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的落实,我国各地区的政府预算管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县级政府预算工作,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对基层政权具有直接影响。传统的县级政府预算管理模式是比较粗放化的,在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区的县级预算管理也逐渐精细化,这也对县级预算决策的自由裁量权具有重要影响。要想促进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的普及,首先就要对城乡双元式预算治理框架进行构建,并且将参与式预算管理方式引入到县乡财政管理工作当中,使城乡差距得以缩减。因此,本文我们将对县级政府预算管理工作,在省管县体制下的发展进行具体探究。
县级政权是我国政治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中央政府都十分关注,县级政权的发展,它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还是地区政治稳定的基本保障。而县级政府预算管理工作,则是基层财政管理的重点与中心,对于基层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影响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采取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又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县级预算管理工作的发展,从而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传统财政管理体制下县级预算管理工作的不足
传统的粗放式财政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省管县这一改革体制自提出以来,各地区都能够积极贯彻与落实。但是经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可以发现,虽然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方向已经向精细化管理发展,但是这种力量还是比较薄弱的,县级部门的预算改革工作进行的不是十分顺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功能预算形式依旧占领县级预算编制的主导地位。预算管理改革工作在执行期间也是比较随意的,由于预算编制时间短,并且中间可能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因此预算与实际收支出现出入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样的情况下,预算金额波动与变动也是比较大的,这一现象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县级预算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将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进行更好的落实,从而使县级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能够得到完善,实现地区经济更好的发展。
(一)粗放式的预算编制与决策过程
我们通过调查与分析,可以了解到,目前县级预算编制大多数都是比较粗放的,缺乏工作上的严谨性。并且预算编制的透明度不高,细化程度不够。功能预算形式是现阶段县级预算编制常见的编制方式,在这样的预算形式下,财政资源配置的使用状况无法具体显示,仅仅罗列出了收支大类。而决策方面则主要采取基数加增长的方式,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具体分析经济形势以及增支因素,那么收支增幅就会存在随意性。我们在对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期间,可以发现由于粗放式预算编制,而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的现象是比较多的。因此,要想使县级政府预算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首先就应对现阶段的粗放式预算编制与决策过程进行优化。
(二)预算执行具有随意性
在一般情况下,每年的第四季度,县级预算编制工作才会正式执行,也就是说,上一年的预算编制工作的执行,距离下一年度的预算年度仅仅有两个多月。由此可见,预算编制时间是相对较短的,并且在实际工作期间,还可能存在一些不可预期的因素,因此年初预算的合理性很难得到保障。除此之外,一些县级政府对于预算的调整与追加也是比较频繁的,一些预算调整还没有经过正规程序批准,就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因此我们说,县级预算执行是具有随意性的,这一现象不仅不利于县级单位的发展,还可能对日后预算管理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三)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收入任务,一些县级部门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期间,出现了不规范现象,甚至为了平衡预算,虚列预算收入。在基础预算管理工作当中,买税、垫税以及财政空转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影响县级预算管理工作的因素也是比较多的,除了自身管理方面的问题,目前相关财政管理体制也还不够完善,对于一些负面效应的预测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是县级政府预算管理工作无法实现的基础原因。首先,目前财政体系中事权与财权的配置结构不够完善,并且县级预算收入工作的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障。近年来,农业税的取消以及税费改革政策的落实,使县级政府预算管理工作也受到了直接影响,县级政府的收入来源无法得到保障。除此之外,省以下分税体制改革还存在滞后现象,转移支付支付的透明性不够。上级政府在下发对下级政府的专项补助期间,可能出现下发延迟的问题,并且其中还存在其他不可预见因素。在这种体制下,县级预算要想实现稳定是比较困难的,并且对于预算工作安排的独立性也产生了严重制约作用。要想使县级预算管理工作得以落实,就应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从而规范县级预算管理工作。
二、县级政府预算管理工作在省管县体制下的发展分析
省管县这一体制的落实,能够促进中央与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对于县级政府的预算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政府治理期间,将一定的责任与财力交付给县级政府,这对于县级政府的经济发展是具有优势的,但是在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体制下,从前的省直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发生的改变,政府对行政省直管县这一管理方式进行了尝试,这也是我国多年来,比较重要的一次财政管理改革,这一举措对于县级预算管理工作具有直接影响,下面我们就将对其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一)在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下,县级预算管理工作的自主性有所提升
自分税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的预算资源结构配置的自由裁量权,以及财政纵向配置结构就倾向于集中发展,也就是说,财政权呈现向上级政府集中的趋势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县级政府财政管理要想得到发展也是比较困难的,资金支出大部分都是用于维持性公共产品。而县级政府的发展性资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预算收入超出实际收入的部分,这一部分的收入,一般在应付预算追加以及领导批条子中应用,由此可见,在自主配置空间方面,县级政府财政管理优势较小。其次,是上级政府的相关转移支付资金,这一部分的资金一般是用于专項转移支付工作的,因此县级政府对其不具备自主权。除此之外,土地出让金收入也是县级政府发展性资金的一部分,对于这一资金收入现阶段相关制度约束还不完善,其管理方面也是比较混乱的,因此这一部分资金县级政府是具有一定的裁量空间的。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体制最早在浙江省投入运行之后,浙江省在财政管理改革工作上,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示范作用,但是,我们知道浙江省的内、外部条件,对于省管县体制的推行是具有促进意义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因地适宜性。因此,在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下,县级政府预算管理的自主性会得到一定的提升,这不仅能够激发县级政府预算管理的积极、主动性,还对于基层财政困难以及一些外部问题起到了缓解作用。 (二)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能够减少县级政府的预算决策信息传递误差问题
我们在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角度上来看,县级预算决策在信息传递期间,不仅对大幅度增加管理成本,还有可能产生信息传递误差现象。而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的落实,则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缓解。在传统的财政管理体制下,从县级以及其他基础政府,到中央政府所经过的行政组织是比较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预算决策信息传递,就有可能出现误差,信息传递成本也是比较大的,这一现象不利于县级政府经济的发展。而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组织结构是相对于更加扁平化的,这样能够使预算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误差得以减少,并且可以使信息传递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能够促进县级预算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发展
在传统的财政管理制度下,我国县域经济无法得到良好的均衡发展,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县域的整体经济发展。我们通过资料的调查与分析,也可以了解到,区域发展不均衡这一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普遍存在的,其中主要问题就是城乡发展差异过大,要想使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得以缩减,就要在传统的财政管理方式上,进行积极、合理的创新。这种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实现之后,也依旧存在,甚至在短时间内,会因为一些地区统筹的均衡而更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县级预算管理模式也会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在这样的发展情形下,县级政府的财政管理自主权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拥有更多的财政决策自主空间,但是在省管县实际实施期间,也要注意各地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具有针对性的将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合理的应用到其中。现阶段,我国县级政府主要的预算管理模式就是城乡双元式,采用此模式的目标就是希望,我国各地区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能够得到缩减,从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这一目标,促进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
三、城乡双元式是我国县级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基本框架
从县级政府预算管理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我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特征,在县级政府层面上具有尤为显著的表现。我们将预算划分为五个层级,其中中央、省、设区的市这各层级所涵盖的的范围是比较广的,但是主要的预算财政管理工作还是围绕城市开展的。而县、乡这两级的预算,主要针对的地区主要是广大的农村。在这样的情况下,城乡双元式预算管理模式逐渐被提出,这种模式指的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上,从城乡管理模式差异性的角度出发,具有针对性的实施县级以下政府预算管理事宜,并且积极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管理工作当中,对“参与式预算”等民主决策的方式进行执行,从而促进我国县级预算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并且有利于县级预算监督工作的加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下,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工作采用了城乡双元式模式,这对于乡镇预算管理来说,是能够促进基层经济发展的,在这一形式下,县级政府的财政自主權也会在一定程度得到提升。在这一的基础上,还可以对一些贴近民主决策的预算管理方式进行引进,随着经验的丰富,这时候在县级政府中,推行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其效果与作用会更加显著,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壮大,保障县级政府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山东省蒙阴县财政局)
县级政权是我国政治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中央政府都十分关注,县级政权的发展,它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还是地区政治稳定的基本保障。而县级政府预算管理工作,则是基层财政管理的重点与中心,对于基层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影响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采取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又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县级预算管理工作的发展,从而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传统财政管理体制下县级预算管理工作的不足
传统的粗放式财政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省管县这一改革体制自提出以来,各地区都能够积极贯彻与落实。但是经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可以发现,虽然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方向已经向精细化管理发展,但是这种力量还是比较薄弱的,县级部门的预算改革工作进行的不是十分顺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功能预算形式依旧占领县级预算编制的主导地位。预算管理改革工作在执行期间也是比较随意的,由于预算编制时间短,并且中间可能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因此预算与实际收支出现出入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样的情况下,预算金额波动与变动也是比较大的,这一现象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县级预算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将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进行更好的落实,从而使县级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能够得到完善,实现地区经济更好的发展。
(一)粗放式的预算编制与决策过程
我们通过调查与分析,可以了解到,目前县级预算编制大多数都是比较粗放的,缺乏工作上的严谨性。并且预算编制的透明度不高,细化程度不够。功能预算形式是现阶段县级预算编制常见的编制方式,在这样的预算形式下,财政资源配置的使用状况无法具体显示,仅仅罗列出了收支大类。而决策方面则主要采取基数加增长的方式,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具体分析经济形势以及增支因素,那么收支增幅就会存在随意性。我们在对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期间,可以发现由于粗放式预算编制,而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的现象是比较多的。因此,要想使县级政府预算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首先就应对现阶段的粗放式预算编制与决策过程进行优化。
(二)预算执行具有随意性
在一般情况下,每年的第四季度,县级预算编制工作才会正式执行,也就是说,上一年的预算编制工作的执行,距离下一年度的预算年度仅仅有两个多月。由此可见,预算编制时间是相对较短的,并且在实际工作期间,还可能存在一些不可预期的因素,因此年初预算的合理性很难得到保障。除此之外,一些县级政府对于预算的调整与追加也是比较频繁的,一些预算调整还没有经过正规程序批准,就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因此我们说,县级预算执行是具有随意性的,这一现象不仅不利于县级单位的发展,还可能对日后预算管理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三)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收入任务,一些县级部门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期间,出现了不规范现象,甚至为了平衡预算,虚列预算收入。在基础预算管理工作当中,买税、垫税以及财政空转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影响县级预算管理工作的因素也是比较多的,除了自身管理方面的问题,目前相关财政管理体制也还不够完善,对于一些负面效应的预测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是县级政府预算管理工作无法实现的基础原因。首先,目前财政体系中事权与财权的配置结构不够完善,并且县级预算收入工作的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障。近年来,农业税的取消以及税费改革政策的落实,使县级政府预算管理工作也受到了直接影响,县级政府的收入来源无法得到保障。除此之外,省以下分税体制改革还存在滞后现象,转移支付支付的透明性不够。上级政府在下发对下级政府的专项补助期间,可能出现下发延迟的问题,并且其中还存在其他不可预见因素。在这种体制下,县级预算要想实现稳定是比较困难的,并且对于预算工作安排的独立性也产生了严重制约作用。要想使县级预算管理工作得以落实,就应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从而规范县级预算管理工作。
二、县级政府预算管理工作在省管县体制下的发展分析
省管县这一体制的落实,能够促进中央与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对于县级政府的预算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政府治理期间,将一定的责任与财力交付给县级政府,这对于县级政府的经济发展是具有优势的,但是在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体制下,从前的省直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发生的改变,政府对行政省直管县这一管理方式进行了尝试,这也是我国多年来,比较重要的一次财政管理改革,这一举措对于县级预算管理工作具有直接影响,下面我们就将对其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一)在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下,县级预算管理工作的自主性有所提升
自分税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的预算资源结构配置的自由裁量权,以及财政纵向配置结构就倾向于集中发展,也就是说,财政权呈现向上级政府集中的趋势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县级政府财政管理要想得到发展也是比较困难的,资金支出大部分都是用于维持性公共产品。而县级政府的发展性资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预算收入超出实际收入的部分,这一部分的收入,一般在应付预算追加以及领导批条子中应用,由此可见,在自主配置空间方面,县级政府财政管理优势较小。其次,是上级政府的相关转移支付资金,这一部分的资金一般是用于专項转移支付工作的,因此县级政府对其不具备自主权。除此之外,土地出让金收入也是县级政府发展性资金的一部分,对于这一资金收入现阶段相关制度约束还不完善,其管理方面也是比较混乱的,因此这一部分资金县级政府是具有一定的裁量空间的。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体制最早在浙江省投入运行之后,浙江省在财政管理改革工作上,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示范作用,但是,我们知道浙江省的内、外部条件,对于省管县体制的推行是具有促进意义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因地适宜性。因此,在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下,县级政府预算管理的自主性会得到一定的提升,这不仅能够激发县级政府预算管理的积极、主动性,还对于基层财政困难以及一些外部问题起到了缓解作用。 (二)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能够减少县级政府的预算决策信息传递误差问题
我们在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角度上来看,县级预算决策在信息传递期间,不仅对大幅度增加管理成本,还有可能产生信息传递误差现象。而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的落实,则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缓解。在传统的财政管理体制下,从县级以及其他基础政府,到中央政府所经过的行政组织是比较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预算决策信息传递,就有可能出现误差,信息传递成本也是比较大的,这一现象不利于县级政府经济的发展。而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组织结构是相对于更加扁平化的,这样能够使预算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误差得以减少,并且可以使信息传递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能够促进县级预算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发展
在传统的财政管理制度下,我国县域经济无法得到良好的均衡发展,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县域的整体经济发展。我们通过资料的调查与分析,也可以了解到,区域发展不均衡这一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普遍存在的,其中主要问题就是城乡发展差异过大,要想使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得以缩减,就要在传统的财政管理方式上,进行积极、合理的创新。这种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实现之后,也依旧存在,甚至在短时间内,会因为一些地区统筹的均衡而更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县级预算管理模式也会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在这样的发展情形下,县级政府的财政管理自主权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拥有更多的财政决策自主空间,但是在省管县实际实施期间,也要注意各地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具有针对性的将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合理的应用到其中。现阶段,我国县级政府主要的预算管理模式就是城乡双元式,采用此模式的目标就是希望,我国各地区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能够得到缩减,从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这一目标,促进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
三、城乡双元式是我国县级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基本框架
从县级政府预算管理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我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特征,在县级政府层面上具有尤为显著的表现。我们将预算划分为五个层级,其中中央、省、设区的市这各层级所涵盖的的范围是比较广的,但是主要的预算财政管理工作还是围绕城市开展的。而县、乡这两级的预算,主要针对的地区主要是广大的农村。在这样的情况下,城乡双元式预算管理模式逐渐被提出,这种模式指的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上,从城乡管理模式差异性的角度出发,具有针对性的实施县级以下政府预算管理事宜,并且积极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管理工作当中,对“参与式预算”等民主决策的方式进行执行,从而促进我国县级预算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并且有利于县级预算监督工作的加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下,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工作采用了城乡双元式模式,这对于乡镇预算管理来说,是能够促进基层经济发展的,在这一形式下,县级政府的财政自主權也会在一定程度得到提升。在这一的基础上,还可以对一些贴近民主决策的预算管理方式进行引进,随着经验的丰富,这时候在县级政府中,推行省管县这一财政管理方式,其效果与作用会更加显著,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壮大,保障县级政府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山东省蒙阴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