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超越的哲学重建——《周易》与现象学的启示

来源 :周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aol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在轴心时代以宗教的对立面出现,否弃了外在神圣超越,而走上了人本主义的内在超越之路,但在取得丰硕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当今思想的根本任务是克服理性与信仰的对立,这意味着神圣超越的哲学重建。对此,现象学"解构→还原→建构"的思想方法和《周易》"古歌→形而上者→形而下者"的建构路径都有深刻的启示,后者"理→性→命"的命题结构亦可用以阐明重建神圣超越的具体步骤。
其他文献
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陈启云先生于2020年12月1日逝世,享年87岁。陈启云,1933年5月5日生于广东电白县,1956年毕业于中国台湾省立师范大学,后赴香港新亚研究所深造,师从钱穆先生,1960年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问学于杨联陞先生。1967年博士毕业后,在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校区历史系任教27年,1994年转为加州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并返台湾地区任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2002年转为台湾清华大学终身荣誉教授、讲座教授,2004年受聘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2005年受聘为南开大学陈省身讲席教授
期刊
黄黎星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共326页,33.5万字。本书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推出的《藤山述林》丛书之一,主体由引言、正文、附录三部分组成。引言“先秦《易》学与先秦《易》筮研究”认为,周室贵族阶层视《周易》为卜筮圣典,因而,还原当时的用《易》场景、解《易》特征,包括筮官设置、筮法程式、象数意蕴等,乃是先秦易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第一章“《左传》《国语》易筮概述”认为,《左传》《国语》保存了今天所能见到的传世文献中最古老的包含具体情境的《易》筮实例及《易》论,这对于探索先民占卜文化、考辨《周易》的成
汪德迈著,金丝燕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共156页,13.6万字,系“跨文化对话平台丛书”之一。作者是法国著名汉学家,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语言、文字、思想与文化的跨文化研究。本书分为两部分,共九章。第一部分“从占卜到表意字,从表意字到占卜”通过引证大量资料,阐述了源自占卜的表意文字之特性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中,第一章“从骨占学到龟卜学”探讨了骨占学到龟卜学的转向、占卜理性精神的崛起、卜兆标准化对中国表意文字的影响;第二章“表意文字的创作”重点阐释了创作表意文字的关键因素与表意文字的基本特点;
本文旨在经由中西哲学的对比,阐明《易经》所隐含的现象学思维,并由此衍申讨论与其相关的"道论诠释学"。首先,揭示《易经》思想为一象征之逻辑,不同于一般的理性逻辑。其次,以王弼《周易略例·明象篇》为示例,阐明其现象学思路,指出"道、意、象、言"与"道论诠释学"密切关联。再者,经由"存有三态论"的现象学与道论诠释学之结构的深层论述,对现象学与道论诠释学做一总体探源,跨越实然、应然,回归本然,指出"存在、价值、实践、知识"和合为一。最后,总结"归返自身,由在而显"为《易经》现象学与道论诠释
2019年12月7日至8日,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周易研究》编辑部、中国周易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的第二届易学与现象学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面向易学的‘事情’本身",围绕易学与现象学的会通展开学术研讨,探寻二者在思想理论和方法上的相通之处。9位学者先后作了主题发言,发言后的讨论环节及会议最后的集中讨论气氛热烈,其间既有激烈的学术交锋.
学者多言王弼尽黜象数而专言义理,实则不然。王弼固然严厉批评了汉易的牵强繁琐,但每当他意识到只有运用卦变才能对《周易》经传做出清晰准确的解释时,他便毫不犹豫地将汉易卦变融入到自己的注文当中。尽管少数学者已经指出王弼注贲、涣等卦时有取卦变,但《周易注》中丰富的卦变之例尚未引起关注。这与王弼易学的义理派定位及《周易正义》的疏解有关。当下王弼易学研究的继续推进,应当以破除对《周易正义》的拘执、反思王弼易学与汉代易学的亲缘为突破口。本文即旨在呈现《周易注》中的卦变内容,还原王弼易学的本来面目,进而再次论证"卦变是
王船山《庄子解》是以经典传注为形式、以哲学重建为鹄的的庄学诠释学著作。王船山指出,正如孔子许狂者不忘其初,庄子是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持护者。在存在论上,天地万物是气之流行聚散,道是天地运行过程中的几微之力,以天兼道,天为人之源,人为天之心。在价值论上,天有厚生之德,健顺之道,庄子所谓的"至人之神"是对"天地之神"的领悟,因此提出"天命我而为人,则固体天以为命"的价值诉求。职是之故,在人生论上,他将《达生》篇"反以相天"解释为"参赞天地之化育",并提出人生价值之"立命而相天"与
虞翻对"大衍筮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指出大衍之数以数涵象,筮占操作以数显象。通过建构数与天地、五行、天干、太一相对应的诠释系统,揭示大衍之数内涵天地、五行、阴阳消息、太一诸象,令《易》之学得到概要呈现,筮占操作即建立在这一学基础上的术之用。大衍之数所内涵的象借筮占操作的机缘,在以数的推演模拟宇宙大化的模式下次第显现,最终呈现于筮占所求得的卦。学彰显的是哲学与价值的理性,术体现的则是非理性的信仰,二者的关系须作出批判性反省。
与王弼、胡瑗的解释不同,程颐在未济的注释中凸显"不已"之义。"不已"的世界,构成了理解其天道观的重要基点。而程颐所谓的"不已",必以"生生"作为其存有模式。那么"生生"又是何以可能的?《程氏易传》中以"对待"作为"生生之本",对待的观念不同于对立,它旨在解释万物之生成。作为一切对待根源的乾坤并非截然对立的观念,而是道的不同维度。乾是"道"之普遍化的倾向,赋予万物以超越性;坤是将普遍化倾向现实化的倾向,赋予万物以同一性。因此,乾坤本质上是一种一体化的二元结构,二者统一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