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科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对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初中数学的课程更能锻炼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而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不能及时摒弃较为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引言
传统的教育模式多是全班一刀切,成绩优异的学生感到课程进度慢,水平暂时较差的学生对课堂知识点会感到比较吃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分层教学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分层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重要体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生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一、立足学情,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简单地说,有效地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组织数学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先立足学生们的学情,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之后,围绕学生的分层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等。基于此,我在实施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时候,先立足学情对学生们进行分层。具体来说,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初,我先以数学基础、认知思考能力以及数学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将学生们划分为三个层级。为了维护学生们的自尊心,我采用了隐性分层的方法。其中,A层级的学生,大都数学基础较为薄弱,上课很难自主地认真听讲,数学课堂表现不佳,课后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同时数学思维逻辑较差,没有掌握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B层级的学生,大都对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但是兴趣不是很浓厚,数学基础较好但是数学学习成绩一般,在课堂上可以跟上教师的节奏但是存在诸多的思考问题,在课后能主动地完成数学作业但是完成质量不高,付出了诸多的努力但是收获一般。C层级的学生,有着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基础较为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较强,在课堂上可以跟着教师的节奏主动思考、探究,课后不但可以完成指定的作业,还可以自主探索高难度的问题,数学学习成绩优异,有着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为了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地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我首先按照AB、AC、BB、BC如此方式为学生们安排座位,便于他们通过日常互动,互相帮助,实现协同发展。
二、科学设计,实施学习目标动态分层
教师对学生课堂数学学习效果的预设,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初中数学教育属于基础,主要是以基础教育为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需要学习很多宽泛的基础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有目标地开展学习,教师要对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全面把握,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切合实际地构建相应的学习目标。当然,学习目标应当是动态发展的,高低始终,避免使学生产生望而生畏或不以为然的感觉。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方向,有的放矢地去努力。教师可根据已有的学生分层情况,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
例如,以“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为例,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知識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计算复杂的方程组,掌握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技巧。B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二元一次方程及它们的解”的基本概念,能够检验一组数值是否为相应方程组的解,熟练进行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可以解决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C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激发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兴趣,能够列出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与方程组,并能准确求解。这样,每个层次学生的要求不同、期待不同、衡量标准不同,学生就会增强自信,获得成功的体验,继而产生继续学习数学的动力。在已有分层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还要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设置任务教学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学习内容,顺利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
三、分层安排教学作业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作业的安排十分重要,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运用,也能给教师进行一些教学反馈,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来说,进行数学上的教学重点不在于知识点的掌握,而在于学习技巧和灵活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整体的素质。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分成的不同层级,布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作业,第一类学生:在课堂上快速地掌握基础知识后,布置有一定难度和套路的例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理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运用。第二类学生:要求学生对于常见组合类型进行掌握,例如:“勾三股四弦五”。第三类学生:要求学生对于定理概念的掌握,例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第四类学生:要求其对之前知识的掌握,并且对于当日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浅显的理解,使其慢慢地跟上学习进度,提高学习兴趣。
再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不同层级的同学进行教学内容划分,第一类同学:要求完全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学习分解的简单算法,并对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更深层次的理解应用,增强数学思维的敏锐程度;第二类学生:要求掌握知识点,并且对书本上的例题进行理解,例如,分解因式:x2-2x解:x2-2x=x(x-2);第三类学生:要求简单理解和熟记知识点,例如,“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作把这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为之后进一步的学习应用打下基础,并逐渐的促使其数学思维的形成,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第四类学生:只需掌握知识点的概念,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或分类实施教学,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入分层教学法,开展因材施教,通过合理分层,异步教学,最终实现数学教学全体学生同步达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孟军.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20(04):17.
[2]胡晶.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12):71-72.
[3]徐香莲.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2):112-113.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引言
传统的教育模式多是全班一刀切,成绩优异的学生感到课程进度慢,水平暂时较差的学生对课堂知识点会感到比较吃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分层教学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分层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重要体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生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一、立足学情,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简单地说,有效地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组织数学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先立足学生们的学情,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之后,围绕学生的分层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等。基于此,我在实施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时候,先立足学情对学生们进行分层。具体来说,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初,我先以数学基础、认知思考能力以及数学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将学生们划分为三个层级。为了维护学生们的自尊心,我采用了隐性分层的方法。其中,A层级的学生,大都数学基础较为薄弱,上课很难自主地认真听讲,数学课堂表现不佳,课后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同时数学思维逻辑较差,没有掌握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B层级的学生,大都对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但是兴趣不是很浓厚,数学基础较好但是数学学习成绩一般,在课堂上可以跟上教师的节奏但是存在诸多的思考问题,在课后能主动地完成数学作业但是完成质量不高,付出了诸多的努力但是收获一般。C层级的学生,有着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基础较为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较强,在课堂上可以跟着教师的节奏主动思考、探究,课后不但可以完成指定的作业,还可以自主探索高难度的问题,数学学习成绩优异,有着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为了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地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我首先按照AB、AC、BB、BC如此方式为学生们安排座位,便于他们通过日常互动,互相帮助,实现协同发展。
二、科学设计,实施学习目标动态分层
教师对学生课堂数学学习效果的预设,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初中数学教育属于基础,主要是以基础教育为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需要学习很多宽泛的基础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有目标地开展学习,教师要对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全面把握,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切合实际地构建相应的学习目标。当然,学习目标应当是动态发展的,高低始终,避免使学生产生望而生畏或不以为然的感觉。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方向,有的放矢地去努力。教师可根据已有的学生分层情况,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
例如,以“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为例,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知識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计算复杂的方程组,掌握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技巧。B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二元一次方程及它们的解”的基本概念,能够检验一组数值是否为相应方程组的解,熟练进行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可以解决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C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激发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兴趣,能够列出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与方程组,并能准确求解。这样,每个层次学生的要求不同、期待不同、衡量标准不同,学生就会增强自信,获得成功的体验,继而产生继续学习数学的动力。在已有分层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还要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设置任务教学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学习内容,顺利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
三、分层安排教学作业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作业的安排十分重要,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运用,也能给教师进行一些教学反馈,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来说,进行数学上的教学重点不在于知识点的掌握,而在于学习技巧和灵活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整体的素质。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分成的不同层级,布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作业,第一类学生:在课堂上快速地掌握基础知识后,布置有一定难度和套路的例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理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运用。第二类学生:要求学生对于常见组合类型进行掌握,例如:“勾三股四弦五”。第三类学生:要求学生对于定理概念的掌握,例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第四类学生:要求其对之前知识的掌握,并且对于当日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浅显的理解,使其慢慢地跟上学习进度,提高学习兴趣。
再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不同层级的同学进行教学内容划分,第一类同学:要求完全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学习分解的简单算法,并对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更深层次的理解应用,增强数学思维的敏锐程度;第二类学生:要求掌握知识点,并且对书本上的例题进行理解,例如,分解因式:x2-2x解:x2-2x=x(x-2);第三类学生:要求简单理解和熟记知识点,例如,“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作把这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为之后进一步的学习应用打下基础,并逐渐的促使其数学思维的形成,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第四类学生:只需掌握知识点的概念,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或分类实施教学,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入分层教学法,开展因材施教,通过合理分层,异步教学,最终实现数学教学全体学生同步达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孟军.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20(04):17.
[2]胡晶.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12):71-72.
[3]徐香莲.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