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教学实录及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前谈话,聊“神”
  (师板书“神”)
  师:现代社会通常用来形容某些本领异常高超的人为“神”,如电影里常看到赌术高超的人被称为——“赌神”。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神?
  生:比如说军神。
  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
  课文的题目,你挺会偷懒的。
  (哄堂大笑)
  师:谁再说一个?
  生:神医。
  师:神医,或者我们把这个医放到前面来,有医神,也有医圣,对吧?
  生:武神。
  师:好像有一部电影里面
  有一个武神,周杰伦演的。
  师:现在人们也把一个跳舞跳得特别好的演员称为舞神,你知道是谁吗?
  生:杨丽萍。
  师:还有赛车的人。
  生:车神。
  师:知道车神是谁吗?那个车神叫舒马赫。他拿过八次F1方程式的大满贯。好,聊了这么多,接下来咱们开始上课。
  二、检查预习,梳理疑问
  1.把握大意,理清情节人物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
  课文,它的题目中也有一个“神”,题目是《军神》。(在“神”字前板书“军”)
  师:军神,课文咱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也读过了,那谁能借助课题简要地说一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思考)
  生:短文大概意思是一名病人来到沃克医生开设的诊所里,沃克医生问他得了什么病,他说自己被打伤了眼睛,需要做手术。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所以只能直接做手术。做手术时病人一直抓着床单,把床单都抓破了,手术后医生得知他叫刘伯承,十分敬佩他,尊称他为“军神”。
  师:他在说的时候有一个突出优点,就是抓住了这篇文章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
  生:沃克。
  (师板书)
  师:还有一个是——
  生:刘伯承。
  (师板书)
  师:谁还能说得比他再简
  洁些呢?你们在预习的时候已经试着概括过了,借助一下你们的预习纸,能说得简洁些吗?
  生:沃克医生迎来了一个病人——刘伯承,刘伯承右眼被打伤了,需要进行手术,可是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毅然挺了过来。沃克医生被刘伯承的所作所为震撼了,称刘伯承为“军神”。
  师:你概括得很简洁,而且语言非常流畅。
  2.梳理课前疑问
  师:这篇文章,我们在读的时候还是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是不是?
  生:是!
  师:我让大家提一个最想探讨的问题,但是我发现很多同学提了两个,甚至有些同学提了三个。张老师已经把你们的问题整理了一下,(课件出示)这么多问题,你会把它们分成几类呢?
  1.刘伯承为什么要隐瞒身份?(邹成磊等11人)
  2.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杨子铭等31人)
  3.刘伯承为什么要数手术的刀数? (许真晨等4人)
  4.刘伯承为什么能在手术中一声不吭?(陈启杭等2人)
  5.文中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刘伯承作为一个军人的勇气?(张馨予)
  6.为什么沃克医生手术中会这样紧张?(郑乐怡等5人)
  7.沃克医生两次愣住分别是为什么?(胡格然等4人)
  8.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有哪些变化?(王奕山)
  生:两类。一类是针对刘伯承提的问题,还有一类是针对沃克医生提的问题。
  师:对,抓住主要人物来提问题,非常好。那我们来看,第一类问题中,从第二个问题到第五个问题,你觉得只要解决了哪个问题,其他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生:第二个。
  师:下面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沃克医生提的。你看,为什么沃克医生手术会这样紧张?两次愣住分别是为什么?态度有哪些变化?这研究的好像也是一个问题。
  (生思考)
  师:这个问题张老师来帮你解决,态度变化肯定是因为人物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心理。
  (师出示)
  1.刘伯承为什么要隐瞒身份、撒谎?(问题1)
  2.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问题2、3、4、5)
  3.沃克医生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问题6、7、8)
  【点评: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预习交流,不仅要了解学生的预习收获和疑问,还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使之指向学习重点,从而明确这节课探究的重难点,落实以学定教,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关注。】
  二、深入阅读,探究疑问。
  1.探究问题1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现在有没有同学能解决?没有同学知道也很正常,这个事件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出示文字资料,生默读。)
  1916年,袁世凯要做皇帝,发动了战争。刘伯承参加了革命军,带领军队和袁世凯的反动军阀进行战斗。在一场战斗中,刘伯承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当他掉头招呼一个落在后面的士兵时,却不幸被一颗子弹射中,子弹从颅顶射入,从右眼眶飞出,血流如注。由于反动军阀握有统治权,为了躲避反动军阀的捕杀,刘伯承必须接受秘密治疗。
  师:正因为这样,所以他要隐瞒他自己的身份。
  【点评:资料的引入讲求“适时”,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用在学生的疑惑处。】
  2.探究问题2
  师:那么为什么沃克医生要称刘伯承为军神呢?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谁有什么好建议?   生:我们可以关注刘伯承的言行。
  师:很好的建议,你的阅读能力一定很强。请浏览课文,刘伯承的哪些表现和一般军人不同?画出相关内容,用短语、词语归纳。
  (生默读、圈画)
  师:我们来交流。
  生:我找到的是第13自然段:“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什么地方跟一般军人的表现不同。用短语行吗?
  生:他不施行麻醉进行手术。
  师:我们可以概括为拒绝麻醉。这是和一般军人表现不一样的。(出示:拒绝麻醉)
  师:来,我们接着这样找。还有第二处和一般军人表现不一样的吗?
  生:我找到的在第17自然段:“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师:这和一般的军人表现有什么不一样?试着概括一下,行不行?
  生:强忍剧痛。
  (师出示:强忍剧痛)
  师:还有第三处吗?
  生:在第19自然段:“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他和别的军人不一样的地方是数刀数。
  师:而且都把刀数给数清楚了,因此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
  生:数清刀数。
  (师出示:数清刀数)
  师:他和一般军人不同的地方就是:拒绝麻醉、强忍疼痛和数清刀数。有三个长句子,请你选择最能打动你的一个或两个句子,细细地读一读,把你读出来的感受写在这个句子的边上。做个批注,好吗?
  (生阅读批注,师巡视。)
  生:我选择的是第3句,刘伯承在巨大疼痛的干扰下,还是能数清刀数,甚至有时候还能勉强一笑。
  师:“勉强一笑”这是对刘伯承一个神态的描写。你说得非常好,从勉强一笑可以看出他的坚强。
  师:还有同学有补充吗,或者你找到的关键词体会到的感受和他有所不同吗?
  生:“一直”这个词让我觉得刘伯承不像凡夫俗子,一般人如果不接受麻醉的话,这样直接做手术,我相信他做完手术之后一定会晕过去的。
  师:他不是凡夫俗子。
  生:我选择第二句,这一句里面我找出了几个词语:紧紧、越来越使劲、居然、抓破,这些词语体现出虽然那个手术过程十分痛苦,可刘伯承仍然努力克制着自己。
  师:这里面的重点词都要
  抓牢了,那么咱们一起来看这个句子好不好?还有和她选择同样的举一下手,示意一下,好的,人数还不少。现在张老师问问你:假如,你是一个电影导演,你要把这句话拍成一个场景,你会放大这句话中的哪一个细节?
  生:崭新的白床单被他抓破了。
  师:因为这能够体现——
  生:能够体现手术给他带来的疼痛。
  师:还能够体现刘伯承——
  生:很顽强。
  师:他抓住的是这样一个“镜头”。来,换一位“导演”。
  生:我找的是“汗如雨下”的脸,因为这样子可以表现刘伯承十分坚强,即使不麻醉也能够进行手术。
  师:两位“导演”选择的角度不一样,一个聚焦的是手,还有一个聚焦的是面部。好的,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很好。那么,我们看一看,别的“导演”是怎样来拍这个画面的,他们关注的是什么,好吗?让我们走近那场手术。
  (生观看视频)
  师:大家看的时候眉头都皱起来了,这个导演拍摄的角度和刚才两位同学的想法是那么相近。只要读懂剧本,大家都有做导演的才能。
  师:我们交流最后一句。
  生:我从 “平静”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他为了让自己有个清醒的大脑,强忍疼痛,而且显得非常平静,他坚强又勇敢。
  师:她就抓住了一个词语——“平静”。据资料记载,这场手术一共延续了三个半小时……她从词语当中有所发现,我提醒大家,我们从标点符号当中有时也能够读出一些不同的味道。有发现吗?
  生:“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后面是感叹号,说明刘伯承手术中不施行麻醉,为的是以后可以继续工作。
  师:你想突出这个内容,是吗?你来读出这句话,注意突出最后一个标点。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我们通过这些句子的研读,发现刘伯承还真是和一般的军人不一样。(出示:“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了吗?
  生:明白了。
  师:作者为什么能把刘伯承的人物形象如此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生:作者抓住了他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了细致描写。
  【点评:整个板块设计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带有个人情感认识的见解。在学习过程的展开中,抓住核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此为线索展开教学活动,思路清晰,有效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一教学环节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问题的解决靠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来完成;二是重视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特点;三是教师的引导适时、适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四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探究的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
  3.探究问题3
  师:刘伯承的表现让我们读懂了“军神”,那么沃克医生的心理产生了哪些变化呢?我们来探究第三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用括号标出描写沃克医生的句子,能找几句就找几句。
  (生默读、圈画)
  师:找到了几句?
  (生交流后整体出示描写沃克医生的12处句子,浏览屏幕对照,没找全的在文中画   下来。)
  师:基本找全了,对吗?来,请大家拿出自学单,浏览这些句子,想想沃克医生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填一填。(出示探究内容:学习单第二题)
  思考:沃克医生的心理主要经历了哪些变化?简要概括填在下列横线上。
  → → →
  → →
  师:请你和小组内的同学试着讨论着填,用词语概括一下填在横线上。
  (生小组合作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我请一个小组把他们的学习单展示一下。
  (生上台实物投影)
  师:告诉大家,你填的这些词语的理由是什么?
  生:第一个词是“冷漠”,因为课文里面说沃克医生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师:这个词比别的小组的“冷冷”更恰当。继续说。
  生:第二个词是“惊疑”。因为沃克医生看到病人的病情十分严重,所以眼睛里闪出了惊疑的神情。
  生:第三个是“生气”,因为医生沃克得知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所以非常生气。然后下一个是紧张,因为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从来都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所以在做手术时非常紧张。然后是震惊,因为沃克医生做完手术后,病人不但没有晕过去,而且还十分清醒,并且数清了刀数,所以十分地震惊。
  师:课文里面的词语是
  “惊呆”吧?他换了“震惊”来概括人物心理,更恰当。
  生:最后一个是“肃然起敬”,因为沃克医生得知那位病人是川东支队的将领刘伯承,所以非常敬佩他。
  师:说得真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师:这位同学在学习时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他和我们其他人都不一样。另外,小组是讨论完一个填一个,接着找下一个,对不对啊?他们小组是先一起讨论,究竟有哪些心理变化,然后再动笔,这样可以把人物的心理变化梳理得更加准确、清楚。
  师:现在,问题来了。(出示课件)我们梳理清楚了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也发现在这篇文章当中,写沃克医生的语言有这么多,全文一共679个字,写沃克医生的就有438个字,超过了一半,有什么问题吗?
  生:文章主要写的是“军神”,为什么要用大部分文字写沃克医生?
  师:这问题你能解决吗?我们已经走近了沃克的心,也看了刘伯承的表现,你现在需要把这两条线结合起来,可能就会想明白。
  生:因为描写沃克医生的这一切就可以体现出刘伯承与其他军人的不同。
  生:因为沃克是一个医生,他自己非常清楚手术的痛苦,这些描写可以体现出刘伯承的坚强。
  师:换句话说,可以说得明白些,写沃克医生花那么多的笔墨,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
  生:更加衬托了刘伯承的坚强。
  师:是的,如果我们说,对于刘伯承的描写,属于——
  生:正面描写。
  师:(板书:正面描写)那么写沃克医生的就是属于——
  生:侧面描写。
  师:让我们再来回顾这一幕。(配乐激情旁白)因为沃克医生知道不用麻醉病人将要面临巨大的痛苦,甚至生命危险。当刘伯承拒绝麻醉时,沃克说——
  生:“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师:手术台上,刘伯承青筋暴起,汗如雨下,沃克说——
  生:“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师:当刘伯承还能勉强一笑,准确地告诉沃克医生一共割了72刀时,沃克由衷地说——
  生:“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师:当刘伯承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时,沃克满怀敬佩地说——
  生:“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
  【点评: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深了学习感受。这样教学既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引导学生揣摩了文章有特色的表达方法:侧面描写。既注重了语文的人文性,又注重了工具性,使两者达到了和谐统一。】
  三、对比阅读,运用写法
  师:从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个军人的坚强品质。在古代也有
  一位军神,知道那个人的名
  字吗?
  生:关羽。
  师:(下发关羽刮骨疗毒的文章)浏览后想一想,这个故事和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军神》侧重于侧面描写,这篇文章侧重于正面描写,大多数都在描写关公。
  师:大家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啊?
  生:是。
  师:就是这么回事,这篇文章当中作者的笔墨都在描写关羽本人,对其他人没有描写。咱们来试一试,在“华佗于是下刀,割开皮肉,一直到骨头。骨头已经发青,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这一处,你能不能抓住站在一边的其他人的表现进行侧面描写,来衬托出关羽的英勇?比如医生华佗,比如和他下棋的马良,再比如站在旁边看手术的将士,选择其中的一个,我们动笔写一下,好吗?
  (生动笔写话,师巡视。)
  师:好,读一读你写的句子。
  生:马良拿起一颗棋子,向关羽看去,手不由得颤抖起来,犹犹豫豫地把棋子放在棋盘上,不忍心再看关羽了。
  师:观者连棋子都拿不稳了,关羽却仍谈笑对弈。
  生:众将士们个个屏住呼吸,铁青着脸蛋,一脸惊异地望着关羽。
  师:你抓住了旁边人的神态,写出了他们内心的害怕、紧张,真好!
  【点评:通过对相关文本的比较和补写,在读写结合中进一步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凸显语用,提高学生阅读、评鉴和表达的能力。】
  四、关注写法,拓展结课
  师:我们回到课前讨论的话题,我想问问大家,我要写“舒马赫的车技特别牛”,我不直接写舒马赫,我除了写舒马赫,还可以写谁呢?   生:可以写他旁边的战友,可以写别的赛车手,舒马赫是如何超过那些赛车手的。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侧面描写的魅力,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试着用一用。
  【点评:关注学生课前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将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运用于日常写作,使语文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
  【评析】
  让“教”适合“学”
  聆听了张卫其老师执教的《军神》,有些感触。选学课文大都与前面的单元主题内容相呼应,是对单元主题的补充与拓展,既可以丰富单元阅读内涵,又可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它可以作为精读课文,也可以作为略读处理。但它依然是阅读教学的一个例子,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个根本是不会改变的。
  张老师和学生的课堂用了略读的方法。课前谈话紧扣“神”字做文章,从“说说你心目中的神是怎样的”到让学生说说知道哪些带“神”的称呼,轻松自如地揭题;然后从整体入手说主要事件,并出示学生课前质疑的三个主要问题:1.刘伯承为什么要撒谎?2.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3.沃克医生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围绕这三个问题深入阅读,探究交流;接着学习文本侧面描写的手法,对比阅读《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补写侧面描写;最后以给“舒马赫的车技特别牛……”增加侧面描写提建议结课。整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为学服务。
  1.遵循了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的原则,这是选读课文教学的灵魂,更是所有阅读教学课堂的灵魂。无论是第一板块“课前质疑,问题梳理”,第二板块“深入阅读,探究疑问”,还是第三板块“对比阅读,运用写法”,都能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以学定教,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
  2.遵循了整体概览、局部细读的原则。概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括号标出描写沃克医生的句子,能找几句就找几句。细读: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恰当地学习语言,训练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阅读的速度,养成阅读的习惯。
  3.遵循了领悟写法、顺势迁移的原则。通过对文本侧面描写的关注,读写结合,让学生当堂通过侧面描写华佗、马良来烘托关羽的坚强。
  4.遵循了浏览为主、朗读为辅的原则。选读课文的教学和精读课文要分清在功能上、方法上有不一样的地方。沈大安老师曾说:“略读课中有感情地朗读不合适。略读课文中的有感情朗读,要和精读课文有明显的区别,做哪些,不做哪些?底线要划清。”张老师的课对朗读的把握恰如其分。
  5.预设和生成基本体现了选学课文编排的课程意义,为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能力、鉴赏能力提供了一定的依托。张老师一定关注了《军神》这篇选学课文对应的是六年级第五组教材,这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单元学习提示中讲到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张老师正是明白《军神》这篇课文编排的课程意义才进行了这样的预设和教学。
  6.教师的设问能力强。课堂上探讨的问题不应该是琐碎的、不经思考学生就能回答的问题,要倡导让学生提一些极具探究空间的大问题,或统领一个教学板块,或统领整堂课、整篇课文的学习。张老师从学生的课前质疑中梳理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就统领了三个教学板块的进程,使过程浑然一体,凸显了整体性。
  这些教法无疑适合学生的学!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安吉县凤凰山小学/浙江绍兴市秀水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尚美教育”的极佳载体。尚美学堂,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美育因素,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美育,实现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正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获得美的感染、美的熏陶、美的浸润、美的启发、美的成长。教师在解读、使用、驾驭教材的时候,要精心选取教材中的“美”的成分,对学生施加“尚美”影响,不仅要反复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准确吃透教材
【设计理念】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前提是对生活有深入的观察和体会。从生活到作文中间的心理内化与外释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环节。本活动的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随手拍视频让学生明白生活的“积累”是多种渠道的,拓宽了素材的面。二是文学创作源于生活,但我们必须是生活的“有心人”。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能达成以上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明白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2.了解作文素材的积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是有层级的,具有“上下位关系”,根据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与学习者已经知道的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奥苏伯尔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类。为了提高高三历史专题复习的有效性和学生把握历史知识层级结构的能力,本文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例,谈谈知识层级结构下的历史专题复习。  用知识层级结构对教
简约是建筑艺术的专用名词,意思是简略的设计没有多余的部分。教学中的简约绝不是纯粹的简单,而是在清简之中蕴含深层的含义,耐人寻味。组块教学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都有无限的可能性,儿童言语智能具有潜在的能力。组块教学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清简而又不乏艺术之美,追求的是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之风。  一、教学设计显“真”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始,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都追求精
《〈天净沙〉二首》在教材体系里不属于同一学段,更非同一组教材。但拿起六年级教材里白朴的这首《天净沙·秋》,脑子里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马致远的那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天净沙·秋思》。尽管这首《天净沙·秋思》被编在七年级,但是一样的风景,有不一样的情绪,一样的格律,有不一样的曲调,一样的境界,有不一样的境地,两首曲子就像人的左右心房,理应惺惺相惜,就像人的左右大脑,确有灵犀一点通,就像伯牙与子期,如高山流
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书法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方方正正的汉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和气节。  字如其人。写字对人格形成、生命涵养的丰富和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写一手美观、大方、漂亮的字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的写字教学中,尽管教师很努力地教学生写字,可很多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一篇充满人文关怀的文章。前两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讲“我”在海边散步时看见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面临困境的小鱼,一个小男孩在认真地把小鱼送回大海;后四段通过“我”和小男孩的对话表现了小男孩感恩生命、关爱弱者的感人精神。  文中小男孩的行动令人肃然起敬。他将小鱼儿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扔向大海。他不是凭着一时的好奇在玩着一种游戏,而是在执着地完成一项使命。这么多的小鱼,他是捡不完的,
周末,先生将学生刚完成的一次测试卷带回家批改。我们俩虽然不在同一所学校,但带的是同年级同学科,好奇使然,我便顺手拿过一张试卷——李晨同学的,书写很漂亮,一面试卷看上去,没有一处出错,心里便默默地想:嗯,是个好孩子!  先生见我拿着试卷便也凑了过来。这一凑不要紧,他可生气了,向我抱怨:“气死我了,李晨,我们班里阅读能力最强的孩子,每次考试阅读基本不失分,可是这一张试卷,你看这么简单的阅读题,就这一个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每天早晨,这朗朗的诵读声都会回荡在我们学校的上空。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至今的经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和发扬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和人生信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传承中华古典诗词文化,让古诗词学习更接近学生的心理特点,更
那是一个初冬的清晨,我与同行教师经过几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如约到达了内蒙古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二小学,此行的目的是进行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  初识  迎接我们的是巴二小的林杰校长,林校长话不多,却十分热情,一直在为我们忙前忙后,看得出来,我们的到来让他特别的高兴。巴二小是一所汉授学校,全校100余名教师,1600多名学生,30多个教学班。每个班有将近50名学生,一大半的学生是来自周边乡村的住宿生,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