几个印象了。
  不知从什么起,大到社会经济发展,小到菜油盐米,都有“专家”为大家指导、释疑。教育自然也不例外,无论是挂着“国际”“全国”的各种教育教学会议,还是大中小学校里的专场讲座或报告,在宣传单和会场显示屏上都可以赫然看都“某某”专家字样,给人一种专家“遍地开花”的感觉。
  本来,我们渴望“专家”级权威对教育问题的解读和释疑,来增强我们对教育的认同感,可是,泛滥的“专家”潮又恰恰增加了我们的不安全感。
  专家一般是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研究或特长,在学术方面比较优秀并且其思想能够影响社会发展的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像蔡元培、陈嘉庚、陶行知,再近一点,如吴玉章、陈鹤琴、董纯、斯霞等,他们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建树独到,功底深厚,广受好评和学习,可以认为是教育教学的“专家”级人物。
  而如今,动辄堂而皇之以戴着“专家”帽子滥竽充数,在生活中并不鲜见,
  远的不说,2010年第一学术造假案——“曹操墓”造假,一直拒绝露面的“学者”“专家”闫沛东被称“联合国世界新经济中国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文化发展内参》执行总编”等等。河南电视台最终揭露其身份造假,仅系一名农民。可大多媒体都未曾验其身份,人云亦云,都将其作为“学者”“专家”来看待。这种弄虚作假不仅玷污了学术,更是对关注历史的普罗大众的一种羞辱。
  我们平时见到的教育“专家”是怎样来的呢?他们大多要不取得了所谓心理咨询师、高级讲师资格,高姿态地以“专家”的面孔示人,但往往缺乏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一般依书直说,难有说服力;要不是半路出家,曾担任过教师或本身就是教师,具备一定的口才和演讲能力,内容丰富有趣,但缺乏深度和内涵,缺乏长远的考虑和兼顾,治标不治本;要不就干脆找来教育行政的领导班子,政策鲜明,导向准确,但内容乏味无吸引力,听着听着就叫人“反感”......这些“专家”演讲时热情激昂,演讲完拿了演讲费就走人,过后恐怕没有谁说得出他的名字。如此“专家”,实在为听讲者捏一把汗。
  其实,在我们身边的,大多专家充其量只是“准专家”、“半桶水专家” ,甚至是“伪专家”。
  “专家”泛滥,谁之过?
  “专家”泛滥,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大多的学校和教师求知“若渴”,希望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达到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于是乎,饥不择食,使许多滥竽充数的“专家”有机可乘。另一方面,的确有一部分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先行者,他们在某些研究领域取得一些成绩,对某些问题有一定见地,在一定的区域里不断地“出名”,慢慢开始对各种的演讲、讲座、报告“应接不暇”,讲得多了,就更“出名”了,慢慢便成了“专家”。
  的确,我们的生活需要各行各业的专家,为我们的生活“指路”。教育也一样,真正的专家,对教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可是,一些所谓的“准专家”、“半桶水专家”,甚至是“伪专家”在大庭广众“妖言惑众”,照本宣科,颠倒是非黑白,灌输过时、错误的教育理论,影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准专家”、“半桶水专家”、“伪专家”大行其道危害有三:
  其一,扰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这些“专家”,很多时候,因为缺乏实际调查和实地分析,往往将自己的“学说”和“理论”无限“放大”,说得明白一点就是“瞎指挥”。要知道,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每个地区、每所学校,每个教学班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实际情况,都应“对症下药”。而这些“专家”往往不切实际,不着边际,唯书唯纲。如果用这些“专家”的理论或意见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必大伤教育教学之元气,教育教学秩序岂不乱哉?
  其二,破坏了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科学性是教育教学理论的第一要义。当然,不是说,这些“专家”所说的都不科学。很多时候,这些专家往往说得很有“道理”,使听者热血沸腾,蠢蠢欲动。但听罢,却云里去雾里来,找不着北。“道理”不等同科学,更不能代替科学。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必须是高瞻远足的,具备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教育教学的“道理”很多时候是零散的,充其量只是经验。用经验代替理论,必然导致科学教育教学理论的“无辜”夭折。
  其三,影响个体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综合发展的指标。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程度上受自我心态的调整和目标树立的制约,但也取决于外在的的“催化”:成长的环境,尤其是校本研究的氛围和条件。而这些所谓的“专家”大行其道,在灌输过时、缺乏系统,甚至是错误的教育教学理论,使教师的反思和研究误入歧途的同时,必然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校教科研每况愈下。
  教育“专家”要不要?要,而且十分需要。但是,我们需要对教育教学有真才实学、对教育问题有真知灼见、对教育事业真心实意的“真”专家。只有这种“真”专家,才能化解教育的新问题,才能开辟教育的新天地,才能引领我们到达教育的新境界。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中学)
其他文献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把握课堂提问的规律和原则,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提出有效和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由变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注重实效,切忌形式。  课堂中空洞浮泛,卖弄花枪,玩花拳绣腿,故意哗众取宠,把课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课程“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数学课程目标体系分为“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技能领域”,发展性领域的实现以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为基础,但对于知识技能领域来说,发展性领域又具有导向功能。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
期刊
“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这无疑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兴奋剂,是眼下数学教学工作者的热门话题之一。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算法多样化缺乏正确的理解,对算法多样化盲目热衷,机械效仿,以为在教学中用了算法多样化,就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流于形式,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使得算法多样化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上出现了一些误区。  一、算法多样化误作算法全面化  随着算法多样化的深入人心,
期刊
本人在泗阳王集中学有连续工作12年的经历,亲身经历学校从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一跃成为全省“规范化办学”与“轻负担高质量”的先进典型。而我本人也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副校长。  结合这多年的管理经历,让我体会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学校在实现对教师思想领导的过程中,强化对教师的行政领导很重要,他可以直接影响对教师思想领导的速度、高度与深度,从而影响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效度。归纳起来,我认为强化学校或校长的行政领导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形式,学生概念的形成、知识的掌握、方法与技能的获得、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内容也应该具备上述特征。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来,学生的作业几乎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翻版、克隆,学生
期刊
一、现状:令人担忧和痛心  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很不和谐的现象: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师生关系恶化;指责、训斥和埋怨家长,家校关系紧张;斤斤计较,行为偏执,同事关系僵化,自卑、抑郁等情绪滋生,对党和政府累发攻击性言论等;还有少数教师走上犯罪道路,调戏女生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对教师队伍形象造成恶劣影响。因此,我们不能不对此种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作必要的探究。  据
期刊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正确概念的形成,靠的是正确的思维方法,也就是辩证思维的方法。物理教学,首先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引入概念的必要性,然后是创设思维情境及有关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从而正确地形成概念。  物理规律是指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事物现象中相对统一,相对静止,相对稳定的方面。规律表现为若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它反映
期刊
摘要:英语的语感能力是学生对英语语音、语义、情感的感受水平,它在英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创设听说环境,转化英语思维;加强阅读写作,增加语言实践机会;重视文化差异性教学,增强语言兴趣;重视语音教学,注重学法指导等措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能力。  主题词:高中英语 语感 培养 策略  语言感知能力简称语感,即人们对语言领悟感知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
期刊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现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现象。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既真实朴素又亮丽鲜活,同时能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呢?  一、备课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证。  教学要有效,备课须先行,“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运作的有效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阅读教学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对于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和学生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阅读能力,但结果不尽人意。因这我们的教材中每一册安排的课文过三十篇左右,精读的只有十几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量;再加上课外阅读量较少,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所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