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尽管缺乏Ⅰ级证据,但国内外颅脑创伤(TBI)诊治指南都将ICP监测作为常规监测手段之一给予推荐[1-2].然而2012年12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美国学者Chesnut等[3] Benchmark Evidence from South America Trials:Treatment of Intracr
【机 构】
:
200127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200127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200127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尽管缺乏Ⅰ级证据,但国内外颅脑创伤(TBI)诊治指南都将ICP监测作为常规监测手段之一给予推荐[1-2].然而2012年12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美国学者Chesnut等[3] Benchmark Evidence from South America Trials: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BEST:TRIP)研究结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热议.因为这是ICP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创伤(sTBI)疗效评估的第一个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结果,其结论为:对于sTBI患者,将目标集中于控制ICP在≤20 mm Hg内治疗模式的疗效,并不优于以影像和临床监测的治疗模式。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神经影像学的进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的发现率逐渐增高,对其是否需要外科干预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仍有不同意见.随着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的进步以及球囊、支架等血管再塑形材料的发展,为UIA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对60例UIA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目的 明确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CM)的解剖位置,探讨相应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脑干CM的病例资料.其中主体位于中脑10例(中脑腹侧1例,中脑背侧2例,中脑侧方7例);主体位于脑桥32例(脑桥侧方28例,脑桥背侧4例);主体位于延髓11例(延髓侧方2例,延髓背侧9例).病变均行手术切除.共使用7种手术入路:额眶颧入路1例、枕下-经小脑幕入路(Poppen入路)2例、颞下-经小脑
异位垂体瘤(ectopic pituitary adenoma,EPA)临床较为少见,影像学容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间收治异位垂体瘤5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发病年龄28~71岁,平均48.2岁.病程10d~3年,平均9.6个月.发作性头痛3例,其中1例兼有手、脚、唇、鼻肥大及声音低沉,另1例性功能下降。
患者 女,63岁.因突发眩晕、头痛24h,神志不清3h入院.查体:血压203/103 mm Hg,GCS为5分,无眼球震颤,双侧瞳孔直径约2mm,光反射迟钝,颈抵抗,四肢肌力检查不能配合、肌张力稍低,颅脑CT示小脑梗死及脑积水(图1a).全麻下行脑室外引流及枕下正中入路,左侧梗死小脑大部分切除,后颅窝减压术,术后返NICU监护,第1天患者恢复良好,神志清楚,眩晕症状改善.术后第2天突然出现血压波动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电生理术中监测专家委员会协办的第五届全国神经电生理术中监测技术培训班拟定于2013年8月23—26日在北京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神经电生理监测领域的专家集中授课,并配合手术转播,全面系统地介绍神经电生理术中监测的国内外现状、临床经验、麻醉管理等实际应用技术。学习班内容涵盖诱发电位、肌电图、脑电图在神经外科及骨
神经外科医师永远将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化第一位。图片为天津武管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张赛教授在上手术台前,再次核对头颅影像片。
目的 总结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肿瘤治疗中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PVP治疗45例患者共62个病变椎体,随访时间点为术后24h、3、6、12、24及36个月,采用VAS、ODI评价其临床疗效,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评估影像学结果.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3.9±7.8)个月,术后24 h,患者VAS疼痛评分、ODI
目的 研究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有效性及使用方法.方法 对13例处理完动脉瘤后出现CVS的SAH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并在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压、心率,记录灌注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随访6个月并进行GOS评分.结果 本组13例共实施了16根动脉内灌注治疗,灌注前后相比较,CVS造影上改善9例,临床症状改善8例,症状无变化5例,
目的 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采用术中MIOM监测,记录术中各个阶段的报警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使术中脊髓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最小化.分析术中警报按类型、原因、术前诊断以及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以及手术前后JOA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与术前基准电位相比较,术毕SEP及MEP波幅均有所提高,而潜伏期均未有明显改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由于其位置深在,紧邻脑干、脑神经,基底动脉本身具有许多穿通动脉等重要结构,其开颅手术风险及难度极大,近几年随着神经介入的发展,基底动脉顶端的动脉瘤介入治疗已成首选[1].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技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35例,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