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出门远行》人物形象分析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c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余华无疑是一颗闪耀的新星,他以不断尝试的探索姿态,为中国的先锋文学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的成名之作,也是使余华走上先锋之路的起源之作,同时,这篇小说也是一篇典型的以描摹青少年成长为主题的作品。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来细读这篇名作,以期深入分析《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成长主题与先锋性质。
  关键词:先锋精神 成长主体 成长伙伴
  成长小说主要描绘成长主体由无知、幼稚、天真,经历生活上的挫折或者心理上的磨难而走向知之和成熟,并且形成自己的稳定性格,融入社会的成长过程。在成长小说中一般都存在着成长主体、成长引领者与成长伙伴三种人物形象。成长主人公主要描写对象对为青少年。在成长主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或无法面对的棘手事件时就需要成长引路人的正确指引,但与传统成长小说中起到标杆作用的引路人不同,新潮成长小说中的引路人的形象多呈现缺席状态,或者是丑陋或者是不堪的形象。除了成长指引者,在成长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中还需要成长伙伴的陪同成长。本文试图分析《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成长主体与成长伙伴这两个人物形象,以此来深入理解该部作品的成长主题与先锋性质。
  一、成长主体
  1987年,余华在《北京文学》发表了他的成名之作《十八岁出门远行》,他一改《星星》《竹女》等早期作品的忧伤又细腻的文风,走向了荒诞之路,是《十八岁出门远行》打开了余华先锋创作的大门。与余华先锋时期的其他作品相比,这部作品还稍显稚嫩,但其后的暴力、荒诞与温情的主题在这部作品就已经初显端倪。
  《十八岁出门远行》讲述了十八岁的主人公在父亲的鼓舞下,勇敢走出家门,认识世界的成长故事。温和的午后,在父亲的安排下,“我”带着对外面未知世界的憧憬,背着漂亮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冲出了家门,开启了自己的探索之旅。十八岁的少年在未知面前起初是喜悦的,是兴奋的,“尽管走了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在汽车对“我”视而不见时,“我就在汽车后面拼命地追了一阵,我这样做只是为了开心”。喜悦的情绪在黄昏来临之后,开始变得忧心忡忡,但在“我”成功地搭乘了司机的车后,沮丧又不见了踪影,“我舒服地坐在座椅上”“这汽车这司机这座椅让我心安理得”。在汽车抛锚,休息的间隙,“我”遭遇了农民的抢劫,农民们的暴行使初入社会的“我”对成人世界的美好幻想碎成了五彩的泡沫。不谙世事的“我”在面对农民的“抢劫”暴行时,选择了正义,其中这一段的暴力书写别具韵味。“这时有一只拳头朝我鼻子上狠狠地揍来了,我被打出几米远。爬起来用手一摸,鼻子软踏踏的像是挂在脸上,鲜血像是眼泪一样流”“有无数拳脚前来迎接,我全身每个地方几乎同时挨了揍”。①这种鼻子与鲜血的描写具有陌生化的效果,读起来新鲜可感。遍体鳞伤的“我”只能看着他们乱抢苹果以及“我”的全部家当。
  结尾温情但又有着一定的讽刺意味。遍体鳞伤的“我”只能与遍体鳞伤的汽车为伴,“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我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②这荒诞的经历与自己对社会的幻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成长主体深刻地认识到,这是荒诞与暴力并存、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社会。
  二、成长伙伴
  成长伙伴是成长主人公在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物形象,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司机伴随了“我”认识这个荒诞社会的整个过程,可以视作“我”成长经历中的成长伙伴。在“我”把烟递给司机,司机也接受时,“我”心安理得地认为,自己可以搭车,这条社会法则已经生效了,但面对“我”的搭乘请求,司机却粗暴地拒绝了。在“我”钻进车门后,司机却一反暴力嘴脸,笑嘻嘻地待“我”十分友好。这种两面派的嘴脸似乎已经预示了在遭遇暴力抢劫时,司机的冷漠与不管不顾。在搭乘期间,司机与“我”的亲切交谈,让我觉得“我们已经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了”,但在抢劫面前,司机的所作所为彻底让“我”沮丧与愤怒。在暴力面前,“我”奋不顾身,想要守护司机的苹果,并且守护“我”心中的正义,但身为苹果主人的司机却全程是“看客”的姿态,呈现出一种毫不关心的态度。在“我”为了守护苹果而被农民打得鼻青脸肿时,司机却越来越高兴,并且在远处朝“我”哈哈大笑。最让人愤怒至极的是司机抢走了“我”的背包,背包里有着“我”的全部财产,同时也把“我”的正义与善良一同抢走了。
  司机作为成长主体“我”的成长伙伴,并没有起到引领的作用,反而成长主体的善良本性与正义的良知都被司机的看客行为与荒诞态度给消解掉了,对未知世界的美丽幻想也被司机的行为无情地打碎了。
  《十八岁出门远行》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当代文坛的轰动,也引起了批评家的热切关注。这篇作品不光是一部描绘了成长主体与成长伙伴的具有象征性质的成长小说,其中的荒诞与暴力主题更加的彰显出余华创作的“先锋精神”,更加耐人寻味。
  注释:
  ①②余华:《世事如烟》,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第7頁、第9页。
  参考文献:
  [1]余华.世事如烟[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2]封云如.暴力美学小说在 80 年代的衍变——解读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J].安徽文学,2009(07).
  [3]唐小兵.跟着文本漫游——重读《十八岁出门远行》[J].文艺争鸣,2010(09).
  (作者简介:张雅楠,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作家作品)(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2013年11月30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会期4天。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台湾地区及部分国外代表等4000多家企业参展。开幕前,国务院副总理汪洋
摘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母女作家茹志鹃与王安忆有着许多异同。最典型的,就是她们都不喜欢塑造和描写所谓的“时代英雄”,她们更喜欢描写生活中的“小人物”。而作为女性作家,在她们塑造的众多形象中最为鲜活、有特点的人物无疑是女性形象。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王安忆与母亲就有所不同了。本文将针对这对母女作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异同展开研究。  关键词:茹志鹃 王安忆 人物形象塑造  一、相同:被偏爱的“小人物”
本文以烟粉 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引进天敌越南斧节约能虫Axinoscymnusapioides Kuznetsov & Ren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iibner)是一种重要的多食致灾性害虫,可在棉田肆虐危害造成棉花严重减产。随着我国转基因抗虫棉推广年限的延长,转基因棉田已成为棉铃虫重要的
文学艺术及其相关的批评领域所遭遇到的合法性危机是现代性总体合法性危机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摆脱危机处境,成为当下文艺理论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清代叶燮所著的《原
在施药过程中,农药的剂量转移一直是农药学家关注的问题。怎样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农药的靶向性,使农药最大限度地向有害生物栖居或为害的部位集中,成为当今农药应用中急需
摘要:家书尺牍是古代文人思乡怀人的重要情感载体,苏轼尺牍在古代尺牍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苏轼《与子由弟十首》尺牍进行分析,以使人们更加了解苏轼的审美趣味、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  关键词:苏轼 尺牍 《与子由弟十首》  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常用的家书形式,是作者真实情思的流露,对作者审美特点、人生态度、生活阅历的研究具有极大价值。孔凡礼点校的《苏轼文集》及其所附录的《苏轼佚文汇编》中共收录了
摘要:本文在对谷崎润一郎日本本土唯美主义文学风格以及其所处文学地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其初期作品中的男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分别列举了《刺青》中的青吉形象以及《春琴抄》中的佐助形象,希望能够通过对男性人物形象的分析,了解谷崎润一郎作为日本近代唯美派文学典型代表人物之一的文学作品价值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谷崎润一郎 人物形象 《刺青》 《春琴抄》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派代表作家之一,其文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影视文化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者将目光投向了与电视剧具有共通性的网络文学.近几年不断出现的爆款网络文学改编剧,使得网络文学的吸引力大大增加
松油烯-4-醇是从砂地柏(SabinavularisAnt)精油中分离得到的一个单体物质,其为砂地柏精油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含松油烯-4-醇的植物种类很多,关于其杀虫活性国内尚未见报道,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