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当涂县域经济从2000年到2005年是“崛起”的话,那么从2006年开始的新一轮发展,就可用“跨越”来概括。
30年“U形曲线”
数字是一面多棱镜,更是最好的记录者,折射出當涂县域经济变迁的全景图。
如果深入当涂县域经济的数字轨迹,我们就能发现,改革开放30年,当涂县划出了一条完整的“U型曲线”。
起点在1978年。这一年对当涂来说,蕴含多层面的意义。宏观上的改革开始启动,同年,当涂工业产值在安徽省率先突破亿元大关。随后,在大办乡镇工业的支撑下,从1986年开始,当涂连续六年工业产值位居安徽省第一。这是当涂县域经济的第一次高峰。
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涂的工业企业普遍遭遇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机制之困,陷入小步难进的尴尬局面。由此带动整个当涂县域经济由缓慢到徘徊,再由徘徊到下滑。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00年。在安徽省县域经济排行榜上,当涂跌至第28位,动态第45位。
从统计数据上来看,在2000年时,当涂县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为“零”,年入库税金达1000万元的企业也是“零”。这两个“零”,从一个侧面强烈反映出当涂工业经济的困局。而这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6亿元,中共马鞍山市委常委、当涂县委书记毛长江告诉《决策》:“当时,全县举债发工资,是‘吃饭财政’。”
焦虑、困惑、反思。
当涂何时才能“触底反弹”?怎样实现再度崛起?
挫败,带给当涂人重新认识自己的起点。全县思想解放大讨论在经济跌入低谷的2000年拉开帷幕。经过近5个月的县内调研和县外考察,当涂全县上下形成共识:当涂落后就“落后在思想观念上,落后在对外开放上,落后在工业经济发展上,落后在城镇化发展水平上”。
为此,在2000年5月的当涂县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实施三大战略:结构大调整、对外大开放、环境大改造;发展三大经济: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特色经济;推进三项进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这个总体的发展规划,是当涂县第一次完整表述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标志着当涂触底反弹的开始。
战略一变天地宽。
在随后的2001年,当涂开始恢复性增长,强劲反弹跃升20位,跨进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十强县,位居第8位;动态排名跃起38位,排名第7,当涂首次成为安徽省的“双十县”。但是,由于当时工业发展战略初步确立,上世纪90年代遗留下来的多重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经济基础不牢固,2002年时,当涂又跌出十强县,动态指数更是下跌了14位。
经过这2年的起落变迁,当涂人真正认识到一切都绝非偶然,当涂兴在工业,衰也在工业。
于是,“以工业化统领经济工作全局”正式提出,标志着当涂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完成转变。在具体的行动措施上,当涂县县长操隆山告诉《决策》说:“实施四个全力以赴,即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全力以赴建设县乡工业园区,全力以赴发展民营经济,全力以赴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同年5月18日,举全县之力开始建设当涂经济开发区,为此,当涂专门以县委“一号文件”的形式做出决定。
战略转变的成效立竿见影。2003年,当涂又重新登上安徽县域经济十强县排行榜,并从这一年开始,连续5年稳居十强县。2005年,当涂更是跃居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状元”。在省内折桂的同时,当涂首次进入中部百强县,位列第56位。2006年上升到第40位;2007年上升到第37位,连续两年跻身中部县域50强。
时隔20年后,当涂进入到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从“崛起”到“跨越”
巅峰的成就感和谷底的挫折感,让当涂人经历了荣辱交杂的盛衰之变。
那么,当涂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变迁的背后,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首先,当涂固定资产投资由2002年的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0.88亿元,年均增长58.8%,4年累计完成投入120多亿元,是前50年的总和。在2007年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万元的基础上,2008年,当涂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100亿元。
在投资带动下,当涂工业企业开始发力崛起。2000年时,规模工业企业只有30家,2005年突破100家,达到123家。到2007年达到240家。突破100家用了5年时间,而突破200家仅仅用了2年。
其次,从企业的“单打冠军”来看,长江钢铁集团创造出的“长江速度”,成为当涂工业化进程最好的写照与缩影。
由于1996年开始的企业改制不成功,原当涂县乡镇企业——龙山桥轧钢总厂留下的只有价值不到100万元的破旧设备与厂房。2000年时,在外闯荡多年的杜少荣、杜少华兄弟俩,“打道回府”重建“龙钢总厂”,成立长江钢铁集团。短短4年时间,到2004年销售收入就突破10亿元,相比原有的100万元,4年时间扩张了1000倍。按照规划,到2010年,总产值将突破100亿元,这就是说,在10年时间扩张10000倍。
2006年,长江钢铁实现销售收入20.3亿元,入库税金1.05亿元,成为当涂县首家税收超亿元的民营企业,并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也是在这一年,当涂工业总产值实现130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
最后,从三次产业结构上看,2000年时,农业比重超过40%。当年的二产产值占全县GDP总量中的份额是最低的。当时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只有个位数,都没有突破10亿元。
4年后,到2005年,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次占据首位。在产值上,相比200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了6.8倍;工业增加值突破20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3.5倍。到了2007年,二产产值相比一产、三产产值总和还要多。这一年,二产比重首次超过50%,当涂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主导县的根本性转变。
数字虽然只是表象,但透过数字的变化,当涂县域经济的提速发展,清晰可感。
如果说当涂县域经济从2000年到2005年是“崛起”的话,那么从2006年开始的新一轮发展,就可用“跨越”来概括。
回顾30年,在经历焦灼、困惑与重新启动引擎之后,经济发展的成熟也悄然来临。当涂,这片“诗意热土”奉献给社会的,将不仅仅是经济数字和增长速度,打造“有质量的当涂”自然是水到渠成。
30年“U形曲线”
数字是一面多棱镜,更是最好的记录者,折射出當涂县域经济变迁的全景图。
如果深入当涂县域经济的数字轨迹,我们就能发现,改革开放30年,当涂县划出了一条完整的“U型曲线”。
起点在1978年。这一年对当涂来说,蕴含多层面的意义。宏观上的改革开始启动,同年,当涂工业产值在安徽省率先突破亿元大关。随后,在大办乡镇工业的支撑下,从1986年开始,当涂连续六年工业产值位居安徽省第一。这是当涂县域经济的第一次高峰。
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涂的工业企业普遍遭遇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机制之困,陷入小步难进的尴尬局面。由此带动整个当涂县域经济由缓慢到徘徊,再由徘徊到下滑。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00年。在安徽省县域经济排行榜上,当涂跌至第28位,动态第45位。
从统计数据上来看,在2000年时,当涂县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为“零”,年入库税金达1000万元的企业也是“零”。这两个“零”,从一个侧面强烈反映出当涂工业经济的困局。而这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6亿元,中共马鞍山市委常委、当涂县委书记毛长江告诉《决策》:“当时,全县举债发工资,是‘吃饭财政’。”
焦虑、困惑、反思。
当涂何时才能“触底反弹”?怎样实现再度崛起?
挫败,带给当涂人重新认识自己的起点。全县思想解放大讨论在经济跌入低谷的2000年拉开帷幕。经过近5个月的县内调研和县外考察,当涂全县上下形成共识:当涂落后就“落后在思想观念上,落后在对外开放上,落后在工业经济发展上,落后在城镇化发展水平上”。
为此,在2000年5月的当涂县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实施三大战略:结构大调整、对外大开放、环境大改造;发展三大经济: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特色经济;推进三项进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这个总体的发展规划,是当涂县第一次完整表述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标志着当涂触底反弹的开始。
战略一变天地宽。
在随后的2001年,当涂开始恢复性增长,强劲反弹跃升20位,跨进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十强县,位居第8位;动态排名跃起38位,排名第7,当涂首次成为安徽省的“双十县”。但是,由于当时工业发展战略初步确立,上世纪90年代遗留下来的多重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经济基础不牢固,2002年时,当涂又跌出十强县,动态指数更是下跌了14位。
经过这2年的起落变迁,当涂人真正认识到一切都绝非偶然,当涂兴在工业,衰也在工业。
于是,“以工业化统领经济工作全局”正式提出,标志着当涂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完成转变。在具体的行动措施上,当涂县县长操隆山告诉《决策》说:“实施四个全力以赴,即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全力以赴建设县乡工业园区,全力以赴发展民营经济,全力以赴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同年5月18日,举全县之力开始建设当涂经济开发区,为此,当涂专门以县委“一号文件”的形式做出决定。
战略转变的成效立竿见影。2003年,当涂又重新登上安徽县域经济十强县排行榜,并从这一年开始,连续5年稳居十强县。2005年,当涂更是跃居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状元”。在省内折桂的同时,当涂首次进入中部百强县,位列第56位。2006年上升到第40位;2007年上升到第37位,连续两年跻身中部县域50强。
时隔20年后,当涂进入到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从“崛起”到“跨越”
巅峰的成就感和谷底的挫折感,让当涂人经历了荣辱交杂的盛衰之变。
那么,当涂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变迁的背后,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首先,当涂固定资产投资由2002年的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0.88亿元,年均增长58.8%,4年累计完成投入120多亿元,是前50年的总和。在2007年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万元的基础上,2008年,当涂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100亿元。
在投资带动下,当涂工业企业开始发力崛起。2000年时,规模工业企业只有30家,2005年突破100家,达到123家。到2007年达到240家。突破100家用了5年时间,而突破200家仅仅用了2年。
其次,从企业的“单打冠军”来看,长江钢铁集团创造出的“长江速度”,成为当涂工业化进程最好的写照与缩影。
由于1996年开始的企业改制不成功,原当涂县乡镇企业——龙山桥轧钢总厂留下的只有价值不到100万元的破旧设备与厂房。2000年时,在外闯荡多年的杜少荣、杜少华兄弟俩,“打道回府”重建“龙钢总厂”,成立长江钢铁集团。短短4年时间,到2004年销售收入就突破10亿元,相比原有的100万元,4年时间扩张了1000倍。按照规划,到2010年,总产值将突破100亿元,这就是说,在10年时间扩张10000倍。
2006年,长江钢铁实现销售收入20.3亿元,入库税金1.05亿元,成为当涂县首家税收超亿元的民营企业,并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也是在这一年,当涂工业总产值实现130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
最后,从三次产业结构上看,2000年时,农业比重超过40%。当年的二产产值占全县GDP总量中的份额是最低的。当时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只有个位数,都没有突破10亿元。
4年后,到2005年,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次占据首位。在产值上,相比200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了6.8倍;工业增加值突破20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3.5倍。到了2007年,二产产值相比一产、三产产值总和还要多。这一年,二产比重首次超过50%,当涂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主导县的根本性转变。
数字虽然只是表象,但透过数字的变化,当涂县域经济的提速发展,清晰可感。
如果说当涂县域经济从2000年到2005年是“崛起”的话,那么从2006年开始的新一轮发展,就可用“跨越”来概括。
回顾30年,在经历焦灼、困惑与重新启动引擎之后,经济发展的成熟也悄然来临。当涂,这片“诗意热土”奉献给社会的,将不仅仅是经济数字和增长速度,打造“有质量的当涂”自然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