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要点亮传统文化这盏温暖的灯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应更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含量,从而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更充分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材 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经过岁月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却一直传承到了现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它们是我们民族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百家讲坛》曾播出过张越对钱文忠的访谈,题目是“为何要讲《三字经》”,访谈的主题正是传统文化。在国学热的大潮之中,钱文忠教授提出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地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点事情。而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形式解读曾经的小学课本《三字经》,我认为,这无疑是一项富有创见且有成效的举措。
  2009年8月20日的《文摘报》上有一篇题为“文化应是温暖的灯火”的专访,也是谈文化的。是《人民日报》记者专访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梁晓声说:“当前,我们的文化是空前的繁荣、丰富。但是从文化的功能来看,缺少品质,缺少温暖。比如说,我们没有自己的卓别林。卓别林生活的年代,恰恰也是美国各阶层矛盾非常复杂的时候。就这么一个小人物,有无奈,也有愤怒,但他却是温暖的。他总是在关注别人,照亮别人。没有钱,我可以给微笑,我可以给安慰的话语,可以表达我的同情。这是一种正面的价值观。我们也没有秀兰·邓波儿,没有寅次郎,没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他们或卑微,或悲剧,但同时却是温暖的。在我看来,文化要成为一种力量,首先是要化到本国人的心里去。”他告诉我们,文化是温暖的灯火,是可以带给人温暖的。
  课标对于语文课程基本特点有这样概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人文性”要立足于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怎样的“人类文化”去滋润和培育他们。我国的传统文化,自古以富含人文精神而著称于世。那些积淀在大量经典作品中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和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语文教学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语文教学的性质、任务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来看,传统文化传承是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
  语文教学应该如何点亮传统文化这盏温暖的灯?我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语文教材要散发出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
  这些年来,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成为时尚。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洋节”的到来,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活跃了我们的思想。与此同时,我们好多的青少年,却忘记了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的中国传统节日。民族的、传统的东西正在渐行渐远。何以会出现这种现状?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材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缺失是很重要的原因。浏览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你会发现,有着浓浓民俗的篇目实在太少。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那些文质兼美的表现民族文化的文章选入教材中呢?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1期发表过一篇《汉语,心灵的慰藉》的文章,文中有一段介绍“长命锁”。 读之,我们不但了解了我们国家早已有之的一种风俗,也懂得了汉语构筑中国民间吉祥文化的主要方式。这是因为,古汉语中单音节词特别多,造成大量的同音字,因此汉语有时候可以借助谐音表意。借助谐音,很多的事物都有了出人意料的含义。“长命锁”也叫“寄名锁”,它是明清时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按照传统的说法,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所以许多儿童从出生不久起,就挂上了这种饰物,一直挂到成年。
  《光明日报》上曾登载过一篇彭程的《岁月河流上的码头》,也是一篇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美文。文章的标题非常精彩,作者形象地用“河流”“码头”来比喻岁月和民族节日,“码头”寓意深刻、形象,富有诗意,它为岁月河流增加景致,为疲惫的人们提供心灵憩息与情感交流的场所。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作者舍“春节”“端午”“中秋”,而只选取“二月二”“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這四个节日详加介绍,原因有两个。其一,避熟就生,中国的民间节日很多,但大多数人知道的,至今还在坚持过的,也就“春节”“端午”“中秋”这么几个节日了;其二,因为“二月二”“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这四个节日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四个季节最能代表具有农耕传统国度人们的美好愿望,对丰收的渴望与喜悦,对爱情和亲情的追求。
  过去,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是学校、课堂,而这些年,随着计算机、手机以及各种网络系统、媒体手段深入千家万户,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之后,教材应如何承担起教育的导向作用,实际上已经开始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近几年,我们的各大媒体已经有意识地关注传统文化,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呼吁要保护和拯救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而恢复和重振我们的许多民风民俗、传统节日其实就成了一个突破口。
其他文献
《社戏》一文中第11自然节的景物描写,教参作了这样的简析:“春夜出航,充满诗情画意。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多方面着笔,读来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结合课后习题
期刊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分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被教师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课堂 分组合作学习 策略    分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它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基础,系统利用各因素之
俗话说“良药苦口”,但还是有很多人怕吃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在“药”的表面裹上一层糖衣,于是吃药便不再成为负担。现在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一个安安静静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他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关键是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得当。教师经常使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学生,学生在强迫下进行被动学习,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就想:能否也将
内容简介:读真正的论语,真正值得读的论语。一部值得你终生典藏,能让你一生受用的经典力作。首次为《论语》配上200余幅精美图片,使阅读《论语》成为一种享受。文中配图严谨,与文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中,许多篇课文有着内在的类比点,然而,形似兼神似的当属《花市》(初中第一册)和《卖蟹》(初中第六册),两文无论是立意、选材、结构,还是表现方法、语言风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自制教具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显得越来越重要。灵活的运用自制教具,可以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学生操作技能、化抽象事物为具体事物,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密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自制教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意见。  一、自制教具可增加课堂容量,加大教学密度  举一反三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利用自制教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一类问题快速形象地
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有效教学只有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前提下才有意义,考量有效教学的价值,不仅要关注教学时间效率,更要关注学生长期的发展,在关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
在一次盛大的舞会上,实话先生见到一位风韵犹存的老女人。他走过去向她行礼,说:“您使我想起您年轻的时候。”老女人微笑着说:“怎么样?”“很漂亮。”“难道我现在不漂亮吗?
期刊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般的学习单靠从道理上明白意义,不如对学习有喜好,而喜好越深,就越会以学习为乐,就会进发出强大的学习热情,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益
我是初一的学生,生活学习都比小学有了不少改变,初一有四门主课,难度不算大,但是作业却像一座小山一样压得我们抬不起头,喘不过气。多么可怕呀!记得那是元旦两天假期,放假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