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进行生物教学创造力培养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ling1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启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社会实现更快发展的要求。初中学生天真、爱玩、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各自具有不同方面的创造潜能。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更是拥有感受新鲜事物的强烈愿望。因此作为山区教师我注意结合生物学科教学特点,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内容中所含的创造性因素,开展创造性教学,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下面我谈谈自己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经验:
  
  一、创造力开发培养的目标
  
  根据生物学科及教材情况,结合每一堂课的教学,在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既要有知识培养目标,也要有明确的创造力培养目标。
  如在实验课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动手中善于求异,创造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毅力,使他们具备一旦认为有价值就一定努力去做,不怕困难,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授课时,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寻根问底;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创造力开发培养的途径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进行创造力培养,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可通过下列途径进行:
  (1) 设疑激趣。自然界的生物之谜很多,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激发兴趣。如讲哺乳动物时介绍“鲸为什么要集体自杀?”,讲植物的叶时介绍“植物为什么吃荤?”等等,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极浓,这就为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直观激趣。教师在授课中可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如讲蝗虫的口器时,让学生观看录像,从蝗虫的吸食动作领悟咀嚼式口器的概念;再通过录像将蝗虫口器的各部分解剖在画面上化小为大,逐一分析各部分功能,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情景激趣。教师在授课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趣,从而激发兴趣。如讲猫头鹰时,给学生讲述猫头鹰夜间捕鼠的小故事,当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时,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小结猫头鹰适于捕鼠的结构特点,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教学出现了高潮。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对学生创造力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它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动机,提高观察事物的敏感性也能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奉行“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教学原则,其中主体核心是学生参与。有效地主体参与能提高学生自主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其自学能力,从而发展创造力。具体做法如下:
  (1)有计划的组织小组讨论。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讨论是一种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启发,分析综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总结鸟纲特征时我便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学中将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习具有探究的性质。怀疑往往是创新的开始,古语说的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授课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种子为什么会萌发?事物是怎样消化吸收的?细胞怎样分裂?等等,从中都可引出丰富的想象。初中学生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正是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它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萌发了创造性思维。为此,我常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是种处于积极状态。
  (3)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授课当中,我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课上,有的放矢的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仔细记录。调查表明:100%的学生喜欢自己独立完成实验,通过他们亲自触摸、观察、实验,使感、观协同作用,手脑并用,思维活动程度大大增强。
   此外,我还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组织生物兴趣小组。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研究。让他们自己动脑设计,亲自观察记录,调查统计,以调查报告、小论文的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总之,在开发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我欣喜的发现,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智能潜能得到开发,在学习活动中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设想。这仅仅是“近利”,我想真正的收获是在几年后,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再是“书橱”,而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赞皇县严华寺中学 河北 赞皇 051230)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及相应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一
期刊
摘 要:作为服装职业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只停留在实习性的训练与已有知识技能的重复和模仿,而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模式,通过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养成。  关键词:服装设计 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作为一种产业正在飞速地跃进式发展,服装产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化,竞
期刊
摘 要: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如何提高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的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
期刊
摘 要:数学的学习必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创设一个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吸引学生投入。这成为在新课标下,一线教师们投身课改所追求的潮流与时尚。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新课标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情境的创设、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及评价等三方面,提一点初浅的看法。     一、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育还存在未清除的遗留问题:一是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三是外语实践的量少、内容死、面窄,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当今的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迅速,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创造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劳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面对新的对象,新的学科教材,新的质量要求,教师
期刊
摘 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本人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论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 学生 创新精神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本人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论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
期刊
摘 要:创新教学策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目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学     小学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
期刊
摘 要: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关键词:培养 学生 创新意识    一、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现代创造理论表明,创造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它的获得不是靠传授或是手把
期刊
摘 要: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不仅要学习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要学文章的其他形式。  关键词:教学 培养 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创新的动力系统,由创新需要、创新动机、创新兴趣三部分组成;二是创新的执行系统,由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组成;三是创新的保证系统,以创新性格为核心的人格特征。而我们目前在课堂教学中进
期刊
摘 要: 本文就新课程下化学教学中提问的问题展开一些讨论,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化学教学中提问的作用、提问方式的选择,提问时机的把握,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对策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提问    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有效的提问是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