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例氢氟酸烧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089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氢氟酸烧伤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6年12月浙江衢化医院收治的316例氢氟酸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按中毒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无和轻度中毒组157例、中度中毒组120例、重度和致命性中毒组39例。统计患者入院24 h内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发生情况。统计患者入院急诊尿氟值,中度中毒组、重度和致命性中毒组伤后4 h内入院患者伤后4、12、24 h及伤后2、3、4、5、6、7 d尿氟值。统计患者入院24 h内心电图异常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

(1)低钙血症、低镁血症和低钾血症在3组患者中均有发生,但无一例患者发生高钾血症。以血钙即血总钙为参考,中度中毒组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与无和轻度中毒组相近(χ2=0.05,P>0.05),重度和致命性中毒组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和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χ2=10.53、7.92,P<0.01)。3组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相近(χ2=0.63,P>0.05)。以血游离钙为参考,中度中毒组患者低钙血症发生比例与无和轻度中毒组相近(χ2=0.01,P>0.05);重度和致命性中毒组患者低钙血症发生比例与无和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4.47,P<0.05)。以血钙为参考,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为7.3%(23/316);以血游离钙为参考,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为60.0%(42/70)。以血游离钙诊断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以血钙诊断的发生率(χ2=113.74,P<0.01)。中度中毒组患者低镁血症发生率与无和轻度中毒组相近(χ2=0.02,P>0.05),重度和致命性中毒组患者低镁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和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χ2=14.69、9.94,P<0.01)。(2)288例患者检测了尿氟,入院急诊尿氟值为0.2~590.0 mg/L,其中202例患者尿氟值高于正常值。无和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重度和致命性中毒组患者急诊尿氟值分别为2.15(1.11,4.30)、5.89(1.72,14.25)、36.0(13.2,103.2)mg/L,中度中毒组、重度和致命性中毒组患者急诊尿氟值明显高于无和轻度中毒组(χ2=23.28、66.03,P<0.01),重度和致命性中毒组患者急诊尿氟值明显高于中度中毒组(χ2=39.23,P<0.01)。中度中毒组、重度和致命性中毒组伤后4 h内入院33例患者尿氟值在伤后4 h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伤后5 d左右恢复至正常值范围,其中重度和致命性中毒组患者伤后4、12、24 h及伤后2、3、4、5、6、7 d尿氟值均明显高于中度中毒组(Z=-4.28、-4.15、-3.81、-4.21、-2.48、-2.06、-2.31、-2.68、-3.03,P<0.05或P<0.01)。(3)27例患者出现异常心电图改变,其中最多见的是T波改变12例,其次是ST-T段改变8例、传导阻滞6例、室性心律失常6例、QRS波形增宽1例,未见Q-T间期延长病例。重度和致命性中毒组出现上述异常心电图情况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无和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 

结论

氢氟酸烧伤患者临床表现包括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钾血症和心电图异常,除常规血电解质和心电图监测外,血游离钙和尿氟检测也有助于该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

其他文献
胆汁酸是胆汁中一大类胆烷酸的总称,通过与相关受体及胆汁酸转运蛋白结合,发挥其独特的生理功能。人体内胆汁酸除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外,还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调节炎症过程、肝脏再生,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提示胆汁酸代谢参与慢性非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该文在介绍上述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重点阐述了胆汁酸代谢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核受体、膜受体及胆汁酸转运蛋白与慢性非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关系。
期刊
目的探讨膝部严重烧创伤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及功能重建系统康复治疗策略。 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26例膝部严重烧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14例患者合并髌韧带缺损,16例患者合并膝关节囊缺损。入院后1~3 d行创面清创,清创后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7 cm~42 cm×18 cm。清创后行VSD治疗,5~7 d后行皮瓣修复术。9例患者缺损采用局部旋转
目的回顾性探讨改良葡萄糖酸钙(CG)给药剂量对非手足部的氢氟酸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2004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160例非手足部的氢氟酸烧伤患者。根据不同时期CG剂量,将2004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的76例患者设为传统组,2013年1月—2017年12月入院的84例患者设为改良组。局部治疗中,2组患者入院时立即于创面一次性皮下注射CG溶液,传统组患者注射液为质量浓度1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颞浅动脉轴型岛状皮瓣修复患者烧伤后眉缺损的效果。 方法2012年5月—2016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13例烧伤患者,其中11例患者单侧眉毛完全缺损、2例患者单侧眉毛部分缺损。采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探测眉缺损侧颞浅动脉走行并标记。在眉缺损侧颞部头皮下颞浅筋膜深面埋置1个额定容积为50~100 mL圆柱形扩张器,使扩张器长轴方向与颞浅动脉走行一致。在扩张区域和健侧眉毛部位标记1.0 c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造影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方法2012年1月—2017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缺失患者、5例先天性阴道缺如患者及6例阴茎、阴囊Paget病患者,再造所需皮瓣或病变组织切除后创面面积为17 cm×5 cm~25 cm×9 cm。术前行腹部CT血管造影,将所获得的数据传输到CT工作站,根据创面大小、形状构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三维模型,观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阔筋膜移植修复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创面的效果。 方法2016年3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7例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患者。术前行头部CTA,测量面动静脉或颞浅动静脉直径并在体表相应位置进行标记;另行下肢供瓣区CTA,寻找与头部受区血管直径较吻合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并在体表相应位置进行标记。常规扩创后行颅骨钻孔,扩创后创面面积为12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