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故事:力挽狂澜
追根溯源
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清·秋瑾《失题》:“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具天才;立大业;拯斯民于衽席;奠国运如磐石;非大英雄无以任之。”
文本解读:唐·韩愈《进学解》:“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河流,引导它们向东流入大海;尽管狂涛已经泛滥,但是还要努力将其挽回。”
清·秋瑾《失题》:“作为国家的中流砥柱,要努力挽救国不将国的混乱局面,具有天才的能力,抱着树立大业的志向,拯救这些处于水火之中的人民,把国家的奠基巩固得如磐石一般坚韧,不是大英雄不能够胜任。
力挽狂澜:挽:挽回;狂澜:猛烈的大波浪。后用“力挽狂澜”指阻止异端学说的泛滥,也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
名家运用
大抵是被国庆档的电影重新激荡起了父母年少时的回忆,父亲在电脑前折腾了半天,连上了电视,一边说着“时代变了啊,真好”,一边召唤我坐到沙发上和他们一起观看1986年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的视频。谁都没有想过我们可以迎来这样一个五连冠——1986年捷克赛场上的这一次力挽狂澜、绝地反杀,登上世界之巅的中国女排让世人都看到了属于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于是我忍不住向父母多问了一些他们所了解的女排。母亲难得热血:“那真的是太好的时代啊!是真的一代人的偶像。‘铁榔头’也真的名副其实,非常拼。”“拼,没有错啊,毕竟体育竞赛了,我觉得是最好的方式。”父亲想了片刻之后补充。(选自潘玟《最初的时代》)
运用示例
当《我和我的祖国》响彻云霄,当《这就是中国》点亮银幕,当一座座跨海大桥横空出世,当“鸿蒙”隆重登场、力挽狂澜时,你是否会不由得燃起祖国之强盛的礼赞呢?然而 ,早在清朝,那个落寞的时代,那段屈辱的历史,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政府在赔款割地中苟延残喘,国家主权岌岌可危。纨绔子弟不学无术,或嬉笑斗鸟,或吸食大烟。才学之士,无报国之门,哀鸿遍野。如此,人们何以能被点亮?中国文化怎会兴起?只有这个超燃时代,在充满爱和担当的国度里,我们青年才可燃出烈火。
成语故事:赴汤蹈火
追根溯源
《荀子·议兵》:“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故以桀诈桀,犹巧拙有幸焉。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文本解读:荀况说:“我所说的,是仁人的用兵之道和要统治天下的帝王的志向。您所看重的是权术、谋略、形势、利害。则仁人用的兵,是不能欺诈的。能够施用欺骗之术对付的,是那些骄傲轻慢的、疲惫衰弱的军队,以及君与臣、上级与下属之间不和相互离心离德的军队。因此用夏桀的诈术对付夏桀,有使拙失败的可能。而用夏桀的骗计去对付尧,就如同拿鸡蛋掷石头,把手指伸进滚水中搅动,如同投身到水火之中,不是被烧焦,便是被淹死。”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
名家运用
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英烈们赴汤蹈火、舍生忘死,我们的国家、民族才得以昂首走向未来。和平从不意味着英雄的退場,恰恰是英雄的新生。每一次对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唤醒人生意义的自我点名;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一次砥砺使命责任的郑重宣誓。举全民之力“寻找英雄”,不仅为了让每一位烈士家属都能得到心灵上的慰藉,更可以让我们从英雄事迹中净化思想、洗涤灵魂,汲取崇高的革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爱国情怀,转化为奋进新时代的力量和激情。无论寻找结果如何,其过程本身就能温暖每一名烈属,告慰每一名英烈。(选自乐兵《寻找英雄的最美姿态》)
运用示例
纵有风霜雨雪,他们始终坚守在训练场上,为国人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随着“2019跨越——朱日和系列演习”的结束,满广志长吁了一口气,“中国第一蓝军旅”以全胜的战绩守住了他们不败的神话。自从被调任到朱日和基地,身为旅长的他每天和战士们一起训练,探讨战术,以百分之百的投入来面对一切挑战,演习全胜的战绩是他们最好的奖励。正是无数这样甘于奉献、为人民赴汤蹈火的中国军人,铸就了新时代中国的钢铁长城,阅兵式上稳健的步伐和响亮的口号,是他们爱国热情的最好抒发,当代英雄当如此。
那么,时代需要怎样的英雄呢?在当前这样一个深刻变革,多元激荡的时代,公众有着怎样的英雄观?人民论坛调查中心实施了“公众英雄观调查”。问卷调查中心董惠敏发现:甘于奉献,迎难而上和不畏强权,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危难时刻伸出援手,不图回报,不惧艰险,是中国人最认同的英雄。
因此,新时代呼唤理想与诚信,呼唤正义与善良。一句话,呼唤英雄!让英雄被推崇!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刘禹廷
(编辑:李跃)
追根溯源
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清·秋瑾《失题》:“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具天才;立大业;拯斯民于衽席;奠国运如磐石;非大英雄无以任之。”
文本解读:唐·韩愈《进学解》:“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河流,引导它们向东流入大海;尽管狂涛已经泛滥,但是还要努力将其挽回。”
清·秋瑾《失题》:“作为国家的中流砥柱,要努力挽救国不将国的混乱局面,具有天才的能力,抱着树立大业的志向,拯救这些处于水火之中的人民,把国家的奠基巩固得如磐石一般坚韧,不是大英雄不能够胜任。
力挽狂澜:挽:挽回;狂澜:猛烈的大波浪。后用“力挽狂澜”指阻止异端学说的泛滥,也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
名家运用
大抵是被国庆档的电影重新激荡起了父母年少时的回忆,父亲在电脑前折腾了半天,连上了电视,一边说着“时代变了啊,真好”,一边召唤我坐到沙发上和他们一起观看1986年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的视频。谁都没有想过我们可以迎来这样一个五连冠——1986年捷克赛场上的这一次力挽狂澜、绝地反杀,登上世界之巅的中国女排让世人都看到了属于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于是我忍不住向父母多问了一些他们所了解的女排。母亲难得热血:“那真的是太好的时代啊!是真的一代人的偶像。‘铁榔头’也真的名副其实,非常拼。”“拼,没有错啊,毕竟体育竞赛了,我觉得是最好的方式。”父亲想了片刻之后补充。(选自潘玟《最初的时代》)
运用示例
当《我和我的祖国》响彻云霄,当《这就是中国》点亮银幕,当一座座跨海大桥横空出世,当“鸿蒙”隆重登场、力挽狂澜时,你是否会不由得燃起祖国之强盛的礼赞呢?然而 ,早在清朝,那个落寞的时代,那段屈辱的历史,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政府在赔款割地中苟延残喘,国家主权岌岌可危。纨绔子弟不学无术,或嬉笑斗鸟,或吸食大烟。才学之士,无报国之门,哀鸿遍野。如此,人们何以能被点亮?中国文化怎会兴起?只有这个超燃时代,在充满爱和担当的国度里,我们青年才可燃出烈火。
成语故事:赴汤蹈火
追根溯源
《荀子·议兵》:“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故以桀诈桀,犹巧拙有幸焉。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文本解读:荀况说:“我所说的,是仁人的用兵之道和要统治天下的帝王的志向。您所看重的是权术、谋略、形势、利害。则仁人用的兵,是不能欺诈的。能够施用欺骗之术对付的,是那些骄傲轻慢的、疲惫衰弱的军队,以及君与臣、上级与下属之间不和相互离心离德的军队。因此用夏桀的诈术对付夏桀,有使拙失败的可能。而用夏桀的骗计去对付尧,就如同拿鸡蛋掷石头,把手指伸进滚水中搅动,如同投身到水火之中,不是被烧焦,便是被淹死。”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
名家运用
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英烈们赴汤蹈火、舍生忘死,我们的国家、民族才得以昂首走向未来。和平从不意味着英雄的退場,恰恰是英雄的新生。每一次对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唤醒人生意义的自我点名;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一次砥砺使命责任的郑重宣誓。举全民之力“寻找英雄”,不仅为了让每一位烈士家属都能得到心灵上的慰藉,更可以让我们从英雄事迹中净化思想、洗涤灵魂,汲取崇高的革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爱国情怀,转化为奋进新时代的力量和激情。无论寻找结果如何,其过程本身就能温暖每一名烈属,告慰每一名英烈。(选自乐兵《寻找英雄的最美姿态》)
运用示例
纵有风霜雨雪,他们始终坚守在训练场上,为国人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随着“2019跨越——朱日和系列演习”的结束,满广志长吁了一口气,“中国第一蓝军旅”以全胜的战绩守住了他们不败的神话。自从被调任到朱日和基地,身为旅长的他每天和战士们一起训练,探讨战术,以百分之百的投入来面对一切挑战,演习全胜的战绩是他们最好的奖励。正是无数这样甘于奉献、为人民赴汤蹈火的中国军人,铸就了新时代中国的钢铁长城,阅兵式上稳健的步伐和响亮的口号,是他们爱国热情的最好抒发,当代英雄当如此。
那么,时代需要怎样的英雄呢?在当前这样一个深刻变革,多元激荡的时代,公众有着怎样的英雄观?人民论坛调查中心实施了“公众英雄观调查”。问卷调查中心董惠敏发现:甘于奉献,迎难而上和不畏强权,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危难时刻伸出援手,不图回报,不惧艰险,是中国人最认同的英雄。
因此,新时代呼唤理想与诚信,呼唤正义与善良。一句话,呼唤英雄!让英雄被推崇!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刘禹廷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