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传统的新闻价值定义与要素,过于书面和笼统,不便把握与操控。把“你最想知道的正是我正在播报的”引入新闻与传播价值领域,探寻、发现并实现新闻价值、传播价值的最大化,做好3G时代的广播电视传播,是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 新闻价值新概念 满足使用与服务 科学传播
如何放大新闻价值路径
按照“我最想知道的就是你正在播报的”要求,当前,应在“观念求变、视野求宽、角度求新、思辩求深、手法求活、作风求细、播讲求实”上下大气力,炼真功夫,长硬本事,并有所作为,快出成效(见图1)
图1新闻价值七求法
观念求变是时代、民族、国家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在WEB2.0时代,“我的媒体我作主”的潮流无法阻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气势向我们压来。如果我们还“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思进取,就会被淘汰出局。按照胡锦涛“6·20”讲话精神,加快观念转变,跟上多媒体大融合的时代新潮流,让新闻传播更符合公众需求,更好看好听,更富有人情味,有更高的收视率,就要顺应观念求变的传播新趋势、新潮流,与传统新闻观念进行决裂。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废话多、套话多、旧话多和水话多的官本位与“一把手头条”新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八股新闻”之所以还在污染我们的新闻作品,一言以蔽之,是观念陈旧造成的。“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果没有不显著的,班子没有不团结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决策没有不正确的,形势没有不大好的,信心没有不增强的”等陈词滥调,至今还在新闻传播中高频次出现,足以说明观念求变是中国新闻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不如此,新闻改革就迷失了目标和方向,新闻价值就无法增值和放大。
视野求宽要求广电媒体从业人员,尤其是编辑记者,要从区域战略眼光、国家战略眼光和全球战略眼光三个层面,提升观察、分析、判断和拓展新闻价值的能力。
2008年度,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新疆于田和乌恰两县分别发生7.3级和6.8级地震,是当年发生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三次地震。在三次大地震中,新疆的两次地震,最大的新闻价值是零伤亡。按理说,于田地震(7.3级地震是新疆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震级)的新闻价值应大于或高于乌恰地震。但由于这条新闻不善于用对比材料,反而被乌恰地震夺去了光彩。乌恰地震新闻紧紧围绕珍惜人的生命这一主题展开,不仅用镜头说话,而且还用夜宿在震中的吉尔吉斯斯坦女商人的同期声来加强并深化这一主题。更值得称赞的是,作品巧用发生在中吉两国同一地震的素材,不动声色地介绍了位于震中地区的中方零伤亡(6.8级),处于次震区6.3级地震区的吉国死亡70多人的对比材料,给观众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作品通篇没有赞扬政府的话,但“实施抗震安居房工程以来”的背景,把中国政府以珍惜人的生命为最高执政理念和行为准则的亲民爱民为民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在放大新闻价值中深化了新闻主题。
区域战略眼光,国家战略眼光和全球战略眼光聚合在一起,发生在身边的新闻,就有了全国或全球的意义,新闻价值也会随之最大化。
角度求新,让新闻事实耳目一新,让镜头语言“过目不忘”,新闻价值会随之升高。
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早,人早我深,人深我变”的新闻意识中,求新是求深求变的基石。求新是常态,求深是重心,求变是目的。新、深、变要求媒体和记者在创意新、立意新、策划新、选题新、事实新、素材新、形式新、标题新、表达新等方面,独出心裁,计高一筹,识见深远。
《缘》这部新闻专题,用单音节作标题, 是电视传播较为忌讳的,它违背了广播电视要用双音节、多音节词组表情达意的规律。但这个单音节的《缘》字,正因为不经常使用,能让观众产生“缘是什么”和“什么是缘”以及有“什么缘”的收看兴趣,会联想到是西方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式的悲情缘;还是中国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浪漫缘,或是从未看见未被拦阻其它情缘等,能调动积极收看的兴趣,作品中的主人公王燕娜捐出自己的一只肾,挽救维吾尔族高中男生毛兰江生命的故事也由此展开。作者用发生在汉民两个家庭的亲情、悲情和真情,展开矛盾和戏剧化冲突,让观众的情感,和着叙事的节拍而翻腾跳动,实现了新闻价值的超大化,收到了求新、求真、求美的传播效果。
角度求新还要敢于触及人类最敏感、也是最脆弱的中枢神经,让“不可思议”、“无法理解”和“怎么会是这样”等,在客观叙述中变成“原来是这样”,“太难做到了”,“换作自己也不可能做到”的意蕴或思考,以此来深化主题和放大新闻价值。《缘》用王燕娜私自作主捐肾,医院伦理委员会拒绝,对她作正常人完全行为能力医学鉴定(怕她精神不正常),其父误会她是为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卖肾,父母坚决反对到理解支持的戏剧化冲突与展示等细节,让“这一个”的个性化素材,在求新求深求变中产生裂变,让观众在思考中,对人物更喜欢更热爱,从而使形象更丰满、更高大,给人的印象更强烈更感人。
新闻作品给人的启迪越深刻,带给人的思考越理性,新闻价值也会随之放大。
美国前总统林肯有一句名言:“关键的一句话,可能影响你的一生”,是对思辩求深的精准概括。《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美康拉德·芬克著,新华出版社2002年6月版)的作者提出,“多少人受到影响?有多深?受到什么事件的影响?”和“做社会的守望者,为你的读者提供信息并引导他们去促成变革”,是思辩求深的基本规则。
思辩求深在选题上,应努力在人未能言,不善言和不敢言方面,发天下第一声。传播学告诉我们,人不敢言的选题,最具社会影响力;人不善言的选题,是认识不到位或吃不透、拿不准的问题,属“剪不断,理还乱”层面的问题,人们最想搞清楚弄明白;有的时候想说说不清楚,想论论不明白方面的问题,你能言清道明,肯定能起到解疑释惑、茅塞顿开,弃旧图新,稳定社会和人心的作用。而人不敢言的选题,一是不知而不敢言,二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不敢言,三是有思想顾虑或其它考虑而不敢言,你敢为国为民立言就具有了触及灵魂、改变社会进程与方向的思辩深度。
如果说“三言”作用的是人的思想的话,那么把思辩深邃定位在改变人的行为上,会获得“更上一层楼”的收获。所以,思辩求深还应在推动人格现代化方面定格、定位。把人格现代化作为思辩深刻的核心理念,在市场经济日臻完善与成熟的现阶段,是有积极意义的。“逐步将传统人格转变为现代人格,逐步达到现代化所需要的人的素质水平”,是科学传播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只能靠解放思想来解决,观念现代化,才能带来人格的现代化,法制化,科学化,文明化进程。
当前,在推进人格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思辩求深要围绕“六个转变进行”:一是从自卑依附型向独立自主型转变;二是从消极服从型向积极创造型转变;三是从私情人治型向契约法制型转变;四是从内耗避责型向诚信守责型转变;五是从保守封闭型向开拓创新型转变;六是从盲目冲动型向科学理智型转变。
手法求活,讲的是表现手法,即讲故事的方法一定要新鲜活泼。也就是说,“这一个”的生动故事,还应有适合“这一个”的表现形式、方法和手段。
从广播电视白热化竞争的现状,考察手法求活,目的最好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应是现场直播;其次是现场记录;第三是没有解说词的现场画面(同期声)展示;第四是主配角个性化矛盾冲突的戏剧化展开;第五是长镜头的细节化叙事等。这些表现形式和手法有助于人物的性格塑造,有助于人物和观众无距离的思想与情感交流和互动。
在内容新,形式活的展现中,活是放大新闻价值的不可或缺的要素。2008北京奥运期间,新疆民语电视(尤其维语电视)同步译播重大赛事200多场、2000多小时,第一时间满足了民族观众的收视需求,快和活成为新闻价值最大化的第一要件,最想知道的信息第一时间传播了,最有效的传播就名至实归。
从这个意义上说,手法求活和选题、创意、炼意等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很多获大奖的新闻作品,都是靠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来实现的。
作风求细的核心是细致入微,见微知著。细节决定成败,是对作风求细的内在规定动作。要获得独特、独到、独有的细节,不仅要靠“三贴近”,更要解决身入和心入,真正做到和采访对象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作风求细的第一要求。
二是善于观察,发现和捕捉。这是提升新闻价值的关键。观察、发现和捕捉,要靠心到、眼到、腿到、手到,靠拍摄(采录)者与新闻现场里的人与事,有一种天然的交流和沟通,靠编导和摄像之间的精神交往,灵感催生和智慧互动。只有对细节有着极强的敏感和反映,故事所需要的独特的、唯一的、个异的细节画面(声音),才能在心领神会中预测到,感应到,抓拍到。
三是善于用画面故事把“说什么”,“怎么说”,完完整整的呈现给公众,让接收者身临其境,闻其声,见其人,与故事人物同时空共经历,让观众处于即时的、激烈的感动中。
平实即风格,格调即品质。无论是自拍自编自播,还是请一流的高手来二度创作,播讲求实,一定要在“平实”处让公从信服、满意并接受。而不是哗众取宠,让人生厌。这是放大新闻价值的最后防线。
变、宽、深、活、细、实,是放大新闻价值的必要方法,但它毕竟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子系统,需要和编辑部系统、精英集团治理系统、拳头产品营销系统等相互作用,才能使新闻价值的放大成为可能。在新一轮广播电视新闻改革中,发挥系统风和系统外两大优势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是社会所需、民从所需、传播所需,在“我播报的,正是你最想听(看)的”方面着力,新闻传播才会深入人心、长治久安。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 新闻价值新概念 满足使用与服务 科学传播
如何放大新闻价值路径
按照“我最想知道的就是你正在播报的”要求,当前,应在“观念求变、视野求宽、角度求新、思辩求深、手法求活、作风求细、播讲求实”上下大气力,炼真功夫,长硬本事,并有所作为,快出成效(见图1)
图1新闻价值七求法
观念求变是时代、民族、国家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在WEB2.0时代,“我的媒体我作主”的潮流无法阻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气势向我们压来。如果我们还“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思进取,就会被淘汰出局。按照胡锦涛“6·20”讲话精神,加快观念转变,跟上多媒体大融合的时代新潮流,让新闻传播更符合公众需求,更好看好听,更富有人情味,有更高的收视率,就要顺应观念求变的传播新趋势、新潮流,与传统新闻观念进行决裂。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废话多、套话多、旧话多和水话多的官本位与“一把手头条”新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八股新闻”之所以还在污染我们的新闻作品,一言以蔽之,是观念陈旧造成的。“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果没有不显著的,班子没有不团结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决策没有不正确的,形势没有不大好的,信心没有不增强的”等陈词滥调,至今还在新闻传播中高频次出现,足以说明观念求变是中国新闻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不如此,新闻改革就迷失了目标和方向,新闻价值就无法增值和放大。
视野求宽要求广电媒体从业人员,尤其是编辑记者,要从区域战略眼光、国家战略眼光和全球战略眼光三个层面,提升观察、分析、判断和拓展新闻价值的能力。
2008年度,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新疆于田和乌恰两县分别发生7.3级和6.8级地震,是当年发生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三次地震。在三次大地震中,新疆的两次地震,最大的新闻价值是零伤亡。按理说,于田地震(7.3级地震是新疆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震级)的新闻价值应大于或高于乌恰地震。但由于这条新闻不善于用对比材料,反而被乌恰地震夺去了光彩。乌恰地震新闻紧紧围绕珍惜人的生命这一主题展开,不仅用镜头说话,而且还用夜宿在震中的吉尔吉斯斯坦女商人的同期声来加强并深化这一主题。更值得称赞的是,作品巧用发生在中吉两国同一地震的素材,不动声色地介绍了位于震中地区的中方零伤亡(6.8级),处于次震区6.3级地震区的吉国死亡70多人的对比材料,给观众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作品通篇没有赞扬政府的话,但“实施抗震安居房工程以来”的背景,把中国政府以珍惜人的生命为最高执政理念和行为准则的亲民爱民为民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在放大新闻价值中深化了新闻主题。
区域战略眼光,国家战略眼光和全球战略眼光聚合在一起,发生在身边的新闻,就有了全国或全球的意义,新闻价值也会随之最大化。
角度求新,让新闻事实耳目一新,让镜头语言“过目不忘”,新闻价值会随之升高。
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早,人早我深,人深我变”的新闻意识中,求新是求深求变的基石。求新是常态,求深是重心,求变是目的。新、深、变要求媒体和记者在创意新、立意新、策划新、选题新、事实新、素材新、形式新、标题新、表达新等方面,独出心裁,计高一筹,识见深远。
《缘》这部新闻专题,用单音节作标题, 是电视传播较为忌讳的,它违背了广播电视要用双音节、多音节词组表情达意的规律。但这个单音节的《缘》字,正因为不经常使用,能让观众产生“缘是什么”和“什么是缘”以及有“什么缘”的收看兴趣,会联想到是西方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式的悲情缘;还是中国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浪漫缘,或是从未看见未被拦阻其它情缘等,能调动积极收看的兴趣,作品中的主人公王燕娜捐出自己的一只肾,挽救维吾尔族高中男生毛兰江生命的故事也由此展开。作者用发生在汉民两个家庭的亲情、悲情和真情,展开矛盾和戏剧化冲突,让观众的情感,和着叙事的节拍而翻腾跳动,实现了新闻价值的超大化,收到了求新、求真、求美的传播效果。
角度求新还要敢于触及人类最敏感、也是最脆弱的中枢神经,让“不可思议”、“无法理解”和“怎么会是这样”等,在客观叙述中变成“原来是这样”,“太难做到了”,“换作自己也不可能做到”的意蕴或思考,以此来深化主题和放大新闻价值。《缘》用王燕娜私自作主捐肾,医院伦理委员会拒绝,对她作正常人完全行为能力医学鉴定(怕她精神不正常),其父误会她是为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卖肾,父母坚决反对到理解支持的戏剧化冲突与展示等细节,让“这一个”的个性化素材,在求新求深求变中产生裂变,让观众在思考中,对人物更喜欢更热爱,从而使形象更丰满、更高大,给人的印象更强烈更感人。
新闻作品给人的启迪越深刻,带给人的思考越理性,新闻价值也会随之放大。
美国前总统林肯有一句名言:“关键的一句话,可能影响你的一生”,是对思辩求深的精准概括。《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美康拉德·芬克著,新华出版社2002年6月版)的作者提出,“多少人受到影响?有多深?受到什么事件的影响?”和“做社会的守望者,为你的读者提供信息并引导他们去促成变革”,是思辩求深的基本规则。
思辩求深在选题上,应努力在人未能言,不善言和不敢言方面,发天下第一声。传播学告诉我们,人不敢言的选题,最具社会影响力;人不善言的选题,是认识不到位或吃不透、拿不准的问题,属“剪不断,理还乱”层面的问题,人们最想搞清楚弄明白;有的时候想说说不清楚,想论论不明白方面的问题,你能言清道明,肯定能起到解疑释惑、茅塞顿开,弃旧图新,稳定社会和人心的作用。而人不敢言的选题,一是不知而不敢言,二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不敢言,三是有思想顾虑或其它考虑而不敢言,你敢为国为民立言就具有了触及灵魂、改变社会进程与方向的思辩深度。
如果说“三言”作用的是人的思想的话,那么把思辩深邃定位在改变人的行为上,会获得“更上一层楼”的收获。所以,思辩求深还应在推动人格现代化方面定格、定位。把人格现代化作为思辩深刻的核心理念,在市场经济日臻完善与成熟的现阶段,是有积极意义的。“逐步将传统人格转变为现代人格,逐步达到现代化所需要的人的素质水平”,是科学传播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只能靠解放思想来解决,观念现代化,才能带来人格的现代化,法制化,科学化,文明化进程。
当前,在推进人格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思辩求深要围绕“六个转变进行”:一是从自卑依附型向独立自主型转变;二是从消极服从型向积极创造型转变;三是从私情人治型向契约法制型转变;四是从内耗避责型向诚信守责型转变;五是从保守封闭型向开拓创新型转变;六是从盲目冲动型向科学理智型转变。
手法求活,讲的是表现手法,即讲故事的方法一定要新鲜活泼。也就是说,“这一个”的生动故事,还应有适合“这一个”的表现形式、方法和手段。
从广播电视白热化竞争的现状,考察手法求活,目的最好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应是现场直播;其次是现场记录;第三是没有解说词的现场画面(同期声)展示;第四是主配角个性化矛盾冲突的戏剧化展开;第五是长镜头的细节化叙事等。这些表现形式和手法有助于人物的性格塑造,有助于人物和观众无距离的思想与情感交流和互动。
在内容新,形式活的展现中,活是放大新闻价值的不可或缺的要素。2008北京奥运期间,新疆民语电视(尤其维语电视)同步译播重大赛事200多场、2000多小时,第一时间满足了民族观众的收视需求,快和活成为新闻价值最大化的第一要件,最想知道的信息第一时间传播了,最有效的传播就名至实归。
从这个意义上说,手法求活和选题、创意、炼意等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很多获大奖的新闻作品,都是靠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来实现的。
作风求细的核心是细致入微,见微知著。细节决定成败,是对作风求细的内在规定动作。要获得独特、独到、独有的细节,不仅要靠“三贴近”,更要解决身入和心入,真正做到和采访对象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作风求细的第一要求。
二是善于观察,发现和捕捉。这是提升新闻价值的关键。观察、发现和捕捉,要靠心到、眼到、腿到、手到,靠拍摄(采录)者与新闻现场里的人与事,有一种天然的交流和沟通,靠编导和摄像之间的精神交往,灵感催生和智慧互动。只有对细节有着极强的敏感和反映,故事所需要的独特的、唯一的、个异的细节画面(声音),才能在心领神会中预测到,感应到,抓拍到。
三是善于用画面故事把“说什么”,“怎么说”,完完整整的呈现给公众,让接收者身临其境,闻其声,见其人,与故事人物同时空共经历,让观众处于即时的、激烈的感动中。
平实即风格,格调即品质。无论是自拍自编自播,还是请一流的高手来二度创作,播讲求实,一定要在“平实”处让公从信服、满意并接受。而不是哗众取宠,让人生厌。这是放大新闻价值的最后防线。
变、宽、深、活、细、实,是放大新闻价值的必要方法,但它毕竟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子系统,需要和编辑部系统、精英集团治理系统、拳头产品营销系统等相互作用,才能使新闻价值的放大成为可能。在新一轮广播电视新闻改革中,发挥系统风和系统外两大优势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是社会所需、民从所需、传播所需,在“我播报的,正是你最想听(看)的”方面着力,新闻传播才会深入人心、长治久安。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