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畔人物记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玉坠
  东洲村里有个麻脸老婆子,身高不到一米四,村民都叫她矮坠儿。
  据说矮坠儿的丈夫早年是个水手,闽南人叫“走船的”。有句老话:“行船走马三分命”,矮坠儿的丈夫在她年轻的时候遇上翻船,葬身大海,连个尸首都没见着,她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后来,她花了一大笔钱到外地买了个小男孩续香火,取名叫“咸价”,自此母子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拮据。咸价长大后,没钱娶老婆,就到邻村当了倒插门女婿,很少回家看养母矮坠儿。
  矮坠儿一个人过日子,经常是有上顿没下顿,饿肚子。月光儿亮的晚上,我和小伙伴经常在她家门口大砖埕玩“过五关”的游戏,看她家炉灶上的破铁锅煮的总是“番薯根”,别人家是煮来喂猪的,矮坠儿却用来充饥。
  矮坠儿穿着破烂,稀疏的头发却梳得很齐整,脑后盘着个发髻,讲起话来,口里露出一颗有点发黑的金牙。村里红白喜事,总有矮坠儿的身影。听大人们说,村里哪家娶媳妇或是死了人,矮坠儿都会到场打帮手,蹭一顿饭吃。办喜事的时候,有时人家嫌她是个寡妇,怕坏了好彩头,没让她进门,她就站在门外往里瞅着,看到人家婚礼忘了哪个流程,她就在外面提醒人家,俨然是个场外教练。主人家见她赖着不走,就递上个炸鱼块或是芋头饼,打发她走。
  后来村里人看她也算是懂规矩,便也不觉得讨厌,有事都让她帮衬,留她吃顿饭。
  我十来岁的时候,舅舅娶老婆。迎娶舅妈那天晚上,矮坠儿早早来到我外婆家忙前忙后。我听她嘱咐母亲:你是大姑子,新娘进门时,不要让她踩上门槛,否则日后新娘子会在你们家坐大的。
  舅妈家住在村下尾,约一刻钟的脚程。
  夜里二三点,舅舅和矮坠儿一帮娶亲的人从舅妈家回来,院子里顿时亮堂起来,有的铺席子,有的点火盆,闹闹热热的。矮坠儿牵着新娘子的手,一进院子就吆喝起来:
  “新娘入门来,添丁又发财!”
  “新娘踏过火,富贵有家伙!”
  到了跨入中厅门槛石时,舅妈的脚在门槛踮了一下,矮坠儿赶紧嚷道:“户碇跨乎过,新娘活到百二岁!”抬头瞪了母亲一眼,母亲马上拽着舅妈进门。
  接着是拜祖,入房,捧茶,一整套流程下来,矮坠儿声音有点沙哑。
  到了新娘吃头顿饭时分,矮坠儿用筷子象征性夹了下碗里的鱼,拉长嗓子唱道:
  “吃鱼头,富流流!吃鱼肚,做干部!吃鱼尾叉,早日作大家!”
  矮坠儿最后夹了一小段石码五香卷,塞在新娘子嘴里,笑着喊道:“吃五香,子孙做官到中央!”满座哄堂大笑,矮坠儿眉开眼笑溜到厨房吃东西去了。
  半年后,舅妈生了个儿子,在舅舅家说一不二,连外婆都得听她的。母亲和舅妈也一直不和睦。有时闲聊起舅妈新婚过“户碇”那事,母亲总后悔没及时把新娘子拽进门,舅妈有意无意在门槛石那一踮,应验了矮坠儿的预言。
  后来舅妈又生了个女儿,而后把外公外婆养老送终,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当年舅妈“未敲钟,先吃饭”生下的儿子,也没有到党中央去当官,而是子承父业,在九龙江畔搭了个鸭寮,养了五六百只金定鸭,当上“鸭司令”。
  矮坠儿还有一手“抓痧”功夫,轻易不肯露人。闽南地区传闻中的肚尾痧、虎爪痧等疑难杂症的暑热病,被她一番折腾,一袋烟的时间居然返过魂来,邻里啧啧赞奇。
  唐山大地震那年夏天,矮坠儿的儿子咸价大中午在地里割稻子,趴倒在水田里,被人抬回家时脸色惨白,牙关紧闭,嘴唇黑紫,气若游丝。咸价媳妇赶忙飞也似的跑去找婆婆矮坠儿。矮坠儿气喘吁吁赶到咸价身边,拔下发髻上的银针,往咸价脸上人中一戳,又在咸价脚趾挑了两下,一股黑血涌了出来。矮坠儿又命人把咸价抬到江边一棵大榕树下,背靠树干,解开衣服,在咸价的胸脯至下腹用姜片擦几下,又用瓷汤匙沾凉开水划拉了一会儿,旁人看见咸价的胸前显出八条蜈蚣似的黑血条出来。
  此时,矮坠儿才缓了一口气,叹道:“我给咸价开了‘八卦’!生死有命,就看他造化了。”
  午后,一阵江风吹来,旁人瞧见咸价嘴唇有了点血色,不久又眨了眨眼皮,有气无力地说:“喝水……”矮坠儿从兜里摸出个铜鼻烟壶,在咸价的鼻子喷了两下,交代咸价媳妇给他弄点温盐水喝,说完就颤颠颠地走回自己家里。
  咸价醒来问他媳妇:是不是阿姆来过?旁人添油加醋说了一番咸价的惊险经历,咸价不作声,眼眶湿湿的,扶着媳妇回了家。
  我考上大学那年,听说矮坠儿得了重病,已经躺在家中好几个月了。咸价媳妇每天提着粥汤到婆婆那儿,喂她几口,替她换换衣服。据说矮坠儿死前把一尊白色陶瓷人像酒樽和一个玉兰花蕾大小的翠玉交给咸价媳妇,说是早年间一个去南洋的好姐妹送的,万一自己百年后那个好姐妹来相认,就把它们拿出来还给她,你们要叫她大姨。说完不久就断了气,咸价把她葬在江边向南的堤岸边。
  一年后的清明,我去给外婆扫墓时,看见矮坠儿的坟墓紧挨着外婆的坟墓,边上长了一颗柳树,半人多高了。墓碑刻着“显妣柳氏玉坠之墓”,我终于知道矮坠儿真名叫柳玉坠。
  鸭母哒
  小时候住在乡下外婆家,外婆家院子后面就是九龙江。
  我在乡下有个很要好的小伙伴叫山泉,大我三岁,是队长的儿子。他们家养了二三十只金定鸭,山泉经常划着一只小木船,赶着鸭子们到九龙江讨小泥蟹吃。那些吃了滩涂上小泥蟹的母鸭们很争气,生的青壳鸭蛋又多又大,偶尔还有双黄的。山泉能一眼看出哪只蛋是双黄的,经常捡起来和我分享。
  鸭子们追逐着觅食小泥蟹的时候,山泉在小木船的舱底支了个柴火灶,架上小铁锅,把锅烧热,挖出陶罐子里的猪油往锅里抹一抹,磕了两三个青壳鸭蛋下去。过一会儿,那蛋清便凝成一个晶莹亮白的圆圈,中间凸着两个嫩嫩的蛋黄,一阵香味扑鼻而来。山泉把蛋煎熟,起锅,点上酱油,哥俩就开始吃了起来。
  旁边的鸭子嘎嘎的欢叫着,我们也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双黄蛋,山泉坐在船尾,掏出一管唢呐模样的笛子来,呜呜地吹起来。山泉炫耀说,那不叫唢呐,也不叫笛子,叫“鸭母哒”。我凑近细看,那管子尺把长,七八个小圆洞,尾端粗,上端小,吹的这一头像鸭子的嘴巴。我拿过来吹了几下,发出“嗒嗒嗒”“嘎嘎嘎”的声音,就像母鸭叫春、公鸭发情的声音。山泉说,不要一口气吹出去,吹的时候要“准节”好气息,那声音才绵延悠长。接着就吹了一段给我听,那声音就像江面上落单的小鸭,呜呜咽咽地呼叫同伴,时起时伏,凄楚哀怜。   江对面几个放牛娃认得山泉,听到“鸭母哒”的声音,就开始和山泉“褒歌”,闽南话叫“啵歌”,是九龙江边对歌的一种形式。我儿时听到的“褒歌”都是孩童之间取笑骂人的内容,配的是“丢丢铜”的乐调或是闽台歌仔戏“七字仔”、“杂啐仔调”。那放牛娃唱道:
  “对面哩个赶鸭仔很憨小!偷吃里格鸭蛋无擦嘴,日头下山朗格回家去呀,你娘生气吊起来削!丢丢当啊朗格咿呀耶!”
  山泉戽水漱把口,接着放牛娃的调子唱:
  “对面哩个牵牛的很鸟小!牛仔里格无饱卜肚吆,日头下山朗格回家去呀,你爹起性抽扁担撂!丢丢当啊朗格咿呀耶!”
  对面放牛娃又换了调门拿我们村的姑娘取笑:
  “东洲喳某傻大姑,薅草穿着花内裤,害怕田巴被割破,翘着屁股塞破布!”
  山泉不假思索马上接着唱:
  “螺洲喳某野和土,下海捞蛏没穿裤,怕人看见老奶脯,抓把泥巴搓卜肚!”
  两岸顽童一来一回,极尽嘲讽戏谑之能事,粗俗而风趣,唱到最后有时自己都抑制不住笑起来。
  原来我们村里的女人给水田里的秧苗除草时,要跪着前行,双手薅草,穿长裤很笨重,一般都穿短裤,又怕秧苗擦破细嫩的私处,就拿个棉布垫着。而对面村里女人到九龙江口捞海蛏,因为都是家庭妇女,大家就都脱光下身,用泥巴往身上抹一抹,别人也看不见那私密处,捞完蛏子跳进江水洗个澡,再穿上衣服回家,简单省事。在民风淳朴的年代,那是村民司空见惯的事。
  约摸半天时光,山泉的鸭子们脖子下鼓鼓囊囊的,吃饱后的鸭子晃着浑圆的鼓囊,跳进江水里洗澡。山泉开始摇着橹,赶着鸭子顺水一路回家。
  山泉家和我外婆家隔着一条石板路,经常到我家听戏文。那时,我外公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台留声机,得空的时候,就放一些唱片听。每次要放唱片,山泉便会到我外婆家来,坐在墙边的角落听得入迷。放唱片时,我抢着去拧紧留声机发条,换唱片针。记得有《陈三五娘》《山伯英台》《安安寻母》等戏出。每次放唱《安安寻母》时,一听到安安在尼姑庵求母亲庞三春回家,而母亲却慑于封建礼教不敢相认时,山泉都在墙边抹眼泪。
  山泉很喜欢看戏,只要临近哪一个村演戏,都会打着手电筒去看,就如现在的铁杆粉丝。小伙伴嘲笑他叫“担戏笼”的,原是指专门替剧团挑衣箱、道具的人,村里人用来揶揄那些戏迷。
  山泉看戏很入迷,尤其剧中演到悲伤的情节,那管“鸭母哒”响起来,和着“大广弦”奏出十分低沉凄婉的音调,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妇人,禁不住哭哭啼啼起来,山泉也跟着抹眼泪。
  后来我跟歌仔戏剧作家姚溪山聊起“鸭母哒”话题时,他说“鸭母哒”也称“鸭母笛”,是歌仔戏独有的乐器,专门演奏悲伤抒情的乐段,有“哭调”、“大调”、“七字调”等。
  到了“文革”期间,演出的大都是现代京剧样板戏,山泉还是百看不厌。看得最多的一出戏叫《红灯记》,他经常有板有眼模仿李玉和的动作和唱腔,举着那盏夜里捡鸭蛋用的“保迦灯”,当作李玉和打暗号的巡道灯,唱道:“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俨然是个顶天立地的地下党员。他叫我扮演剧中的叛徒王连举,我不干,说还不如叫我当日本鬼子鸠山。后来王连举就让一个外号叫“拍秃”的小伙伴来当。
  我们那阵子经常玩在一起,记得有一年春节分得压岁钱后,就跑到县城石码锦江照相馆,“李玉和”、“王连举”和“鸠山”站成一排照了张合照。
  岁月流逝。年纪大了就越怀念儿时的快乐时光,回忆那些渐行渐远的往事。
  我曾经回乡下打听山泉的下落,山泉很早就不在村子里了。据说他是队长在大山里扛木头时,从一个山涧边捡回来的孤儿。在山泉十五六岁的时候,队长脑溢血中风,临死前才交代了山泉的身世。
  后来,有村里的人在队长扛过木头的那个大山里见过山泉,说他挑着个木匠箱子,替人家打家具,一边做木工,一边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我曾经梦见过山泉坐在一个山间溪流边的岩石上,吹着“鸭母哒”,那低沉悠长的声音回响在树木葱茏的群山中……
  花跳仔
  我的大舅小名叫“花跳仔”,这个名字是东洲村人给起的外号。
  东洲村是九龙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庄,三面环水,有大片的滩涂。九龙江退潮的时候,那些裸露的滩涂上,有很多的小泥蟹、跳跳鱼爬出洞来觅食。
  小泥蟹和跳跳鱼是东洲村人饭桌上的美食。村里的孩子们经常下滩涂去挖泥蟹,洗净后用盐巴腌制,待泥蟹变成褐红色的时候,就倒出来下饭吃。跳跳鱼是与小泥蟹一起生活在滩涂上的一种鱼类,闽南人有叫花阑,有叫弹涂鱼,有叫跳仔,东洲村人都叫它“花跳仔”。这种鱼身上有松花模样的条纹,叫花跳仔倒很贴切。
  小时候听东洲村老人说,滩涂上的花跳仔有两个品种,那种头大眼睛突出、身子乌黑的叫“空腔鱼”,吃了会“大小疝”,闽南话意思是睾丸一边大一边小,不能生育。眼睛较小、有花纹的叫花跳仔,肉嫩味美,煮面线、炖菜脯清爽可口,是传统的农家菜。
  据说大舅七八岁就跟着小伙伴学会了抓花跳仔。九龙江退潮的时候,花跳仔躲进泥洞里,他便约上两三个小孩,光着屁股在滩涂上寻找花跳仔栖息的泥洞。当发现有冒小气泡的洞口,他就知道里面有花跳仔,马上用双手开始挖泥。快到洞底的时候,一手堵住泥洞口,一手继续掏泥,待花跳仔慌张地逃出来时,就敏捷地抓住它,用小铁丝穿起来,或装进小鱼篓里。一直抓到涨潮的时候,大舅洗完澡,穿上衣裤,提着一大串花跳仔回家去。曾经听过和大舅一起掏过花跳仔的村民讲,大舅看洞口和气泡就知道里面花跳仔的个头大小,个头小的他就放过,说等大了再来收拾它。随着经验老到,大舅甚至只用一脚踩进泥洞,一手就能把跑出来的花跳仔扣住,旁人自叹不如,“花跳仔”的外号就在村里叫开了。
  大舅十二岁的时候,家里又添了几口人,日子过得很拮据,经常饿肚子。大舅有个小姑姑嫁到浒茅岛,眼瞅着大舅正在长身体,怕饿坏了发育不良,长成个“半丁”。大舅的小姑姑就替他在夫家的村子里物色了个较富裕的人家,因为那户人家需要个打杂、放牛的长工,她认为大舅去那儿准能吃饱肚子。那户人家生的全是女孩,听说大舅长得很周正,又会干活,就有招赘大舅当女婿的意思。解放前,闽南地区农村有男孩从小入赘女方家的风俗,叫“顶对”。那户人家有个小女儿八岁,长得很可爱,叫玉莲,大舅正是去和她“顶对”的。   大舅到了浒茅岛的茅草村那户人家,手脚很勤快,人又机灵,和玉莲也处得像兄妹,因此很得主人的欢心。他们要大舅的小姑姑赶紧回娘家说定大舅“顶对”玉莲的事。
  入赘的事很快就定下来了。大舅是外婆和前夫的儿子,嫁给外公时带过来的,村里人说是个“拖油瓶子”。这件事花跳仔和村里小孩挑事打架的时候,经常被人拿出来奚落。虽然外公待他如亲生,但大舅潜意识里有点自卑,自小骨子里就很倔强,很自立。虽然对与玉莲将来要做夫妻的事懵懵懂懂,但心里是很乐意的。
  大舅到十七八岁的时候,长得高高大大,四方脸,两道浓眉英气逼人。解放后的第五年,他应征入伍,在上海某海军基地当了一名舰艇轮机兵。听说当年一位海军部队首长的女儿喜欢上了大舅,节假日约着大舅逛上海滩,向大舅发起爱情攻势。那首长家也很中意这位忠厚朴实而又上进的小水兵,默认了他们的关系。大舅心里惦记着家乡的玉莲,和首长女儿恋爱的事一直没发展下去,后来也就好聚好散。首长觉得这位农村来的小兵居然重情重义,不攀高枝,不贪图富贵,心里很感动,很赞赏这位年轻人。尽管没做成自己的乘龙快婿,首长还是在背地里交代下属不要难为他,甚至给他提了个轮机班长。服完兵役转业时,特地嘱咐安排他回到福建马尾造船厂。后来大舅正式和玉莲完婚,小夫妻如胶似漆,他又打报告申请调到离家乡更近的厦门造船厂。
  “瓜菜代”的时候闹饥荒,为了玉莲和全家不饿肚子,大舅居然辞去船厂的工作,回到玉莲身边。
  在九龙江上,大舅再次讨起了小海。除了抓花跳仔之外,大舅用积攒的钱自己造了一只小木船,夫妻俩又打了几条渔网,在九龙江“围鱼”讨海鲜,过着“水上吉普赛人”的生活。日子艰难而幸福着。
  转眼几年过去,大舅妈玉莲的肚子总没动静。东洲村的婆姨们偷偷议论说,大舅花跳仔可能小时候吃了太多的“空腔鱼”,才导致生不出孩子来。又有亲戚支招,说赶紧找一个男孩子做“契子”,说不定就能“契”出儿女来。闽南人有个习俗,多年不育的夫妻要是找个干儿子,说不定很快就能有喜。玉莲妈说我给他们当干儿子最合适,自家外甥,又长得有福气相。我也真是“不辱使命”,当了大舅的“契子”后,第二年大舅妈玉莲肚子就大了,生了个表弟。自此,大舅和大舅妈对我疼爱有加,大舅妈看我的眼神总是温柔而亲切,他们经常带我在渔船上玩耍。有时住在大舅的船上过夜,半夜时分船摇晃得厉害,醒过来要尿尿,发现本来睡在大舅和大舅妈中间的我,怎么就被挪到船边去了。成年后回忆此事,才明白原来半夜里小船晃来晃去是大舅和大舅妈在玩“船震”,后果是他们接二连三地又整出三个表弟!
  去年冬天,八十岁的大舅去世了。我赶去奔丧的时候,没有看见大舅妈哭哭啼啼,只是一身素衣,神情淡定。大舅妈在大舅的灵前,摆了一碗米饭和一碗盐焗跳跳鱼。她对我说:你大舅走了,你披上麻衣给他拜一下吧。我接过大舅妈递过来的一炷香,双膝跪下,向我大舅作了最后的道别。
  责任编辑 石华鹏
其他文献
镜 中 事  有時候你看到的不是我  也不是你,那个人站在镜中  虚拟的背景,灰尘在光线中  飞扬和下沉。那个人神色疲倦而沧桑  他不再是如沐春风的人  扛着苍老的浮云  充满层层的疑问。这样的时日究竟  过了多久,无意义的生活一再重叠  在起伏的波痕和褶皱中难以喘息  白云总会老去,脚下的土地不断  生发新的事物。时间无歇  这死亡的催化剂。而活着是短暂的  停顿,还是痛苦的诘问?  这个午后,
【摘要】本文对“涂景新死缓改判无罪案”从法务会计的角度进行个案分析, 从中剖析我国法务会计职业风险的诸因素,为我国法务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科学的分析视角,以校正法务会计行业的发展方向。    一、法务会计的涵义及其职业风险的表现    (一)法务会计的涵义  现代法务会计,我国有学者称其为司法会计(刘燕,会计法,2001),最早出现在美国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内部股票舞弊案以及储蓄信贷
庆爷在我们村算是有点才气的,还懂得算账。  他在我们村大队部当过会计。不过,村大队的财务也没什么账可算,因此没什么活做,那做什么呢?  他养过一段时间公猪。哪家有母猪需要交配,他就赶着公猪去交配。本村的、邻村的,都来找他。有些人总调侃笑话他。久了,他觉得无趣,不想做了。公猪也不知了去向。  总得活下去吧,庆爷又开始养鸭。  母鸭在农村大抵是受欢迎的,可以生蛋,蛋可以拿到镇上去卖,鸭子也可以成批销售
【摘要】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是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对其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本文从会计的角度出发,探讨企业资产证券化中基础资产转让的相关会计问题,并提出在当前制度背景下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真实销售; 担保融资    资产证券化是近三十年来国际金融领域中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上世纪70年代末产生于美国,90年代开始迅速向全球扩展。具体地说,
[摘要]现金池是由企业集团和商业银行联手开发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它能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发挥资金的整体优势。企业集群与企业集团都是由众多企业组成的复合经济组织,二者存在的前提和目标是一致的,即降低组织的交易费用,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实现1 1>2的效果。本文分别从组织特性、外部环境、实现技术的视角,分析了将现金池引入企业集群的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障碍;并从管理创新与基于信息技术重组中小企业集
我 的 腰 刀  以前,桑多是村名。现在,是镇名了。  我还是说与桑多有关的以前的事。那一年,我十三岁。  桑多的初中男孩,似乎对腰刀情有独钟。究其原因,不是为了逞强,也不用它来防身,只是一种装饰,使自己像个男子汉。初二和初三的男孩,十三四岁,都佩戴了腰刀,趁老师不在的时候,故意露出来,一脸骄傲的神情。刀柄,有木头的,有牛角的,有铁棒的。刀鞘,有银色的,有金色的,有脏兮兮的木质的。  我很羡慕,也
我钟爱冬日的阳光,她温暖香甜,绵柔而有力量,静谧且包容。无论我们被世俗的烟火熏染多久,被炎凉的世态浸泡多深,年华如何不可逆转地被一页页翻过,但只要内心始终保留一处洁净的角落,静待冬日那一抹照入心田的暖阳,我们终将不再惧怕寒冷,予己温暖,予人阳光。  冬日的天空灰蒙蒙、冷清清的,寒冷和荒芜诉说着它的高傲冷漠。雪是北国冬天的图腾,都说南方的冬天比北方冷,因为南方没有与雪相伴的暖气,有的只是阴潮、湿冷。
“我那在供销社卖猪肉的小姨。”  每当车经过邻村南赛,我回头看到坐在摊头的小姨,总会指给我的朋友看。  通常他们会很惊讶:“女屠夫吗?”  是的,我的亲小姨是个女屠夫,镇上还有好几个这样的屠夫,她们从少女时代便集中在南赛村的供销社,卖着各种品类的猪产品。  惠安女一直以来都干着男人的活,即便如今男人都在家,她们也还是不改这个习惯。  早先,镇上的男人要下海,不然便是外出谋生,留在家乡的女人不选择一
就历时性脉络看,李师江一直有突破已有创作风格的尝试和意图,这可能是每一个风格成熟的作家都会遇到的问题。这种转型,在每一个作家那里,自然也有成功失败的分别,李师江似乎也不例外。但从其长篇小说《神妈》(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年)和中篇小说集《六个凶手》(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来看,李师江的突围有突破瓶颈的征兆,预示着李师江未来无限可期的前景。  一、《神妈》的情感结构与虚实关系  讨论《神妈》
1  已过午夜十二点。阿威骑了二十多分钟的电动车,送完最后一单外卖。他将电动车停在民建街前的公交站,疲倦地靠在广告牌上。按照惯例,他打算抽上一口烟,享受片刻的轻松之后回家。烟刚点上,他的手机收到了一条信息。顾客给了他一个差评,投诉说包装袋里没有一次性筷子。打包是餐馆的事,他只是负责将食物送上门。顾客不管这个,见了他的面,就认准了他。一个差评相当于晚上几个小时都是白跑的。搁在以往,他会打电话跟顾客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