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感染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融合,是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道德与法治教学经验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谈一谈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融合;文化素养
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特点,自三皇五帝以来一直延绵不断、薪火相传,在今天仍然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和现实价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一位教育学家曾说:“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改编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旨在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当中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发扬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传统的观念当中,教师在教学中拥有绝对的发言权,并且教师认为只要将教材吃透,运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就足以应对教学活动。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腐朽的、陈旧的。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教师也应该展开教学反思活动,并且不断学习和探究,尤其是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在教学活动中才会信手拈来地给学生援引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在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教师也要展开相关的学习活动。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集大成者,我深入学习了《大学》《论语》《孟子》等文化典籍,对儒家思想和传统美德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学习当中,我还认真摘抄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除此之外,我还根据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展开了相关专题性的学习和研究,比如“生命”的这一学习内容,我搜集了中国传统典籍中对生命的论述,充分认识到了传统文化中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二、立足于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涉及到传统文化的内容,甚至在九年级上册当中还专门开设了这样一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有效对教材内容展开延展和拓宽,从而让学生有效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且让学生透过传统文化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并在课下积极准备,编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在教学当中就可以从容不迫地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
例如,在讲授《守望精神家园》这一课时,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这一课是关于传统文化的专题讲授,涉及了传统文化的核心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讨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表现。”于是,学生在热烈的氛围中展开了相关讨论,有的学生说中国独特的汉字,有的学生说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还有的学生说流传至今的手工技艺。接着,我让学生深入探讨了中华传统美德,通过给学生展示《论语》《三字经》《孝经》等相关内容,让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另外,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在生活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一种常规手段。道德與法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相对比较枯燥。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下,依靠教师的口头讲授,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也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积极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展示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魅力,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时,就可以结合多媒体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我给学生介绍了“皋陶创法”的历史,皋陶是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的司法鼻祖,他帮助尧舜和大禹推行“五刑”和“五教”,使得社会和谐,天下大治。另外,我还利用多媒体学生讲解了唐朝“贞观之治”时期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唐太宗在位期间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统一和稳定,并且制定了完备的法律《贞观律》,这一法律相对宽松,尤其是在死刑的判定上,最少的一次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29人,从而开创了“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盛世局面。通过给学生讲解中国法治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到了法治对于国家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深入认识。
总而言之,实现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不仅可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感染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品德的公民。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积极展开探索和创新,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实现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关蕊.如何制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J].现代交际,2016(15).
[2] 许艳.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以《道德与法治》为例[J].才智,2017(21).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融合;文化素养
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特点,自三皇五帝以来一直延绵不断、薪火相传,在今天仍然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和现实价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一位教育学家曾说:“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改编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旨在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当中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发扬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传统的观念当中,教师在教学中拥有绝对的发言权,并且教师认为只要将教材吃透,运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就足以应对教学活动。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腐朽的、陈旧的。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教师也应该展开教学反思活动,并且不断学习和探究,尤其是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在教学活动中才会信手拈来地给学生援引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在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教师也要展开相关的学习活动。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集大成者,我深入学习了《大学》《论语》《孟子》等文化典籍,对儒家思想和传统美德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学习当中,我还认真摘抄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除此之外,我还根据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展开了相关专题性的学习和研究,比如“生命”的这一学习内容,我搜集了中国传统典籍中对生命的论述,充分认识到了传统文化中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二、立足于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涉及到传统文化的内容,甚至在九年级上册当中还专门开设了这样一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有效对教材内容展开延展和拓宽,从而让学生有效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且让学生透过传统文化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并在课下积极准备,编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在教学当中就可以从容不迫地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
例如,在讲授《守望精神家园》这一课时,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这一课是关于传统文化的专题讲授,涉及了传统文化的核心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讨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表现。”于是,学生在热烈的氛围中展开了相关讨论,有的学生说中国独特的汉字,有的学生说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还有的学生说流传至今的手工技艺。接着,我让学生深入探讨了中华传统美德,通过给学生展示《论语》《三字经》《孝经》等相关内容,让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另外,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在生活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一种常规手段。道德與法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相对比较枯燥。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下,依靠教师的口头讲授,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也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积极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展示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魅力,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时,就可以结合多媒体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我给学生介绍了“皋陶创法”的历史,皋陶是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的司法鼻祖,他帮助尧舜和大禹推行“五刑”和“五教”,使得社会和谐,天下大治。另外,我还利用多媒体学生讲解了唐朝“贞观之治”时期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唐太宗在位期间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统一和稳定,并且制定了完备的法律《贞观律》,这一法律相对宽松,尤其是在死刑的判定上,最少的一次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29人,从而开创了“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盛世局面。通过给学生讲解中国法治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到了法治对于国家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深入认识。
总而言之,实现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不仅可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感染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品德的公民。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积极展开探索和创新,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实现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关蕊.如何制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J].现代交际,2016(15).
[2] 许艳.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以《道德与法治》为例[J].才智,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