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之道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与时俱进地推动理论创新是其成功之道。党的理论探索史表明,要推进理论创新:主体方面,要坚持党的领袖不断学习与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促进;内容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过程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机制方面,要坚持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工作相促进。
  关键词:理论创新;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机制;理论武装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8-0076-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百年来,在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行百里路半九十,面对“两个大局”,仍需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系统总结党的百年理论探索经验,有助于推动党的理论再创新,从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汲取思想伟力。
  一、坚持党的领袖不断学习与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促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2]党的领袖人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首要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基础主体。回顾党的百年理论探索历程,党的领袖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有效互动推进了理论创新。一方面,党的领袖通过不断学习为理论创新提供知识源泉。人类只有在不断地积累知识中才能使自己更加明智,更懂创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哲学和文学,为新民主主义理论提供知识源泉。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通过研究经济理论,明晰市场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学习科技、经济和法律等知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知识。另一方面,人民群众通过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动力源泉。理论来源于实践,党的领袖不仅重视向书本学习,更注重向实践学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也是促进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原因。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提出,源自1927年毛泽东同志对湖南湘潭、湘乡、长沙等五县农民运动的考察。毛泽东同志曾说:贫农是革命的先锋,“农运好得很”,后来还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发端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创造的包干到户的做法,正是这一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改革创举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大幕。正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所说:“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3]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的领袖通过向书本学习获得了理论知识;通过向人民群众学习,获得了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互碰撞,催生了党的理论创新。为此,坚持党的领袖不断学习与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促进,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主体能力。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
  从内容上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人类的优秀文化相融合的过程。自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科学命题以来,党的创新理论体现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产物。美国学者斯图尔特·R·施拉姆指出:自从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首提“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后,“中国化”的内容便包括三个方面:传播、条件和文化[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至今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势,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运用它”[5]。1964年,毛泽东同志指出文化工作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为党的理论创新构建起了四梁八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为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增壤添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创新理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澳大利亚学者李瑞智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可以称得上“特色”[6]。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指导地位,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邓小平理论将儒家的小康思想作为社会主义的阶段性发展目标。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了中国儒家的仁学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融入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理论的创新发展,不仅站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且还吸收借鉴世界的先进文明成果。在内容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是世界先进文化融合的产物,代表着先进的文化。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探索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理论。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基所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首要前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推荐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并要求党内同志加强马列主义的学习,以此来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他曾专门在抗日军政大学的讲演中讲授《矛盾论》和《实践论》,目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武装广大干部。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國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1989年,江泽民同志说:“我们党所以坚强有力,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行动指南。”[7]2003年,胡锦涛同志说:“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8]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以中国的具体问题为导向进行理论创新。唯物辩证法认为,必须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去处理问题,问题的本质是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为了平衡不同的矛盾。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1942年,在反对“党八股”时,毛泽东同志曾给“问题”下了一个最精辟的定义,即“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9]。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等一系列著作,均是为了回应当时的“中国之问”而作。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当收发室”等。1992年,为消除计划经济的弊端,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著名的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回应时代关切,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科学找准中国所处的时代方位,破解时代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答案。
  四、坚持党的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工作相结合
  2016年,在庆祝建党九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由此得出“理论+武装=战无不胜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逻辑和基本经验。理论创新可以确保理论的生命力和延续性,是理论武装的前提要件。理论武装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同行俱进,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以黨的创新理论为内容,持续不断地进行理论武装。理论要变为实践的力量,就需要被实践主体掌握。所以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纵观党的百年,是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教育干部和群众的百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做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并以之武装全党,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分别于1992年和1997年两次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党的十四大强调,“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搞得更好更快,关键在于我们党,在于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党的十五大提出“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要求:全党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落实。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科学发展观。2008年,中央决定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并决定“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另一方面,以理论武装为关键环节,坚持不懈地推动理论创新。1937年7月,在中国女大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正式用了“理论武装”概念。他说:“它不仅是培养大批有理论武装的妇女干部,而且要培养大批做实际工作的妇女运动的干部,准备到前线去,到农村工厂去,组织二万万二千五百万妇女,来参加抗战。”[10]理论武装就是在脑子里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工作。观念来源于实践,纵观党的一百年历史,就是以理论武装为关键环节在实践中持续推进理论创新的一百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较早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识分子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指导中国实践的理论。但这一理论要成功指导中国的实践,必须要扎根中国的大地。新民主主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立足于苏联实际国情的产物。因此,要成功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关于中国建设、改革、发展、稳定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沉着冷静,举旗定向,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依然需要理论创新。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非凡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成功经验在于,在理论创新的主体方面,坚持党的领袖不断学习与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促进;在理论创新的内容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在理论创新的过程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理论创新的机制方面,坚持党的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工作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11.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18(5):4-1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4]张允熠.中国主流文化的近现代转型:上[M].合肥:黄山书社,2010:320.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
  [6]唐莉,主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15.
  [7]江泽民.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在党建理论研究班上的讲话(1989年12月29日)[J].党的建设,1990(8):4-8,39.
  [8]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J].求是,2003(13):3-11.
  [9]毛译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9.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640.
其他文献
研究通过3个实验,以6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先前知识在分数乘法规则单、双内容样例学习中的作用以及“标记法”、“标记+注释法”样例设计方法对低先前知识学生学习双内容样例的促进效果。结果发现:(1)高先前知识学生学习两种样例的迁移成绩无显著差异,且均好于低先前知识学生的成绩;(2)低先前知识学生学习单内容样例的迁移成绩明显优于双内容样例;(3)与学习普通样例相比,低先前知识学生学习“标记法”双内容样例的后测成绩无显著差异,但学习“标记+注释法”设计的样例的成绩明显更好。结果表明,学生单、双内容
为探讨3~5岁幼儿职业声望认知及职业声望垂直空间、大小双重隐喻的发展规律,研究采用将高声望职业人物和低声望职业人物图片放置垂直空间的上方/下方和大/小的人物剪影图片的任务操作。通过2个实验及综合分析结果发现:3岁幼儿职业声望隐喻理解能力开始萌芽,高职业声望为“上”的正极概念隐喻开始出现;4岁幼儿职业声望隐喻理解能力得到发展,已形成高职业声望为“上”、“大”,低职业声望为“下”、“小”的双重隐喻能力;5岁幼儿职业声望的双重隐喻能力进一步加强。研究揭示:3~5岁幼儿对职业声望的隐喻加工存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给高校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影响,对警察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很大的挑战.新疆警察学院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实际情况开展战时(战疫)思政工作
尽管抑郁的影响因素得到了比较多的探讨,但是鲜有研究探讨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抑郁的关系以及性别和性别平等观在其中的作用。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和自我差异理论,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并考察了性别和性别平等观在二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通过对463份大学生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大学生抑郁负相关;(2)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抑郁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性别和性别平等观对大学生抑郁存在三重交互作用。当个体持有高性别平等观时,男性和女性的
本研究基于本土自尊理论,将建立在适度恰当满足大小我需要基础上的自尊称为“适恰自尊”,并从个体,人际与集体三个层面揭示其积极心理学意义。结果发现:(1)在个体层面,适恰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2)在人际层面,适恰自尊会放大来自他人(即父母)适恰自尊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3)在集体层面,大学新生的适恰自尊与大我自尊显著正相关,并有利于大学新生在入学一年内通过逐步建立大我自尊和小我自尊满足多重基本心理需要。本研究通过揭示中国人理想型自尊的内涵和机制,将会助力中国人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
摘 要: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高度的主体自觉进行自我革命,从而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各个历史时期很好地完成了自身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维护集中统一、立足人民立场、锚定中心工作,是党百年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这些基本经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百年经验;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
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哥达纲领批判》作为马克思平等观的重要文献之一,是人类研究如何实现平等的宝贵思想财富.本文在理清《哥达纲领》草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世代民生存在紧密的联系。而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作用下逐步呈现出具体化,分割成一系列科学理论,如演化规律、历史使命及本质特征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领导地位,发挥绿色发展的真经作用,增强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同世界人民一起建设共同的绿色家园。  关键词:马克思
摘 要:如今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影响着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自信的传播与认同带来了诸多影响,对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困境。本文分别探讨了它的现实意义以及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学生文化自信认同的培育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  
摘 要:近代的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无力靠自身的力量觉醒,任凭列强宰割却无力反抗,直到在党的思想引领下终于觉醒,并不断成长壮大。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在此关键节点,纵观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中国的百年历程,回顾百年来党的思想引领力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关键导向作用,总结诸多宝贵经验,对于当前新矛盾、新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党的建设