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引导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来源 :下一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yincha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小学工作的重要领域,对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引导下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从积极情感建设、积极人格建设和积极班级环境等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班级文化
  积极心理学在20世纪末的西方兴起,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动机、潜能和能力等[1]。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班级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小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建全的人格、形成思想观念的主要阵地。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 加强班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班集体中同学之间充满极为丰富的情感,其情感的纽带的松紧,直接关系到班集体能否成为一个紧密的群体。由此可见,班集体要想成为学生的“理想家园”,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班级中的情感教育,以小学生情感发展为基础,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加强班级的民主管理及学生的自我管理,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注重对全班学生的心理疏导,从而使学生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友爱感、自豪感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调动,在集体中形成一种团结向上、催人奋进的情感氛围,促进优良班集体的形成。
  积极心理学倡导对人进行积极关注。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积极关注是从尊重和认同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1]。在班级文化中关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内在的潜力等积极面,给予正向的引导和评价,扬长避短。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是班级成员经常产生的情绪体验,也是激发学生向上,促进班级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班集体中应努力通过情感的交流,追求和谐、融洽的班级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情感氛围。在班集体中,最核心的将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二、促进班级学生的积极人格形成
  优良心理品质对于塑造健全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身心各个方面都蕴藏着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内心敏感,容易产生“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现象[2]
  班级活动能更有效的的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而班级活动的核心问题是活动的主题,主题的方向一定是积极健康的,与国家方针政策相一致,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当然活动开展的程序也要体现现实的可操作性,要能充分发挥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班主任在此过程中要起到激发学生热情与兴趣的作用。学风的建设可以与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德育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优良的精神风貌。树立“百折不挠”的吃苦精神,提倡“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求真精神,“学无止境”要求。
  三、营造潜移默化的育人物质环境
  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积极情感必定产生于良好的环境和场合。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班级文化建设要不断增强教室环境育人的功能。教室的物质文化氛围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风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优雅的物质文化环境对于班集體而言,就是指班级(即教室)的环境创设。教室那优美的环境创设,可以使天真无邪的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他们情感上获得熏陶,心灵深处得到鼓舞,唤起他们对集体生活的向往及对美好理想的追求[3]。因此,很多老师十分重视其作用,精心进行教室环境的创设。使学生走进教室,便能油然而生安详舒适、爽心悦意之感,使他们的奇怪产生共鸣,愿投身于班级之中。平时,注意运用学生作品更新班级布置,激发学生关心班级的积极情感,从而美化环境。这样,环境成为同学们活动的小天地,处处留下他们的心声,很容易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认同,把集体作为学校生活的一部分,自然也就生产外“愉快的场所”。
  参考文献:
  [1]邵华. 平等 自主 自律——浅谈“人本思想”在班级文化建设的渗透与体现[J]. 当代家庭教育,2019,000(025):P.35-35.
  [2]陈燕妮. 浅谈特色班级文化理念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艺术,2016,000(006):45-45.
  [3]卢美惠. 积极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究[D]. 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杨海芳(1982.10.18),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甘肃省陇南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一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班主任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以来,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成就与各种矛盾交织,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在此大背景下我国的底线思想应运而生。本文从忧患意识的角度深入理解、学习和实践底线思维方法,说明了底线思维的含义,以期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些启发,为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关键词:忧患意识;底线思维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于处在网络环境中的高职教育来说,要想满足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高职教育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教学改革必不可少。本文将分析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探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在网络环境中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思想政治、  高职思想政治课程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期刊
摘 要:新时代的教育提倡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各项能力。其中美术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中职学校中,美术学科教学是重要的课程体系,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在具体落实中,中职美术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需要采取恰当策略来推进中职美术教学,以便更好的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关键词:中职美术;现状;改革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系
期刊
摘 要:现如今,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之下,经济全球化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新的需求、新的要求不仅对传统思政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也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思政教育源源不断输入全新的内容、新的发展途径和新的教育条件,促进思政教育科学、有效的发展。而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学科,目前所面临的难题主要是发展性的问题。如何能够在全新的背景下,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创新
期刊
摘 要:本研究首先对正念及正念减压训练进行了概述,然后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建立了高中生方便可操作的正念减压训练模式,通过行动研究证实了运用训练能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能激发高中生的正性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提升主观幸福感,从而使正念减压训练成为高中生心理自救、自我康复、自我提升的有效可靠途径。  關键词:正念;正念减压训练;专注力;心理健康  一、正念与正念减压训练  正念减
期刊
摘 要:当今时代,在教育教学制度日益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日益优化的背景之下,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工作的开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首先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分析和阐述。其次,提出了未来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具体策略,以期切实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为促进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道德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
期刊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关系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的和平稳定。本文主要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者主义教育内容,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推动西部大
期刊
摘 要:因为党和国家多年的努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已逐渐步入小康。十多年前,我国还大量存在着极度贫困家庭,大多数贫困家庭会选择离家到大城市去打工。劳动力离家外出打工后,就有了留守儿童,在十多年前,我国的留守儿童数量是非常大的。近年来这种状况有很大的改善,但是还未完全解决。  关键词:留守儿童;生存状况;教育现状  儿童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无论是城市中备受宠爱的孩子还是乡村中的留守儿童,都受到了国家的重点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运行发展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受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在长期工作中逐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倦怠心理,不仅行政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工作效率、质量等也得不到有效提升,阻碍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需结合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职业倦怠  进入新时期后,高职院校的发展速
期刊
摘 要: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因此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我认为我们每位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将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