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选择性注意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baby54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心理学表明,随着大脑发育,在童年中期,儿童选择性注意得到发展,这是一种将认知活动集中在问题或者情境中重要部分的能力。但在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的选择性注意会使自己被无关的细节所干扰,致使表达不准确,思维不严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反复推敲、追本溯源和可视化导图,发展并提升学生选择性注意,是落实语用,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选择性注意 准确性 严密性 敏捷性
  发展心理学表明,随着大脑发育,在童年中期(小学阶段),儿童一种特殊的专注得到发展,被称为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这是一种将认知活动集中在问题或者情境中重要部分的能力。举个例子:老师经常用白色纸张印刷考试卷,但如果给学生一份蓝色试卷,小学生的选择注意的技能将促使其忽略纸张的颜色,而去关注考试的题目。选择性注意的发展有利于儿童根据主要信息做出判断,提高学习效率。但在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的选择性注意会使自己被无关的细节所干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致使表达不准确,思维不严密。因此通过阅读教学发展并提升学生选择性注意,是落实语用,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一、表达的准确性在反复推敲中获得提高
  准确表达是学生选择性注意是否得到发展的重要标志。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由“完整、简洁、符合事实”等要素构成。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无论是叙事描述还是概括说明,只有把印留在大脑中的信息经过加工、重组,准确地表达出来,才能证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理解了、学会了。可以说,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训练思维、发展选择性注意的重要渠道。影响学生表达准确的原因有很多,如是否将自己的注意力聚焦于核心层面,是否选择了关键性词汇帮助表达,选择的认知取向是否达到某种深度,是否能将具体实践和抽象概括衔接起来,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敏锐地捕捉并分析学生表达中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言语训练。
  五年级上册《诺贝尔》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
  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学生阅读后,能准确解码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原因。然而,学生真的能提炼并准确表达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原因吗?教师设计了句式练习:为了
  ,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学生们不假思索地举手发言:
  生1:为了一下子把大山劈开,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生2:为了开通铁路或公路,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生3:为了在开通铁路或公路时一下子把大山劈开,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表达的准确吗?生1,只关注炸药的作用,忽略了为什么要把大山劈开;生2,则恰恰相反,没有说明炸药在开通铁路或公路当中的作用。生3,看上去兼具1和2的优点,但却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原因直接指向劈山筑路,忽视了“人”的因素。纵观全文不难发现,诺贝尔无私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处处渗透于平实朴素的表达中,只有从字里行间中细致体会这种精神,才能水到渠成地领会诺贝尔设立奖项的真正意义。在这一背景下,仔细阅读这段话不难了解编者的意图:劈山筑路需要工人在荒山野岭上用铁锤砸石头,非常艰苦,而诺贝尔希望能发明一种东西,将工人们从艰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可见,发明炸药的初衷是对人类的热爱,为此诺贝尔不惜投入自己的整个生命,而这一点也是贯穿全文的重要情感线索。只有关注到整篇文章才能准确表达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原因。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增删修改、反复推敲,最终从“关注物”转移到“关注人”:
  1.为了使工人们在劈山筑路时不再付出艰苦的劳动,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2.为了工人们在劈山筑路时能把大山轻松地劈开,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有了这一认识,在探究诺贝尔留下遗嘱设立奖项的原因时,学生在涵泳文字,在反复推敲之中品味出深刻意蕴:
  1.为了激励后人在化学、物理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他设立了诺贝尔奖。
  2.为了造福社会,为了全人类的幸福,为了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他设立了诺贝尔奖。
  可见,要发展学生选择性注意就必须经过反复推敲。反复推敲的过程,不仅仅是改词炼句、修正语病的过程,也不仅仅是内化、重塑文本语言的过程,而是直指阅读材料的核心层面,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促进学生准确领悟文本内涵的过程。因此,语言表达训练必须立足于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对编者意图的正确领悟,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归纳,使学生在反复推敲之中准确运用。
  二、思维的严密性在追本溯源中臻于完善
  思维的严密性主要表现在通过细致缜密的分析,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与关系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大脑中网状结构和前额叶的连接会逐渐建立,为选择性注意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使儿童比早年能更有效的进行逻辑推理。但是,由于儿童选择性注意还处于发展过程,容易偏于注意表面现象,而忽视本质,思维的严密性还不强。主要表现在简单归因、非此即彼、似是而非、钻牛角尖等,需要通过语文教学不断纠偏,不断完善。
  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正当同学们为谈迁精心写就的书稿一夜间被盗而惋惜之时,教师问到:“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为什么还要重新撰写书稿呢?”同学们都围绕着“谈迁立志写史书”这一要点回答,与教参并无二致。没想到一个同学说:“谈迁需要再写一部史书挣版权费,因为他家境贫寒,家徒四壁,家里只有一个竹箱子。”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仅仅因为学生的现代思维“穿越”到古代吗?仔细分析可知学生头脑中的因果逻辑如下:
  国榷被偷→家徒四壁→家境贫寒→写书挣钱→改善生活→重写史书
  显然,错误的根源在于没有“把一个问题的重要因素和不重要的因素区别出来”。学生仅局限于细节:国榷被偷的原因。未从整篇阅读材料上把握谈迁重写史书的原因,尤其忽略了“立志写书、酷爱历史、流传千古”等要素,结果思维偏差导致回答错位。可见,使思维“回位”最直接的做法是,扩大学生对文本的接触面,拓展视野,使思维原点从偏居一隅中走出来。于是,老师巧妙的将问题引入文本:“为了《国榷》,一夜之间谈迁经历了大喜大悲,他究竟为什么而喜呢?如果不是为了挣钱,他的重写史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再好好读一读课文。”果然,学生很快从文中发现“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有个同学说:“谈迁心中之所以喜悦,是因为这部《国榷》凝聚了他毕生心血,足以流传千古,虽然已经年老体弱,但可以用史书延续自己的生命,他很高兴,很欣慰。”有的说:“他立志写史书目的是让自己的作品流传千古,让更多的人读到这部书,至于能不能带来钱财,他根本没放在心上”。更有同学说:“谈迁生活在明末清初,但是我认为他应该是清代人,因为插图上画的谈迁就是清代的打扮,他之所以不顾年老体弱、家境贫寒还要重新写明朝编年史,很有可能想让人们全面了解明代历史,不要忘记已经灭亡的明朝!”   面对“乱花迷人眼”,教师“回望阑珊处”,巧妙引导探究“喜从何来”,使学生追本溯源,透过现象直抵本质。不仅领悟之前忽略语句的深层含义,而且还关注插图,联系人物时代背景,站在更新的高度上思考谈迁重写史书的缘由。应该说,和之前相比,学生的思维广度得到扩展,思维深度得到开掘,思维的严密性进一步完善,选择性注意的指向性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记忆的敏捷性在可视化导图中趋于持久
  记忆的敏捷性是指一个人在识记事物时的速度方面的特征,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心理学研究表明“6~10岁儿童的视觉选择注意加工速度只比成人慢300~1100ms,并仍处于持续发展的过程。有效线索提示的目标,新异刺激有助于提高儿童选择注意加工速度。”而记忆规律则显示:10岁左右是由声音记忆,切换为理解记忆的关键期,部分学生甚至能够发挥想象总结图像记忆的技巧。从中可知:要在短时间内记住较多信息,就必须运用选择性注意,从复杂文本中剥离出关键词,在关键词之间产生清晰合适的联想,将课本的知识活化为生动活泼的图像,才能记得快、记得牢。因此,“拎出”关键词,借助可视化导图,利用选择性注意,在“图”“文”之间建立暂时联系,可以使记忆趋于持久。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嫦娥奔月》要求学生复述。这篇文章近八百字,细节较多,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故事情节呢?教师在教学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给发展情节起小标题,并紧扣神话故事的“一波三折”的特点,形成了可视化导图:
  众人皆知的起因、曲折的经过、揪心的高潮,以思念祈福为结局,配合一波三折的可视化导图,撇开细枝末节,学生的选择性注意高度聚焦,“图”“文”并茂形象化呈现使学生记忆起来毫不费力。实践证明,五分钟练习后,全班90%的学生当场将课文复述下来,对细节的再现与课文高度吻合,部分同学甚至能发散思维,发挥想象,进一步丰富细节。两个月后,不借助任何提示,75%以上的学生依然能准确复述故事。这说明,通过选择性注意,借助导图,儿童记忆的敏捷性、持久度均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选择性注意发展的特点,巧妙运用多种策略,就能有效落实语用,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丹尼斯·博伊德,海伦·比著.发展心理学:孩子的成长【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张学民 申继亮 林崇德 王萍萍 刘帅.小学生选择性注意能力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
其他文献
【摘要】沈从文对儿童有着一颗关爱赞美的心,在他的小说尤其是湘西小说中,许多有关儿童的小说都是以儿童为主人公叙述的,他用一颗童心来探索儿童内心的奥秘。他以一个“乡下人”的视角,用诗性之笔向我们展示了他回忆中的儿童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小说中蕴含的儿童观念。  【关键词】沈从文 小说 湘西世界 儿童观念  沈从文是湘西苗族人,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故乡是他灵魂的皈依之处、是他创作
昌乐五图煤田和黄县煤田是鲁东地区发现的两个古近纪煤田,含煤地层时代属于中始新世,均为富含褐煤和油页岩的沉积建造。煤系中部均发育一段厚度20~30m的紫红色砂砾岩夹泥岩(或
儿童文学最能激活儿童潜在的语言灵性。习作指导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儿童文学资源,指导起儿童的习作来才更易抓住要领,更能事半功倍。教师可借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品味习作表达
地下煤层气化的燃烧范围,气化燃烧热力影响边界、形态、方向,气化区冒落带的发展高度及气化煤层裂隙发育程度,是开展煤炭地下气化工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煤炭地下气化
辽西彰武—黑山地区位于阜新—义县盆地以东,除第四系表土大面积覆盖外,露头区内最常见的就是火山岩系。而火山岩层位、喷发期次和时代的确定对辽西化石层、找煤、构造及沉积
依据华北地台晚古生代陆表海沉积建造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红阳煤田石炭—二叠系残余地层中识别出了6个层序界面,并据此建立了由DS1-DS55个三级层序构成的层序地层格架,揭示
淮南地区的山西组煤层是埋藏最深的一组可采煤层,1号煤层是山西组最下一层,煤层平均埋藏深度达到-600m。由于下伏石炭系太原统灰岩在区域上是承压含水层,压力达6.5MPa,1号煤层与
以华北陆块盆-山构造与岩石圈岩浆热结构演化研究为基础,以区内不同富集机制的含煤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华北典型地区盆-山演化、岩石圈转型及其与煤层气富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
基于钻孔煤心解吸数据和煤样等温吸附实验结果,对贵州省五轮山矿区煤层含气性和煤层气理论抽采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煤层气解吸率为7.30%-84.48%,平均28.97%,不同煤层解吸
随着国有资产监管力度的加大和自身跨跃式发展的需要,中央企业内部审计正在由审计监督向监督、控制、评价、服务职能转变。文章阐述了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趋于健全完善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