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往往对这些政治概念、基本理论不感兴趣,这对政治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政治课教学方法应该如何改革,笔者认为,要尽快构建适应时代需要、富有实效的新模式,改变知识本位、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基础上,促进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1 政治课探究教学的目标及原则
1.1 政治课探究教学的目标
1.1.1 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层理解。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深层理解,不在于对其字面的简单解读和条条框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对其自身理论内涵的现实把握,这依赖于探究教学方法。通过探究教学的探索活动,可以使教学“活”起来,使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他们能够以历史的标准、现实的方式、真善美的尺度去深刻地理解理论和真实地把握现实。
1.1.2 立足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能力并不是在传授中得到的,也不是传授所能培养起来的,特别是探究能力更是如此。学习主体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锻炼自己,才能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得以形成和提高。政治课探究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用理论解释现实的能力、用现实验证理论的能力等。
1.1.3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政治课探究教学就是要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视为人的本性和人的完整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一种浓郁的人文精神的体现。
1.1.4 关注学生的亲历感受和体验。政治课探究教学不但是对问题的探究,更是对问题的解决。而无论是探究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是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1.2 政治课探究教学的原则
1.2.1 坚持民主性原则。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构建,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会话”和“反思”,从而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实現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因此探究教学过程更需要一种民主的气氛和民主的方法。
1.2.2 坚持主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实践。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活动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惟一方式,这客观上要求教育要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并起到应有的作用。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规律,开展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育活动,从而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1.2.3 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个性化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宽松的育人环境,促使他们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1.2.4 坚持情感性原则。由于情感的生成取决于感受的积累和发展,如果没有感受,就不存在情感发展机制,就不会有任何情感经验作为印记留存在记忆系统中。情感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丰富人的感知,使人生活在自然而不是概念的世界中。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因此,探究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生成。
2 对政治课探究教学方法的反思
2.1 政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政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只有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才能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政治课教师应首先具备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具备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要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其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异性教育转变。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改进,使自己永远成为适应时代的研究型教师。
2.2 正确处理政治课探究教学中的三种关系
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师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探究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互助合作的朋友式关系。
其次,是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传统教学中,师生往往把教材视为“圣经”,教师的工作就是“注经”,然后向学生“布道”,把学生引入一条死胡同。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由“分析教材”到“研究教材”,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探索,把教材知识激活,然后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自身的认知风格,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
第三,是学习结果与学习评价的关系。传统的教学评估,基本上都是对学习的结果进行量化比较,手段单一,而探究教学的评价形式则体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教师必须及时地用精练而恰当的语言对学生探究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和指导性的点评,重点对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等予以评价。
2.3 消除政治课探究教学中的误区
实践表明,在政治课教学中开展探究教学,消除了学生对政治课的所谓“马列主义大道理”、“枯燥乏味的教条”的抵触逆反心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主张政治课进行探究教学,并不等于完全排斥和完全否定传授式教学方式,也不意味着只运用探究教学一种模式。在不适合探究教学时,仍可进行传授式教学,并将探究教学穿插在其中,还可以兼用其他模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4 政治课探究教学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首先,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从时间方面说,学生要有时间去探究自己的新想法,或思考总结个人经验,进行相互交流。可以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到底多少时间用于直接学习政治知识,多少时间用于学生探究,做到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次,政治课的理论源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离开信息资源的支持,就丧失了实践基地,政治课又只能回到“课堂说教”的模式中来。因此,在政治课探究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克服畏难情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开展探究教学,发掘探究教学的丰富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武升.教育创新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付德.校本教研的三个必须.湖南教育,2003(2).
1 政治课探究教学的目标及原则
1.1 政治课探究教学的目标
1.1.1 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层理解。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深层理解,不在于对其字面的简单解读和条条框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对其自身理论内涵的现实把握,这依赖于探究教学方法。通过探究教学的探索活动,可以使教学“活”起来,使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他们能够以历史的标准、现实的方式、真善美的尺度去深刻地理解理论和真实地把握现实。
1.1.2 立足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能力并不是在传授中得到的,也不是传授所能培养起来的,特别是探究能力更是如此。学习主体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锻炼自己,才能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得以形成和提高。政治课探究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用理论解释现实的能力、用现实验证理论的能力等。
1.1.3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政治课探究教学就是要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视为人的本性和人的完整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一种浓郁的人文精神的体现。
1.1.4 关注学生的亲历感受和体验。政治课探究教学不但是对问题的探究,更是对问题的解决。而无论是探究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是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1.2 政治课探究教学的原则
1.2.1 坚持民主性原则。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构建,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会话”和“反思”,从而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实現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因此探究教学过程更需要一种民主的气氛和民主的方法。
1.2.2 坚持主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实践。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活动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惟一方式,这客观上要求教育要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并起到应有的作用。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规律,开展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育活动,从而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1.2.3 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个性化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宽松的育人环境,促使他们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1.2.4 坚持情感性原则。由于情感的生成取决于感受的积累和发展,如果没有感受,就不存在情感发展机制,就不会有任何情感经验作为印记留存在记忆系统中。情感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丰富人的感知,使人生活在自然而不是概念的世界中。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因此,探究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生成。
2 对政治课探究教学方法的反思
2.1 政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政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只有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才能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政治课教师应首先具备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具备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要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其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异性教育转变。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改进,使自己永远成为适应时代的研究型教师。
2.2 正确处理政治课探究教学中的三种关系
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师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探究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互助合作的朋友式关系。
其次,是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传统教学中,师生往往把教材视为“圣经”,教师的工作就是“注经”,然后向学生“布道”,把学生引入一条死胡同。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由“分析教材”到“研究教材”,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探索,把教材知识激活,然后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自身的认知风格,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
第三,是学习结果与学习评价的关系。传统的教学评估,基本上都是对学习的结果进行量化比较,手段单一,而探究教学的评价形式则体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教师必须及时地用精练而恰当的语言对学生探究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和指导性的点评,重点对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等予以评价。
2.3 消除政治课探究教学中的误区
实践表明,在政治课教学中开展探究教学,消除了学生对政治课的所谓“马列主义大道理”、“枯燥乏味的教条”的抵触逆反心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主张政治课进行探究教学,并不等于完全排斥和完全否定传授式教学方式,也不意味着只运用探究教学一种模式。在不适合探究教学时,仍可进行传授式教学,并将探究教学穿插在其中,还可以兼用其他模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4 政治课探究教学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首先,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从时间方面说,学生要有时间去探究自己的新想法,或思考总结个人经验,进行相互交流。可以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到底多少时间用于直接学习政治知识,多少时间用于学生探究,做到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次,政治课的理论源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离开信息资源的支持,就丧失了实践基地,政治课又只能回到“课堂说教”的模式中来。因此,在政治课探究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克服畏难情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开展探究教学,发掘探究教学的丰富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武升.教育创新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付德.校本教研的三个必须.湖南教育,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