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们被当众羞辱如何反击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weiaip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传媒大亨默多克在接受英国议会的窃听丑闻质询时,突然受到一名男子的餐盘袭击。默多克当时的妻子邓文迪迅速起身反击,这一巴掌被称为“搧出了爱情的味道”,还给邓文迪的口碑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反转。
  就在近日,中文互联网情绪高潮,始于一瓶矿泉水。在7月4日上午举办的百度AI(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上,当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正在演示AI自主泊车“最后一公里”时,一位黑衣小伙突然径直冲上台,把一瓶矿泉水浇到了他的头上。
  由于事发突然,所有人都蒙了。反倒是李彦宏在擦了擦脸之后,很快调整了状态。在台下观众的“加油”声中,以一句“在AI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但是前进的决心不会改变”继续了自己的演讲。
  会议结束后,百度公关也在微博上第一时间做了回应,称不会惧怕“有人给AI泼冷水”。
  尽管泼水者没有拉横幅、没穿带有文字的衣服、也没有在微博上对此事发表声明阐释其动机,但依然让公众对他和李彦宏到底“积了什么怨”浮想联翩。毕竟在中外历史中,朝别人的身上扔东西、泼水都是一个羞辱、讽刺意味极强的表达方式。
  选择对了“武器”,能最大程度地引起外界嘲笑
  被羞辱的对象,起初还只是犯人。
  在中世纪的欧洲,有类似的“侮辱刑”。犯人被法庭判处在街头示众,任何行人都可以向他们投掷垃圾,寓意“遗臭万年”之意。比如《巴黎圣母院》里就有上断头台时,被围观群众丢臭鸡蛋的情节描写。
  在我们从小看到大的中国古装剧里,也常有犯人赴刑场时,被扔臭鸡蛋、西红柿、烂菜叶子的镜头。主要是为了表示群众对“坏人”的鄙视厌恶,通过夸张的表达方式彰显大快人心、罪有应得。
  后来随着法律文明的逐步完善和对嫌疑人的保护增强,如此集体“泄私愤”的举动越来越少,但个人化的抗议行为依然屡见不鲜。
  比如在新闻中常见的政客遭遇的抗议行为中,用来投掷、泼洒的物品通常是五花八门。从最普通的鸡蛋、番茄,到略具攻击性的香蕉、鞋子,都能成为人们发泄不满、讽刺对方的工具。
  比起真刀真枪、石头板砖的杀伤力,这种抗议方式看似是最安全的。它不会对目标的生命安全产生实质性危害,也不至于让抗议者承担刑事责任、陷入太被动的境地。比如朝李彦宏泼水的这位小伙,只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而在给目标制造尴尬感上,能留下痕迹的食物和液体,威力又显然是最大的。2019年5月,网红考研讲师张雪峰在青岛大学巡讲时被泼鲱鱼罐头(有恶臭气味),后张雪峰本人发博回应称是“对手恶意竞争”。
  选择对了合适的“武器”和场合,能最大程度地产生喜剧效果,引起外界的嘲笑,让对方感受到压力。
  “扔的不是鞋,是愤怒……”
  类似的当众羞辱的行为,也往往带着极强的目的性。
  最典型的是在西方政坛,抗议者向政客扔东西已经变成了异议表达的常见举措。欧美等多国都认定“扔鞋”合法,是抗议者的政治表达,被视为言论自由的一部分。
  比如英国与欧盟上演“脱欧意难忘大戏”的这几年,发生过多起英国政客被在脱欧中持反对意见的民众泼水、泼奶昔事件;2008年,伊拉克记者扎伊迪在小布什访伊的新闻发布会上,向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扔了一只鞋。据悉,起因是当时小布什正讲到“战争后的伊拉克正在一切变好”,从而引发扎伊迪的不满。当时已经年过花甲的小布什,还留下了“快速闪避”的名场面。
  为了表达与强大一方的“意见不符”,一些个体总是希望最大程度地放大异议之声,并引起社会关注。还不仅是政界,更有争议性的一幕发生在2010年5月7日,大连某地产论坛上,有“任大炮”之称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遭到会场内一男子的“鞋袭”。
  后来,这位扔鞋的网友发帖表示,他是一个刚刚买了房子的“房奴”。每个月拿着微薄的工资,“还要拿出一大半送给你们这些房地产商”,称自己“扔的不是鞋,是愤怒……”
  相比之下,因为未能完成在俄罗斯世界杯上小组出线的任务,回国后被愤怒的球迷连砸两颗鸡蛋的韩国男子足球队就显得惨多了。
  还有一些公众人物被羞辱,甚至可以用无妄之灾来形容。比如,一位名叫努埃勒·戈丁的比利时男子为了出名,把“向名人脸上砸蛋糕”当作一项事业。前前后后有30多位公众人物惨遭毒手,而他还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他最早一次下手是1969年,用蛋糕攻击法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最著名的一幕,当属1998年被全球记者拍下满脸糊满奶油的比尔·盖茨。
  “是哪位灰姑娘丢了鞋?咱们来量一量”
  類似的场面看多了,观察名人政客遇到紧急情况的反应,反而成了围观者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事情。
  2011年,传媒大亨默多克在接受英国议会的窃听丑闻质询时,突然遭到一名男子的餐盘袭击。默多克当时的妻子邓文迪迅速起身反击,这一巴掌被称为“搧出了爱情的味道”,还给邓文迪的口碑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反转。
  而在一些外国政客被当众羞辱之后,只要没造成什么实质性伤害,为了维护自身形象,也大多乐于表演一下大度和淡定,落得个“高情商”的美誉。
  2009年,格鲁吉亚前总统萨卡什维利被当地青年丢鞋,面带微笑地举起鞋子对周围人说“是哪位灰姑娘丢了鞋?咱们来量一量”;小布什在遭遇扔鞋事件后,也曾面不改色地调侃:“我一点不觉得受到了威胁,闪躲是我的强项。”
其他文献
人们为什么要走进婚姻的殿堂?一个简单又深刻的原因是,人们想以非常亲密的方式分享未来的生活。在幸福的婚姻中,人们能获得多层次的亲密感受。  肌肤之亲 婚姻理所当然包含“性”,这是很正常也很隐私的亲密方式。婚姻中的“性”是坦诚而美好的,双方将最炽烈的情感融入身体,体现在彼此的拥抱、爱抚、亲吻和性爱中,达成水乳交融的结合。这是夫妻间最根本也最浓郁的亲密方式。  情感之亲 两个人相互信任,给彼此安全感,愿
期刊
“把门敲错了,进去就发现他们在赌博。”该知情人说,督导组现场查获赌资3.8万元,同时当场表示“扫黑除恶关键时刻,公安局长竟聚众赌博”。而当天,正是星期五,属于工作日。  一场堪称奇特的反腐行动日前成为焦点话题。据报道,当前正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关键时期,但6月14日,陕西省西乡县公安局局长席东兴、西乡县检察院检察长王建庆、西乡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屈翔,在同一天出事了。     敲错了房门,却逮到对的人 
期刊
一直以来,保护弱者、以人为本都是道路交通法规制定和实施的一大原则。但近年来,全国多地陆续针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规行为采取警戒、惩罚措施。从“谁弱谁有理”到“谁错谁担责”,规则意识正在社会生活最细微处得到重视和确立。  不再是“谁弱谁有理”  一直以来,保护弱者、以人为本都是道路交通法规制定和实施的一大原则。在实际案例中,由于机动车大多购有保险,出于“人道主义”和“同情弱者”考虑,即使完全是行人或非
期刊
看病遇到热心的“本家”、一同看病的女子、楼道里巧遇的医生……居然都是骗子!专治疑难皮肤病的资深教授,就是一个83岁的普通老头。一起借助“医托”形式实施诈骗的团伙犯罪案浮出水面。  四处混迹在医院挂号、候诊处,伺机与寻医求诊的患者搭讪,“热心”推荐年过八旬的资深老“教授”;老“教授”忙于学术研究,没时间给人看病,一番好言央求下,才开出独家“秘方”……深受湿疹瘙痒痛苦的李大叔,谈及自己的受骗经历,一直
期刊
根据1995至1999年死亡资料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死亡,至少200万人自杀未遂,一个人自杀会对周围至少6个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相较于疾病或意外逝世,亲属的自杀会带来更加深重、难以面对的复杂痛苦。留下的生者活在一个个互不相连的黑洞中,他们无处诉说,却期望着光亮和出口。  “如果能回到那天之前”  夜深了,时间过了1点,云飞坐在床上无法入眠,他悄悄拿出弟弟生前
期刊
从王保平双开通报来看,他的问题不少,第一个便是“购买、阅读歪曲和攻击党的十八大组织路线、干部政策的书籍,对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等严重政治问题的微信文章、图片和小视频,不报告、不抵制、不斗争,并转发给他人,造成不良影响”。  落马罕见表述:坚决清理门户  落马整整6个月后,湖北“保护伞”王保平被双开。7月4日,湖北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原党组成员、省纪委监委驻省自然资源厅纪检监察组原组长
期刊
7月6日,是敬爱的朱德元帅逝世43周年纪念日。众所周知,朱德在战争时期是我军的总司令,“朱总司令”已成为人们最熟知的对朱德的称呼,“总司令”在党内则成为朱德的代称。从1930年到1954年,朱德总共当了24年的总司令,他的革命生涯就是我军的成长壮大史。  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七年  1928年4月,朱德率湘南起义万余人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随即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兼第十师
期刊
2016年10月17日,29岁的上海男子朱晓东,在家庭纠纷中杀死妻子杨俪萍,并将妻子的尸体放在家中冰柜底部,冷冻了100多天。之后,他投案自首。2018年8月24日,上海二中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朱晓东死刑,朱晓东提出上诉。今年7月5日,在二审中,上海高院列举5条证據认为他的犯罪行为存在事先预谋,最终维持一审死刑判决。  杀妻藏尸冰柜105天  7月5日早上,杨敢连早早起床,照例在女儿的黑白遗像面
期刊
相对来说,越原始的生物,其再生能力也就越强。例如涡虫,就是目前所知的再生能力最强的生物。无论是横切、纵切还是斜切,又或是切掉肌肉、皮肤、肠道生殖系统乃至“大脑”……涡虫的这些若干体段,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就能重新长成若干条涡虫。  說到“再生”这个话题,其实和“永生”一样都非常令人着迷。可能永生还离我们太远,但器官再生就显得没有那么空中楼阁了。往更好的方向设想,像换汽车零件一样缝缝补补,或许还能实现
期刊
自我任命的“省委李主任”  2016年2月22日,四川成都无业男子李建明在其微信朋友圈发布虚假的任命消息,称“省委常委办副主任李建明任省委群教法制办主任”,开始了自己的招摇撞骗之路。  2016年,樊某通過他人介绍,在饭局上认识了李建明,成为他的兼职司机。  2017年4月,樊某向童某介绍李建明系“四川省省委办公厅主任”,并安排两人见面。李建明称可以为童某引见四川省凉山州副州长,并帮其承包西昌市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