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县组建“乡村人才学校” 为乡村振兴集智聚力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pingwe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国县作为赣南山区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突出抓培训、抓管理、抓服务,形成了一套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培育了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为脱贫攻坚、现代农业发展等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但与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仍存在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流动性大、素质整体不高、引领作用发挥不突出等问题。为破解制约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兴国县积极探索建设“乡村人才学校”,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训体系,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整合资源,搭建人才培育“快车道”
  2020年3月以来,兴国县坚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开放办学、注重实效”的原则,整合利用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在全县304个行政村各建设1所“乡村人才学校”,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技能提升和创新创业的平台。
  科学设置课堂。结合各行政村地域范围广、辖区人口多、自然村落分散的实际,采取集中授课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实行一校多点,因地制宜设置“乡村人才学校”课堂。村级设立“中心课堂”,配备液晶电视机、投影仪、LED显示屏、麦克风等教学设备,作为主阵地开展集中教学。结合各村议事“屋场会”,选择农村群众容易集中且方便授课的场所,设置学校“屋场课堂”,灵活开展分散教学。在种养合作社、生产作坊、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等,设置学校“田间课堂”,适时开展现场教学。
  充分整合资源。每所“乡村人才学校”按照有场地、有设备、有标识的标准规范建设。整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活动室等阵地资源,作为学校相对固定的教学活动场地,实现“一室多用”。用活教学资源,围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家政服务以及兴国县地方能人小组建设等重点,通过从职能部门中整合一批、从党员远程教育资源中利用一批、从“农家书屋”中挖掘一批、鼓励社会力量开发一批,建立起内容管用易学、群众喜读爱看、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的学校专用纸质教材和音像教材,满足不同类别群众的学习需求。
  选优配强师资。多渠道精选培训教师,建立“乡村人才学校”县、乡、村三级培训师资库。从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柔性引進一批高层次人才,作为特邀专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专题讲座。从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聘请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常聘教师,分专题分时段开展技术培训。从乡村新型经营主体从业者、致富带头人、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中筛选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作为后备力量,有针对性地邀请授课,讲授实操技巧、工作经验,做好“传帮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6月,兴国县师资库已储备各类师资2200余人,其中,江西省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大等高校、科研院所特邀专家达上百名。
  按需施教,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坚持需求导向,定期对全县304个行政村开展需求调研,深入群众听取意见建议,根据群众意愿和社会需求,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和月度教学安排,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授课。紧密结合村情民情、农时农事、生产生活等实际,分类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线上线下集中教学。开设县级“乡村人才学校”中心课堂,每季度邀请农业专家、部门负责同志、专业教师、企业骨干等集中授课,组织部分种养大户到现场听课,其他有意愿参训的群众在村级“中心课堂”通过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参加同步线上培训,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教学。目前,已开展线上线下集中教学17期,培训学员6.8万余人次。
  分类开展专题讲学。根据群众意愿和社会需求,分时段开设专题班、短期班,如蔬菜种植、脐橙种植、畜禽养殖、家政月嫂等,增强专业知识。聘请江西省农科院专家、江西农业大学教授、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等高层次人才开展种植技术培训6期,培养新型职业农民4150名。邀请邮政集团电商专家开展农村电商知识培训,培养农村电商人才1216人,实现村村开通电商服务站。邀请县文化馆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兴国山歌传唱、印章刊刻、木偶戏传唱、竹篾编制技术等培训30余期,培养非遗传承人912人。
  田间地头现场教学。针对一些实操要求高、需现场指导的技术培训,以屋场、基地为单位,灵活设置“田间课堂”开展现场教学,由专家点对点、手把手开展指导,提高教学效果。截至目前,全县各“乡村人才学校”先后组织开展养蜂技术、脐橙种植、家政服务、面点烹饪、心理健康知识、油茶种植、花卉园艺等各类培训1000余期,共培训农民4.5万余人次。南坑乡郑枫村“乡村人才学校”邀请养蜂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帮助蜂农脱贫的事迹得到央视三农频道持续关注,并在央视三农微博视频号“攻坚日记”《脱贫·我们的故事》播出。
  注重实效,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通过常态化、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兴国县“乡村人才学校”培育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并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强化跟踪服务指导。对培训学员开展一个生产周期的跟踪指导,定期组织高级农艺师、农技人员组成技术指导服务小组,通过个别访谈、小组访谈以及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的方式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和回访,帮助学员解决生产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目前,全县派出10个技术指导服务小组对全县产业基地和合作社进行跟踪回访,解决产业发展技术和创新创业难题300余个。
  引导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农业产业提升行动,重点支持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在土地流转、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探索“资金入股+收益”“土地流转+收租”“订单收购+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施就业帮扶提升行动,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就业技能、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创业等职业技能培训;优化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引导返乡创业能人、企业到乡村设立扶贫车间。
  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组织“万名人才进百村服务脱贫攻坚”行动、助农直播、第一书记“带货”等活动,推动本地农产品龙头企业“百丈泉”链接基地、合作社、农户,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直链条”服务。挖掘富硒优势,加强与高校和农科院所合作,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大力建设富硒产业基地,打响“兴国富硒芦笋”“兴国富硒西红柿”“兴国富硒稻米”等品牌。目前,已建成富硒农业基地35个,面积3.5万亩,梅窖富硒芦笋顺利通过品牌认证。重点打造蔬菜首位产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菜农”组织形式,新建50亩以上规模蔬菜基地71个,新增设施蔬菜面积8680亩。
  
  作者简介:王斯禄、刘慧婷,兴国县委组织部;傅元英,兴国县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朱晨光
其他文献
在新余高新区城东办白水塘管理处圳上村小区,提起李星星,人人都说他是“拼命三郎”,因为这些年,他为了家人的健康,为了摘掉“贫困帽”,常年无休,埋头工作,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拼”出了属于自己和家人的幸福生活。  由于母亲过早离世,李星星自16岁初中毕业后便进入社会,开始了冲印、相框和相册制作方面的工作。成年之后,李星星开始走南闯北,吃过的苦、经历的挫折数不胜数。但凭着对工作的拼劲和对生活的热情,终于在
期刊
百丈泉公司秉承“厚道人、地道味”理念,以兴农富农为己任,始终坚持做地地道道的农企,打造踏踏实实的农销平台,生产实实在在的产品,不断发挥企业优势,多形式、多渠道实施产业帮扶和消费帮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做龙头、兴产业,扛起产业帮扶的社会责任  百丈泉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始终以做大帮扶产业为己任,扛起产业帮扶的社会责
期刊
“天气热,一定要保证水分,不然葡萄容易干死。”在鹰潭市高新区小英王家村,60岁的王贵玉在自家葡萄园向前来“取经”的村民介绍种植技巧。虽然腿脚不便,种植面积不大,但是懂技术、热心肠的王贵玉已然是当地公认的葡萄种植能手,经常有村民前来向他请教。  “我们夫妻俩都是小儿麻痹症,行动不方便,干不了重活,今天能过上好日子,靠的是党的好政策,还有四邻八方的帮忙。这些年我种葡萄多少有点经验,传授给大家是应该的。
期刊
“哨前好风光、百亩荷花香,才饮高山茶,又食有机米!”走进哨前村,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百亩荷塘,微风一吹碧波荡漾,在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的九岭山脉衬托下宛若一幅山水画。哨前村地处靖安县罗湾乡西北部,距县城54公里。“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就是对哨前这个曾经的典型深山贫困村的生动写照。  “十三五”期间,哨前村深入推行“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2017年底经
期刊
远远望去,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内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乡达村,南来北往的车辆满载着小康生活的幸福喜悦,奔驰在平坦的路上,郁郁葱葱的群山时不时传来汽车鸣笛声,仿佛正在演绎着乡村振兴的交响乐章。  近日,我们循着乡道Y787线来到寻乌县南桥镇,跟村民们谈起了乡村道路的变化,大家眉开眼笑,赞不绝口。从过去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到如今四通八达的高标准水泥路,全县村民的出行更加方便了。“通勤回家的路”更方便了、
期刊
走进赣州市南康区李姑村,树木葱茏,空气清新,清水潺潺绕村而行,沿路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不时还能看到宽敞大气的小别墅,新修水泥路蜿蜒穿村而过,一垄接一垄金黄稻穗正随风摇曳,山上柚果飘香,茶花点点,水塘中鱼虾畅游,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村委会高耸飘扬的五星红旗总是迎来清晨第一缕署光。  李姑村,位于南康区朱坊乡西南部,地处两山夹一盆的荒凉地带,是江西省“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八年前的李姑村,雨天,村道泥泞不
期刊
一  “它只是一只鸟儿,却是生态环境的‘试金石’;它虽是一只鸟儿,也是生态文明的‘代言人’;一只鸟儿,可以带动一方旅游;一只鸟儿,可以促进乡村振兴……”今年5月30日,2021中国·婺源首届观鸟节系列活动开幕式启动。开幕式上,一首爱鸟护鸟诗歌朗诵带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茂林修竹映村廓,飞禽走兽相对鸣”。婺源,是一颗镶嵌在赣皖浙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
期刊
近年来,芦溪县紫溪村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选优配强领头雁、发展致富带头人、用好群众工作法等,村集体经济呈现跨越式增长,实现了从省级“十三五”贫困村到远近闻名的脱贫攻坚样板村、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振兴先行村的美丽嬗变,紫溪村党总支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为推广“紫溪经验”,赋能乡村振兴,江西省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在该村应运而生。  建好知识“加油站”, 激发振兴“新动能”  乡村振兴学院的成立,
期刊
[提 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区社会服务获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基于对江西省A市的调查,从社会组织来源、參与形式、服务对象等方面描述当前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区社会服务的现状。由于受社会组织发展制度环境等因素影响,社会组织在参与农村社区社会服务过程中存在社会组织数量相对缺乏、参与渠道相对较少、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效果逐步递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完善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体系、扩大服务
期刊
在鹰潭市余江区马荃镇杨柳村,提到庄水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人都对他竖起大拇指。他身残志不残,勤劳务实,依靠党的好政策,用自己的双手和不服输的干劲,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  2014年底,庄水林因自身残疾,妻子智力低下且无劳动能力,儿子患癫痫病需常年吃药,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当地政府的精准帮扶。在脱贫路上,庄水林没有等、靠、要,虽然身有残疾,但他坚信“幸福都是创造出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