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春露洗陈茶——小记我与《嘈嘈切切错杂弹》之“两地书”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q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犹记得2018年夏末秋初,彼时我毕业未久,尚未入职,颇有几分余暇.某日午后我去莫老师家,正事说毕,老师忽然略带神秘地拿出一个牛皮纸文件袋,微笑着说:“另外有一件任务要交给你,还算是有一点史料价值的.”我正猜想会不会是什么古籍文献需要整理,打开一看,却是厚厚一沓泛黄的稿纸.“这是我与师母几十年来通信的信件原稿,我们希望另外保存一份电子版,但是字太小,自己看起来实在吃力,想请你代为整理.”袋中另附一纸,对信件整理的编排与命名方式、篇章体例、注意事项甚至字型字号都讲得极为详细清楚.此外,老师又特意嘱咐,在他与师母决定公开之前,切不可与他人提及此事,更不能透露书信中的内容.仅有一人例外,那便是同为老师门生的男友(师弟)——“于他倒是可以不必保密的,反正料你也瞒不住.”
其他文献
公元2021年4月24日下午,由太原市图书馆、山西教育出版社、山西省作协联合举办的长篇纪实文学《经络山河》新书见面会在太原市图书馆如期举行.我有幸作为嘉宾参加了这次活动并就主持人的提问谈了自己的感悟.rn主持人常艳芳的提问是简洁而有趣的,原话是——rn李杜老师,您作为一位有丰富创作经验的作家,想请您从阅读角度来帮助读者走进这本书.
期刊
摘要:《三叶集》是作为文字编辑和人文哲理及文艺理论研究者的宗白华,与被他称许为“东方未来的诗人”的郭沫若、田汉之间的往来书信之结集,其中的核心话题,是“诗人人格”及诗歌创作。宗白华当年对于诗的定义比较宽泛,他所谓的“诗人人格”也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而是极其复杂多变的笼统称谓。不同的个人对“诗人人格”会有不同的解读;同一位诗人,对于自己的人格也会有自相矛盾、自我否定的认知和定位;作为话题人物的郭
友人高玉海来信说,他昔日的研究生王俊德,撰有论200年红学史的书稿,望我写几句鼓励或者批评的话。初虽有些迟疑,及闻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执教,便欣然应允了。承山西大学文学院青睐,我于2003年曾去太原工作三年,师生友情甚笃,心际犹留美好回忆。今为山西大学新人成果略尽绵力,是所甘心。  红学,是研究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学问,包括文献考证与价值评骘两大板块。前者如本事考证、作者考证、版本考证,后者如认识
期刊
《红楼梦》的“青春”与“诗心”rn《红楼梦》是一本讲不完、读不尽的巨著.美学家叶朗先生在《的意蕴》一文中说:“一些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如《红楼梦》,意蕴极其丰美,\'横看成岭侧成峰\',一种阐释往往只能照亮它的某一个侧面,而不可能穷尽它的全部意蕴.因此,对这类作品的阐释,就可以无限地继续下去.”近代以来,“红学”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蔚为大观,但关于《红楼梦》的阐释、研究和批评一直在持续,也会永远持续下去.
期刊
《家山归梦图三首》写于金末元好问避兵河南期间,诗人因题画而引发了思乡的伤感.“桑榆绿”的可爱、“掠社钱”的有趣,逝去的快乐都变成痛苦的回忆.《出都二首》写金亡近十年后诗人重回金中都燕京,充满今昔之慨.诗歌用典多而恰切,在今与昔、虚幻与现实之间自然转换,感情沉郁与飘忽交织,让人感受到亡国之痛的深重.《镇州与文举百一饮》写金亡十五年后在真定与老友白华、王鹗同饮,亡国已成往事,诗人深感现实的无奈.“日月尽随天北转,古今谁见海西流”等句为清人赵翼所推崇,认为“千载后犹使读者低徊不能置”.
摘要: 就外在的形制而言,唐人传奇与传、记一脉相承,但它对“无关大体”的人生层面,如恋情、豪侠、隐逸的关注,它所采用的艺术手段,如大肆虚构、词藻绚烂、不避诙谐,则显然取之于辞章。中晚唐文人打破六朝的文体壁垒,以辞章的手法写传记,重塑了文体的精神气质和艺术风貌。从传记到传奇,这个化茧成蝶的过程,标志着中国小说史新纪元的开启。  关键词:传记 辞章 唐人传奇 精神气质 艺术风貌  唐人传奇与唐诗并称为
傅刚,1956年生,1996年至1998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完成博士后研究,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选》學研究会会长、先秦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代表著作有《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昭明文选)研究》《(文选)版本研究》《萧统评传》(合作)《(玉台新咏)与南朝文学》《汉魏六朝文学与文献论稿》等。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春秋左传》校注及研究
期刊
“我并不怀疑我自己的造诣很属殊特”  朱自清在开明版《〈闻一多全集〉序》中说:“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这三重人格集合在他身上,因时期的不同而或隐或现。大概从民国十四年参加《北平晨报》的诗刊到十八年任教青岛大学,可以说是他的诗人时期,这以后直到三十三年参加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的五四历史晚会,可以说是他的学者时期,再以后这两年多,是他的斗士时期。学者的
期刊
我国古代地理文化以大河大陆型为主构,其中如贯通北干之黄河、南干之长江、中干之淮河等,既是属于自然地理的河域,也因孕育农耕文明而呈现出人文意义.而围绕主干的支流,如黄河派生的渭水、汾水、伊水、洛水等,更是先民的文明渊薮.对此,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以黄河流域为例,认为“每一支流之两岸和流进黄河时两水相交的那一个角里,却是古代中国文化的摇篮”,这样的区域古称“汭”(类似今之“三角洲”),所谓“渭汭”“洛汭”等.河畔风光,正是人们丰饶而美好的栖息之地.然而与自然流域不同的是,中国有条人工开凿的河流,从早期的邗沟
期刊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是论诗绝句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组诗的成功,首先在于富有警言妙语,其次是巧妙使用嵌句法.诗人或引用原句,或化用点出,都能妙合无间、出神入化.《论诗三十首》不仅是诗论文献,也是一组精彩的诗歌.《杨柳》属于无题诗,记一次重游,唤起前次游历中浪漫偶遇的记忆,书写不得再遇之怅惘,是以妙笔展现至情的诗作.《梁县道中》是写景诗,同时写出了景中之人.前两句从大处着笔,后两句聚焦于杏花.元好问曾批评秦观“无力蔷薇卧晚(晓)枝”是“女郎诗”,而他此诗中的“一枝临水卧残红”句更像是残妆女郎诗.国势如此,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