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研究运用怀特海教育节奏论理论,对实习支教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访谈调查,发现实习支教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五个问题:教学目标不准确,不清晰;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未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堂管理能力弱,组织教学能力弱;目标未有效落实,缺乏课后反思;教学基本功不扎实。为此,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教育见习,加强岗中指导培训,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加强实习支教返校后的反思学习,当是应对之举。
[关键词] 实习支教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怀特海认为,人的认知经历一个“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螺旋式循环的过程,每一阶段发生的问题与其他阶段有关,并会对其他阶段产生影响。如果把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当作一个周期,师范生参加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属于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综合阶段,而实习支教前在师范院校的学习属于领悟教育教学原理的精确阶段,从幼儿到高中时期的成长、学习则属于浪漫阶段。要解决实习支教阶段课堂教学暴露的问题,就需要从浪漫阶段和精确阶段寻找根源。笔者深入了解实习支教学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后,针对综合阶段暴露的问题,聚焦精确阶段,提出有效可行的解决对策,旨在进一步促进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习支教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目标不准确,不清晰
重视文本的字词和意蕴,忽视文本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往往把语文课上成了地理课、品德课等。学习目标模糊或太多,无法用规范、清晰的概念准确地说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实际教学目标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不统一。不符合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三维目标。许多课堂依然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方法。课堂中各板块目标模糊。每个板块结束,不对这一板块学生是否掌握目标进行反馈。
2.教学基本功不扎实且方法传统单一,未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实习支教生上课说话声音小,导致教室后排学生听不到;板书文字小,不清晰,后排学生看不清;在课堂上习惯朝一侧站,导致一部分学生只能看到老师的背影;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后,没有让学生及时坐下;课堂举例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不给学生留充分的思考时间,提问后就急于让学生回答;不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作业布置千篇一律;课堂上缺乏对学生及时的评价、反馈,不善于鼓励学生学习;作业批改时,字迹潦草。
3.课堂管理能力弱,组织教学能力弱
有的实习支教生由于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单调乏味,不能有效吸引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有的实习支教生由于与学生关系太密切,导致学生对实习支教生失去了敬畏之心,在课堂上言语随意,行为随便;有的实习支教生由于对教材知识把握不准,导致精力主要集中在知识上,而无法顾及对学生的管理。
4.目标未有效落实,缺乏课后反思
落实教学目标上:忽视对课堂每个阶段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学生课堂自学、练习时间少;学生测试成绩低。课后反思方面表现为:没有书写课后反思的习惯;把反思写成了总结;指出了问题,但没有剖析原因。
二、實习支教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根源分析
1.高校课程设置不完善
课程结构中注重本学科忽视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他专业学科;学科门类多但缺乏整合;课程内容繁多、难度大;知识陈旧,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疏远、隔膜。教材重学术性,轻师范性;重理论,轻实践;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缺少技能训练。教学模式、方式方法相对陈旧。缺乏“经典阅读”课程,学生专业基础薄弱,视野狭窄。教育专业课程所占比例少,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差。
2.实习支教前教育见习不扎实
从高师院校学校层面,不重视教育见习;从操作层面,见习前老师对师范生没有进行充分的培训,见习中期老师对师范生的监控和指导不够,见习后疏于总结交流。教育见习方案操作性不强。虽然见习课程有规定时间和学分,但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具体要求不明确。教育见习学校不够。现在仅仅依靠市区几所中小学校,无法满足每学期两千余名师范生教育见习的需求。
3.实习支教中指导培训不到位
实习支教大学生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学校,这些学校往往规模小,师生人数少,教育教学质量低,大部分教师专业能力低,教育教学理念陈旧。这些学校缺乏责任心与能力,所以对实习支教老师,重视“使用”,轻视专业培训指导。高校派驻的指导老师,往往是重管理、轻指导,重安全、轻教学。
4.实习支教评价体系不科学
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现有考评制度的特点:重定性评价,轻定量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关注工作态度表现,忽视工作能力及实绩。
三、优化实习支教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
让学生掌握体现国家意志的新课程理念,在课程中要吸纳基础教育一线最新理念和实践成果,吸收本学科领域前沿的学术成果。突出专业能力选修课。改变重视学术性、轻视师范性的价值倾向,注重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开设中外经典研读课。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让师范生学习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等现代教育技术。多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强化教育专业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
2.强化教育见习
详细制定教育见习方案,对教育见习的目的、任务、形式、时间、内容、要求、组织领导、成绩考评等做出具体规定。选择教育教学质量高、学风教风优良的学校作为教育见习基地学校。建立以教育学、心理学和中小学教材教法老师为主,以任课老师为辅的指导老师队伍。精心组织,全程管理,确保落实教育见习的目标,对各项任务要有可量化、可考评的具体任务。设立教改科研项目和专项经费。严格考核,及时总结,见习结束后,举办教育见习成果交流展,开展经验交流会。训练师范生在教育见习中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对教育事件进行思考和判断。
3.加强岗中指导培训
把培训团队和培训方向列入高师院校与地方政府的实习支教协议中,争取把实习支教生的指导培训列入当地教育局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其次,组建由高校指导老师、教育局教研员、中小学校指导老师组成的“导师团”,对实习支教生的语文学科教学进行有计划的培训指导。加强高师院校教法老师参与培训指导的力度。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围绕课堂教学组织各项专业比赛。充分利用新媒体,举行远程在线培训,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4.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
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兼顾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坚持评价角度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科学化,评价反馈的及时性。不但注重带队指导老师的定性评价,也注重实习支教生在全过程、各环节的实际表现;不仅评价工作态度和表现,也要评价实习支教生的备课、讲课、班主任工作及其他方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高师院校带队指导老师要评价,也要特别注重当地校长、老师,以及学生和家长的评价。
5.加强实习支教生返校后的反思学习
待实习支教生返校后,对实习支教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力进行科学考评。师范院校针对大学生课堂教学专业能力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开设相关课程,让实习支教生带着实践中产生的困惑,结合理论知识,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得失,达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反复交融。实习支教生应该对自己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反思,不断加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年度主报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
[2]叶澜.“新基础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等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4]干国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邓 振
[关键词] 实习支教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怀特海认为,人的认知经历一个“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螺旋式循环的过程,每一阶段发生的问题与其他阶段有关,并会对其他阶段产生影响。如果把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当作一个周期,师范生参加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属于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综合阶段,而实习支教前在师范院校的学习属于领悟教育教学原理的精确阶段,从幼儿到高中时期的成长、学习则属于浪漫阶段。要解决实习支教阶段课堂教学暴露的问题,就需要从浪漫阶段和精确阶段寻找根源。笔者深入了解实习支教学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后,针对综合阶段暴露的问题,聚焦精确阶段,提出有效可行的解决对策,旨在进一步促进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习支教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目标不准确,不清晰
重视文本的字词和意蕴,忽视文本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往往把语文课上成了地理课、品德课等。学习目标模糊或太多,无法用规范、清晰的概念准确地说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实际教学目标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不统一。不符合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三维目标。许多课堂依然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方法。课堂中各板块目标模糊。每个板块结束,不对这一板块学生是否掌握目标进行反馈。
2.教学基本功不扎实且方法传统单一,未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实习支教生上课说话声音小,导致教室后排学生听不到;板书文字小,不清晰,后排学生看不清;在课堂上习惯朝一侧站,导致一部分学生只能看到老师的背影;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后,没有让学生及时坐下;课堂举例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不给学生留充分的思考时间,提问后就急于让学生回答;不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作业布置千篇一律;课堂上缺乏对学生及时的评价、反馈,不善于鼓励学生学习;作业批改时,字迹潦草。
3.课堂管理能力弱,组织教学能力弱
有的实习支教生由于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单调乏味,不能有效吸引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有的实习支教生由于与学生关系太密切,导致学生对实习支教生失去了敬畏之心,在课堂上言语随意,行为随便;有的实习支教生由于对教材知识把握不准,导致精力主要集中在知识上,而无法顾及对学生的管理。
4.目标未有效落实,缺乏课后反思
落实教学目标上:忽视对课堂每个阶段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学生课堂自学、练习时间少;学生测试成绩低。课后反思方面表现为:没有书写课后反思的习惯;把反思写成了总结;指出了问题,但没有剖析原因。
二、實习支教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根源分析
1.高校课程设置不完善
课程结构中注重本学科忽视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他专业学科;学科门类多但缺乏整合;课程内容繁多、难度大;知识陈旧,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疏远、隔膜。教材重学术性,轻师范性;重理论,轻实践;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缺少技能训练。教学模式、方式方法相对陈旧。缺乏“经典阅读”课程,学生专业基础薄弱,视野狭窄。教育专业课程所占比例少,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差。
2.实习支教前教育见习不扎实
从高师院校学校层面,不重视教育见习;从操作层面,见习前老师对师范生没有进行充分的培训,见习中期老师对师范生的监控和指导不够,见习后疏于总结交流。教育见习方案操作性不强。虽然见习课程有规定时间和学分,但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具体要求不明确。教育见习学校不够。现在仅仅依靠市区几所中小学校,无法满足每学期两千余名师范生教育见习的需求。
3.实习支教中指导培训不到位
实习支教大学生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学校,这些学校往往规模小,师生人数少,教育教学质量低,大部分教师专业能力低,教育教学理念陈旧。这些学校缺乏责任心与能力,所以对实习支教老师,重视“使用”,轻视专业培训指导。高校派驻的指导老师,往往是重管理、轻指导,重安全、轻教学。
4.实习支教评价体系不科学
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现有考评制度的特点:重定性评价,轻定量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关注工作态度表现,忽视工作能力及实绩。
三、优化实习支教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
让学生掌握体现国家意志的新课程理念,在课程中要吸纳基础教育一线最新理念和实践成果,吸收本学科领域前沿的学术成果。突出专业能力选修课。改变重视学术性、轻视师范性的价值倾向,注重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开设中外经典研读课。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让师范生学习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等现代教育技术。多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强化教育专业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
2.强化教育见习
详细制定教育见习方案,对教育见习的目的、任务、形式、时间、内容、要求、组织领导、成绩考评等做出具体规定。选择教育教学质量高、学风教风优良的学校作为教育见习基地学校。建立以教育学、心理学和中小学教材教法老师为主,以任课老师为辅的指导老师队伍。精心组织,全程管理,确保落实教育见习的目标,对各项任务要有可量化、可考评的具体任务。设立教改科研项目和专项经费。严格考核,及时总结,见习结束后,举办教育见习成果交流展,开展经验交流会。训练师范生在教育见习中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对教育事件进行思考和判断。
3.加强岗中指导培训
把培训团队和培训方向列入高师院校与地方政府的实习支教协议中,争取把实习支教生的指导培训列入当地教育局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其次,组建由高校指导老师、教育局教研员、中小学校指导老师组成的“导师团”,对实习支教生的语文学科教学进行有计划的培训指导。加强高师院校教法老师参与培训指导的力度。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围绕课堂教学组织各项专业比赛。充分利用新媒体,举行远程在线培训,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4.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
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兼顾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坚持评价角度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科学化,评价反馈的及时性。不但注重带队指导老师的定性评价,也注重实习支教生在全过程、各环节的实际表现;不仅评价工作态度和表现,也要评价实习支教生的备课、讲课、班主任工作及其他方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高师院校带队指导老师要评价,也要特别注重当地校长、老师,以及学生和家长的评价。
5.加强实习支教生返校后的反思学习
待实习支教生返校后,对实习支教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力进行科学考评。师范院校针对大学生课堂教学专业能力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开设相关课程,让实习支教生带着实践中产生的困惑,结合理论知识,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得失,达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反复交融。实习支教生应该对自己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反思,不断加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年度主报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
[2]叶澜.“新基础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等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4]干国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邓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