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敛气抱乎自然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yangc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人论艺必有二哉,一曰技,二曰道。此乃互成之,缺一不可。技为技艺,是把握道之媒介;道乃根本,为自然之本与自然之运行规律。《庄子》中有“庖丁解牛”一文,文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之技之所以登峰造极,实则与十九年解牛之练习有关,遂而深谙事物发展之规律。庄子以《桑林》之舞、《经首》之会形容庖丁之技艺,乃是此技合乎自然之道。桑林乃古之圣树,《山海经·海外东经》有载:“黑齿国......下有汤古,汤古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桑为阳之所浴,以桑林之场域为祭祀之所,即以沟通天地之用,意为通天地之道,《经首》之会亦为此意。庖丁解牛虽是阐明道之境界,然若无十九年之技艺之训,非可悟道也。因而艺术最高之境,须以技进道。
  技艺之学乃为苦差,就书法而言更是如此。书法不比绘画,无写生之路,其是字体定型化后之演变,因而学习只能从临摹历代书家着手。临摹虽能从有形之学习体悟无形之思想,然其学习不能以书法临摹作为模件化生产,所以书法学习就形成了由走进模式到走出模式的过程。
  王瀚乃吾之同窗,其人尤为努力,由临摹而起,遂有心得。书法之道乃为道本,似变而不变。不变乃是文字之本,气韵之本,变乃体悟之不一,下笔之精神面貌变化。只有做到似变而不变,才能继承传统,略有所得。王瀚之书,不拘泥于常法,或秃笔古朴,或秀润清新,或飞白豪放,或敦实雄浑,或结体放肆,起笔收笔似随意,漫不经心,却不显做作,饶有性情中人之精神意趣。其书法还常以中锋、侧锋并用,笔法不拘一格。宗白华曾以谢灵运诗“初发芙蓉,自然可爱”与颜延之诗“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来讨论中国艺术中两种审美格调。自然之美需天然去雕饰,而临摹后之过分相似可视为雕饰。然此是技之学习,当体悟其中之道,自然要顺自然而为之,须将自我天然活泼之面融入作品之中,自然能去雕饰。因艺术家创作时有不同情感与状态,因而作品面貌常有变化,此乃去雕饰之方式,若无变化,实则进入静止的体悟之境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变与不变的二元融合,才是活水之源。王瀚之书法即如此,行、草、楷等结体源自传统,然表现不完全拘于常法之态。尤其是“春华秋实”四字,传统提按顿挫全无,笔笔似有童真之状,然结体之韵律美,笔法之坚定,润涩交融,即有些许出水之芙蓉发于自然可爱之态。
  苏轼有诗《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有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其意为,评论绘画若以形似为依据,那真是儿童的看法。若作诗只是表述现实事物,那肯定非诗人。诗与画本有相同之创作规律。就书法创作而言,此规律亦可学,即要摆脱范本,以艺术主体之情感感悟,使作品充满自我意趣,形成发于天然之意境。依我之看法,王瀚那看似漫不经心的心印之迹,正是在向苏轼所言之方向追求。尤其是“道法自然”四字,开始有摆脱模本之意。道法自然常被书法借用进行表现,其源自《老子》。所谓“自然”则是自然界之态,其意乃通世间一切之规律。然书法不仅是以意表其意,而且须以书法本身去参悟其意。首先书者身心须自然,用笔须自然,以自然体悟自然之道,才能视为书法之自然而然,才能体悟道法自然之境界。王瀚所作“道法自然”,不能说其能参悟其中思想,然其思想是在追求自然之法则。其落笔谈不上放纵,却有逍遥之意,尤其是一撇一捺活泼可爱。然其结体又较为严谨,也就形成了体有本意、笔法潇洒之状,似有点追求自然变化之趣味。道之本为自然,似变却不变,而自然之表现则是变,即本不变,表现变。字之结体为本,字之笔法丰富变化即表,结体严谨,而表现潇洒之变,即符合此等规律。当然这还须继续学习,才能更上一层。
  中国书法艺术常有人以线条概括,甚至有人将其与现代派的点线面进行构成,此乃对中国书法艺术之精神浑然不知。书法依托为汉字,而汉字乃古人仰观宇宙、俯察品类而成,其为对宇宙万物规律性的总结。将汉字演化为书法,实则是“气”的贯穿,使作品产生生机、活力与韵律,若一味强调构成,那书法之气脉荡然无存。若想作品贯气,书法写作即必须凝神敛气,即将心中杂念抛去,进入无利害之境地,使精气贯于笔,笔凝于纸。只有神聚,才能一以贯之,气脉相连。王瀚写书即强调凝神敛气之重要性,此与其性格存在关系。王瀚为人低调、内敛,话语不多,做事总能聚精会神,排除嘈杂,自我畅然。如此一来,也就形成了他行草冷峻、刚毅的效果。其书法运笔迅速,毫无拖泥带水之感,字字大小有别,虚实变化丰富,笔笔粗细不同,节奏不一。正是这一多元统一的变化,让贯通的气韵中显示出来了视觉的张力之美。
  今人常论草为狂,然狂者多为自大,将自大的俗气过分带入,实则是做作。又有人常论文人行楷为秀润,然学习秀润过分谓之媚俗,有谄媚之意,故格调不高。故而能从二者中寻找平衡,亦能有些许新意。然调和之态不可过于自大、方刚,亦不可轻佻、柔媚。然达此者即须狂而不外,敛而不内,即刚柔相调。此即须屏气凝神才可为之。只有神聚于气,才能抛弃琐碎,进而神游于书法之间。《庄子·外篇·达生》有《梓庆削木为》一文,文中心斋、坐忘即是凝神敛气之方法。通过此法可去狂与媚,形成冲和的冷峻之气。王瀚之书常有冷峻之态,其狂放的草书,运笔则内敛,而内敛之行楷则运笔又有刚劲的外露之气势,似有钢铁划过之迹。其书法“挥觞道平素, 抚剑独行游”即表达了其内心之境界—平淡的天真,独行的潇洒。平淡是对物欲横流的一种坦然心态,天真是艺术家对万物的态度,独行是对空虚寂寞的反叛,潇洒是对自我精神的寄托。当“把酒话桑麻”成为诗意的栖居,主体自然会放弃谄媚的姿态,用淡然的态度对待生活的一切。此十字不仅从含义上代表王瀚之心境,在其表现手法上亦如此。其用笔坚实敦厚,方正又富有变化,笔笔犹如钢刀切断,印下了苍茫的记忆。因此,此冷峻之风,以凝神敛气之方式将俗世抛弃,进入无拘无束的自然之态中去,形成了诗意家园的自我精神栖居。当然此方面还可继续深入研究,将刚柔并济发挥到更高水平。
  总体而言,王瀚之书,不仅仅是在书法本身,更是从书法中表达了其性格与思想的追求。然一切须以技为先驱,以技巧纯熟,才能由技入道。但是對书法本质的体悟则是技无法完成的,须走出临摹,走向艺术创作主体、走向人文精神、走向自然。望王瀚能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继续探索,继续前行!
其他文献
林散之  生于1898年,原名林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曾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新中国成立初期,当选安徽省第一届人民大会代表,曾任江浦县(时属安徽,现改名为浦口区,属江苏省)农田委员会副主任、江浦县副县长。20世纪60年代初被聘为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师。70年代初其书法及诗词得到赵朴初、启功以及日本友人的推崇,其诗、书、画被称为“当代三绝”,获赞“
期刊
2011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画方向);2015年6月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取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花鸟画方向)研究生资格,师从孔六庆教授。2017年6月作品《春趣》等参加怀袖清风——南艺师生成扇书画作品邀请展,2017年11月作品《莲塘夏趣》等参加南艺秋拍工笔精选单元。在读研期间获2015-2016年度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016-2017年度學业奖学金二等奖。
期刊
从小学习传统书画,本科就读于鲁迅美術学院。现为2015届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方向为国画花鸟,导师为孔六庆先生。
期刊
魏晉、汉唐,作为两个有着不同划分依据的历史时段,在中国绘画史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内涵,然而它们都与传统艺术观念上的“高古”密不可分。魏晋时期,随着士人审美自觉和玄学的兴起,在特有的魏晋风度的笼罩下,绘画开始探索内心表达,对“形神论”的追求喻示着绘画的精神趣尚。汉唐,作为历史上两个国势最为强盛的王朝,其文化展现出恢宏的气象,其绘画也展现出磅礴大气、富丽堂皇的艺术风范。  今人论及绘画传统,往往把视点放
期刊
昆明兄于书法中最擅长大草,他的作品一方面承晋唐草书之遗法,浑厚古澹;又能迎时代之浪潮,气势磅礴。他用一幅大草作品成功入选第十二届国展,诚乃实至名归。草书之道,兴盛于魏晋,后来继者,代不乏人。东晋王大令首创“一笔书”,开大草之先河,为百代之楷式;颠素、鲁直之辈,乘小王之余绪,驰骋于唐宋,将大草推向新的高度;至于明季,大尺幅作品成为创作的主流,王觉斯等輩融晋唐之气韵,又顺应潮流,将大尺幅大草创作推向巅
期刊
“行笔劲健挺拔,结字疏朗清新,骨韵兼擅,老而弥精。”这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苏高礼先生为郗满祥2018年11月在山西阳泉展览馆举办的书法篆刻展写的前言中的一节,对郗满祥书法与篆刻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1950年,郗满祥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大阳泉村,随父母住在我国近代著名爱国思想家、地理学家、诗人和书法家张穆的故居。或许是因为古人的仙气犹存,郗满祥父亲的字就写得可圈可点。早年,大阳泉村做买卖的多,郗满祥
期刊
《狮子林望松》是黄宾虹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件水墨设色作品。画幅呈现巨嶂一座,作浑厚苍郁之貌,其间苍松壁立,或高耸,或低垂,或旁出,与岩壁草木森森然融为一体。近景有行者两人,其渺小的身形,恰反衬出劲松的高挺。巨嶂中部,隐现迂回陡峭的石阶,直指山中庙宇屋舍、石崖洞壁。石阶尽头,壁垒陡上,峰头攒聚,山巅平圆。巨嶂之后,乱峰列岫,争奇并起。作品以小青绿铺染松树草木,以赭石勾填树干坡石,敷色与墨笔相融相
期刊
关键词:绘画转型;泼彩写意山水;时代性  一、中国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转型  (一)绘画在早期仅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出现,没有太多其他的意义。随着绘画的演变,开始具有社会功能,孔子提出艺术要为封建礼教服务。这时候的艺术有借鉴功能,艺术从属于政治,为政治发展或者是王室贵族的需要服务,艺术与社会发展相生相伴。在我国,文化思潮发展经历了三个高峰期,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类艺术思潮涌现;二是
期刊
内容提要:“新工笔”的出现源于对“工笔画”概念的理论反思。它首先作为创作现象指称出现,其次也是理论描述的出发点,通过大量图像创作、理论文献、系列展览,划定了一个理论场域,出现了一条知识通道.其存在反映了当下工笔创作的一种状态。  关键词:新工笔;概念;形质;观念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除开传统“工笔画”的形制外,出现了以“新工笔”为名的创作群现象。“新工笔”的出现源于对“工笔画”概念的理论反思。它首
期刊
关键词:涂鸦;图式拓展;技法演变;街头艺术  一、涂鸦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上涌现了众多的涂鸦网站。这也许是因为在网络计算机远未普及的情况下,一些人提前遭遇了它,并急切地开始创作。这些人是对街头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这样的创作形式在当时也并不广为人知,通常都是自己探索或是自发地组织涂鸦聚会来进行交流。如李球球为自己设计的标签—0528,本源于纽约涂鸦者将自身真名与所住街道名字相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