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画的美学内涵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yg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时期的粉彩瓷上绘画艺术是千年制瓷工艺发展的升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审美内涵,其审美的历程伴随着制瓷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单纯到复杂、再到本真的发展历程。
  瓷画,是指由“陶瓷”和“绘画”两者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他们相互影响、相互映衬,有时又会相互制约和限定。作为陶瓷器物的一个有机体,粉彩绘画的花鸟、人物、动物等精美画面形成了陶瓷艺术不可小视的重要方面。研究瓷画的美,与一般的绘画不同,是绘制在陶瓷上的一种特殊表现。就像中国其他传统的艺术现象一样,属于交叉学科、综合学科,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美学发展历程。
  在陶瓷上作画与在画纸上作画的技法是完全不同的。不仅有平面和立体的差别,其材料也不同,绘画技法也有着其特殊的要求。因为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经过窑火煅烧而出,有其艺术的特殊性,审美价值兼具陶瓷与绘画两种艺术的美学意味,大概遵循着从单纯到复杂,再从复杂到本真的演变历程。而审美追求,充分流露出材质美,进而展现画面精、意境佳的艺术效果,也是瓷画立于艺术之林的独特美韵。
  粉彩瓷画自出现就获得相当高的美誉,其自身也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其产生和兴起是由特定的时代条件下错综复杂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
  伴随着瓷胎上绘画工艺技术的逐步发展和成熟,从纹饰构图和绘画技巧上来看都独具匠心,伴随粉彩技术的成熟,胎体洁白厚重,釉面白里泛青,光润透亮,粉彩料色青欲滴,呈色光彩焕发。表现形式多样,除了红地粉彩、黄地粉彩、绿地粉彩及金、酱色、粉青、豆青等各地粉彩瓷,构成骨式也丰富多彩,有起伏连绵的缠枝、卷草、波浪纹;有活泼的折纸纹;有菱花形、如意形、莲瓣形、圆形、长方形的开光,以及各种图案的纹样。图案注重现实,从自然界中选取素材,而且视野很宽阔,有动物、植物、流行戏曲故事等画面,在表现客观事物的意韵方面,更加鞭策入里。
  粉彩瓷器上绘画的纹饰经历了由简单美到繁冗精致美之外,还体现对于具体事物本真美的描绘,将瓷画的美又演变到本真美的阶段,如一些粉彩瓷器上的花鸟纹,都是对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真实而生动的写照,如鱼、兔、龙的神态,被展示得惟妙睢肖。同时,对辅助纹饰——荷叶、莲蓬与水草,都细致入微地描绘,真可谓把自然界中的水波荡漾、群鱼戈游、荷莲摇拂的真情实景,移植到瓷器画面上,展现生活本真的一面。
  清代粉彩瓷画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并且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异军突起,呈现出一种浑厚而又妖娆雅致的神韵。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所填色彩较淡。其瓷绘只用平涂,树叶无阴阳向背之分;山石也无凹凸之感。干枝不皴皮,花朵多一色,而花心多用另外的颜色填彩,有的红花绿心,有的黄花红心,有的红花青心,有的青花红心,色彩缤纷。
  粉彩的瓷画,画工精细,色彩艳丽,无论是色地粉彩还是白底粉彩,都很生动。其用色绘画都具有强烈的装饰性,颜色多用红、黄、绿、紫的饱和色,不用浅调的中间色,并以红浓绿艳取胜,用笔豪放不羁,线条挺健有力。色彩多以红、淡红、大绿、苦绿、黄、紫及釉下青花为主,色彩浓翠红艳,尤其突出红色,显得富丽堂皇。
  “山水画”原本是国画中的用语,是指在水墨勾勒皱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而陶瓷中的粉彩山水,主要是指清代时期流行的一种用粉彩绘制山水的工艺,像国画中的粉彩效果的新型瓷制品。它的色泽多为淡赭、水绿、草绿与淡蓝等。题材也从国画中的水墨山水而拓展为粉彩工笔山水。(图1)
  粉彩中人物以仕女为多。常见的画面女子微微抬首,两眼流露出万般的无奈与哀戚。画面以淡赭、淡青、淡绿等色彩渲染,淡雅柔和,空灵寂寥,表现出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画外之意。有的还诗补,将画情、诗意、书法融为一件瓷画作品。(图2)
  常见的粉彩花卉题材主要有牡丹、芍药、莲荷、菊花、葵花、梅花等;禽鸟鱼虫题材以孔雀、鹭鸶、燕雀、蜂蝶、鸳鸯、鱼鸭等较为常见。为适应陶瓷工艺的特点和装饰性的需要,往往保留花鸟生动自然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运动姿态,动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将其简化处理为平面形象。在构图形式上,很好地出现严格对称的形式,而多采用绘画式的均衡构图。均衡构图是一种運动的形式,它的特征支点两边形态不同而分量相等,因而富于变化,显得生动活泼。如花绘纹饰,在一个平面上各花对置,但形态不同,或上或下,或俯或仰,有的盛开,有的含苞待放,即便是单花纹样,也多采用对比手法,以舒畅柔美的枝叶衬托雍容富丽的花朵,动静结合,从而取得统一和谐的效果。(图3)
  创作瓷画不但要有良好的绘画功底,还要经过训练才能绘制出精美的瓷画作品。传统瓷画作品主要流程为:设计、打稿、着色、配色、题跋和落款等。绘制时,首先要选定绘制题材,并根据作品形状进行图案设计,力求合理、美观。然后进行打稿,绘制细致的作品时,可用勾笔直接蘸上色彩在瓷体上勾好线条;绘制写意作品时,则直接进行着色,把配好的颜色调成适当浓度。主题内容完成后,如需配上配景,要注意主次分明,切忌喧宾夺主、画蛇添足。图案绘制完成后还要题跋和落款,大多内容是写上主题名称或诗词、创作时间、地点和作者名号。好的落款和题跋位置大多在边角上,以大小适度为宜。
  一幅幅粉彩作品,无论从题材、手法到意境、审美风格,都集中代表了粉彩瓷画的精神风貌。其实,细细品味这些瓷画作品,它们不仅材质好,极具瓷质本身的美,而技法更是精湛考究,凸显粉彩瓷画独特的清幽隽永之美。
其他文献
定安县未来博物馆建设中,要完成各类文物的安全有效监管,合理规划安全管理系统的工作准则。原有工作体系内,由于文物数量较多,导致实际的工作质量较差,在博物馆今后修建中,需要采用专业合理的方法研究该系统的实际运行表现。  定安县博物馆现收藏有各类文物5893件(套),实际数量为7945件,其中一级文物、二级文物和三级文物数量分别为3件、47件和193件,要对所有文物的管理工作任务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切实可
期刊
宣城,先民为古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先后为吴、越、楚之地,为吴越文化亚区。宣城市博物馆馆藏的印纹陶和六朝青瓷,带有鲜明的吴越文化因素。  吴越文化是古越人植根于原始农耕文明基础之上,吸收中原商周文化元素,在长江下游一带逐渐发展起来的地域文化。其中心区在太湖、钱塘江流域。吴越文化有“饭稻羹鱼”的经济结构和饮食习惯、“干栏式”的建筑结构、“断发文身”的社会风俗、土墩墓丧葬习俗、鸟和蛇的图腾崇拜等特征。  
期刊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馆藏的丛兰五彩诰命圣旨进行释读,并分析了正德皇帝颁发此圣旨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圣旨是对皇帝授官或赐爵诏令的一种俗称。这种诏令有两种:诰命和敕命。一至五品官员皇家授以诰命(开头为“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开头为“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诰命和敕命所记载的,多为官员的官品职衔、任官事迹等内容。除了封授官员本人以外,还对其上代和妻室予以推恩封赠,故世
期刊
满清王朝经历康熙、雍正时代,至乾隆朝以后遂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康乾盛世”巅峰。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登基后亦效仿皇祖(注:指康熙皇帝。以下“同”),曾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六年(1761)、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年(1784)六次巡幸江南,所行路径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当年南巡时基本相似。此举除了从
期刊
帽筒,顾名思义,是清代中期官员放置官帽的器物。随着历史的变迁,帽筒的用途发生了变化,多成了搁置鸡毛掸、小画轴的器物,更成了妇女陪嫁的必备之物和众多家庭的陈设品。帽筒创造于清代嘉庆年间,鼎盛于晚清乃至民国时期。我国最早的帽筒实物是清代嘉庆朝官窑出品的黄地镂孔云龙纹图案帽筒。清代的官帽是硬质斗笠形的,帽顶上有红缨、珠子和金属,易压损变形,故而为陈设官帽而设计了一种圆柱形器具——帽筒。帽筒取代了以往的帽
期刊
考古证明,在周代人们便发明了瓦。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有瓦当使用。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最初的瓦当是半圆形的,称半规瓦,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全圆形。而汉代,则流行用圆瓦当。汉代瓦当的制作较战国时期更为兴盛。著名的宫室建筑,大多有烧制砖瓦的陶窑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瓦当图案的题材多种多样,基本以祥瑞纹样为主,有动物、卷云和文字纹等几种。  有
期刊
“四僧”之一的大涤子石涛,决可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凸显人物。其不仅画风笔墨一流,且绘画艺术思想也堪称绝妙。所著秘笈宝典《石涛画语录》,又称《苦瓜和尚画语录》,在历代山水画论中,可谓独树一帜;文在“体之精微,察之气象,意之笔透,完之贯通”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  在古代,人们思想上并没有那么多的“法则”和“法规”,思想上的意念,皆处于蒙昧初期的
期刊
粉彩产生自康熙后期,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受到珐琅彩的影响而创烧的一个新品种,在雍正时期发展到鼎盛,造型、施釉、彩绘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粉彩”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寂园叟作《陶雅》一书中,“康熙硬彩、雍正软彩”“软彩者,粉彩也,红为淡红,绿为谈绿,故约软也”。自此,“粉彩”的称谓沿用至今。(图1、2、3)  粉彩得以烧制首先得益于一种含“砷”的白色玻璃质的彩料,再加入铅及
期刊
古代以十二动物配以十二地支,作为人的生年相属,也称十二生肖。在铜镜、花钱、瓷器以及字画等艺术品上,都大量出现十二生肖的图像。我们就铜镜的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图文来探讨一下它们的发展历程。  对于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其实它们不是同一个时代产生的。我们首先考证一下关于十二地支的来源。我国古代最早用干支纪日,用干支纪月和年则是稍后发生的事。考夏代诸帝中,已有用十干为名的现象。而商代自上甲至帝辛(纤),所
期刊
光绪粉彩瓷的主要特点  光绪年问(1875-1908),此时的满清政府已经变成对内镇压剥削人民、对外投降帝国主义的腐败政府。为了满足腐朽的生活需要,朝廷曾拨款到景德镇烧制皇宫用瓷,包括日用瓷、陈设瓷、为慈禧太后做寿用的寿瓷、赏赐大臣的用品、仿三代青铜礼器的祭器、有吉祥如意的洗餐具等。这一时期的粉彩瓷器烧造量非常大,品种及传世品都极为丰富,既有日常生活用瓷,也有陈设瓷及文房用瓷,多承袭传统形制,其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