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小学工作的重要领域,对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引导下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从积极情感建设、积极人格建设和积极班级环境等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班级文化
积极心理学在20世纪末的西方兴起,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动机、潜能和能力等[1]。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班级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小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建全的人格、形成思想观念的主要阵地。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 加强班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班集体中同学之间充满极为丰富的情感,其情感的纽带的松紧,直接关系到班集体能否成为一个紧密的群体。由此可见,班集体要想成为学生的“理想家园”,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班级中的情感教育,以小学生情感发展为基础,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加强班级的民主管理及学生的自我管理,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注重对全班学生的心理疏导,从而使学生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友爱感、自豪感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调动,在集体中形成一种团结向上、催人奋进的情感氛围,促进优良班集体的形成。
积极心理学倡导对人进行积极关注。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积极关注是从尊重和认同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1]。在班级文化中关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内在的潜力等积极面,给予正向的引导和评价,扬长避短。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是班级成员经常产生的情绪体验,也是激发学生向上,促进班级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班集体中应努力通过情感的交流,追求和谐、融洽的班级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情感氛围。在班集体中,最核心的将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二、促进班级学生的积极人格形成
优良心理品质对于塑造健全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身心各个方面都蕴藏着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内心敏感,容易产生“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现象[2]。
班级活动能更有效的的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而班级活动的核心问题是活动的主题,主题的方向一定是积极健康的,与国家方针政策相一致,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当然活动开展的程序也要体现现实的可操作性,要能充分发挥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班主任在此过程中要起到激发学生热情与兴趣的作用。学风的建设可以与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德育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优良的精神风貌。树立“百折不挠”的吃苦精神,提倡“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求真精神,“学无止境”要求。
三、营造潜移默化的育人物质环境
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积极情感必定产生于良好的环境和场合。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班级文化建设要不断增强教室环境育人的功能。教室的物质文化氛围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风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优雅的物质文化环境对于班集體而言,就是指班级(即教室)的环境创设。教室那优美的环境创设,可以使天真无邪的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他们情感上获得熏陶,心灵深处得到鼓舞,唤起他们对集体生活的向往及对美好理想的追求[3]。因此,很多老师十分重视其作用,精心进行教室环境的创设。使学生走进教室,便能油然而生安详舒适、爽心悦意之感,使他们的奇怪产生共鸣,愿投身于班级之中。平时,注意运用学生作品更新班级布置,激发学生关心班级的积极情感,从而美化环境。这样,环境成为同学们活动的小天地,处处留下他们的心声,很容易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认同,把集体作为学校生活的一部分,自然也就生产外“愉快的场所”。
参考文献:
[1]邵华. 平等 自主 自律——浅谈“人本思想”在班级文化建设的渗透与体现[J]. 当代家庭教育,2019,000(025):P.35-35.
[2]陈燕妮. 浅谈特色班级文化理念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艺术,2016,000(006):45-45.
[3]卢美惠. 积极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究[D]. 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杨海芳(1982.10.18),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甘肃省陇南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一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班级文化
积极心理学在20世纪末的西方兴起,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动机、潜能和能力等[1]。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班级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小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建全的人格、形成思想观念的主要阵地。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 加强班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班集体中同学之间充满极为丰富的情感,其情感的纽带的松紧,直接关系到班集体能否成为一个紧密的群体。由此可见,班集体要想成为学生的“理想家园”,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班级中的情感教育,以小学生情感发展为基础,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加强班级的民主管理及学生的自我管理,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注重对全班学生的心理疏导,从而使学生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友爱感、自豪感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调动,在集体中形成一种团结向上、催人奋进的情感氛围,促进优良班集体的形成。
积极心理学倡导对人进行积极关注。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积极关注是从尊重和认同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1]。在班级文化中关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内在的潜力等积极面,给予正向的引导和评价,扬长避短。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是班级成员经常产生的情绪体验,也是激发学生向上,促进班级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班集体中应努力通过情感的交流,追求和谐、融洽的班级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情感氛围。在班集体中,最核心的将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二、促进班级学生的积极人格形成
优良心理品质对于塑造健全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身心各个方面都蕴藏着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内心敏感,容易产生“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现象[2]。
班级活动能更有效的的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而班级活动的核心问题是活动的主题,主题的方向一定是积极健康的,与国家方针政策相一致,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当然活动开展的程序也要体现现实的可操作性,要能充分发挥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班主任在此过程中要起到激发学生热情与兴趣的作用。学风的建设可以与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德育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优良的精神风貌。树立“百折不挠”的吃苦精神,提倡“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求真精神,“学无止境”要求。
三、营造潜移默化的育人物质环境
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积极情感必定产生于良好的环境和场合。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班级文化建设要不断增强教室环境育人的功能。教室的物质文化氛围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风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优雅的物质文化环境对于班集體而言,就是指班级(即教室)的环境创设。教室那优美的环境创设,可以使天真无邪的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他们情感上获得熏陶,心灵深处得到鼓舞,唤起他们对集体生活的向往及对美好理想的追求[3]。因此,很多老师十分重视其作用,精心进行教室环境的创设。使学生走进教室,便能油然而生安详舒适、爽心悦意之感,使他们的奇怪产生共鸣,愿投身于班级之中。平时,注意运用学生作品更新班级布置,激发学生关心班级的积极情感,从而美化环境。这样,环境成为同学们活动的小天地,处处留下他们的心声,很容易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认同,把集体作为学校生活的一部分,自然也就生产外“愉快的场所”。
参考文献:
[1]邵华. 平等 自主 自律——浅谈“人本思想”在班级文化建设的渗透与体现[J]. 当代家庭教育,2019,000(025):P.35-35.
[2]陈燕妮. 浅谈特色班级文化理念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艺术,2016,000(006):45-45.
[3]卢美惠. 积极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究[D]. 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杨海芳(1982.10.18),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甘肃省陇南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一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