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成性教学的注意点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ai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却偏离了生成的目的和航道,走入了生成的误区,生成效果并不理想。那么,生成性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芽
  
  一、课前应精心预设
  
  课堂中的生成虽然有时不可预测,但真正有效利用生成的是那些课前有充分预设的教师。如果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哪来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所以,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应当为生成去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预设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关注知识的发展脉络,更要关注学生,要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状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要努力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研究每节课中可能有哪些生成点,然后为课堂的生成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还要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好充分的预设以及合理的教学方式,将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契机,使预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成的质量。当然课前预设不是过分追求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精心设计每一句话,准确计算每一环节时间分配的形案,而是一个在课堂中结合学生表现,随机选择方案的弹性的、动态的过程设计,是一个开放的多种教学预设总和的心案。
  
  二、课中需灵活调适
  
  预设的教学过程往往是静态的,带有教者较多的主观性,而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却是动态的,是难以完全预测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预设,善于捕捉课堂中可以开发的资源,动态地生成数学学习活动。但动态生成也绝不是信马由缰,随波逐流,而应围绕一定的要求。为此,课堂生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生成的指向性。尽管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但生成的内容必须与预设的目标、主题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或拓展,或深化,也就是说生成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指向课堂教学目标,指向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指向学生学习的需要。那种“东一榔头西一槌子”的自流式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游离教学目标,这绝不是生成性教学的目的,更不是好课、优课的追求。
  2.注意生成的价值性。生成的目的不是为了生成而生成,而是应该为完成某一教学任务服务的。因此,生成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应该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有生成价值的内容。那些无聊、偏执、庸俗、怪异的观点和行为,尽管也是课前所没有预设的,但不能视为生成,也不应予以生成。因为这类东西不仅没有教育价值,而且还有碍于人的健康发展,教师应及时采取各种方法引领学生回归到符合预设要求的正确的教学轨道上来。
  3.注意生成的人文性。课堂教学生成的内容不仅要关注数学素材的获取,更要关注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意志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及个性人格的完善,让教师的人文关怀伴随着课堂资源的生成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完成数学教学任务。那种出现学生与预设不一样的说法时就“别乱说,认真听讲?选”学生一出现错误,不容学生思考、改正便“××同学这样做对吗?芽”明明学生自己能够完成的却“下面,我们来帮帮××”等缺少人文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会使学生的“丑态”在全体学生面前暴露无遗,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师生的情感,影响生成的效果,也就影响了学生主动、和谐、持续的发展。
  
  三、课后要及时反思
  
  课堂的生成性教学,或多或少地会与预设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或一败涂地,或差强人意,或美中不足,或意外闪光,如果及时把这些生成与预设的差距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分析与反思,就能使自己清楚地认识到隐藏在生成内容背后的教学原理,从而提高后继预设的高效性。课后反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反思生成中的“成功点”。一堂课上下来,总会有些生成得比较自然、成功的地方,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引起了教学共鸣。课后及时把这些成功点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反思,供以后教学预设时参考。教师可以记录并反思:教学目标是怎样在生成中得到有效落实的;使用了什么方法使生成的内容指向了教学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情境怎样促进了学生的有效生成等等。
  2.反思生成中的“失误点”。尽管教师在预设时力求准确完善,但由于生成性课堂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难以全面把握好每一堂课,因此课堂生成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误之处。当生成中出现失误时,教师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进行反思:预设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基础;生成的内容是否偏离预设的目标,是否有价值;是否采用了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的方法来生成课堂;是否进行了不恰当的教学评价等等。
  3.反思生成中的“创新点”。随着生成内容的展开,师生行为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教师往往会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并及时调整预设,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也会在教师的激励、启发下,迸发思维的火花,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见解、方法和思路等。对这些师生的创新内容,课后应及时地把它们记录下来,并进行深刻的反思,这样既能使这些好见解、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和运用,又能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有力补充和完善,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思路的拓宽,增强预设的有效性。
  4.反思生成目标的“达成度”。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同时,由于当前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较多,教师在预设时,较难把握学生的教学起点,预设的目标往往随着生成而不断变化。因此,一堂课上完后,生成的目标或与预设一致或不足或超前。如果及时把生成性目标的达成度记录下来,并进行反思,就可以为后续的教学预设提供良好的借鉴。
  总之,生成性教学,既需要课中的灵活调适,使课堂教学自然生成,也需要课前精心预设及课后及时反思,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生成。
  责任编辑:李海燕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138例冠心病患者(28例急性心肌梗死,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4例稳定
【教学内容】数学实践活动课,适合小学六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找出有关数据解决问题。  2.树立利用数据反映事物属性的意识,培养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会理性看待事物,养成遵守交通安全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1.播放《交通安全宣传片》片断(可网络在线观看),谈一谈观后感。  2.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数学与交
一、 教材说明    《生活真方便》是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童年的乐园》这一活动主题的一个主题活动。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是根据《新课标》中“了解、关心自己生活过的地方的发展变化”这一内容要求而设置的,旨在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名称,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资源、公共设施,并爱护它们,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这一单元包括“我的家,在这里”、“童年的乐园”、“请到我的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脂蛋白(a)与纤溶活性的关系,探讨脂蛋白(a)促血栓形成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63例心肌梗死患者
患者,男,58岁.7天前因治疗牛皮癣,周身皮肤涂抹含敌百虫的混配农药,用量不详.当晚出现抬颈困难,四肢无力,伴腹泻2天,自服呋喃唑酮(商品名:痢特灵)缓解.但肌无力加重,胸闷、气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是常见病症,其中胃黏膜恒经动脉出血(Dieulafoy病)引起的出血较为罕见,但该病发病前症状较为隐匿,急性起病,出血量较大,来势凶猛,若不及时诊断和正确
患者,男性,23岁,服药后出现全身皮肤红斑、大疱8天入院.2003年9月25日因割稻后出现咽部不适,全身酸痛,伴有低热,中午在当地卫生所就诊,口服"头孢氨苄2粒、重感灵2片"共2次,晚
学校同事李老师管理学生可真有一套,不仅各项班级任务能及时保质保量完成,班级秩序井井有条,而且学生规规矩矩,十分听话。向其讨教经验,李老师不禁津津乐道,颇为得意,向我道出了秘密。他说,学生不听话,在耐心教育也没用的情况下,就罚学生去劳动,如罚扫地、拖地板、拔草等。这样一来,保管有用。是吗?我对此十分怀疑,问他都有什么用,他说,一者,学生一见到劳动马上就变乖了,再者,这样还能帮助班级做事情,让他们学会
道德就是一门关照生活的学问。学校道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它应以关照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使命。然而,现实学校德育在运行中却遗忘了生活着的学生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使学校道德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危机。针对此,人们呼吁“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因此,从理论上探讨道德教育疏离学生现实生活的原因,在实践中使道德教育承担起生活关怀的历史重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生活正确理解:德育关照学生生活的前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时,常伴有肾功能损害,导致病情加重,如不及时治疗,可致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我们观察了52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测定血尿素氮(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