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部分,针对此可以采用的课堂教学策略,包括合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学生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并要合理设计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加重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理念提倡培养每个学科的核心素养。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才能帮助小学生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思考,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围绕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只有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其在学习的时候,才能更加投入,更用心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这就是所谓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数学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种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这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平均数的课堂上,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导入。教师问: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信息,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信息(四年一班踢毽子的4位选手平均每人1分钟踢50个;一年级第一小组的3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开展了3项课间活动)依次出示分别请3名同学读题,其他同学认真的看屏幕并倾听。师:同学们,在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个词,你们发现了吗?生:都有“平均”这个词。(课件再次用红色显示信息中的“平均”)师:对,指着50个,120厘米,3项,课件同时用粉色显示这些数,说这些数据都是“平均数”。师:看到这个课题,同学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那些知识?生: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平均数与平均分有什么关系?怎样计算平均数?平时在生活中那些地方常用平均数?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今天的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知平均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让学生在下面知识的学习中,更认真地学习,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重视学生主体的作用,培养数学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理念下,小学生数学的课堂教学上,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解。这种课堂教学状态不利于体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适合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也就不能形成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针对此,教师要综合运用小组学习法、问题讨论法、探究法,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角度,量角的这节课堂上,教师组织了实践活动。基础知识讲解完成后,教师让学生用手中的量角器,量一量生活中不同的角,如桌面上的四个角,三角板的三个角等等。这样设计练习,注重“由扶到放”,看为练习,实为新知与练习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微中学、边练边学”的特点。通过手势等身体言语,精确刻画了“从里开始量”、“怎么读刻度数”的问题,不知不觉间解决了教学上重点与难点。在比较角的大小的时候,教师出示角1和角2,向同学发卡片,同样大小的两个角,只是边的长短不同。量一量它们的大小。由一个学生来量一量它们的大小,而后组织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进而总结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通过度量角1和角2以及活动角,一是能学习新知,二是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悟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在掌握知识的时候,也锻炼了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大大提升实践运用能力。
三、合理设计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包含了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小学生才能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让小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能力基础上,尝试带领学生去分析一些数据,在实际问题中获取有效信息,提取实际问题中关键性信息,转变成数学问题,找出解题规律,解决新的问题。
例如,學习1亿这个数字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它到底有多大,带领学生进行了猜想,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己经认识了“亿这个计数单位,知道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猜想数1亿个作业本需要多长时间?到底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我们需要验证自己的猜想,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验证?”这样的设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力图带领学生向更深一层探索,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化教学策略时,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信息的能力,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抓关键问题的能力、分析数据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
参考文献:
[1]马生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85.
[2]黄贤德.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华夏教师,2018(27):46.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加重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理念提倡培养每个学科的核心素养。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才能帮助小学生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思考,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围绕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只有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其在学习的时候,才能更加投入,更用心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这就是所谓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数学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种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这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平均数的课堂上,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导入。教师问: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信息,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信息(四年一班踢毽子的4位选手平均每人1分钟踢50个;一年级第一小组的3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开展了3项课间活动)依次出示分别请3名同学读题,其他同学认真的看屏幕并倾听。师:同学们,在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个词,你们发现了吗?生:都有“平均”这个词。(课件再次用红色显示信息中的“平均”)师:对,指着50个,120厘米,3项,课件同时用粉色显示这些数,说这些数据都是“平均数”。师:看到这个课题,同学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那些知识?生: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平均数与平均分有什么关系?怎样计算平均数?平时在生活中那些地方常用平均数?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今天的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知平均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让学生在下面知识的学习中,更认真地学习,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重视学生主体的作用,培养数学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理念下,小学生数学的课堂教学上,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解。这种课堂教学状态不利于体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适合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也就不能形成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针对此,教师要综合运用小组学习法、问题讨论法、探究法,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角度,量角的这节课堂上,教师组织了实践活动。基础知识讲解完成后,教师让学生用手中的量角器,量一量生活中不同的角,如桌面上的四个角,三角板的三个角等等。这样设计练习,注重“由扶到放”,看为练习,实为新知与练习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微中学、边练边学”的特点。通过手势等身体言语,精确刻画了“从里开始量”、“怎么读刻度数”的问题,不知不觉间解决了教学上重点与难点。在比较角的大小的时候,教师出示角1和角2,向同学发卡片,同样大小的两个角,只是边的长短不同。量一量它们的大小。由一个学生来量一量它们的大小,而后组织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进而总结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通过度量角1和角2以及活动角,一是能学习新知,二是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悟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在掌握知识的时候,也锻炼了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大大提升实践运用能力。
三、合理设计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包含了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小学生才能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让小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能力基础上,尝试带领学生去分析一些数据,在实际问题中获取有效信息,提取实际问题中关键性信息,转变成数学问题,找出解题规律,解决新的问题。
例如,學习1亿这个数字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它到底有多大,带领学生进行了猜想,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己经认识了“亿这个计数单位,知道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猜想数1亿个作业本需要多长时间?到底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我们需要验证自己的猜想,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验证?”这样的设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力图带领学生向更深一层探索,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化教学策略时,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信息的能力,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抓关键问题的能力、分析数据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
参考文献:
[1]马生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85.
[2]黄贤德.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华夏教师,2018(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