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启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社会实现更快发展的要求。初中学生天真、爱玩、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各自具有不同方面的创造潜能。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更是拥有感受新鲜事物的强烈愿望。因此作为山区教师我注意结合生物学科教学特点,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内容中所含的创造性因素,开展创造性教学,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下面我谈谈自己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经验:
一、创造力开发培养的目标
根据生物学科及教材情况,结合每一堂课的教学,在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既要有知识培养目标,也要有明确的创造力培养目标。
如在实验课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动手中善于求异,创造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毅力,使他们具备一旦认为有价值就一定努力去做,不怕困难,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授课时,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寻根问底;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创造力开发培养的途径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进行创造力培养,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可通过下列途径进行:
(1) 设疑激趣。自然界的生物之谜很多,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激发兴趣。如讲哺乳动物时介绍“鲸为什么要集体自杀?”,讲植物的叶时介绍“植物为什么吃荤?”等等,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极浓,这就为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直观激趣。教师在授课中可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如讲蝗虫的口器时,让学生观看录像,从蝗虫的吸食动作领悟咀嚼式口器的概念;再通过录像将蝗虫口器的各部分解剖在画面上化小为大,逐一分析各部分功能,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情景激趣。教师在授课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趣,从而激发兴趣。如讲猫头鹰时,给学生讲述猫头鹰夜间捕鼠的小故事,当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时,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小结猫头鹰适于捕鼠的结构特点,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教学出现了高潮。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对学生创造力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它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动机,提高观察事物的敏感性也能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奉行“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教学原则,其中主体核心是学生参与。有效地主体参与能提高学生自主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其自学能力,从而发展创造力。具体做法如下:
(1)有计划的组织小组讨论。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讨论是一种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启发,分析综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总结鸟纲特征时我便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学中将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习具有探究的性质。怀疑往往是创新的开始,古语说的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授课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种子为什么会萌发?事物是怎样消化吸收的?细胞怎样分裂?等等,从中都可引出丰富的想象。初中学生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正是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它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萌发了创造性思维。为此,我常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是种处于积极状态。
(3)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授课当中,我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课上,有的放矢的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仔细记录。调查表明:100%的学生喜欢自己独立完成实验,通过他们亲自触摸、观察、实验,使感、观协同作用,手脑并用,思维活动程度大大增强。
此外,我还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组织生物兴趣小组。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研究。让他们自己动脑设计,亲自观察记录,调查统计,以调查报告、小论文的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总之,在开发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我欣喜的发现,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智能潜能得到开发,在学习活动中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设想。这仅仅是“近利”,我想真正的收获是在几年后,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再是“书橱”,而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赞皇县严华寺中学 河北 赞皇 051230)
一、创造力开发培养的目标
根据生物学科及教材情况,结合每一堂课的教学,在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既要有知识培养目标,也要有明确的创造力培养目标。
如在实验课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动手中善于求异,创造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毅力,使他们具备一旦认为有价值就一定努力去做,不怕困难,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授课时,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寻根问底;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创造力开发培养的途径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进行创造力培养,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可通过下列途径进行:
(1) 设疑激趣。自然界的生物之谜很多,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激发兴趣。如讲哺乳动物时介绍“鲸为什么要集体自杀?”,讲植物的叶时介绍“植物为什么吃荤?”等等,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极浓,这就为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直观激趣。教师在授课中可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如讲蝗虫的口器时,让学生观看录像,从蝗虫的吸食动作领悟咀嚼式口器的概念;再通过录像将蝗虫口器的各部分解剖在画面上化小为大,逐一分析各部分功能,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情景激趣。教师在授课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趣,从而激发兴趣。如讲猫头鹰时,给学生讲述猫头鹰夜间捕鼠的小故事,当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时,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小结猫头鹰适于捕鼠的结构特点,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教学出现了高潮。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对学生创造力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它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动机,提高观察事物的敏感性也能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奉行“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教学原则,其中主体核心是学生参与。有效地主体参与能提高学生自主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其自学能力,从而发展创造力。具体做法如下:
(1)有计划的组织小组讨论。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讨论是一种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启发,分析综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总结鸟纲特征时我便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学中将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习具有探究的性质。怀疑往往是创新的开始,古语说的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授课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种子为什么会萌发?事物是怎样消化吸收的?细胞怎样分裂?等等,从中都可引出丰富的想象。初中学生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正是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它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萌发了创造性思维。为此,我常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是种处于积极状态。
(3)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授课当中,我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课上,有的放矢的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仔细记录。调查表明:100%的学生喜欢自己独立完成实验,通过他们亲自触摸、观察、实验,使感、观协同作用,手脑并用,思维活动程度大大增强。
此外,我还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组织生物兴趣小组。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研究。让他们自己动脑设计,亲自观察记录,调查统计,以调查报告、小论文的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总之,在开发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我欣喜的发现,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智能潜能得到开发,在学习活动中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设想。这仅仅是“近利”,我想真正的收获是在几年后,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再是“书橱”,而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赞皇县严华寺中学 河北 赞皇 0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