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贵在谨于微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m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大医学家、养生家张景岳曾说:“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矣”,“谨于微”三个字,一语中的,是养生精华的高度浓缩。“微”,就是容易让人忽略的细微之处,往往是影响健康的最主要因素。纵观古今,死于意外及暴病者只是极少数,多数情况下,生命之伤皆“害成于微”,故养生当于细微之处格外谨慎。
  第一,微习谨行。养生之“谨于微”,应当先形成良好习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谨细地将好习惯带来的一次次微小增益蓄积起来,才能形成强健壮阔的滔滔“生命之海”。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居、饮食、言行等,都是好习惯形成的空间;一生的时时刻刻,生、长、壮、老,都是好习惯形成的时间。因此,微习谨行的养生,就是要从点点滴滴中养成好习惯,并将其贯穿于一生,成为生命常态,形成“长效机制”。
  第二,微处谨防。人的一生必然会面临各种伤生损命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初时往往毫不起眼,累积至一定时候就会爆发出来,似乎“病来如山倒”,让人措手不及。养生若能尽可能躲避、防范、减少危险因素,生命健康就能“源远流长”。这就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之“养生如艺木,培植要得宜;常使无夭伤,自有干云时”诗中所反映的养生道理。陆游儿时体弱多疾,后来悟得养生要诀,“中年弃嗜欲,晚岁节饮食,中坚却外慕,魔盛有定力”,用意志力摈弃不良习惯,从而赢得了85岁的高寿,这一寿数就是在现代也颇令人羡慕。总体而言,“微处谨防”应当做到“伤人之徒,一切远之”。
  第三,微病谨治。身體稍有不适,或者病情比较轻的时候就要及时调养或治疗,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中华文明重视“履霜坚冰至”的防微杜渐思想,中医历来重视预防为主的“治未病”,应用在养生中,就是“谨于微”的养生方式。
  清代大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说:“圣人不忽于细,必谨于微,医者于此等处,尤当加意也。”病越轻,生命受伤越小;病越重,生命受伤越重,养生千万不能因病情轻微而忽视防治。相反,在病轻之时,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尤当加意”。
其他文献
国外有学者做了一个死亡后意识暂存的实验,考察心脏骤停的人(后来复活)当时是否有意识,发现不少人能够准确描述濒临死亡时周围发生的事情。学者由此认为,死亡后意识暂存。  意识如果是死不带去的,那么它生而带来吗?此前也有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婴儿的意识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当婴儿出生5个月后,才逐步增强对视觉反应的速度。  意识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目前的假说多基于推断。研究意识为什么这么难?先要回答什么样的
期刊
为什么吃素,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人类天生适合素食”的观点广为流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文章通过比较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以及人的解剖构造和生理功能,得出结论,“人的构造更适合素食”。理由:①人的牙齿和颚骨适合磨碎素食,而非撕裂肉食;②人的唾液是弱碱性,较难溶解肉;③人和草食动物的肠道很长,适合慢慢吸收不易腐烂的素食,而肉食动物的肠道又短又直,可快速消化肉,在肉腐烂前排出。肉的残渣在人的肠道
期刊
每年的“三伏”,都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湿气最重、最潮湿闷热的天气,通常称之为“酷夏”。三伏天一般持续30~40天。这段时间该如何养生,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在这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由冬冶根据中医经典养生理论,总结出了三伏季节健康养生五宜。  宜补阳  由冬冶介绍,中医界强调“天人合一”理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三伏天气温最高,自然界的
期刊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能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能增强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雅格布森曾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
期刊
生母  我的生母姓杨。我不知道她的学名。杨家不论男女都是排行的。我母亲那一辈“遵”字排行,我母亲应该叫杨遵什么。我三岁的时候,母亲就故去了。我对她一点印象都没有。她得的是肺病,病后即移住在一个叫“小房”的房间里,她也不让人把我抱去看她。我只记得我父亲用一个煤油箱自制了一个炉子,煤油箱横放着,有两个火口,可以同时为母亲熬粥,熬参汤、燕窝;另外还记得我父亲雇了一只船陪她到淮城去就医,我是随船去的。我记
期刊
8月7日即立秋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韩晓明介绍说,中医上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属木,生长生发;夏属火,生长发育;秋属金,主收敛;冬属水,主封藏,所以,立秋就要开始“收敛”了。进入立秋后,虽然湿气逐渐减少,但天气还是非常热。针对这样的节气特点,日常应该如何养生呢?  防秋燥 先润肺  秋天天气比较干燥,所以润燥成为立秋后的养生重点,根据五行学说,五脏中的肺对应自然界的
期刊
养生三全 導筋骨则形全,气血流畅,代谢旺盛,功能协调就会形体健康;剪情欲则神全,戒除过度淫欲邪念,则精力饱满;靖言语则福全,不恶语伤人拨弄是非,心情舒畅,则精神健旺。  养生三慎 古代养生家提出养生贵在“慎食、慎药、慎怒”。这对于老年人尤其重要,不可忽视。临床上因暴食、滥用药物、怒气过甚而产生的疾病不胜枚举。  养生三患 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了《吕氏春秋》一书,书中有专论养生的篇章
期刊
很多人相信,这个世界的坐标系上存在一个“时间和空间和谐一致”的完美交点。这或許就是这些人旅行的原因:远离家园,希望抵达那个点,哪怕只能用纷乱的旅行方式完成位移,多少也能增加偶遇的概率。  在正确的时间降落在正确的地点——抓住机遇,把握当下,绝不放手——就意味着破解了保险箱的密码,真相即将呈现。不再被漠视、冷落,不再有起伏不定的巧合、意外和命运的转折。  你不需要做什么——你只需要出现在那里,在那个
期刊
饱与饥 营養不足当然有损健康,但多食也会伤身。《抱朴子》中说:“养生赖于饮食,然使醉而强酒,饱而强食,未有不伤身者。”唐代诗圣杜甫就是因为饱餐一顿耒阳县令送的烤牛肉而死的。但是有的人由于减肥心切,过分少吃而严重损害健康也是不可取的。  养生格言中说:“吃饭八分饱,无病活到老。”清朝大臣马齐,自其祖父以下四代多享高寿,其中百岁者有5人之多,马齐本人享年88岁。据传马家主要是善于饮食调摄,坚持“早饭淡
期刊
入伏以来,气温也逐渐到达巅峰状态。相比现代人单调地吹空调度夏,古人的避暑方式更贴近自然。  他们可以在黄昏时分驾一叶轻舟,在莲花池里尽情嬉戏,荷香缕缕,水波粼粼;或在青山绿水间垂钓,安安静静地等鱼上钩,心无挂碍,自然凉快;抑或邀约三两棋友,在棋盘中互见乾坤,忘却焦躁的暑气。  也有例外,那个史上离经叛道的李渔,他在《闲情偶寄》里说自己一生最快乐的三年,就是避乱在山中的时光。夏天,光脱脱地在山林里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