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I和TaqI位点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基因ApaI和TaqI位点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285例中国北方汉族散发PD患者与285名正常对照VDR基因ApaI和TaqI位点多态性,并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A抛I和TaqI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P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样本按性别及发病年龄分组后比较,ApaI位点各亚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aqI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男性PD组(168例)与男性对照组(160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7,P=0.032,OR=2.149,95%cI:1.011~4.567),男性PD组T等位基因频率较男性对照组显著增高(X2=3.867,P=0.036,OR=2.064,95%CI:0.989~4.307)。结论VDR基因A加I位点多态性与PD风险间无相关性,但TaqI可能是男性PD的风险因素。

其他文献
家系1先证者,女,24岁.结婚1年,2次妊娠均于孕2个月左右胚胎停止发育.平素月经规律.夫妻非近亲结婚,否认遗传病家族史.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查体:妇科检查正常,优生四项检查及内分泌检查无异常.家系调查:先证者父母结婚31年,共生育6个女儿,母亲月经规律,自述无异常妊娠生育史.先证者5个姐姐表型正常,均结婚生子无异常妊娠生育史。
期刊
患者 男,38岁,表型和智力正常,结婚5年多,其妻怀孕4次,均于孕2个月左右自然流产,否认有毒药物和放射线接触史,无近亲婚配史,家族中无此类病史.患者父母体健,患者一弟一妹均已生育正常子女.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分析,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der(7)(21qter→21q21::7p11→7qter),der(8)(21pter→21p12::8p11→8qter)
期刊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1(nitric oxide synthase 1,NOS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NOS1区域的28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应用Illumina GoldenGate定制芯片对382例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48名正常人的DNA进行分型,并分析其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 探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coagulation factorⅫ,FⅫ)缺陷症家系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FⅫ活性(FⅫprocogulant activity,FⅫ∶C)和血浆FⅫ抗原(FⅫantigen,FⅫ∶Ag)等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技术对FⅫ基因的14
目的 对1个遗传性侏儒家系的临床表型及FGFR3基因进行分析,以确定诊断并建立产前诊断的方法.方法 收集家系中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及2名正常家系成员和100名正常对照的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FGFR3基因的第10、13外显子,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结果 家系中5例患者均表现为身材矮小、四肢过短、腰椎前突,但颅面特征正常.全部患者在FGFR3基因的cDNA序列中发现G1620
转化医学是指将与医学有关的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临床可应用的药物、方法、技术和理念,为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服务.医学本身就是一门转化学科,原本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转化医学现今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人们对科学研究或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并且科学研究,包括人类和医学遗传学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期刊
目的 对1个姨表近亲结婚的遗传性凝血因子V(coagulation factorV,FV)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FV活性(FV:C)和
期刊
目的 了解男性少、弱精子及无精子症患者与染色体核型的关系,以明确男性不育的病因.方法 对175例经精液常规和形态检测,临床诊断为少、弱精子及无精子症的男性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制片、核型分析.结果 175例少、弱精子及无精子症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中检出染色体异常者67例,总检出率为38.29%.其中染色体结构异常者11例,占6.29%,染色体数目异常者35例,占20.00%,染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神经损害.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和聚集是这类疾病共同的病理特征.热休克同源蛋白70羧基端作用蛋白(carboxyl-terminus of Hsc70 interacting protein,CHIP)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可作为热休克蛋白的辅助因子,通过氮基端的34肽重复序列结构域与Hsp90和Hsc/Hsp70相互作用,调节热休克蛋白介导的蛋白质异常折叠,同时又
例1男,21岁,主诉"结婚1年不育以及少、弱精子症".患者外表及智力正常,常规查体未见第二性征及外生殖器官异常.内分泌检查结果:孕酮28.69 nmol/L(正常参考值8.88~38.0 nmol/L);睾酮11.80 nmol/L(正常参考值9.72~41.64nmol/L);泌乳素0.29 nmol/L(正常参考值0.09~0.89 nmol/L);促黄体生成素1.2 U/L(正常参考值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