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语文情感力量,促学生品行转化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_w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品德教育始终是教学的重要主题,更是塑造学生的前提。现代教育理念中,立德树人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任务。对此,各学科教学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品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促进学生品行的转化。本文就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如何借助情感的力量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培养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力量;转化
  一、学生品德教育过程分析
  品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是需要以认知为基础,更需要以情感作为手段和催化剂,才能让学生的品德发展得以完善,才能实现学生品德发展的知行合一。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催化,让学生凭借情感的力量不断磨砺自己的行为,塑造自己的言行,从而使自身的品德素养逐步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所有选录入教材中的文章都有一定的积极的道德认知,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势所在。在教学中,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这一特色,将积极的道德认知转化为学生的内部认知和道德信仰,不断激励催化着学生的言行,这才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时所需要关注的重点。而在语文学科中,多数文章中都有一定的情感生成,都有一定的情感色彩,结合这一特色和优势,教师便可以发掘教学资源中情感的催化力量,对学生的品行进行塑造,对学生的认知进行优化,才能促进学生品质的进一步生活。对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发掘语文学科资源中积极品德认知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对其进行辨析和判断,培养学生建立对事物的是非对错辨认能力,并借助语文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力量,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以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的进一步升华。
  二、借语文情感力量,促学生品行转化
  1.注重联系生活,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中,借助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力量对学生进行品德塑造,首先要求学生要学会体验文章中的情感,要实现阅读资源中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情感感同身受,才能讓学生感到触动和动容。而对小学生而言,其情感经历多是来源于学生的自己生活,所有情感的产生都应当是基于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而随之衍生的。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基础,关注学生的情感经历和体验,从生活化资源中引入,将文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联,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触动。例如,在《她是我的朋友》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为了帮助体验生活中的珍贵友谊,体验朋友的重要性和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教师在新课教学之前,便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我们肯定都有自己的朋友,你如何看待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和朋友之间的相处,需要有哪些原则?随即,教师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结合自己对友谊和朋友的看法,帮助学生认识体验。在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进一步阅读,体验文章中主人翁为了救助自己的朋友而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换回自己朋友生命的伟大勇气,切实帮助学生体验到友谊诚可贵的认识,更让学生学会用真心换取珍贵的友谊,用热情和爱护深化学生的情感。
  2.丰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演绎
  为帮助学生丰富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应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情感触动,让学生在情感力量的驱使下,对教学资源中的积极价值观念更加顺从、认同。例如,在《穷人》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体验桑娜的善良,帮助学生感知桑娜在如此困难的时期还能无私地承担接受抚养邻居家的孤儿,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感知桑娜和丈夫的情感。从桑娜在做出收养邻居家孩子时的矛盾的心情,到等待丈夫时的担心,到最终和丈夫一拍即合的看法和意见的达成,学生从动态的心理变化中感知文章中复杂的情感和心境,让学生从情感的触动中感受人们之间真挚的情感和善意。再比如,在《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感知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忱和眷恋,感知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壮丽景色,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演讲比赛的形式将这一篇文章演绎出来,让学生在慷慨激昂且伴有激情的演讲比赛中,建立对国家、对民族、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从体验这片土地的神圣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情感辨析,矫正学生不良认知
  情感的力量不仅对品德行为有催化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将认知转化为实践,还能帮助学生学会通过情感辨析事物,帮助学生在情感的触动中拨乱反正,有效改良、优化自己的认识。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力量,帮助学生辨析认识,有效矫正学生的不良认识。例如,在《妈妈的账单》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自己的爱和照拂,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关注,是不是理所当然的?显然,在多数学生的思想认识中,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和照拂就是理所应该的,学生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怀有感恩之心对父母的细致照拂进行回馈。借这篇文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照拂体现在方方面面,这都是父母对自己爱的体现。而作为孩子的自己,不应该熟视无睹,而是应当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和敬畏之情,对父母的爱和照拂进行回馈,从而学会体谅、理解和感恩。通过这一教学方式,在情感中帮助学生建立的道德认知,更容易被学生理解、认同,更易被学生接受并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这种品德教育方式也是最有利于学生情感和品德发展的教学方式。
  总结
  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中,情感是重要且关键的一环。对此,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特色,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丰富教学方法和有效情感辨析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品行的转化,让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实现知行合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瓮安县珠藏镇荣院小学 赵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N]. 科学导报,2019-07-05(B02).
  [2]潘智群.情感导入法在初中语文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9(06):53-54.
  [3]梁勇.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6(28):56-57.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音乐的教育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音乐改革在传统的传授知识,歌唱方式等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生动的途径去感染人,使人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从而使人的思想、道德等得到升华。本文通过学习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来实现音乐教学“以德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教育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领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德育人、以美辅德。在音乐教学中,融
期刊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跨度大,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在数学上就感觉力不从心。现状已形成,如何改变现状就很关键了。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这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生起着推动作用。学习动机是在不同的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现象。这种学习动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培养:  一、排
期刊
摘要:一体化教育理念在现代初中教学中广泛流行并且传播,该理念旨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加大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方面的培养,目前一体化理念下的初中德育班级文化建设重心应该聚焦在班级,班级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十分适合于德育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一体化理念;初中德育;班级文化建设  一、初中德育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师生关系不和谐  对于初中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资源的支持,有效的教学资源既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能帮助学生扩展视野、辅助学生理解新知。对此,教师在备课环节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挖掘并应用丰富形式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工作,以促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对此,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如何挖掘教学资源以构建高效课堂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资源;高效课堂;构建  一、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大背景的今天,小学数学教育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教导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层面,而是注重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处于懵懂阶段,一般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题的方法,会使用各种数学探究方法,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解题思路的理解和掌握。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班级同学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对于图解法在小
期刊
摘要:由于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往往都可以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本节课应用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常见类型,引导学生体会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由浅入深,由简到难,探讨如何来解决这类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参数不等式最值  教材分析:  不等式恒成立問题是近年高考的热点问题,交汇函数、方程、不等式和数列等知识,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应用
期刊
摘要:英語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能够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对话教学能够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其教学和学习应当在一定的情境之中,通过在情境中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巧妙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英语综
期刊
摘要:据有关资料表明:学生的知识20%来自于课内,80%来自于课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道出了提高素质必须多读的重要性。加强课外阅读,不仅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知启智,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这广圆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课外阅读;学生;习惯;兴趣  一、激发课
期刊
摘要:生活语文是培智学校的学生学习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课程,语文课堂自然成为培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当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授课教师充分理解、认识这一教育观点,并努力打造以生为本的生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培智学生;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以生为本  2016新课程标准指出,生活语文课程应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
期刊
摘要:新课改在不断推进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对高中语文来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有效的发展素质教育,还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再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阅读的最终目的还是回归到写作,在技巧的基础上重视写作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思想。本文将结合自身语文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