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与社交模式变革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unain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腾讯公司旗下的微信上线之后,迅速成为引爆社群的热门社交媒体。不同于互联网的匿名传播,微信传播是一个半实名的传播场域,熟人社交因为发言、点赞、评论、私信聊天以及收发红包、转账等小型经济活动得以强化。微信的社交网络特征对信息传播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其中的信息属性和用户属性也对信息扩散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社交媒体的崛起,人际传播的复兴,都是源于并最终着眼于社会关系的重建和再生产。在此基础上,微信实现了手段与目的的统一,这正是它广为流行、备受推崇的原因。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英语作为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学习不同国家先进的科学技術和思想理念,同时也有助于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高校英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提升,给平面设计带来了较好的发展契机和平台。但是我国的平面设计要想达到世界水平,就必须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吸取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融入我国自身的文化因子和特色。孙德明与贾益民编写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一书恰恰是从这一理念和角度出发,对当代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设计中的展现、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融合的方法与途径以及全
期刊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专业设计师巧妙利用平面视觉元素符号,例如:文字、图画和色彩,作为传播媒介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的设计。主要功能为传播和推广。但是如何将数字媒体艺术有效地运用到这一专业课程中来,是学界研究者孜孜不倦以求解决的学术难题,陈绘与王廷信编写的《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研究》一书终于为学界带来了答案。该书在数字时代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进行剖析,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对设计效果影响、设计术语
期刊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家之间的交流也越发频繁。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是国家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可以说,英语教育的发展对我国文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探索》一书,对当前中国外语教育的现实状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指出了当前我国英语教学的一些缺点。同时还提到了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对英语教学模式的演变历程也进行了综述。书中提到: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应
期刊
【摘要】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纪录片创作和传播的生态环境。如何适应新媒体环境并合理利用新平台优势打造微纪录片品牌,已成为当下中国纪录片发展面临的新课题。《二更》以准确的人物定位、便捷的传播渠道、开放的运营模式,迅速成长为新媒体环境下人物类型微纪录片的翘楚,其范本意义对于开拓中国纪录片类型领域、丰富纪录片影视表达方式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微纪录片;《二更》;微信  一、新媒体
期刊
【摘要】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生活类纪录片《变形计》为例,分析了生活类纪录片为强化传播效果所采取的两大策略:一是寓真实于对比,即将片中所记录的真实以对比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二是将纪录的真实以故事的方式讲述并强化“讲”的策略,为此片子采取具體化的故事弧、记录充满张力的冲突及合理利用悬念的策略来强化传播效果。  【关键词】《变形计》;寓真实于对比;故事弧;冲突;悬念  近几年现实题材的电视纪录作品大量增
期刊
去年在导师方汉奇先生寿诞之际,我以小文记述先生的点滴,《人民日报》于2016年1月7日以《亦师亦友笔走千秋》为题刊出,《新华文摘》等亦转载。小文刊出当日一大早,新华社原总编辑、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振中院长委托张淑华副院长发来信息:“今天《人民日报》刊发的《亦师亦友笔走千秋》一文以小见大,很有感染力。”我即致敬致谢,其中有:“不是我文章写得好,是人物素材好!”感动之余,我找到版面和客户端链接,立
期刊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和动力,尤其是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作用和效果更加明显。在信息时代的作用下,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综合提升大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实践能力。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兼评《网络环境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化教学模式概论》一书,研究并分析了网络信息技术对外语教学模式的重要影响,旨在为未来外语教育模式的变革探索转型之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人类
期刊
【摘要】2016年上半年,接连发生了3个热点网络事件,公众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不断转移。一个新事件的出现,让原本喧哗的前一个事件变得“默默无闻”,迅速从公众关注议题的榜单中消失。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公众焦点转移?借助新浪微博、百度指数和知微数据等平台,从事件热度、传播方式和舆情演化等角度入手,具体分析网络事件传播中公众关注议题的变化,对影响公众焦点转移的因素进行梳理和概括。  【关键词】网络事件;社交媒
期刊
方汉奇教授,祖籍广东普宁。1926年12月27日生于北京丞相胡同潮州会馆。今年恰逢他的90周岁华诞。他从教60余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桃李满天下,大陆、香港、澳门、台湾都有他的弟子。我虽不是他嫡传学士硕士博士,但也是他的学生,只不过不能称之为好学生,师生之谊已持续30余年。这是我们之间的缘分,也是我的福分。  一  说我是方老师的学生,是因为我于1983年9月受中央民族大学的派遣,在中国人民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