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身边资源培养中班幼儿爱心行为的实践研究

来源 :教育·名师在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dd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基本的现象,那就是幼儿教育很少提及“教学”这个词,这是因为在学前阶段,教师主要的任务是“教育”。教育更多的是面向幼儿的心灵,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让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更好的素养,这是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的任务,当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培养幼儿的爱心行为又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大量的学前教育经验表明,在中班阶段培养幼儿的爱心行为是最好的选择。这是因为幼儿进入幼儿园一年之后,已经慢慢习惯了接受系统的教育,这时将爱心教育作为一个主题,去培养幼儿的爱心行为,是最符合幼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的。进入中班的幼儿这个时候脱去了一定的稚气,已经表现出接受教育的需要,也在日常的同学相处过程中,表现出了付出爱心或者接受爱心的朦胧意识,而这正是爱心行为培养的基础。
  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很多家庭一切围绕孩子,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要求,以致因溺爱带来的任性、霸道、自私等不良心理倾向成为当前幼儿成长的教育难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这一教育难题正是爱心行为培养的最大拦路虎。爱心行为培养首先要解决的也正是这一难题。实践表明,仅凭教师的口头教育,效果是不明显的,只有将教育的过程具体实施于实践当中,让幼儿及幼儿的家长参与一定的实践,才能矫正他们的一些错误认识。当然这样一个过程最终是要以幼儿为根本的着力点的,也就是说,爱心培养要以关注幼儿的爱心行为为基础,然后去帮助幼儿理解爱、懂得爱,并且用爱心来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一、挖掘身边资源,融入爱心教育活动
  培养中班幼儿的爱心,首先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将爱心行为的培养贯穿落实到日常的教育过程当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这样的认识意味着在培养幼儿爱心及其行为的时候,往往并不需要大张旗鼓地以爱心为宣传口号去努力,而应当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去培养幼儿的爱心。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注意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要为幼儿设计一些融入了爱心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这些活动当中体会到爱心的生长。比如说要关注幼儿知识、学习技能的养成,融入文学、情景剧表演、美术等活动,让幼儿能够从中感受到爱与美、情与心的熏陶。在幼儿教材中,关于爱心行为的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梳理、总结,将之进行延伸,应用到幼儿活动中。
  如中班的语言课上,《萝卜回来了》《三只蝴蝶》都是关于幼儿间真挚友谊的故事,让孩子们在语言活动中了解自己,了解小伙伴,说一说自己有没有好朋友,有哪些好朋友,自己是如何去关心好朋友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融入一些图片内容,在锻炼幼儿语言表达力的同时,选择“爱心”图片,来渗透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如爸爸辛勤工作的图片、妈妈做家务的图片,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图片内容,从语言叙述中感受这份真挚的情感与爱心,教师要给予幼儿积极的肯定和引导。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可以融入充满爱心内容的制作活动,如“宝宝爱妈妈”“宝宝爱同学”“宝宝爱小动物”等绘画内容,让幼儿在绘画练习中,从内心植入爱,将爱心融入意识思维中。还可以呈现优美、可爱的绘画内容,如美丽的小花朵、有趣的小动物等。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充满正能量的歌词,让幼儿在歌唱中感受爱心的意义。如《感恩的心》,让幼儿从歌唱中、从手势练习中体验感恩;《让世界充满爱》《爱的奉献》等,不仅要让幼儿去唱,还要去理解歌词的内涵,将歌曲唱给父母、爷爷奶奶听,唱给其他小朋友听。
  在这样一些活动中,幼儿所體会到的是有趣的游戏和丰富的学习内容,老师并没有将爱心挂在嘴边上。但是幼儿在这样的活动当中又确实体会到了爱心,他们从爸爸妈妈辛勤工作和做家务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他们在美术制作的过程当中,又能够通过绘画、做手工等方式将自己的爱体现出来。于是爱心就成了这些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些富含爱心行为的课程资源,也就成为学生爱心生长、爱心行为养成的肥沃的土壤。
  二、营造爱心环境,突出爱的教育
  幼儿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生活环境,这就是环境塑造人的基本内涵。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要想让幼儿成长为一个具有爱心的人,那就必须给幼儿营造具有爱心的环境,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表现出带有爱心的行为。在幼儿爱心行为引导和培养中,我们要积极创设充满爱心的情境,营造爱心氛围,以“爱”为主题来开展有意义的教育实践。
  例如在平时的教育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引入充满爱心的动画片、开展趣味故事会、设置情境表演剧,向幼儿展示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植物是人类家园的建设者,我们要爱护花草,要保护小动物,激发幼儿的爱心。同时,在爱的教育氛围里,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去体贴幼儿、关照幼儿。在与幼儿交流时,用亲切、温和的目光去注视孩子,弯腰与孩子们拉拉手,用手去抚摸幼儿的头,给予他们爱的体验,让幼儿能够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
  虽然这些都是一些细节描述,但是这些细节的作用往往超过一些所谓的主题教育。笔者在与幼儿家长交流的过程当中,多次发现幼儿对于在园生活与学习的一些细节记忆非常深刻,他们对老师的一举一动,尤其是面向自己的一举一动,往往都会与家长交流,这说明细节的教育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营造具有爱心的环境,就要关注这些细节,教师要将爱的语言与行为隐藏在这些细节当中,然后让幼儿去体验去感悟,这样就能有效地实现爱的教育。总的来说,在幼儿园,教师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最长,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向幼儿展示爱,也要让孩子去付出爱。爱心是一种情感,对孩子而言,也是一种行为。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不仅要给予孩子爱,还要善于启发幼儿的爱心,关注身边的日常生活,让幼儿去发现爱、体会爱、付出爱,随时随地接受爱的教育。如看到别的小朋友跌倒了,要走上前去主动扶起小朋友;看到年龄小的小班孩子鞋带开了,要主动去帮忙系鞋带。以此让幼儿去体验爱心行为,加深对爱的理解,增强爱的素养。
  三、衔接“家园”,共筑爱的环境
  培养幼儿的爱心,让幼儿懂得爱,还需要家园合作,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爱心行为与教育实践中。家园合作是一个寻找教育合力的过程,只有当家庭和幼儿园面向共同的教育目标去实施教育的时候,教育效果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努力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寻找到衔接点,如果这个衔接点能够具有爱的内涵,那幼儿的爱心也能得到生长。
  例如,可以利用中国传统节日,让幼儿去表达爱父母的心意。国际妇女节时为妈妈送爱心,重阳节时为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借助于家长会,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要让家长以身作则,参与到家庭爱心教育活动中,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说话要体贴、温和。还要关注幼儿爱心行为的养成,如父母生病了,可以让孩子参与照料,下班回家,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外出乘车时,要让孩子给老人让座、给抱孩子的乘客让座;在外面玩耍时,要照顾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引导孩子学会帮助他人,从帮助他人中感受快乐。
  总之,爱心教育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而是要家园合作共建爱心环境,教师要积极地渗透爱的理念,让幼儿懂得爱,明白付出爱的道理。同样,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我们要携起手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从中培养幼儿爱心,做内心有爱的好孩子。而评价幼儿有无爱心,既要关注他们的语言,也要关注他们的行为,只有言行一致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心体现。在幼儿时代帮他们种下爱心的种子,那就会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绽放出具有爱心行为的美丽之花。
  参考文献:
  [1]周燕.浅论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
  [2]肖延红.引导家长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J].学前教育,2018(10).
  [3]梁雪娟.从细节入手培养孩子的爱心[J].求知导刊,2019(8).
  [4]柯淑女.班级管理:捧出一颗爱心,培养一片沃土[J].未来教育家,2017(4).
其他文献
进入初中阶段之后,数学学习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形式多样,覆盖范围广,对初中生来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为了提高教学效能,促使学生展开高质量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引领学生亲历完整的由发现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有助于推动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也能够带动数学创造能力的提升。  一、设计指向性“问题链”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
期刊
“道德”与“法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两大支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不仅要遵循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质,更要关照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等特点。作为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立场上,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切入点,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实践力作为根本目标、旨归。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促进学生的知信行的统一。道德与法治课深度教学,要以问题作为载体、以生活作为目标、以实践作为手段。  一、以问题作为载体
期刊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项内容,其中理性精神影响着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的水平,是基于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建构基础上最直接也是最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高中学生已经逐步走向理性,但很多时候又受感性制约,因此理性精神的培养存在很大的空间。同时教学经验表明,理性精神的培养需要捕捉教学契机,只有在学生开始理性思考时,理性精神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培育。笔者在教
期刊
【摘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儿童健康成长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如果缺少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儿童的身心发展将会受到影响。和城市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心理方面不占优势,这和他们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息息相关。  【关键词】学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环境 对策  一、学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物质环境  由于流动学前儿童父母大多来自农村,经济能力有限,所以流动学前儿童所
小学英语最基本的学习内容就是词汇学习,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阅读与理解。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当中,词汇教学所采用的往往是读记背默的方式,客观地讲,这种教学方式有其可取之处,尤其是在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它可以让学生在较短时间之内记住更多的词语,从而完成一个初始的语言积累过程。但与此同时应当注意到,词汇的学习与记忆又不能只满足于这样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本质上是忽视意义建构的,或者说是机械的,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对
期刊
课堂参与是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前提。有些课堂参与是一种浅表性的课堂参与,有些课堂参与是一种深层次的课堂参与。如何衡量、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笔者认为,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投入度”。“投入度”是衡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能的重要标识。数学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投入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肤浅学习转向深度学习。课堂投入,不仅仅包括认知投入,更包括情感投入、意志投入、行为投入
期刊
众所周知,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手段。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重视拓展思维的培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可以选择“思维可视化”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及时地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问题调整教学方式。  一、借助问题驱动,让阅读思维可视化  在学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建立一个重要的认识,那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的过程.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认知的作用高度重视,而对情感的作用则重视不够.实
期刊
小学英语课程是一门语言类学习课程。实施这一门课程,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益智教学寓教于乐,将抽象的语法知识融入、渗透于英语思维之中。英语益智教学既能增进学生的英语知识,又能开发学生的英语思维。大力推进英语益智教学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  一、融合“趣味性”的益智游戏  英语益智游戏不仅要具有益智性,更要具有趣味性。趣
期刊
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历史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个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学生的学习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