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欠发达地区办出了全国一流基础教育
2007年12月14日,由中央教育研究所、湖北省教育厅主办,黄冈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基础教育·黄冈论坛”在黄冈举行。5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知名大中小学校长齐集在这个内陆城市交流取经,由此可见黄冈教育界在国内教育界的影响力、号召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省黄冈市基础教育声誉鹊起,以“高成才率”、“国际奥赛摘金夺银”、“黄冈教学资料”三大教育现象轰动全国。每年,从这块红土地上走进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优秀学子有3000名左右。黄冈学生在国际奥赛摘金夺银,多次为国家赢得荣誉。黄冈教学资料风靡全国。黄冈中学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第一名”。“嫦娥1号”探月工程有三位专家——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卫星变轨发动机技术负责人刘昌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贺祖明,都是从黄冈走出去的优秀学子。
一个中部省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何以有如此强势的教育?记者就此调查采访,得出一个基本结论:黄冈教育根植沃土,崛起不是偶然。
人文底蕴深厚
二月的古城黄州,已是春意盎然。2月22日,在前往市政府的路上,记者和出租车司机童华闲聊起来,童华告诉记者:“今天的黄冈出名是因为教育。在他看来,教育已经成了这个城市的一面旗帜或者灵魂。
“黄冈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我们有别于其它城市的地方,就是‘名人之都,教育之乡’,舍我其谁!”当听了记者转述的童华的话,黄冈市市长刘雪荣不无自豪的说。刘雪荣一再表示,是“良好的人文精神为黄冈优质教育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黄冈人文精神是形成黄冈教育现象的社会基础。”
黄冈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素有“吴头楚尾”和“湖北东大门”之称。现辖11个县市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万人。
这里,自秦代设郡始,就崇文重教,耕读为本,蕴育了明礼诚信、勤奋好学的民俗民风,造就了黄冈人文荟萃,大师辈出。孕育了毕升、李四光、彭桓武等科学巨匠,滋育了李时珍、杨济泰、万密斋、庞安时四大名医,扶育了道信、弘忍两代高僧,推育了熊十力、汤用彤等哲学大师,哺育了黄侃、闻一多、胡风等文化名流;嗣育了王亚南等经济学大师赢得了“唯楚有才,鄂东为最”的美誉。
李白、杜牧、李贽、苏轼等历代名贤毕至,也在此留下千古名篇。耳熟能详的“背冰抱玉”、“程门立雪”的故事发生地就在黄冈市境内的红安县二程村,其发奋求学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黄冈人。
这里,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事件,孕育了共和国1位元帅,2任国家主席,3位党的一大代表和200多名开国将帅所辖红安县有“将军县”之称。
重教氛围浓烈
在黄冈,无时无刻都让人感受到这片红土地对教育的重视。采访中,有几个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黄冈是一座正在发展中的中等城市,没有稠密人群,也没有繁华的城市建筑群,市委市政府的办公大楼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产物,显得十分简陋,但进入黄冈中学新校园后就充分感受到城市对教育的“奢侈”:占地600多亩,高耸的教学大楼,开阔的广场,现代化的体育馆,就充分显示出黄冈人铸造教育品牌,彰显教育魅力的决心与气魄。
黄冈市教育局局长杨优秀告诉记者:“毫不夸张地说,在黄冈,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最美丽的风景在校园。各县对教育的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非常高——这个数字一般的地方都达不到。”
说到教育在黄冈的影响力,还有几个细节很有说服力:在黄冈中学校长陈鼎常的名片上记者看到,除了印有黄冈中学校长,还有“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还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94年,黄冈中学举办90年校庆,消息上了当天的新闻联播,排在第五条;黄冈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页显著位置挂着“黄冈中学”的图片黄冈中学和陈鼎常受重视的程度,某种意义上就是教育在黄冈的地位的象征。
重教兴学,既成官规,又是民俗。
在黄冈的两天,记者走遍了该市的的街头巷尾发现,人们谈论最多的既不是柴米油盐,比的也不是金钱财富,大家张口闭口都是小孩的学习,而且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黄冈人”都能讲出几个尊师重教的故事。
其中,一位母亲的故事让记者为之动容。一个失去丈夫的母亲带着三个孩子生活,为了让孩子读书,母亲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的结果是,三个孩子都考上了重点大学,其中两个从“黄高”毕业的孩子分别考上了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尽管母亲最终因病去世,但在她生前,曾被湖北省省长接见,还被称为“英雄母亲”。
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学生们,其刻苦勤奋可想而知。这里曾经流传着“一桶水”的故事:南方酷暑,好学的学生为了驱蚊降温,专门打一桶冷水,把脚泡在里面,同时继续学习。“黄高”原副校长、黄冈市教科院董德松院长说,这个故事是别人杜撰的,但是他不否认黄冈孩子的勤奋。
“在这里,你不学习自己都会感觉心里不安。”在黄冈中学借读的高三学生祁泽鹏这样告诉记者,其实这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与其他学校并没有根本区别,唯一让人感觉不同的就是,有一种看不出来但又能强烈感觉到的东西,可能这就是一种学习的精神。
教法不断创新
黄冈的教学质量高,是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的结果。黄冈中学校长陈鼎常在英国伊顿公学演讲时说:“培养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学生、善于创新的学生,已经成为黄冈中学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走进黄冈的课堂,你就会真切地感受到教学的魅力。研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每节课教师讲授一般不超过25分钟。提倡学生上讲台,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标新立异。黄冈中学保护学生好奇心、偏爱小调皮的一些故事曾被传为佳话。因获奥赛金牌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和夸奖的怪才王崧,平时上课不看黑板,不记笔记,在纸上乱画小人小狗,教师不是一顿批评而是采取特殊的关怀培养法,使之终于发光。
既重视基础又重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黄冈教育的精髓。为巩固基础知识,黄冈教学中也重视适度、科学的训练。嫦娥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前不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的学习成绩并不是最拔尖的,但从小我的基础打得牢,扎实的基础是我专业发展、工作突出的不竭源泉。”
“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考生’,而是培养‘学生’;不是把课堂变为按工艺流程进行人才生产的梦工厂,而是把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鲜活的人来造就”黄冈中学校长陈鼎常对记者说。
“黄冈中学的教学模式是面向大学的,老师不会逼着你学,也不会三天两头找你谈话鼓励你,学校不会发一些乱七八糟的学习资料,总之你得自己学会学习。”黄冈中学高三16班学生江梦南告诉记者。
谈到“素质”还是“应试”的问题,黄冈中学校长助理徐超说,曾经有一位来访的记者,跟随他带领理科班的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和当地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有搞调研的,有搞摄影的“那位记者看到这些,看到学生的表现。对我说,我知道了‘黄高’到底是不是素质教育。”
一位校友回忆道:“课外活动也很多,有美育节、春游、球类运动会、秋季运动会、理化生晚会、辩论赛、“五四”歌手大赛、青年志愿者活动每个星期六晚上还会放最新的电影。”
不仅是黄冈中学,在黄梅一中,记者同样看到了素质教育的身影。
黄梅一中在开足开齐必修课的同时,同样开有几十门选修课。学校规定每个教师必须主讲一门选修课,教师既可以选择学校提供的课题,也可以自主确定课题。学校还规定,学生每学期可以选择两门选修课,每门课程5个学分,高中阶段至少选修四门选修课,修满20个学分。毛泽东诗词欣赏、中外名著选读、线性规划初步、名曲欣赏、时事点评、网页设计等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统统走进了学生的课堂。更有与当地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楹联课”——黄梅是“楹联之乡”。几年下来,学校自己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校园联花——黄梅一中学生对联集萃》。
与选修课的开设相呼应,从2000年起,黄梅一中每年举办一届文化艺术节,每届艺术节都历时一个月,开展卡拉OK、围棋象棋赛、拔河赛、美术作品展、综合文艺汇演、开心智力园游园会等活动。
通过平时的这些活动,再加上学校承办的一些大型的活动,学生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2005年和2006年,学校分别承办了黄冈市第四届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和湖北省21届高级中学田径运动会,由一个年级全体师生参加的大型团体操,给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长何兰田特别强调了“全体”二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演出都不是靠突击完成的,如果不是我们平时就矢志不渝地开展这些活动,碰到大型活动,学生们靠一时的练习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教育发展均衡
提到黄冈的基础教育,黄冈中学早已经是名声在外,长期保持的高考升学率和奥赛的显赫成绩让“黄冈”成为一个独特的教育品牌,从恢复高考到新的世纪,几十年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除了赫赫有名的 “黄高”,象敢于创新、培养了大批人才的蕲春一中等黄冈市各“县中”在教育质量上也都不甘落后,就像黄冈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瞿建新所说,“我们下辖县的任何一个‘县一中’,现在都敢和‘黄高’叫板”。黄冈市基础教育在教育质量上可以说是均衡发展的。当然,黄高依然是“龙头老大”。
在有“教授县”之称的蕲春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确定了“教育优先,适度超前,跨越发展”的战略,使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多次受到前来视察的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黄冈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营造了全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高中阶段,以黄冈中学为龙头,各重点高中齐头并进;初中阶段,学校合格达标率达到100%;小学阶段,湖北省小学综合实力50强,黄冈占了一半。
黄冈基础教育既重视基础知识训练,又重视创新能力培养。黄冈中学生设计制作的机器人在全国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黄冈市中小学生仅去年就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专利40项。多年来,黄冈中学不通过高考这一途径免试上大学的学生每年有30名左右,总共有600多名学生被保送免试上大学。据统计,历届从黄冈中学考走的学生,进入高校以后,有三分之二以上被选拔为学生干部。
黄冈是基础教育强市,也是职业教育大市。近几年来,黄冈市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行业配套、专业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并与其它教育相沟通的办学格局,构建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新体系。
全市现有各类职业技术院校47所。全市职业教育规模达到12万余人,其中中职在校生9.6万人,创历史新高。黄冈各职院、职校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改革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全市探索出订单培养式、学习实训交替式、垫资(零收费)入学式、规模与专业固定式、因人而定式等五种模式,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100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试点学校中,全省3所,黄冈市电子信息中专、华晟中专名列其中。据统计,全市各类职业学校建立的就业基地达600多个,学生就业率高达98.2%以上。
除了实施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黄冈还非常注重各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一是抓合格学校的达标工程,改进薄弱学校;二是开展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三是倡导“三化”“三园”,加快学校的现代化进程。“三化”即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三园”即绿色校园、科研校园、数字校园。
铸造精品品牌
黄冈教育品牌的形成由来已久,如何激活黄冈教育品牌健康发展,使之做大做强做成知名精品品牌?
黄冈市市委书记刘善桥为此殚精竭虑,经常深入教育系统,深入基层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一系列发展黄冈教育、打造黄冈教育知名品牌的科学决策。
黄冈市市长刘雪荣指出,教育品牌是优质教育的体现,坚持教育品牌战略,将黄冈教育品牌打造成黄冈的城市名片。
他介绍说,从1996年,黄冈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科教兴市”至今,在每一个时期,市委市政府都要确立教育发展重点,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市情,出台相关政策。如: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校舍维修长效机制、“两免一补”机制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保证了黄冈教育步入良性、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刘雪荣表示,加快黄冈教育品牌的培育和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把教育的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完美结合。黄冈教育不打毫无准备之仗,为了这张“城市名片”,黄冈教育发展拥有了自己的一套成熟思路。
全力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品牌学校、品牌教师、品牌校长、品牌教研团队等,形成全国独有的黄冈教育特色。
在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上保持优势地位;在课程改革和深化素质教育中不断推出新的举措;在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上率先进行新的突破;在办学体制创新上也大胆进行了新的尝试。加大培育名优学校的力度,创建一批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品牌学校;实施名师培育工程,建立“名校长工作室”、“名师课堂”,推行“名师导学制”,树立师德标兵,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名师队伍,都是缔造黄冈优质教育品牌最强有力的支撑!
及时调整教育发展思路,树立教育一盘棋的大教育观,合理利用黄冈优质教育资源。坚持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并举,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促进政府办学、社会力量办学,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极大满足全市不同受教育人群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同时,大量吸引周边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来黄冈就学,带动黄冈第三产业繁荣发展。黄冈中学在广东省惠州市创办了黄冈中学分校的成功实践,为黄冈教育品牌培育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要实施品牌保护工程,针对当前全国各地冠以黄冈名义的学校多达数十所,而黄冈教辅资料满天飞,但真正由黄冈创办联办的学校和组织编写的资料寥寥无几的现状,为使黄冈品牌形象及相关权益免受伤害,应该立即寻求对策,果断采取措施,一是增强品牌发展意识和保护意识,制定品牌保护方案,促进教育品牌做大做强;二是加快教育品牌商标注册,可以黄冈教育地域整体或学校个体(如黄冈中学)等独立进行商标注册申请,使之得到合法保护。三是通过依法依规维护黄冈教育形象和权益,实现品牌有效保护。同时,打造黄冈教育知名品牌,要强化项目驱动、政策扶持、集团先行、加快品牌产业开发、重视品牌标志建设。
今天的黄冈教育,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优,黄冈教育知名品牌呼之欲出,顺理成章,自然而然。
2007年12月14日,由中央教育研究所、湖北省教育厅主办,黄冈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基础教育·黄冈论坛”在黄冈举行。5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知名大中小学校长齐集在这个内陆城市交流取经,由此可见黄冈教育界在国内教育界的影响力、号召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省黄冈市基础教育声誉鹊起,以“高成才率”、“国际奥赛摘金夺银”、“黄冈教学资料”三大教育现象轰动全国。每年,从这块红土地上走进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优秀学子有3000名左右。黄冈学生在国际奥赛摘金夺银,多次为国家赢得荣誉。黄冈教学资料风靡全国。黄冈中学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第一名”。“嫦娥1号”探月工程有三位专家——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卫星变轨发动机技术负责人刘昌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贺祖明,都是从黄冈走出去的优秀学子。
一个中部省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何以有如此强势的教育?记者就此调查采访,得出一个基本结论:黄冈教育根植沃土,崛起不是偶然。
人文底蕴深厚
二月的古城黄州,已是春意盎然。2月22日,在前往市政府的路上,记者和出租车司机童华闲聊起来,童华告诉记者:“今天的黄冈出名是因为教育。在他看来,教育已经成了这个城市的一面旗帜或者灵魂。
“黄冈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我们有别于其它城市的地方,就是‘名人之都,教育之乡’,舍我其谁!”当听了记者转述的童华的话,黄冈市市长刘雪荣不无自豪的说。刘雪荣一再表示,是“良好的人文精神为黄冈优质教育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黄冈人文精神是形成黄冈教育现象的社会基础。”
黄冈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素有“吴头楚尾”和“湖北东大门”之称。现辖11个县市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万人。
这里,自秦代设郡始,就崇文重教,耕读为本,蕴育了明礼诚信、勤奋好学的民俗民风,造就了黄冈人文荟萃,大师辈出。孕育了毕升、李四光、彭桓武等科学巨匠,滋育了李时珍、杨济泰、万密斋、庞安时四大名医,扶育了道信、弘忍两代高僧,推育了熊十力、汤用彤等哲学大师,哺育了黄侃、闻一多、胡风等文化名流;嗣育了王亚南等经济学大师赢得了“唯楚有才,鄂东为最”的美誉。
李白、杜牧、李贽、苏轼等历代名贤毕至,也在此留下千古名篇。耳熟能详的“背冰抱玉”、“程门立雪”的故事发生地就在黄冈市境内的红安县二程村,其发奋求学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黄冈人。
这里,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事件,孕育了共和国1位元帅,2任国家主席,3位党的一大代表和200多名开国将帅所辖红安县有“将军县”之称。
重教氛围浓烈
在黄冈,无时无刻都让人感受到这片红土地对教育的重视。采访中,有几个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黄冈是一座正在发展中的中等城市,没有稠密人群,也没有繁华的城市建筑群,市委市政府的办公大楼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产物,显得十分简陋,但进入黄冈中学新校园后就充分感受到城市对教育的“奢侈”:占地600多亩,高耸的教学大楼,开阔的广场,现代化的体育馆,就充分显示出黄冈人铸造教育品牌,彰显教育魅力的决心与气魄。
黄冈市教育局局长杨优秀告诉记者:“毫不夸张地说,在黄冈,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最美丽的风景在校园。各县对教育的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非常高——这个数字一般的地方都达不到。”
说到教育在黄冈的影响力,还有几个细节很有说服力:在黄冈中学校长陈鼎常的名片上记者看到,除了印有黄冈中学校长,还有“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还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94年,黄冈中学举办90年校庆,消息上了当天的新闻联播,排在第五条;黄冈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页显著位置挂着“黄冈中学”的图片黄冈中学和陈鼎常受重视的程度,某种意义上就是教育在黄冈的地位的象征。
重教兴学,既成官规,又是民俗。
在黄冈的两天,记者走遍了该市的的街头巷尾发现,人们谈论最多的既不是柴米油盐,比的也不是金钱财富,大家张口闭口都是小孩的学习,而且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黄冈人”都能讲出几个尊师重教的故事。
其中,一位母亲的故事让记者为之动容。一个失去丈夫的母亲带着三个孩子生活,为了让孩子读书,母亲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的结果是,三个孩子都考上了重点大学,其中两个从“黄高”毕业的孩子分别考上了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尽管母亲最终因病去世,但在她生前,曾被湖北省省长接见,还被称为“英雄母亲”。
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学生们,其刻苦勤奋可想而知。这里曾经流传着“一桶水”的故事:南方酷暑,好学的学生为了驱蚊降温,专门打一桶冷水,把脚泡在里面,同时继续学习。“黄高”原副校长、黄冈市教科院董德松院长说,这个故事是别人杜撰的,但是他不否认黄冈孩子的勤奋。
“在这里,你不学习自己都会感觉心里不安。”在黄冈中学借读的高三学生祁泽鹏这样告诉记者,其实这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与其他学校并没有根本区别,唯一让人感觉不同的就是,有一种看不出来但又能强烈感觉到的东西,可能这就是一种学习的精神。
教法不断创新
黄冈的教学质量高,是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的结果。黄冈中学校长陈鼎常在英国伊顿公学演讲时说:“培养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学生、善于创新的学生,已经成为黄冈中学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走进黄冈的课堂,你就会真切地感受到教学的魅力。研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每节课教师讲授一般不超过25分钟。提倡学生上讲台,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标新立异。黄冈中学保护学生好奇心、偏爱小调皮的一些故事曾被传为佳话。因获奥赛金牌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和夸奖的怪才王崧,平时上课不看黑板,不记笔记,在纸上乱画小人小狗,教师不是一顿批评而是采取特殊的关怀培养法,使之终于发光。
既重视基础又重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黄冈教育的精髓。为巩固基础知识,黄冈教学中也重视适度、科学的训练。嫦娥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前不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的学习成绩并不是最拔尖的,但从小我的基础打得牢,扎实的基础是我专业发展、工作突出的不竭源泉。”
“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考生’,而是培养‘学生’;不是把课堂变为按工艺流程进行人才生产的梦工厂,而是把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鲜活的人来造就”黄冈中学校长陈鼎常对记者说。
“黄冈中学的教学模式是面向大学的,老师不会逼着你学,也不会三天两头找你谈话鼓励你,学校不会发一些乱七八糟的学习资料,总之你得自己学会学习。”黄冈中学高三16班学生江梦南告诉记者。
谈到“素质”还是“应试”的问题,黄冈中学校长助理徐超说,曾经有一位来访的记者,跟随他带领理科班的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和当地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有搞调研的,有搞摄影的“那位记者看到这些,看到学生的表现。对我说,我知道了‘黄高’到底是不是素质教育。”
一位校友回忆道:“课外活动也很多,有美育节、春游、球类运动会、秋季运动会、理化生晚会、辩论赛、“五四”歌手大赛、青年志愿者活动每个星期六晚上还会放最新的电影。”
不仅是黄冈中学,在黄梅一中,记者同样看到了素质教育的身影。
黄梅一中在开足开齐必修课的同时,同样开有几十门选修课。学校规定每个教师必须主讲一门选修课,教师既可以选择学校提供的课题,也可以自主确定课题。学校还规定,学生每学期可以选择两门选修课,每门课程5个学分,高中阶段至少选修四门选修课,修满20个学分。毛泽东诗词欣赏、中外名著选读、线性规划初步、名曲欣赏、时事点评、网页设计等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统统走进了学生的课堂。更有与当地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楹联课”——黄梅是“楹联之乡”。几年下来,学校自己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校园联花——黄梅一中学生对联集萃》。
与选修课的开设相呼应,从2000年起,黄梅一中每年举办一届文化艺术节,每届艺术节都历时一个月,开展卡拉OK、围棋象棋赛、拔河赛、美术作品展、综合文艺汇演、开心智力园游园会等活动。
通过平时的这些活动,再加上学校承办的一些大型的活动,学生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2005年和2006年,学校分别承办了黄冈市第四届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和湖北省21届高级中学田径运动会,由一个年级全体师生参加的大型团体操,给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长何兰田特别强调了“全体”二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演出都不是靠突击完成的,如果不是我们平时就矢志不渝地开展这些活动,碰到大型活动,学生们靠一时的练习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教育发展均衡
提到黄冈的基础教育,黄冈中学早已经是名声在外,长期保持的高考升学率和奥赛的显赫成绩让“黄冈”成为一个独特的教育品牌,从恢复高考到新的世纪,几十年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除了赫赫有名的 “黄高”,象敢于创新、培养了大批人才的蕲春一中等黄冈市各“县中”在教育质量上也都不甘落后,就像黄冈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瞿建新所说,“我们下辖县的任何一个‘县一中’,现在都敢和‘黄高’叫板”。黄冈市基础教育在教育质量上可以说是均衡发展的。当然,黄高依然是“龙头老大”。
在有“教授县”之称的蕲春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确定了“教育优先,适度超前,跨越发展”的战略,使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多次受到前来视察的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黄冈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营造了全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高中阶段,以黄冈中学为龙头,各重点高中齐头并进;初中阶段,学校合格达标率达到100%;小学阶段,湖北省小学综合实力50强,黄冈占了一半。
黄冈基础教育既重视基础知识训练,又重视创新能力培养。黄冈中学生设计制作的机器人在全国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黄冈市中小学生仅去年就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专利40项。多年来,黄冈中学不通过高考这一途径免试上大学的学生每年有30名左右,总共有600多名学生被保送免试上大学。据统计,历届从黄冈中学考走的学生,进入高校以后,有三分之二以上被选拔为学生干部。
黄冈是基础教育强市,也是职业教育大市。近几年来,黄冈市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行业配套、专业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并与其它教育相沟通的办学格局,构建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新体系。
全市现有各类职业技术院校47所。全市职业教育规模达到12万余人,其中中职在校生9.6万人,创历史新高。黄冈各职院、职校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改革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全市探索出订单培养式、学习实训交替式、垫资(零收费)入学式、规模与专业固定式、因人而定式等五种模式,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100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试点学校中,全省3所,黄冈市电子信息中专、华晟中专名列其中。据统计,全市各类职业学校建立的就业基地达600多个,学生就业率高达98.2%以上。
除了实施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黄冈还非常注重各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一是抓合格学校的达标工程,改进薄弱学校;二是开展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三是倡导“三化”“三园”,加快学校的现代化进程。“三化”即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三园”即绿色校园、科研校园、数字校园。
铸造精品品牌
黄冈教育品牌的形成由来已久,如何激活黄冈教育品牌健康发展,使之做大做强做成知名精品品牌?
黄冈市市委书记刘善桥为此殚精竭虑,经常深入教育系统,深入基层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一系列发展黄冈教育、打造黄冈教育知名品牌的科学决策。
黄冈市市长刘雪荣指出,教育品牌是优质教育的体现,坚持教育品牌战略,将黄冈教育品牌打造成黄冈的城市名片。
他介绍说,从1996年,黄冈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科教兴市”至今,在每一个时期,市委市政府都要确立教育发展重点,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市情,出台相关政策。如: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校舍维修长效机制、“两免一补”机制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保证了黄冈教育步入良性、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刘雪荣表示,加快黄冈教育品牌的培育和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把教育的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完美结合。黄冈教育不打毫无准备之仗,为了这张“城市名片”,黄冈教育发展拥有了自己的一套成熟思路。
全力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品牌学校、品牌教师、品牌校长、品牌教研团队等,形成全国独有的黄冈教育特色。
在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上保持优势地位;在课程改革和深化素质教育中不断推出新的举措;在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上率先进行新的突破;在办学体制创新上也大胆进行了新的尝试。加大培育名优学校的力度,创建一批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品牌学校;实施名师培育工程,建立“名校长工作室”、“名师课堂”,推行“名师导学制”,树立师德标兵,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名师队伍,都是缔造黄冈优质教育品牌最强有力的支撑!
及时调整教育发展思路,树立教育一盘棋的大教育观,合理利用黄冈优质教育资源。坚持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并举,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促进政府办学、社会力量办学,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极大满足全市不同受教育人群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同时,大量吸引周边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来黄冈就学,带动黄冈第三产业繁荣发展。黄冈中学在广东省惠州市创办了黄冈中学分校的成功实践,为黄冈教育品牌培育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要实施品牌保护工程,针对当前全国各地冠以黄冈名义的学校多达数十所,而黄冈教辅资料满天飞,但真正由黄冈创办联办的学校和组织编写的资料寥寥无几的现状,为使黄冈品牌形象及相关权益免受伤害,应该立即寻求对策,果断采取措施,一是增强品牌发展意识和保护意识,制定品牌保护方案,促进教育品牌做大做强;二是加快教育品牌商标注册,可以黄冈教育地域整体或学校个体(如黄冈中学)等独立进行商标注册申请,使之得到合法保护。三是通过依法依规维护黄冈教育形象和权益,实现品牌有效保护。同时,打造黄冈教育知名品牌,要强化项目驱动、政策扶持、集团先行、加快品牌产业开发、重视品牌标志建设。
今天的黄冈教育,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优,黄冈教育知名品牌呼之欲出,顺理成章,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