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运用汉字字理提高写字教学的“语文味”初探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hp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但重视写字技能的教学,而且更进一步重视学生写字情感态度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而当下小学写字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本文尝试从写字初始阶段的低年级入手,重视在写字教学中渗透“语文味”,通过感受汉字的美感,挖掘汉字的意趣,品味汉字文化,把一个个汉字变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通过汉字字理,以编故事、猜谜语等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汉字的热爱之情,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低年级;汉字字理;写字教学;教学策略
  《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字,重视写字姿势,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讲究写字教学的策略。因此,作为小学起步的低年段的写字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在写字过程中语文素养的形成,根据汉字的音、形、义及其相互关系,写字的过程,同时也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是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的过程。
  如何使写字教学不沦为只是简单的写字技能的机械操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在课堂中追求“语文味”,敞亮写字教学的策略路径,努力搭建学生精神领域与汉字世界的意义关联,让学生的写字走出枯燥,踏上愉悦的精神之旅。
  一、感受汉字美感,点亮学生的感知世界
  “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字的书写相比较,汉字的书写无疑是具有最多的讲究,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唯有汉字的书写才能形成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门类之一——书法”,汉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广阔的天地,有着浓厚的意念色彩和巨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低年段学生对汉字符号的真正接受需要经过情境还原,才能感受到汉字的美感,产生书写的欲望。
  1. 寻根溯源,唤醒“内在美”
  汉字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界、社会活动、艺术创作等方面的反映,它来源于生活。探寻汉字的源头,把抽象符号转化为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意会汉字的奥秘,唤起对汉字书写美的感受。如写“手”字,笔者先出示甲骨文的“取”“采”的图片后,点明“手”字的由来:“取”,右边是一个人手拿着刀,左边的是动物的耳朵,意思是人们在割取动物的耳朵;“采”,古时候的人以打猎和采集树上的野果为生,上部的“爪”就是用手采摘树上的野果。又如学写“即”字时,笔者让学生看甲骨文,告诉学生:“卩”是古人屈膝跪坐脚后跟上之形,是古人坐的方式,即的左边部件是食具形状,“即”是人跪坐着凑近食具吃饭的形态,是上古人吃饭的写照(“即”的本义是凑近,引申泛指接近、靠近,如“不即不离”)。一个个甲骨文如一幅幅图画,我们的祖先充满了智慧,一开始用图画来表达意思,现在演变成一个个方块字,每一个方块字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段情感的写照。
  2. 感知汉字线条形态,捕捉“外在美”
  汉字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科学、博大和聪慧,其线条是艺术产物,有一定的空间感。在教学中,依据这一特点,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升对汉字线条形态“外在美”的体验。如学写“山”字时,先把“山”字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属、行书、草书等字体让学生仔细观察,细细品味,说说观后感受,老师再板书楷书的“山”字,告诉学生,汉字线条的变化就是汉字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经过几千年的洗礼,线条越来越简单,形态越来越优美。
  通过观察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线条描画事物”的初步认知概念,感知到线条的形态美,这种体验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因此,写字教学不能因为字形的简单而只作简单的指导,汉字中蕴藏的美需要教师去发现和引导,这样就能点亮孩子们另一个世界。
  二、感悟汉字意趣,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学生的书写过程是一种过程思维,是寻找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心理发展之间的平衡点,正是通过对过程思维和经历反思建立属于自我的概念,并不断完善汉字书写知识的主动建构。
  1. 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现事物的规律。对学生而言,通过反复观察、对比、筛选,能直接地判断出汉字的异同点,如笔者在教“鼓”字时,作如下引导:
  师:既然是生字,我们第一次见到它就得记住它,大家看老师写“鼓”字。(教师板书)
  师:“鼓”字是什么旁?
  生:“支”字旁。
  师:老师还想到另一个字,大家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教师板书“彭”)
  生:它们都带有“壴”这个部件。
  师:对,“壴”像古代竖立的乐鼓,人手持枝干,表示敲“鼓”,就产生了“鼓”字,敲鼓时发出“嘭嘭”的声音,用三撇表示,就产生了“彭”字。汉字就是如此充满了智慧。
  对于抽象逻辑思维正处于初始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书写是难以抓住要领和规律的。在案例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完成自我概念的建构的过程,利用形象思维的优势化解抽象符号的限制,抓住汉字的构成规律,在书写过程中迁移同规律汉字的写法。
  2. 启迪思维,想象创造
  当汉字在老师的启迪引导下,进入学生的审美视野时,才有可能在欣赏中想象,在想象中“再创造”。以“山”字教学指导为例:
  师:“山”字看似简单,但要写得工整富有美感并不容易。(教师出示没经过指导学生书写的“山”字)你觉得哪个“山”漂亮?为什么?
  生:第三个字漂亮,它的竖画长短不一,中间竖长,写在竖中线,边上两个竖较短,看起来像三座高低不一样的山头。
  师:你真会观察,山的三个竖画之间的距离要相等,我们把它称为均衡美。
  生:竖折有点向上斜,就像人往上爬山一样。   师:只要仔细观察,这“山”字就有了生命,能否写好它,也是掌握在我们“手中”。
  文学家安子介说:“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而联想是一切创造发明之母。”对学生而言,只有结合其思维发展的特点和汉字的形象性特点进行写字教学,才有利于学生的想象思维发展并进行“再創造”,使学生获得认知世界的新眼光。
  三、品味汉字文化,滋润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当下的写字教学中,教师不解析字形,让学生机械地摹写,死记硬背的现象不在少数,也有执教者为了解脱学生机械识记之苦而胡乱拆分解析字形,以便让学生做到“理解”识记,但由于缺乏对汉字文化的品味,学生往往缺少书写意识,没有书写情趣,机械的思维训练和单一的书写训练,使写字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的境地中。教师疲于花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学生苦于花大量时间进行抄写。笔者认为,在汉字书写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与汉字文化有亲近感,换言之,教师必须唤醒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自我觉悟,自我创建的心理需要。
  1. 丰厚底蕴,润泽人文素养
  汉字不是简单的符号重现,而是“流动的思维”,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素养,通过写字教育把汉字文化的种子根植在学生的心里,使学生既成为汉字文化的承载者,又成为汉字文化的学用者和创造者,同时用汉字内蕴的独特品质,润泽学生的生命。如“教”字,甲骨文形象是人手持带杈棍轻击,督教小儿学习。为什么要用棍棒呢?“攵”与“孝”合体,反映的是几千年来,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观念。学写一个“教”字为学生展开的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人文历史画卷。因此,写字教学必须站在传承文化的高度,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汉字文化世界,揭示汉字的文化内涵,润泽学生的精神品质,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气息的“语文味”。
  2. 情景交融,升华人文素养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促进学生的意志品行的修正。写字教学追求“语文味”,正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景交融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得以发展。
  比如教学“德”字,学生书写时容易丢了“心”上的短横,这时,老师作适当的点拨:“这一短横就像一把尺子,是用来衡量是非善恶,道德品质高低的标准,丢失了就‘无德’可言了。”又如教“贪”字,“今”字容易写成“令”字,老师在指导书写时不忘作提醒:“‘贪’心加一点,贪字得到贫啊。”在书写指导中道出汉字的妙处,激发情趣之余,更迸发做人的哲理。在这样的情景交融、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中,汉字的书写赋予了其自身的价值意义,学生也获得了精神的超越和人文的滋养,从而使人格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宁.汉字学概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与知识是一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前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后者是认识和经验总结的积累。学校是文化育人的重要场所,在文化气息淡薄或浓厚的氛围中,学生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传授知识固然重要,文化育人也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育人在德育工作中的意义更加重要而深远。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校园文化;知识;育人;中国梦 
【摘 要】“有效朗读”必须推动阅读教学深入展开;必须在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上发挥作用。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很多,如:1.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2. 明确朗读的目的;3. 理清朗读的层次;4. 传授朗读的技巧;5. 教师适时范读引领。  【关键词】有效朗读;指导;策略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
摘要:在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育云平台,在数学教学方法中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从而构建智慧课堂,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倡教师积极改变自身的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模式上改革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是一种比较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视频将数学概念描述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概念,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教育
【摘 要】对小学生而言,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地、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知识、观点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并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能力取向”的课程,从总体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注重“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把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核心目标。而问题讨论课是源于学生活动过程中的生成问题,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基于小学综合实践的问题研讨课的实施,分别从问题
【摘 要】面对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与组织实施的艰巨任务,教师要立足课程开发的三大“维度”和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板块”,着眼科技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找寻“科技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焊接点,试图架构起系统、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框架;有序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并将课程目标分年段、分专题推进,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在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提炼经验,形成策略,并逐
【摘 要】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通过数学日记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关键词】数学日记;学生;心理;生活  通过调查,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思维贫乏、难于应对挫折,并在行为上出现打
【摘 要】新课程将“应用题”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融合于四大学习领域之中,有机整合,不再独立成章。它承载着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这些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教师比以往更加迷惘和困惑。笔者针对“数量关系要不要讲,线段图要不要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数量关系;线段图;解决策略  “解决问题”作为
【摘 要】书画社团活动是丰富校园生活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实践性。针对农村小学美术社团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挖掘本土资源、开发乡土课程”等形式丰富的社团教学策略,试图为提高农村孩子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美术素养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  【关键词】农村小学;书画社团;乡土课程;教学策略  书画社团活动是丰富校园生活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是美
【摘 要】“实践与综合应用”以其鲜明的综合性、实践性、体验性、创新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要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活动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以及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数学核心素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蕴含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因此,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与理解,就不仅仅是认识活动,还是欣赏美、理解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情境;思想感情;审美情感  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