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在汤原地区始终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遏制灾害发生发展势头,常发灾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偶发灾害逐年上升,面对林业有害生物发展态势,要从源头抓好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一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防控队伍,逐步完善各项防控措施,加快森林自身抵御灾害的能力步伐,促进森林生态平衡。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应对措施
森林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有害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衍生物,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指对林木有害的植物、动物、病原微生物。包括害虫、病害、害鼠(兔)和有害植物。这些有害生物是森林生长的大敌, 与森林火灾和乱砍滥伐并称为森林三大灾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及防治的必要性、紧迫性。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为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汤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防控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1.汤原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形势
1.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
1.1.1汤原地区常发性害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
以松毛虫和鼠害为主的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每年发生面积均在2万亩以上,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成为有害生物防治的重中之重。
1.1.2突发性有害生物日益突出
1996年落叶松叶蜂、2011年杨叶蜂、2012年柞褐叶螟在汤原地区大发生。虽末造成大的灾害,但这几种灾害在汤原有记录以来从末发生过危害,出现了危害,危害面积达千亩以上。
1.1.3偶发性有害生物在一些地方暴发成灾
舞毒蛾在汤原地区很少发生或造成危害,1996年突然暴发成灾,大面积次生林叶被吃光,面积达到几万亩以上。
1.1.4检疫性有害生物蔓延速度加快
上世纪末,杨干象在汤原地区还没有发现危害,近两年,随着造林绿化步伐加快,外地引进苗木数量品种不断增加,杨干象在本地危害程度和危害面积逐渐扩大。
1.2诱发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因素
1.2.1气象条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极端气象因子出现频率增加。汤原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近几年连续干旱、暖冬等异常天气,造成树势衰弱,害虫越冬死亡率低,病虫基数急剧增加,给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传播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
1.2.2森林自身御灾能力
森林结构类型能表现出抵御灾害的能力,大面积纯林抵御林业有害生物侵袭能力弱,混交复层林的森林群落在抗御灾害能力要强,也就是说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群落,在抵御生物灾害能力上要高于物种简单的森林群落。本县大面积人工纯林较多,特别是中龄林以上林分组成多数为纯林,森林群落构成简单,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抵御生物灾害能力不强,一旦发生病虫害,极易暴发成灾。
1.2.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能提高森林自身御灾能力,在森林经营管理的理念上要树立正确导向,改变过去对林木经营管理粗放,投入不足,没有及时进行土壤和树体管理,致使部分林木处于亚健康甚至衰弱状态,诱使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
1.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机制有待完善
1.3.1防治投入机制
许多公益林,在生态防护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森林经营者从中获益很少,由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标准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投入比例低,森林经营者难以承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费用。防治经费的短缺,降低了森林本身御灾抗灾减灾能力。
1.3.2防治渠道
现在的大部分森林经营者缺乏防治知识和技术,缺少防治设备,面对灾害发生时,没有能力解决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问题,人工防治技术还没有得到普及,防治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尚需完善。
1.3.3防治基础设施
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还不完善,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防治设备和交通工具等,测报、检疫、防治等环节未达到最佳运作管理模式和协调均衡发展,森防体系建设急需加强。
1.3.4防治意识
森林经营者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和防治检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足,国家防治方针和责任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灾来救灾和从众意识,没有像森林防火那样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
2.1加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
森林资源培育的各环节中都有林业有害生物和参与。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增强防治能力。全面强化宣传工作和法規教育,加快实用技术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全社会森防意识。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形势需要,大力培植防治市场,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和队伍,促进森防社会化服务,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2.2提高森林自御能力
从森林经营理念出发,大力推进综合性营林措施,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发展生态林业,提高林分健康水平。在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等各个环节都要增加林业有害生物预防措施,实行规范化管理,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
2.3防控机制转变
按森林分类经营改革的思路,建立公益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重大危险性病虫的治理,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以经营者投入为主、各级政府补贴为辅的投入机制,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防灾减灾计划,对以天然林为代表的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林有害生物,走政府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联防联治;对以落叶松林为代表的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有害生物,走市场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群防群治。
2.4引进现代化防控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防治手段也在不更新。就汤原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上来看,改变了过去大量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广泛采用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安全的绿色农药。施药手段也得到了改进,大面积防治的地域,应用飞机和车载喷雾机等各种新型防治机械,不仅提高了防治效率,而且还降低了防治成本,增强了防治效果。按着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上,要加快实现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对常发生性林业有害生物以飞机防治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对偶发性害虫以车载喷雾器防治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对珍稀经济林、园林、观赏林以人工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同时,要加强对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引研推广工作,走无公害的绿色防治之路,依靠科技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1]张执中等.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陈昌洁.松毛虫综合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4]张星饶.森林病理学研究的生态数学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5]于宝生,田淑艳.森林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
[6]刘松柏.论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J].现代农业科学,2008.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应对措施
森林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有害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衍生物,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指对林木有害的植物、动物、病原微生物。包括害虫、病害、害鼠(兔)和有害植物。这些有害生物是森林生长的大敌, 与森林火灾和乱砍滥伐并称为森林三大灾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及防治的必要性、紧迫性。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为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汤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防控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1.汤原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形势
1.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
1.1.1汤原地区常发性害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
以松毛虫和鼠害为主的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每年发生面积均在2万亩以上,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成为有害生物防治的重中之重。
1.1.2突发性有害生物日益突出
1996年落叶松叶蜂、2011年杨叶蜂、2012年柞褐叶螟在汤原地区大发生。虽末造成大的灾害,但这几种灾害在汤原有记录以来从末发生过危害,出现了危害,危害面积达千亩以上。
1.1.3偶发性有害生物在一些地方暴发成灾
舞毒蛾在汤原地区很少发生或造成危害,1996年突然暴发成灾,大面积次生林叶被吃光,面积达到几万亩以上。
1.1.4检疫性有害生物蔓延速度加快
上世纪末,杨干象在汤原地区还没有发现危害,近两年,随着造林绿化步伐加快,外地引进苗木数量品种不断增加,杨干象在本地危害程度和危害面积逐渐扩大。
1.2诱发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因素
1.2.1气象条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极端气象因子出现频率增加。汤原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近几年连续干旱、暖冬等异常天气,造成树势衰弱,害虫越冬死亡率低,病虫基数急剧增加,给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传播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
1.2.2森林自身御灾能力
森林结构类型能表现出抵御灾害的能力,大面积纯林抵御林业有害生物侵袭能力弱,混交复层林的森林群落在抗御灾害能力要强,也就是说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群落,在抵御生物灾害能力上要高于物种简单的森林群落。本县大面积人工纯林较多,特别是中龄林以上林分组成多数为纯林,森林群落构成简单,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抵御生物灾害能力不强,一旦发生病虫害,极易暴发成灾。
1.2.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能提高森林自身御灾能力,在森林经营管理的理念上要树立正确导向,改变过去对林木经营管理粗放,投入不足,没有及时进行土壤和树体管理,致使部分林木处于亚健康甚至衰弱状态,诱使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
1.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机制有待完善
1.3.1防治投入机制
许多公益林,在生态防护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森林经营者从中获益很少,由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标准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投入比例低,森林经营者难以承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费用。防治经费的短缺,降低了森林本身御灾抗灾减灾能力。
1.3.2防治渠道
现在的大部分森林经营者缺乏防治知识和技术,缺少防治设备,面对灾害发生时,没有能力解决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问题,人工防治技术还没有得到普及,防治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尚需完善。
1.3.3防治基础设施
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还不完善,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防治设备和交通工具等,测报、检疫、防治等环节未达到最佳运作管理模式和协调均衡发展,森防体系建设急需加强。
1.3.4防治意识
森林经营者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和防治检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足,国家防治方针和责任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灾来救灾和从众意识,没有像森林防火那样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
2.1加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
森林资源培育的各环节中都有林业有害生物和参与。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增强防治能力。全面强化宣传工作和法規教育,加快实用技术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全社会森防意识。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形势需要,大力培植防治市场,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和队伍,促进森防社会化服务,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2.2提高森林自御能力
从森林经营理念出发,大力推进综合性营林措施,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发展生态林业,提高林分健康水平。在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等各个环节都要增加林业有害生物预防措施,实行规范化管理,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
2.3防控机制转变
按森林分类经营改革的思路,建立公益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重大危险性病虫的治理,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以经营者投入为主、各级政府补贴为辅的投入机制,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防灾减灾计划,对以天然林为代表的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林有害生物,走政府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联防联治;对以落叶松林为代表的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有害生物,走市场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群防群治。
2.4引进现代化防控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防治手段也在不更新。就汤原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上来看,改变了过去大量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广泛采用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安全的绿色农药。施药手段也得到了改进,大面积防治的地域,应用飞机和车载喷雾机等各种新型防治机械,不仅提高了防治效率,而且还降低了防治成本,增强了防治效果。按着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上,要加快实现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对常发生性林业有害生物以飞机防治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对偶发性害虫以车载喷雾器防治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对珍稀经济林、园林、观赏林以人工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同时,要加强对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引研推广工作,走无公害的绿色防治之路,依靠科技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1]张执中等.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陈昌洁.松毛虫综合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4]张星饶.森林病理学研究的生态数学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5]于宝生,田淑艳.森林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
[6]刘松柏.论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J].现代农业科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