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基层服务设施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外部宏观政策环境的影响下,事业单位必须要不断完善和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合理调配,推动政府机关单位的廉政建设。但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应用预算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以这些问题为分析依据,研究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对策
一、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的意义
预算管理是一种集管理目标、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为一体的创新型管理体系,在当前的市场中已经被广泛普及和应用。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国家政府部门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这也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一方面,为了适应当前的政策要求。现阶段,国家为了建立公开透明、合理科学的公共财政收支体系,修订了新的《预算法》,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要依据政策规定,建立规范的预算管理流程,贯彻落实预算目标控制,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有利于提升单位组织的综合管理水平。在预算管理的应用下,事业单位能够立足于战略目标,依据工作计划来统筹安排各项财务收支,并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有效归集与分析,更好地预测外部环境,实现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1]。
二、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以及经费收入来维持单位组织的正常运转,如果事业单位内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那么就无法实现对财政资金及各项经费的监督与控制。但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尚未建成,预算管理工作一般由财务部门来主导,预算编制环节与预算评价环节之间缺乏制衡约束关系,这不仅给财务部门增加了工作负担,也造成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较低。同时,很多事业单位在开展日常业务活动时,缺乏以预算为指导的财务规划,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存在沟通壁垒,从而导致预算管理与事业单位实际运转情况脱节。
(二)预算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管理手段融入预算管理工作中,能够提升预算管理的实施成效。但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因意识淡薄或财政资金有限,信息技术与预算管理结合程度较低,“互联网+预算管理”的创新型管理模式还未在事业单位中应用和普及,单位内大多还采用较为传统的管理方法,以人工操作為主,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也不利于预算管理的应用与发展[2]。
(三)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忽略了预算管理与单位战略规划的紧密结合,日常的公共支出预算编制内容覆盖面不广,影响了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一些事业单位的业务内容比较复杂,其编制项目包括基本预算、项目支出预算以及人员经费等,缺乏管理会计以及其他业务部门的参与,再加上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时间与执行时间跨度较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难免存在实际操作与预算计划不匹配的问题,很难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传统的增量预算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环节,事业单位对下一年度的预算缺乏前瞻性和预测性,这也是造成预算管理脱离实际的主要原因。
(四)预算执行控制力度不足
“重编制、轻执行”的问题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由于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控制力不足,预算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法灵活适应业务项目调整、人员变动以及政策更新等方面的变化,使得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同时,一些预算部门为了在预算绩效评价中能够达成预算指标,存在着随意改变支出事项或年底突击花钱等现象,而相应的预算评价监管部门也往往只关注了预算目标的完成进度,对各个职能部门实际的资金需求和使用情况并没有进行过深入调查,导致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支出控制力不足,资金浪费情况时有发生。
三、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是事业单位顺利开展预算管理的保障机制。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这一机构由预算审批机构、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形成,并由预算管理办公室和财务审计部门作为单位预算监督评价的主要职能部门,在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明确各岗位的职能和权限,以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作为预算管理的牵头部门;另一方面,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还包括相应的辅助设施,事业单位要在预算目标的引导下,将预算任务落实在岗位上,实行岗位责任制,并分离不相容职位,形成各部门和各岗位之间监督制衡的关系。
(二)合理编制预算内容
为了保证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事业单位必须要结合自身业务特征,加强业务部门和预算管理的联系性,在保证“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的原则下,遵循规范的预算编制流程,合理设置预算内容[3]。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预算编制的内容一般以前一预算年度的收支情况作为经验数据,强化社会效益指标,在单位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同时,事业单位尤其要重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加强对“三公经费”的预算管理,严格规定办公开销或公共资产购置等方面的预算支出限额,并要求相关人员要以报销流程为导向,凭证报销,避免内部贪污腐败的发生;最后,事业单位内财政资金的调配应当以预算编制实证调查结果和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严厉打击“突击花钱”现象,对一些预算不达标或预算超支严重的部门给予缩减预算的惩罚,以保证预算管理切实有效。此外,为了实现预算目标与预算执行结果的一致性,事业单位可以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在增量预算运用的基础上推行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要求各部门编制季度预算和月度预算,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预算执行进度,并缩短预算评价考核时间,使预算管理具备更高的执行性。
(三)改进预算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预算管理的促进作用,加大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将“互联网+预算管理”的模式应用于单位的内部治理中,并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基础,对于一些有经济能力的事业单位可以与外部的软件开发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制作更具备事业单位业务特色的财务辅助软件。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可以提升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的处理效率,并提升财务数据的精确性。当然,事业单位还要不断完善预算管理系统,积极引入SAP、ERP等管理工具,利用网络平台建立预算超支预警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实现内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融合与共享,从而优化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
(四)强化预算监督作用
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是保证预算管理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相应的监督机制来对单位内的一切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稽查,建立预算管理与部门(岗位)绩效评价之间的联系,保证内部人员能够主动参与到预算管理中,促进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事业单位也要设置相应的审计监管部门,由特定的预算评价小组将各职能部门的预算指标达成情况反馈到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中,并及时进行整改。此外,事业单位有义务接受广大社会群众及媒体的监督,在信息披露制度的影响下,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外公开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在内外部双重监督的作用下,创造高效清廉的政府部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既是适应政策的要求,也是事业单位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因此,事业单位要立足于预算管理应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完善预算管理体系、科学编制预算内容、改进预算管理模式、强化预算监督等方式,强化预算管理对财政资金的有效控制,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静宇.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关键环节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25):32-32.
[2]刘月芝. 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J]. 投资与创业, 2017(4).
[3]何毅.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7(12):109-110.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对策
一、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的意义
预算管理是一种集管理目标、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为一体的创新型管理体系,在当前的市场中已经被广泛普及和应用。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国家政府部门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这也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一方面,为了适应当前的政策要求。现阶段,国家为了建立公开透明、合理科学的公共财政收支体系,修订了新的《预算法》,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要依据政策规定,建立规范的预算管理流程,贯彻落实预算目标控制,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有利于提升单位组织的综合管理水平。在预算管理的应用下,事业单位能够立足于战略目标,依据工作计划来统筹安排各项财务收支,并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有效归集与分析,更好地预测外部环境,实现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1]。
二、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以及经费收入来维持单位组织的正常运转,如果事业单位内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那么就无法实现对财政资金及各项经费的监督与控制。但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尚未建成,预算管理工作一般由财务部门来主导,预算编制环节与预算评价环节之间缺乏制衡约束关系,这不仅给财务部门增加了工作负担,也造成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较低。同时,很多事业单位在开展日常业务活动时,缺乏以预算为指导的财务规划,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存在沟通壁垒,从而导致预算管理与事业单位实际运转情况脱节。
(二)预算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管理手段融入预算管理工作中,能够提升预算管理的实施成效。但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因意识淡薄或财政资金有限,信息技术与预算管理结合程度较低,“互联网+预算管理”的创新型管理模式还未在事业单位中应用和普及,单位内大多还采用较为传统的管理方法,以人工操作為主,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也不利于预算管理的应用与发展[2]。
(三)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忽略了预算管理与单位战略规划的紧密结合,日常的公共支出预算编制内容覆盖面不广,影响了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一些事业单位的业务内容比较复杂,其编制项目包括基本预算、项目支出预算以及人员经费等,缺乏管理会计以及其他业务部门的参与,再加上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时间与执行时间跨度较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难免存在实际操作与预算计划不匹配的问题,很难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传统的增量预算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环节,事业单位对下一年度的预算缺乏前瞻性和预测性,这也是造成预算管理脱离实际的主要原因。
(四)预算执行控制力度不足
“重编制、轻执行”的问题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由于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控制力不足,预算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法灵活适应业务项目调整、人员变动以及政策更新等方面的变化,使得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同时,一些预算部门为了在预算绩效评价中能够达成预算指标,存在着随意改变支出事项或年底突击花钱等现象,而相应的预算评价监管部门也往往只关注了预算目标的完成进度,对各个职能部门实际的资金需求和使用情况并没有进行过深入调查,导致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支出控制力不足,资金浪费情况时有发生。
三、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是事业单位顺利开展预算管理的保障机制。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这一机构由预算审批机构、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形成,并由预算管理办公室和财务审计部门作为单位预算监督评价的主要职能部门,在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明确各岗位的职能和权限,以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作为预算管理的牵头部门;另一方面,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还包括相应的辅助设施,事业单位要在预算目标的引导下,将预算任务落实在岗位上,实行岗位责任制,并分离不相容职位,形成各部门和各岗位之间监督制衡的关系。
(二)合理编制预算内容
为了保证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事业单位必须要结合自身业务特征,加强业务部门和预算管理的联系性,在保证“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的原则下,遵循规范的预算编制流程,合理设置预算内容[3]。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预算编制的内容一般以前一预算年度的收支情况作为经验数据,强化社会效益指标,在单位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同时,事业单位尤其要重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加强对“三公经费”的预算管理,严格规定办公开销或公共资产购置等方面的预算支出限额,并要求相关人员要以报销流程为导向,凭证报销,避免内部贪污腐败的发生;最后,事业单位内财政资金的调配应当以预算编制实证调查结果和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严厉打击“突击花钱”现象,对一些预算不达标或预算超支严重的部门给予缩减预算的惩罚,以保证预算管理切实有效。此外,为了实现预算目标与预算执行结果的一致性,事业单位可以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在增量预算运用的基础上推行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要求各部门编制季度预算和月度预算,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预算执行进度,并缩短预算评价考核时间,使预算管理具备更高的执行性。
(三)改进预算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预算管理的促进作用,加大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将“互联网+预算管理”的模式应用于单位的内部治理中,并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基础,对于一些有经济能力的事业单位可以与外部的软件开发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制作更具备事业单位业务特色的财务辅助软件。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可以提升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的处理效率,并提升财务数据的精确性。当然,事业单位还要不断完善预算管理系统,积极引入SAP、ERP等管理工具,利用网络平台建立预算超支预警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实现内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融合与共享,从而优化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
(四)强化预算监督作用
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是保证预算管理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相应的监督机制来对单位内的一切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稽查,建立预算管理与部门(岗位)绩效评价之间的联系,保证内部人员能够主动参与到预算管理中,促进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事业单位也要设置相应的审计监管部门,由特定的预算评价小组将各职能部门的预算指标达成情况反馈到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中,并及时进行整改。此外,事业单位有义务接受广大社会群众及媒体的监督,在信息披露制度的影响下,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外公开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在内外部双重监督的作用下,创造高效清廉的政府部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既是适应政策的要求,也是事业单位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因此,事业单位要立足于预算管理应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完善预算管理体系、科学编制预算内容、改进预算管理模式、强化预算监督等方式,强化预算管理对财政资金的有效控制,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静宇.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关键环节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25):32-32.
[2]刘月芝. 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J]. 投资与创业, 2017(4).
[3]何毅.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7(1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