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除弊病 提升服务 发挥功用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因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有幸在多个高校图书馆古籍室借阅图书、参观学习,虽然借阅往往只看半天书,参观也是走马观花,但日积月累,对各高校古籍室,多少留下一些印象。总的感觉是多数高校的古籍室,不管其馆藏多少,特色如何,都能尽其所能,热情接待,为读者借阋和研究提供方便。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少数学校的古籍室,我也看到一些问题,主要是对待馆藏古籍的态度以及管理的方法,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今简单总结一些所见的高校古籍室弊病,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一、抱残守缺。故步自封:
  
  有些高校古籍室。由于历史的原因(比如学校历史不久,或虽然历史颇久,但经过院校及馆藏调整,或经过兵火风雨之灾),原先馆藏线装书并不算多,也没有多少珍本、善本,有的只是些普通本子,多数为清末、民国间石印本、排印本。存世量较大,既缺乏特别的版本价值,也没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更重要的是,古籍室整体藏书结构不完善,时常有门类残缺,甚至某小类的书,一本都没有收藏,而不少常见书,复本却达五六种乃至十多种之多。所以古籍室虽号称总册数过多少万,但实际种类却不多。而且许多小丛书,即使馆里有收藏,也多有缺本,或缺其中某一种或多种,或某种书缺其中某卷。另一方面有些古籍虽尚为完帙,但久经岁月,已经是书破线散,纸脆字蚀,无法借阅。遗憾的是,个别高校古籍室,尚未能认识到其馆藏古籍的局限性,进而设法改进,而是故步自封,总以为自己馆藏已经比较丰富,所以不需要再更新,不愿意再投入大笔资金去购进新印古籍,以至于年年岁岁书依旧,隔年去看,还是这么些书。长此以往,读者每次来借阅,都找不到需要的书籍,也渐越来越少,渐渐无怪乎门可罗雀。而馆里又以读者很少为由。拒绝添置新书。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书依旧,人渐少,古籍室便名存实亡。作为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单凭这些原有线装书,是不能满足学校师生教学、科研需要的。只有大量购进、补充新影印或排印古籍,才能逐步完善藏书的结构,使得门类齐全,又能照顾特色,满足师生的需要。事实上,即使是珍本、善本收藏较丰富的单位,平时使用率最高的,也多是新印古籍,而不是原藏线装书。
  
  二、束之高阁。拱若至宝:
  
  有些高校古籍室总认为自己馆藏的某些古籍,历史较久、存世较少,是珍本、善本,是馆里的镇馆之宝,因此缃缥紧裹、锁钥高束,拱若至宝,秘不示人。读者前往借阅,辄以“这是善本,是文物,按照规定,不能借阅”来搪塞。收藏者不希望珍、善本因过多借阅而受损的心理,其实读者都能理解。不过关于古籍“藏”与“用”的关系,学术界已经讨论很久,早有一致观点:古籍藏而不用,便形同废纸。因为作为特殊收藏品的古籍,其主要价值还是书中的文献内容,其次才是古籍实物本身。如果因为某书是珍本、善本,就将其当宝贝一般藏着,不见天日,不让人借阅,不让人研究,不让人整理,其实这是对此书最大的不尊重,也是最大的浪费。同时,一旦遇到不可预知的灾难,如火灾地震之类,造成了损失,那就无法弥补了。既要提供给读者阅读、研究,又不想对古籍造成伤害,有什么好办法呢?愚以为科技在进步,现在完全可以将善本通过数码拍照等方式,将善本数字化,或存人电脑,或刻成光盘,或将照片打印,制成复制品,以供读者阅读、研究,这样既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也无碍于珍本、善本的收藏与保护。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购置到某些善本的新影印件,让读者阅读和研究;对于馆藏的孤本,馆里如果能够以广阔的胸襟,同意影印出版,则可化身亿万,更好地达到保护目的。
  
  三、漠然置之。弃如敝屦:
  
  某些高校的领导包括图书馆领导,认为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信息社会,经济社会,一切当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包括开设专业,凡是脱离现实的,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专业,比如传统的“三古”专业,已经越来越没有出路了,应该尽量少开设,少招生。正因有此观点,学校在资金上也自然会减少支持,在建设上自然会不加重视。在他们心目中,收藏着那么多破烂老古董的古籍室,纸质发黄,积灰盈寸,平时也少有读者问津,其价值也就自然无足轻重,不如让其自生自灭算了。于是没有一个领导去关心其收藏和研究情况,数年也不见下拨专项保护资金与购书资金,古籍室真的在发展大潮中自生自灭了。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文化研究悄然升温,许多地方都在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对古籍整理、地方文献研究等越来越重视。而开展好古籍整理、地方文献研究的前提就是拥有较完备的文献资料,以及由这些文献资料锻炼出来的“三古”人才。高等学校平时不重视古籍室,不加大藏书建设和保护、研究力度,最终只会自食苦果。君不见,有些地方和高校原本古籍整理基础薄弱,偏要跟风而上上项目,结果整理的地方文献出版了,却讹火满纸,灾梨祸枣,唐突先贤。倘若平时注重古籍的保护、研究与利用,注重培养人才,便不愁古籍研究与整理后继乏人了。
  
  四、管理混乱。散失颇多:
  
  有些高校图书馆古籍室,明明藏书目录或电脑检索中有此书,但前往借阅时,无论怎么找,就是找不到。究其原因,无非有三,一是此书尚在馆,但因收藏、编目、排架混乱,虽有索书号之类,但书不在其位,难以找到。二是此书被借出馆外,一时难以追回。虽然馆里有规定,古籍不能借出,但面对有些资深教授时,碍于情面,只得借出。借出后,却迁延不还,他人再想借阅,就很为难了。三是此书已成私人收藏。此前管理不严,有些古籍便经多种渠道散失在外,或成为少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私有,或成为某些老师的珍爱,所以虽然早期的书目上赫然著录,但如今挖地三尺,也难觅其踪。所以某些高校,有必要严格制度,改进方法,加强管理,堵住漏洞,使珍藏多年的古籍保藏完好,继续发挥作用。
  
  五、馆藏分散。各自为政:
  
  有的高校图书馆馆藏古籍由于历史原因,分藏于几个单位,如学校图书馆有几个校区,都有部分古籍,中文系、历史系也有部分古籍,某些教研室也有一点收藏,而新购进的影印古籍,比如四库系列的大部头丛书等,因为各部门出资等问题,收藏更是散乱,往往影印《四库全书》收藏在古籍室,《续修四库全书》收藏在文学院,《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藏在特藏部,《四库禁毁丛书》收藏在历史系,《四库未收书辑刊》又收藏在工具书室……读者要研究某些个问题,有时几乎得将所有部门跑遍,费时伤神兼劳力。而若是需要用某书的两个版本进行对校,不巧又分藏两地,再加上两书都禁止复印,就更无计可施了。如果相关部门协调一下,将相关书籍归拢一处,管理和借阅都会方便许多的。
  
  六、管理乏人,借阅困难:
  
  也许是认为古籍室利用率不高,也许的确是编制有限,腾不出人手,某些高校图书馆古籍室或院系资料室没有专人管理,只由其他阅览室兼管,有人借阅时,临时开一下门。或者虽设了专人管理,但又有其他兼职。因平时来借阅的人较少,主要精力基本用在兼职上,兼职反成为主业。这种情况下,读者前往借阅时,往往管理人员不在其岗。好容易辛苦找到,却告以“对不起,我正忙他其事,没空接待,请改天再来”,读者便枉自空跑一趟。正因无专职管理人员,造成读者借阅不便,不愿前往借阅。而管理方因为借阅率低,也不愿意设立专职管理人员,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古籍室形同虚设,虽有若无。
  
  七、借机收费。狮子开口:
  
  有些高校图书馆的古籍室,规定不对校外借阅,美其名日:“以减少频繁借阅对古籍的损害。”往往有读者至此碰了闭门羹,便扫兴而去。但是稍知内情者,如果愿意付上不菲的资料费,比如拍照每页几元,乃至十几元、几十元,待遇就不相同,甚至你想全部复制也并非不可能,这也有美名:“适当有偿服务,以补充经费的不足”。甚至个别地方,如果请馆领导或者管理员吃一顿饭。将古籍借出馆去复制,也有可能。这样的松散管理,一方面容易中饱私囊,造成腐败,另一方面也易使古籍馆外受损或散失,后果显然非常严重。作为管理方,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度规则:哪些馆藏不对外开放,哪些馆藏校外人员,可凭介绍信借阅,哪些馆藏可复制,哪些不可复制,都必须有明确可参照执行的规定。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不得发生擅自借出的现象,以保证馆藏的安全。
  当然,以上也只是少数现象,也许并不普遍。在某些领导和管理人员眼里,可能只是小细节,但对于满怀希望前去借阅的读者来说,这却是实实在在的大问题,造成的是真真切切的大麻烦。要消除这些弊病,其实也不难,只要相关学校及图书馆领导、管理员及时更新观念。努力改变看法,尽量加强管理,真正注重建设,多一点理解,多一些投入,多一份关心,相信这些现象一定会彻底改正,读者会得到更多的方便与愉悦,高校图书馆古籍室也一定会焕发生机,为高校师生的学习与研究,以及新时期的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电影《风平浪静》是由李霄峰执导,黄渤监制,章宇、宋佳、王砚辉等领衔主演的剧情犯罪片,于2020年11月6日上映。影片的累计票房达8351万元,并入围2020年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影片。影片是黄渤发起的新导演助力计划的作品之一,对于青年导演的艺术电影创作而言,得到这样的市场及业界反饋已属难得。李霄峰曾执导过《灰烬重生》《少女哪吒》,《风平浪静》则延续其所擅长的黑色电影风格,亦延续其所擅长
2013年,美国迪士尼出品的3D动画《冰雪奇缘》(英文片名Frozen),是迪士尼成立90周年的纪念大片,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白雪皇后》。该片包揽了2013年度金球奖、安妮奖、奥斯卡的最佳动画长片,主题曲Let It Go斩获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电影原声带也在当年位居美国公告牌专辑销量榜首,该片荣膺当年全球动画史票房冠军,亦为影史票房榜第五名。[1]影片讲述了在小国阿伦黛尔,有两位公主——姐姐艾莎
骆恒光 号翼之。1943年6月生,浙江省诸暨市人。浙江教育出版社编审,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第四届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书法理论研究会主任。现为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浙江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浙江文澜书画院院长,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顾问,浙江省余任天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辞赋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
刁亦男导演继《白日焰火》(2014)问鼎柏林金熊奖之后,执导的《南方车站的聚会》(2019)再次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并在2019年12月与国内观众见面,票房突破两亿元人民币。《南方车站的聚会》一定程度上延续了《白日焰火》冰冷压抑、悬疑刺激的风格与类型,同时,在形式和意味上愈发极致,影像化过程中呈现出更为旖旎与梦幻的超现实指向,令观众在观影体验中如陷入重重迷雾,却又享受着欲于纷繁迷雾中一窥究竟的阐释
摘 要: 本研究对我国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有研究进行综合,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人才队伍的结构和内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策略等几个方面。本研究对高校人才队伍的建设策略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问题 策略    综合已有的研究发现,我国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总量、结构和素质方面,因此,人才队伍建设
顾琳和周作镕都是清代书画家,但一位生活于康熙、乾隆年间,一位生活于清末,两者相隔有100多年,不可能有交往,也没什么关系。后世收藏家却深含妙心,在一本册页中同时收入了他们的作品,在此乘着雅兴合起来将他们谈论一番吧。  此册页为推篷装,装裱精雅。缠枝花卉纹锦面,签纸为腊笺旧纸。陆家衡先生题日:“顾吉山仿古山水册,持平署。”钤白文小印:“持平”。册页凡八开,首页为周作镕书法,纵22.8厘米,横32.5
摘要:本文作者读毕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顿觉震撼。作者首先大略回顾了此书内容与观点,然后对书中的疑惑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文化 ,权力与国家》 脉络 疑惑    在读过的历史书籍中,印象殊为深刻的有两本,一本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一本是手头的这本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如果说前一本书主要是以其全新的书写历史的方法让我目瞪口呆的话,那么后一本书则更多的是以其实证风格和观点的
赵锟,1969年出生,祖籍安徽。现为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吴门书道馆馆长。作品10余次参加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书展并获奖。出版了《书法技法导学教程·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顺赤壁赋》《徐渭自书诗册》《线之精灵一草书的学习与鉴赏》四本教学专著。合著《书法艺术鉴赏十八讲》。  草书的特点是用笔极具变化,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无限的意蕴。好的草书作品能以其独特的形式之美和深邃的内涵,与欣赏者心神融通,使欣
从媒介信息传播的角度看,主持人的传播活动是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为信息载体,通过电子媒介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主持人在媒介活动中的信息有三个层面:外观信息、结构信息、内涵信息。外观信息反映的是传播主体的外表特征,是人际感性交流时的第一直观的判断。结构信息反映的是传播主体有意识或潜意识组织语言材料的方式和过程,也是传播者性情、才情内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他人理解传播者自身内涵信息的又一重要途径。内涵信息是传播
摘 要: 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更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自我探询与开拓。鲁迅的反思意识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本文从反思国民性、反思社会和反思自我这三个角度对其进行阐释。  关键词: 鲁迅 反思 国民性 社会 自我    在百舸争流的现代文学史上,应当说,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从一开始就是对中国社会历史及现实的深刻反思,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