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克强: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以下为实录: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继续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新华网
朱晓进:学前教育应追求高质量普惠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说:“学前教育普惠化应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教育普及,而应更加强调基于不同教育理念下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他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首要的问题是其“普惠性”内涵模糊。不同地方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普惠性”理解不一。有的认为普惠性强调的是普遍惠及、人人享有,受惠面的普遍化、扩大化,具体举措有: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大力举办、认定民办惠民幼儿园;有的认为普惠性是指学前教育作为公共产品之一,由政府承担施惠方的责任,广大群众有机会接受由公共财政支持的学前教育,具体举措有:经费奖补家长或幼儿园,或由政府购买服务。这些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普惠性资源,但却相对忽视了学前教育的“普惠性服务”,忽视了新增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也相对忽视了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监管和内涵提升。
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朱晓进建议:一是科学厘定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定位,二是扶持普惠性学前特殊教育发展,三是重点关注民办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四是积极履行好教育主管部门职能。
中国教育报
黄细花:建议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细花建议,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水平和質量。而在学前教育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之前,建议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同时出台二孩入园优惠政策,补齐学前教育的短板,解决“上幼儿园难,上幼儿园贵”问题。黄细花代表还建议改革现行学前教育财政负担体制,由五级政府共同分担:中央政府、省级政府与地市级政府、区县和乡镇政府之间的比例分别是20%、30%、50%。法制晚报
郑军:建议省级政府统筹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经费
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大学副校长郑军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基本已实现“以县为主”,而县级财政困难,难以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经费。
为此,郑军建议:尝试构建省级政府统筹的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郑军认为要增强学前教育保障能力,可构建由省级统筹建立经费的保障机制。省级财政增设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明确生均拨款标准,建立生均经费制度;加大对农村幼儿教师专项经费投入,实现农村公办园编内编外教师同工同酬;实施省内贫困地区差异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贫困农村地区,省级在科学确定各县市财力水平的基础上,实行差别化的转移支付制度,体现倾斜扶持。人民政协网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以下为实录: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继续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新华网
朱晓进:学前教育应追求高质量普惠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说:“学前教育普惠化应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教育普及,而应更加强调基于不同教育理念下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他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首要的问题是其“普惠性”内涵模糊。不同地方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普惠性”理解不一。有的认为普惠性强调的是普遍惠及、人人享有,受惠面的普遍化、扩大化,具体举措有: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大力举办、认定民办惠民幼儿园;有的认为普惠性是指学前教育作为公共产品之一,由政府承担施惠方的责任,广大群众有机会接受由公共财政支持的学前教育,具体举措有:经费奖补家长或幼儿园,或由政府购买服务。这些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普惠性资源,但却相对忽视了学前教育的“普惠性服务”,忽视了新增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也相对忽视了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监管和内涵提升。
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朱晓进建议:一是科学厘定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定位,二是扶持普惠性学前特殊教育发展,三是重点关注民办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四是积极履行好教育主管部门职能。
中国教育报
黄细花:建议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细花建议,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水平和質量。而在学前教育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之前,建议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同时出台二孩入园优惠政策,补齐学前教育的短板,解决“上幼儿园难,上幼儿园贵”问题。黄细花代表还建议改革现行学前教育财政负担体制,由五级政府共同分担:中央政府、省级政府与地市级政府、区县和乡镇政府之间的比例分别是20%、30%、50%。法制晚报
郑军:建议省级政府统筹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经费
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大学副校长郑军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基本已实现“以县为主”,而县级财政困难,难以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经费。
为此,郑军建议:尝试构建省级政府统筹的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郑军认为要增强学前教育保障能力,可构建由省级统筹建立经费的保障机制。省级财政增设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明确生均拨款标准,建立生均经费制度;加大对农村幼儿教师专项经费投入,实现农村公办园编内编外教师同工同酬;实施省内贫困地区差异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贫困农村地区,省级在科学确定各县市财力水平的基础上,实行差别化的转移支付制度,体现倾斜扶持。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